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格言修辭特色70句
淺析莫言小說的典型語言特色
了解莫言小說的語言,不但可以領會莫言的文學歷程,更能感受語言的獨特魅力。
獨特而豐富的人生經歷賦予了莫言獨特的文學語言特色,他的小說涵蓋獨特的修辭、方言、俗語、色彩詞等。諸多學者從語法、語義、句型等各種角度對莫言小說的語言特色進行了研究,本文將莫言小說里運用的語言分為四大類:常見修辭式語言、常規(guī)運用式語言、突破常規(guī)式語言、自由混雜式語言,力求全面概括并分析莫言小說的典型語言特色。
【第1句】:常見修辭式語言的使用
高考規(guī)定的8種常見修辭手法包括:比喻、比擬、借代、夸張、對偶、排比、設問、反問。我們認為,莫言小說中使用的典型修辭式語言指運用比喻、比擬、借代、夸張、排比這五種手法的語言。至于其他修辭手法,如仿擬、移就、返源等,我們將其歸為突破常規(guī)式語言,在后面進行分析。
(一)比喻
比喻是莫言在小說中最常用的修辭格,獨具特色不落俗套,形象生動,給人新奇感。我們認為,莫言的比喻可分為諷刺比喻和非諷刺比喻,而大多彌漫著諷刺的味道。
例如:她在我面前第一次用眼里的水而不是用口里的水把臉濡濕了。她眼里流出來的淚水淺薄透明,仿佛沒有重量,這張紅色大臉上掛著的水就像馬頭上生出的角一樣令我難以接受。(《爆炸》)
這個比喻是對人物的諷刺,而如《透明的紅蘿卜》中“他的心臟像只小耗子一樣可憐巴巴地跳動著”這樣的比喻沒有諷刺意味,我們稱之為非諷刺比喻。
(二)比擬
【第1句】:擬人:有一匹全身皆白、只黑了兩只前爪的白狗,垂頭喪氣地從故鄉(xiāng)小河上那座頹敗的石橋上走過來時,我正在橋頭下的石階上捧著清清的河水洗臉。(《白狗秋千架》)
【第2句】:擬物:奶奶鮮嫩茂盛,水分充足,她出口的細語被厚重的轎壁和轎簾吸收得干干凈凈。(《紅高粱家族》)
(三)借代
如“黃毛的臉皮很單薄,嘴唇紅得有點妖里妖氣;上唇上一層細軟的茸毛,平平坦坦的獅子鼻”(《金發(fā)嬰兒》)中的“黃毛”,“爺爺?shù)年爢T像木樁一樣倒在鬼子的腰刀上,啞巴屁股倚在汽車頂上,胸膛上有幾股血竄出來”(《紅高粱》)中的“鬼子”、“啞巴”,就是運用了借代的修辭,以代表人物特征的詞指代人,使人物形象更加鮮明生動。
(四)夸張
例如:你走回家,一頭栽到炕上,腦袋脹得如柳斗般大,四肢麻木,好像死去一樣……(《歡樂》)
(五)排比
莫言在小說中運用的排比式語言并非嚴格意義上結構整齊的排比語句,而是彰顯莫言天馬行空張狂性的長短參差結合的排比句。
例如:聽一聽,看一看,摸一摸,穿一穿,一聽如同銅鑼聲,二看如同綾羅緞,三看毛色賽黑漆……我擔保您在家里坐半個時辰,您家房頂上那厚厚的雪就化了,遠看您家,房頂上熱氣騰騰,您家院子里,雪水淌成了小河,您家房檐上那些冰凌子,噼里啪啦就掉下來了…
【第2句】:常規(guī)運用式語言的使用
(一)帶鄉(xiāng)土氣息的方言詞匯的使用
例如:不,我要說,姜寶珠拍拍門,對著房間里早已停止嚎啕的華中光喊:中光,你孬好還有一個哥哥在家,父母也健康,沒結婚無牽掛,你鬧什么?(《戰(zhàn)友重逢》)
“孬好”是高密方言,譯為“不管怎樣”。
(二)民間口語化的句式的使用
姬鳳霞在《從句式看莫言小說語言的民間口語化》中說:“莫言一直致力于營造一種‘民間話語’的敘事系統(tǒng),口語句式被作為文本主要的構建材料,其中的短句、省略句、插入語、整句等都帶有鮮明的民間口語語體特征?!北疚闹饕芯亢陀懻摰氖悄孕≌f典型語言特色問題,所以我們在此僅舉出莫言廣泛使用的典型的插入語。
例如:兒媳婦剛拆洗過的被褥散發(fā)著清雅的肥皂味兒。――俺的兒媳婦名叫紫荊――紫荊嗓子略有點沙啞,語聲低低的,很甜,很迷人。――那天她對我說:娘,你摸摸看,我給你換了一條緞子被面?!娴模?,我不騙你,你年輕了十歲――紫荊嘰嘰嘎嘎笑起來――俺兒媳婦就是愛笑――她的笑聲變化多端……(《金發(fā)嬰兒》)
