七律詩佳句
【第1句】: 唐詩七律:
唐詩·七言律詩滕王閣 王勃滕王高閣臨江渚,佩玉鳴鸞罷歌舞。
畫棟朝飛南浦云,珠簾暮卷西山雨。 閑云潭影日悠悠,物換星移幾度秋。
閣中帝子今何在?檻外長江空自流。黃鶴樓 崔顥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余黃鶴樓。
黃鶴一去不復(fù)返,白云千載空悠悠。 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
日暮鄉(xiāng)關(guān)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望薊門 祖詠 燕臺一去客心驚,笳鼓喧喧漢將營。
萬里寒光生積雪,三邊曙色動危旌。沙場烽火侵胡月,海畔云山擁薊城。
少小雖非投筆吏,論功還欲請長纓。和賈至舍人早朝大明宮之作 王維 絳幘雞人報曉籌,尚衣方進翠云裘。
九天閶闔開宮殿,萬國衣冠拜冕旒。 日色才臨仙掌動,香煙欲傍袞龍浮。
朝罷須裁五色詔,佩聲歸到鳳池頭。 登金陵鳳凰臺 李白鳳凰臺上鳳凰游,鳳去臺空江自流。
吳宮花草埋幽徑,晉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鷺洲。
總為浮云能蔽日,長安不見使人愁。 自夏口至鸚鵡洲望岳陽寄阮中丞 劉長卿汀洲無浪復(fù)無煙,楚客相思益渺然。
漢口夕陽斜渡鳥,洞庭秋水遠連天。孤城背嶺寒吹角,獨戍臨江夜泊船。
賈誼上書憂漢室,長沙謫去古今憐。送嚴士元 劉長卿春風倚棹闔閭城,水國春寒陰復(fù)晴。
細雨濕衣看不見,閑花落地聽無聲。日斜江上孤帆影,草綠湖南萬里情。
君去若逢相識問,青袍今已誤儒生。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 劉禹錫巴山楚水凄涼地,二十三年棄置身。
懷舊空吟聞笛賦,到鄉(xiāng)翻似爛柯人。沉舟側(cè)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
今日聽君歌一曲,暫憑杯酒長精神。蜀相 杜甫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
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 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
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白帝城最高樓 杜甫城尖徑仄旌旆愁,獨立縹緲之飛樓。
峽坼云霾龍虎臥,江清日抱黿鼉游。扶桑西枝對斷石,弱水東影隨長流。
杖藜嘆世者誰子?泣血迸空回白頭。聞官軍收河南河北 杜甫劍外忽傳收薊北,初聞涕淚滿衣裳。
卻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詩書喜欲狂。 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xiāng). 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
登高 杜甫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 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 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
詠懷古跡(五首選二) 杜甫群山萬壑赴荊門,生長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臺連朔漠,獨留青冢向黃昏。
畫圖省識春風面,環(huán)佩空歸月夜魂。 千載琵琶作胡語,分明怨恨曲中論。
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遺像肅清高。三分割據(jù)紆籌策,萬古云霄一羽毛。
伯仲之間見伊呂,指揮若定失蕭曹。運移漢祚終難復(fù),志決身殲軍務(wù)勞。
江上值水如海勢聊短述 杜甫為人性僻耽佳句,語不驚人死不休。老去詩篇渾漫興,春來花鳥莫深愁。
(興:一作與)新添水檻供垂釣,故著浮槎替入舟。焉得思如陶謝手,令渠述作與同游。
曲江二首 杜甫一片花飛減卻春,風飄萬點正愁人。且看欲盡花經(jīng)眼,莫厭傷多酒入唇。
江上小堂巢翡翠,苑邊高冢臥麒麟。細推物理須行樂,何用浮榮絆此身?朝回日日典春衣,每日江頭盡醉歸。
酒債尋常行處有,人生七十古來稀。穿花蛺蝶深深見,點水蜻蜒款款飛。
