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修身養(yǎng)性的優(yōu)美句子
【第1句】: 論語中關于修身養(yǎng)性的句子
論語》之論仁、論修身 論仁 【第7句】: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惡人.” 【第8句】:子曰∶”當仁,不讓于師.” 【第9句】:子曰:”里仁為美,擇不處仁,焉得知?” 10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處約,不可以長處樂.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11顏淵問仁.子曰:”克己復禮為仁.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顏淵曰:”請問其目.”子曰:”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顏淵曰:”回雖不敏,請事斯語矣!” 12仲弓問仁.子曰:”出門如見大賓,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無怨,在家無怨.”仲弓曰:”雍雖不敏,請事斯語矣!” 【第13句】:司馬牛問仁.子曰:”仁者,其言也讱.”曰:”其言也讱,斯謂之仁矣乎?”子曰:”為之難,言之得無讱乎?” 【第14句】:樊遲問仁.子曰:”居處恭,執(zhí)事敬,與人忠;雖之夷狄,不可棄也.” 【第15句】:樊遲問仁.子曰:”愛人.”問知.子曰:”知人.”樊遲未達.子曰:”舉直錯諸枉,能使枉者直.”樊遲退,見子夏,曰:”鄉(xiāng)也,吾見于夫子而問知,子曰:『舉直錯諸枉,能使枉者直.』,何謂也?”子夏曰:”富哉言乎!舜有天下,選于眾,舉皋陶,不仁者遠矣.湯有天下,選于眾,舉伊尹,不仁者遠矣.” 【第16句】:子張問仁于孔子.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為仁矣.”請問之.曰:”恭、寬、信、敏、惠.恭則不侮,寬則得眾,信則人任焉,敏則有功,惠則足以使人.” 【第17句】:子貢問為仁.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賢者,友其士之仁者.” 【第18句】:孟武伯問:”子路仁乎?”子曰:”不知也.”又問.子曰:”由也,千乘之國,可使治其賦也;不知其仁也.””求也何如?”子曰:”求也,千室之邑,百乘之家,可使為之宰也;不知其仁也.””赤也何如?”子曰:”赤也,束帶立于朝,可使與賓客言也;不知其仁也.” 19子貢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濟眾,何如?可謂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堯、舜其猶病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能近取譬,可謂仁之方也已.” 【第20句】:子曰:”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
【第2句】: 急求關于修身養(yǎng)性的句子
【第1句】: 擇善人而交, 擇善書而讀, 擇善言而聽, 擇善行而從。
-【第2句】: 一個人的快樂,不是因為他擁有的多,而是因為他計較的少。 -【第3句】: 生氣,就是拿別人的過錯來懲罰自己。
原諒別人,就是善待自己。 -【第4句】: 未必錢多樂便多,財多累己招煩惱。
清貧樂道真自在,無牽無掛樂逍遙。 -【第5句】: 郊游常思己過,閑談莫論人非,能受苦乃為志士,肯吃虧不是癡人,敬君子方顯有德,怕小人不算無能,退一步天高地闊,讓三分心平氣和,欲進步需思退步,若著手先慮放手,如得意不宜重往,凡做事應有余步。
持黃金為珍貴,知安樂方值千金,事臨頭三思為妙,怒上心忍讓最高。切勿貪意外之財,知足者人心常樂。
若能以此去處事,一生安樂任逍遙。 -【第6句】: 處事不必求功,無過便是功。
為人不必感德,無怨便是德。 -【第7句】: 平安是幸,知足是福,清心是祿,寡欲是壽。
-【第8句】: 人之心胸,多欲則窄,寡欲則寬。 -【第9句】: 寧可清貧自樂,不可濁富多憂。
-【第10句】:受思深處宜先退,得意濃時便可休。 -【第11句】:勢不可使盡,福不可享盡,便宜不可占盡,聰明不可用盡。
-【第12句】:滴水穿石,不是力量大,而是功夫深。 -【第13句】:平生不做皺眉事,世上應無切齒人。
-【第14句】:須交有道之人,莫結無義之友。飲清靜之茶,莫貪花色之酒。
開方便之門,閑是非之口。 -【第15句】:多門之室生風,多言之人生禍。
-【第16句】:世事忙忙如水流,休將名利掛心頭。粗茶淡飯隨緣過,富貴榮華莫強求。
-【第17句】:“我欲”是貧窮的標志。事能常足,心常愜,人到無求品自高。
-【第18句】:人生至惡是善談人過;人生至愚惡聞己過。 -【第19句】:諸惡莫做,眾善奉行,莫以善小而不為,莫以惡小而為之。
-【第20句】:莫妒他長,妒長,則己終是短。莫護己短,護短,則己終不長。
-【第21句】:做事不必與俗同,亦不宜與俗異。做事不必令人喜,亦不可令人憎。
-【第22句】:世上有兩件事不能等:一、孝順。二、行善。
-【第23句】:存平等心,行方便事,則天下無事。懷慈悲心,做慈悲事,則心中太平。