(三)成語、俗語以及歇后語的使用
寫小說、散文等,恰當?shù)匾贸烧Z和俗語不但能為文章添彩,增強文章說服力,而且能體現(xiàn)作者深厚的駕馭語言文字的功底。莫言對成語和俗語的運用可謂是淋漓盡致、筆下生輝。
例如:老態(tài)龍鐘的支部書記從辦公室跑出來,六神無主地站在院子里,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盲人摸象般走到教室門口,聲色俱厲色厲內荏外強中干嘴尖皮厚腹中空地吼一聲:不許高聲喧嘩!然后頭重腳輕根底淺地走著,急急如喪家之犬,忙忙如漏網之魚。(《歡樂》)
各類成語、俗語的運用行云流水,幽默詼諧地表現(xiàn)出支部書記步履蹣跚、心事重重、慌張不堪的生動人物形象。
(四)擬聲詞和疊音詞的使用
【第1句】:擬聲詞。例如:車輪破了,哧哧地泄著氣。汽車轟轟地怪叫著,連環(huán)鐵耙被推得咔噠咔噠后退,發(fā)親覺得汽車像一條吞食了刺猬的大蛇,在痛苦地甩動著脖頸。(《紅高粱》)
加點字都是擬聲詞,不僅形象生動,而且符合莫言的生活經歷,具有濃厚的山東特色。
【第2句】:疊音詞。例如:天蒙蒙亮時,父親感覺到有人在自己腰間摸摸索索做文章,打一個滾爬起來,急摸腰間,空蕩蕩沒有一物,才要轉身,兩支冰涼的槍口頂在了腰上,他聽到連長在背后冷笑著說:“兔崽子,舉起手來!”(《野種》) “天蒙蒙亮時”比“天剛亮時”更具語言美和形象感,“摸摸索索”暗含出“偷偷地、謹慎地”動作行為,“空蕩蕩沒有一物”雖然沒有“空無一物”簡潔,但一方面可以體會出父親腰間的東西被人取走得徹底,一方面又暗含父親發(fā)現(xiàn)時內心的失落。
【第3句】:突破常規(guī)式語言的使用
(一)色彩詞的使用
色彩詞的廣泛使用是莫言小說語言區(qū)別于其他作家語言的最大特色之一。莫言認為“以我觀物,物皆著我之色”。據(jù)統(tǒng)計,在8萬字的小說《紅蝗》中,竟出現(xiàn)了400多次色彩詞。
莫言小說運用的色彩詞可謂五顏六色俱全,但毫無疑問,莫言小說的讀者首先會想到紅色。莫言小說《紅高粱》《透明的紅蘿卜》《紅蝗》《紅耳朵》等作品名稱中就有紅色這一色彩詞。又如《白狗秋千架》《白棉花》名稱中有白色這一色彩詞,《金發(fā)嬰兒》名稱中有金色這一色彩詞。
俄國著名的現(xiàn)實主義繪畫大師列賓有言:“色彩即思想?!蹦栽谛≌f中運用的色彩詞,有的保留了原本內涵,有的被賦予了特殊的意味。如:一輪巨大的水淋淋的鮮紅月亮從村東邊暮色蒼蒼的`原野上升起來時,村子里彌漫的煙霧愈加濃重,并且似乎都染上了月亮那種凄艷的紅色。這時太陽剛剛落下,地平線上還留著一大道長長的紫云。(《枯河》)
此段描寫渲染了一種凄清的氛圍,暗示著一種不祥的結局。紅色原本象征著熱情、喜慶、陽光等,但莫言運用紅色表現(xiàn)的是傷感悲涼的境界?!白显啤敝械摹白稀北A袅瞬幌椤憾局x。我們知道,孔子曰“惡紫以奪朱”,因為紫色為間色。金庸先生博學多識,就很擅長運用色彩詞給小說人物命名。如《天龍八部》中的阿朱和阿紫,雖為姐妹,但二人性格秉性不同,阿朱為人善良,而阿紫力圖取代姐姐阿朱。還有,我們知道,導演往往將電影中扮演深藏武功的惡狠太監(jiān)的演員的嘴唇涂成紫色,以表惡毒無情。
此外,綠色的運用也很傳神:
A.表示憤怒:他的眼睛因激怒發(fā)出綠色的光芒。(《紅蝗》)
B.表示生命的枯竭和衰?。憾唐幢M全力嚎叫一聲,好想奮身躍起,但身體已經死了,她眼前一片黃光閃過緊接著出現(xiàn)綠光,最后漆黑的潮水淹沒了她。(《狗皮》)
(二)對在邏輯上相矛盾的語言的使用
例如:我終于領悟到:高密東北鄉(xiāng)無疑是地球上最美麗最丑陋、最超脫最世俗、最圣潔最齷齪、最英雄好漢最王八蛋、最能喝酒最能愛的地方。(《紅高粱》)