傳語風光共流轉(zhuǎn),暫時相賞莫相違。將赴成都草堂途中有作,先寄嚴鄭公五首(選一) 杜甫??嗌潮罁p藥欄,也從江檻落風湍。
新松恨不高千尺,惡竹應(yīng)須斬萬竿。 (高:一作長)生理只憑黃閣老,衰顏欲付紫金丹。
三年奔走空皮骨,信有人間行路難。南鄰 杜甫錦里先生烏角巾,園收芋粟不全貧。
(粟:一作栗)慣看賓客兒童喜,得食階除鳥雀馴。秋水才深四五尺,野航恰受兩三人。
(深:一作添 航:一作艇)白沙翠竹江村暮,相對柴門月色新。 (對:一作送)秋興(八首選一) 杜甫玉露凋傷楓樹林,巫山巫峽氣蕭森。
江間波浪兼天涌,塞上風云接地陰。叢菊兩開他日淚,孤舟一系故園心。
寒衣處處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至后 杜甫冬至至后日初長,遠在劍南思洛陽。
青袍白馬有何意?金谷銅駝非故鄉(xiāng)。梅花欲開不自覺,棣萼一別永相望。
愁極本憑詩遣興,詩成吟詠轉(zhuǎn)凄涼。贈闕下裴舍人 錢起二月黃鸝飛上林,春城紫禁曉陰陰。
長樂鐘聲花外盡,龍池柳色雨中深。陽和不散窮途恨,霄漢常懸捧日心。
獻賦十年猶未遇,羞將白發(fā)對華簪。寄李儋、元錫 韋應(yīng)物去年花里逢君別,今日花開已一年。
世事茫茫難自料,春愁黯黯獨成眠。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錢。
聞道欲來相問訊,西樓望月幾回圓。自詠 韓愈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貶潮陽路八千。
本為圣朝除弊政,敢將衰朽惜殘年。云橫秦嶺家何在,雪擁藍關(guān)馬不前。
知汝遠來應(yīng)有意,好收吾骨瘴江邊。西塞山懷古 劉禹錫王濬樓船下益州, 金陵王氣黯然收。
千尋鐵鎖沉江底, 一片降幡出石頭。 人世幾回傷往事, 山形依舊枕寒流。
今逢四海為家日, 故壘蕭蕭蘆荻秋 放言 白居易贈君一法決狐疑,不用鉆龜與祝蓍。試玉要燒三日滿,辨材須待七年期。
周公恐懼流言日,王莽謙恭未篡時。向使當初身便死,一生真?zhèn)螐?fù)誰知?錢塘湖春行 白居易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云腳低。
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 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
最愛湖東行不足,綠。
【第2句】: 求幾首七律古詩
七律必須是每句七字,每首八句。
黃鶴樓
崔顥
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馀黃鶴樓。
黃鶴一去不復(fù)返,白云千載空悠悠。
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
日暮鄉(xiāng)關(guān)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登金陵鳳凰臺
李白
鳳凰臺上鳳凰游,鳳去臺空江自流。
吳宮花草埋幽徑,晉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鷺洲。
總為浮云能蔽日,長安不見使人愁。
蜀相
杜甫
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
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
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
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登樓
杜甫
花近高樓傷客心,萬方多難此登臨。
錦江春色來天地,玉壘浮云變古今。
北極朝庭終不改,西山寇盜莫相侵!
可憐后主還祠廟,日暮聊為梁父吟。
詠懷古跡五首之二
杜甫
搖落深知宋玉悲,風流儒雅亦吾師。
悵望千秋一灑淚,蕭條異代不同時。
江山故宅空文藻,云雨荒臺豈夢思!
最是楚宮俱泯滅,舟人指點到今疑。
詠懷古跡五首之三
杜甫
群山萬壑赴荊門,生長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臺連朔漠,獨留青冢向黃昏。
畫圖省識春風面,環(huán)佩空歸月下魂。
千載琵琶作胡語,分明怨恨曲中論。
【第3句】: 六言律詩七句有哪些
把酒留君聽琴,
誰堪歲暮離心?
霜葉無風自落,
秋云不雨空陰。
人愁荒村路細,
馬怯寒溪水深。
望盡青山獨立,
更知何處相尋!