我們知道“美麗”和“丑陋”,“超脫”和“世俗”,“圣潔”和“齷齪”,這三組詞明明是相對立的,為何莫言放在一起來形容自己的家鄉(xiāng),而我們認為這樣突破常規(guī)的語言運用在內容上又合乎邏輯、可以理解呢?我們認為,莫言的語言特色是扎根于故鄉(xiāng)的,他是“尋根文學”作家,他的小說充滿了“懷鄉(xiāng)”、“怨鄉(xiāng)”之情,他所經歷的民間生活正存在著美麗與丑陋、善良與邪惡、燦爛與暗淡、寧靜與喧鬧等相對立的各種因素,那么莫言對在邏輯上相矛盾的語言的使用不但可以為讀者所接受,而且更能表現(xiàn)莫言對故鄉(xiāng)的愛恨交織,越愛越恨,越恨越愛的復雜情感。
(三)詞語組合搭配的變異
【第1句】:仿擬。
A.改變個別詞或字,創(chuàng)設陌生化新奇效果。例如:因為,這個具有一部分俄羅斯血統(tǒng)的雜交二代一定會成為掌上鉆石。(《十三步》)
將“掌上明珠”中的“明珠”換成同樣貴重的“鉆石”其實意義并沒有多大改變,但恰恰營造了陌生化、新奇、獨特創(chuàng)新的語言效果,讓讀者接受的同時,更加佩服莫言推敲語言的超凡能力。
B.改變數(shù)量詞,增強表達的精確性。例如:你匆匆忙忙地換上了一件唯二的襯衣。(《歡樂》)
莫言仿擬“唯一”做出“唯二”一詞,運用得十分巧妙,暗含農村青年只有兩件襯衣,要換也只能換唯有的兩件中的另一件,因此稱其為“唯二的襯衣”再恰當不過了?!拔ǘ睂⑥r村青年的貧困程度精確到了極點。
【第2句】:移就。例如:班長遞給你兩片安眠的藥他說沒有水,你一仰脖子吞了藥說不要水。班長,給我兩片吧……從班長身后伸過一只失眠的手,可憐巴巴地說。(《歡樂十三章》)
一般認為,移就指將描寫甲事物性狀的詞語用來描寫乙事物的性狀。“失眠”本是形容一個人睡不著覺,這里用來形容“手”,我們認為作者其實要表達的是“失眠的人伸過一只有氣無力的手”,但這樣說實在太過呆板,不如“伸過一只失眠的手”簡潔形象。
(四)語義系統(tǒng)中不常用意義的激發(fā)
我們來看《紅高粱家族》中的一句話:“路西邊高粱地里,有一個男子,亮開坑坑洼洼的嗓門……”起初我們或許認為“嗓門”的修飾形容詞與它搭配不當,我們都知道“坑坑洼洼”指地面或器物表面凸凹不平,應該改為“高低不平”,但莫言將“坑坑洼洼”置于句子中以后,由于受“亮出”和“嗓門”這兩個詞語的擠壓,“坑坑洼洼”語義系統(tǒng)中高低不平的意義便被激發(fā)和凸現(xiàn)出來了,莫言如此用詞新奇又形象。
(五)返源格的使用
江南參見王希杰的《說話的情理法》提出莫言小說運用了返源格的手法,他說:“所謂返源格是指偏離一個詞語的通行的一般的語義,而返回到它的語源意義上使用它,以便達到某種反常的效果?!苯纤e例子最經典的是《歡樂十三章》中的“我咬牙切齒地不笑”。“咬牙切齒”本來是形容極端仇恨和厭惡的意思,莫言在這里卻使用了它的原本意義:緊緊咬住牙齒。再來看一例:校長站在講臺上氣宇軒昂,他是一個中年人,面黃無須,人中漫長,下巴短促。(《歡樂》)“漫長”和“短促”一般是形容時間的,“漫長”也多用于形容道路,莫言在此只取二者的語源意義――長和短。這樣既押韻又幽默詼諧。
【第4句】:自由混雜式語言的使用
我們可以從《酒國》中酒博士寫給莫言的信中領略到自由混雜式語言的使用魅力。信中莫言將政治語言、學術語言、格言民諺、市井俚語任意交雜,任意拼接,展現(xiàn)了天馬行空的狂歡個性,使小說結構開放化、意義豐滿化,提高了諷刺的濃度,增強了表達的效果。如:“身在酒國,心在文學”;“在文學之海里扎猛子打撲騰”;“岳父者泰山也”;“我為了文學真格是刀山敢上,火海也敢闖”;“為伊消得人憔悴,衣帶漸寬終不悔”;“我拜讀了您的所有大作,對您佩服得五體投地,一魂出世,二魂涅”;“您這些話猶如醍醐灌頂,使我頓開茅塞”;“正是:打開兩扇頂門骨,一桶茅臺澆下來”;“小的不敢嗦”;“弟子這廂有禮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