賞析:這首詩和馬致遠的《天凈沙·秋思》同是深秋,都表達的是一種愁,用秋天更強烈地襯托這種愁。整首詩由近及遠,給人們無限的想像空間。句句飽含離別的哀愁,貫穿始終,使人深深地被感染。首聯(lián)“把酒留君聽琴,誰堪歲暮離心?”一杯酒、一把琴,彈與君聽,年末,萬物凋零,原本就是凄涼的季節(jié),結(jié)果人也要別離,更是傷感。頷聯(lián)“霜葉無風自落,秋云不雨空陰?!边@句話主要是描述歲末的風景,霜葉沒有風都自己飄落了,不是下雨,可是天是陰的,足可見已是深秋時節(jié),冬天就要到了。 頸聯(lián)“人愁荒村路細,馬怯寒溪水深?!边@句話是更一步的描述不堪離別的心情,不僅是人擔憂路途的艱辛,連馬都膽怯深秋的溪水又寒又深。尾聯(lián)“望盡青山獨立,更知何處相尋!”“望”本是表達距離之遠,因為近處是用“看”?!氨M”更進一步反映距離的遠,遠處孤立的青山隱約可見,我就這么目送著你遠行,不知道哪天哪日再相逢?
【第4句】: 唐代第一七律
唐*杜甫*登高[內(nèi)容:]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
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袞袞來。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
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體裁:]七律[類別:][考證:][注解:]【第1句】:渚:水中的小洲。
【第2句】:回:回旋。【第3句】:百年:猶言一生。
【第4句】:潦倒:猶言困頓,衰頹?!镜?句】:新停:這時杜甫正因病戒酒。
[簡析:]這首詩是大歷二年(767)年杜甫在夔州時所作。蕭瑟的秋天,在詩人的筆下被寫得有聲有色,而引發(fā)出來的感慨更是動人心弦。
這不僅由于寫了自然的秋,更由于詩人對人生之秋所描繪的強烈的感情色彩。頷聯(lián)狀景逼真,是后人傳誦的名句。
頸聯(lián)兩句,十四個字包含了多層含意,備述了人生的苦況,更令人寄予強烈的同情。[出處:]唐詩三百首全唐詩:卷227_761384。
【第5句】: 七律長征中,有什么好句,原因是什么
《七律 長征》寫于1935年10月,當時毛澤東率領(lǐng)中央紅軍越過岷山,長征即將結(jié)束?;仡欓L征一年來紅軍所戰(zhàn)勝的無數(shù)艱難險阻,他滿懷喜悅的戰(zhàn)斗豪情,以極其輕松的筆調(diào)寫下了這首氣壯山河的偉大詩篇。
首聯(lián)是全詩的總綱,寫得極有氣勢。它高度概括了紅軍在毛澤東和黨中央的統(tǒng)率下于整個長征過程中所表現(xiàn)出來的亙古未有的英雄氣概和百折不撓的勇毅精神?!斑h征難”三個字總括了紅軍長征途中所遇到的一切困難?!斑h征”是寫長征行程之遠,時月之長;“難”是寫長征犧牲之大,經(jīng)歷之苦。面對一切艱難困苦,紅軍回答的是“不怕”“只等閑”,這充分顯示出紅軍戰(zhàn)士鋼鐵般的革命意志和大無畏的英雄氣概,也給全詩定下了輕松豪邁、氣度不凡的基調(diào)。
頷聯(lián)先具體寫山,五嶺“逶迤”形容其綿延不斷。一個“騰”字寫出了它的奔騰之勢,但它們在紅軍眼里只不過是“細浪”“泥丸”,有意縮小人的視覺比例,正是為了反襯紅軍,突出表現(xiàn)紅軍敢于藐視并戰(zhàn)勝一切困難的高大形象和精神偉力。
頸聯(lián)是紅軍過金沙江和大渡河天險,詩人蔑視了這兩處困難,只用了“云崖暖”“鐵索寒”寫出了這兩道天險搶渡成功,其他都沒有提及。何等輕松!
尾聯(lián)是全詩的高潮,“更喜”兩字,一方面表現(xiàn)了紅軍戰(zhàn)士在極其艱苦條件下的樂觀精神,一方面表現(xiàn)了紅軍戰(zhàn)士對美好前途的向往和自信。詩人既不嘆息過去的困難,當然也不必寫出后邊的困難。
全詩首尾照應(yīng),在結(jié)構(gòu)上十分完美。在開篇就定下了全詩的基調(diào):“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比姼叨雀爬?,為我們展示了五幅“征難圖”:騰越五嶺,疾跨烏蒙,巧渡金沙江,飛奪瀘定橋,喜踏岷山雪。它是詩人那巨人般的眼光、偉大的襟懷、奇特的想像以及英雄的膽略和氣魄的自然流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