-【第24句】:心量狹小,則多煩惱,心量廣大,智慧豐饒。 -【第25句】:平生無一事可瞞人,此是大快。
-【第26句】:“惡”,恐人知,便是大惡?!吧啤?,欲人知,不是真善。
-【第27句】:扶危周急固為美事。能不自夸,則其德厚矣! -【第28句】:遇順境,處之淡然,遇逆境,處之泰然。
-【第29句】:是非天天有,不聽自然無。 -【第30句】:五官刺激,不是真正的享受。
內(nèi)在安祥,才是下手之處。 -【第31句】:人為善,福雖未至,禍已遠離;人為惡,禍雖未至,福已遠離。
-【第32句】:不妄求,則心安,不妄做,則身安。 -【第33句】:不自重者,取辱。
不自長者,取禍。不自滿者,受益。
不自足者,博聞。 -【第34句】:積金遺于子孫,子孫未必能守;積書于子孫,子孫未必能讀。
不如積陰德于冥冥之中,此乃萬世傳家之寶訓也。 -【第35句】:積德為產(chǎn)業(yè),強勝于美宅良田。
-【第36句】:能付出愛心就是福,能消除煩惱就是慧。 -【第37句】:身安不如心安,屋寬不如心寬。
-【第38句】:羅馬人凱撒大帝,威震歐亞非三大陸,臨終告訴侍者說:“請把我的雙手放在棺材外面,讓世人看看,偉大如我凱撒者,死后也是兩手空空。 -【第39句】:夢中冥冥有樂趣,覺后空空無大千。
-【第40句】:兒孫自有兒孫福,莫為兒孫做遠憂。 -【第41句】:情生智隔。
-【第42句】:征服世界,并不偉大,一個人能征服自己,才是世界上最偉大的人。 -【第43句】:把自己的欲望降到最低點,把自己的理性升華到最高點,就是圣人。
-【第44句】:嫉妒別人,仇視異己,就等于把生命交給別人。 -【第45句】:一個人如果不被惡習所染,幸福近矣。
-【第46句】:誹謗別人,就象含血噴人,先污染了自己的嘴巴。 -【第47句】:恨別人,痛苦的卻是自己。
-【第48句】:人之所以平凡,在于無法超越自己。 -【第49句】:大肚能容,斷卻許多煩惱障,笑容可掬,結成無量歡喜緣。
-【第50句】:改變自己,是自救,影響別人,是救人。 -【第51句】:謊言像一朵盛開的鮮花,外表美麗,生命短暫。
-【第52句】:唯其尊重自己的人,才更勇于縮小自己。 -【第53句】:人不求福,斯無禍。
人不求利,斯無害。 -【第54句】:智者順時而謀,愚者逆時而動。
-【第55句】:常常責備自己的人,往往能得到他人的諒解。 -【第56句】:見己不是,萬善之門。
見人不是,諸惡之根。 -【第57句】:學一分退讓,討一分便宜。
增一分享受,減一分福澤。 -【第58句】:念頭端正,福星臨,念頭不正,災星照。
-【第59句】:善人行善,從樂入樂,從明入明。惡人行惡,從苦入苦,從冥入冥。
-【第60句】:心慈者,壽必長。心刻者,壽必促。
-【第61句】:骨宜剛,氣宜柔,志宜大,膽宜小,心宜虛,言宜實,慧宜增,福宜惜,慮不遠,憂亦近。 -【第62句】:苦口的是良藥,逆耳必是忠言。
改過必生智慧。護短心內(nèi)非賢。
-【第63句】:你目前擁有的,都將隨著你的死亡而成為他人的。那為何不現(xiàn)在就布施給真正需要的人呢? -【第64句】:人之所以痛苦,在于追求錯誤的東西。
-【第65句】:人生最大的敵人是自己。人生最大的失敗是自大。
人生最大的愚蠢是欺騙。 人生最可憐的是嫉妒。
人生最大的錯誤是自卑。人生最大的痛苦是癡迷。
人生最大的羞辱是獻媚。人生最危險的境地是貪婪。
人生最煩惱的是爭名利。 人生最大的罪過是自欺欺人。
人生最可憐的性情是自卑。人生最大的破產(chǎn)是絕望。
人生最大的債務是人情債。人生最大的罪過是殺生。
人生最可惡的是淫亂。 人生最善良的行為是奉獻。
人生最大的幸福是放得下。人生最大的欣慰是布施。
人生最大的禮物是寬恕。人生最可佩服的是。
【第3句】: 找一些描寫修身養(yǎng)性的句子
【第1句】: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
【第2句】:子貢曰:孔文子何以謂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是以謂之文也。
【第3句】:見賢思齊,見不賢而內(nèi)自省。
【第4句】:君子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
【第5句】:吾嘗終日不食,終日不寢,以思,無益,不如學也。
【第6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第7句】:讀未見書,如得良友;見已讀書,如逢故人。
【第8句】:不因果報方修德,豈為功名始讀書。
【第9句】:魚離水則鱗枯,心離書則神索。
10 、讀書貴能疑,疑乃可以啟信;讀書在有漸,漸乃克底有成。
【第11句】:立足定須成白璧,讀書何止到青山。
【第12句】:有真才者,必不矜才;有實學者,必不夸學。
【第13句】:讀書有四個字最要緊,曰闕疑好問;做人有四個字最要緊,曰務實耐久。
【第14句】:盡前行者地步窄,向后看者眼界寬。
【第15句】:處草野之日,不可將此身看得小,居廊廟之日,不可將此身看得大。
【第16句】:心志要苦,意趣要樂,氣度要宏,言動要謹。
【第17句】:自責之外,無勝人之術;自強之外,無上人之術。
【第18句】:語言間盡可積德,妻子間亦是修身。
【第19句】:勿施小惠傷大體,毋借公道遂私情。以情恕人,以理律己。
【第20句】:品詣??磩偃缥艺?,則愧恥自增;享用??床蝗缥艺?,則怨尤自泯。
【第21句】:上士忘名,中士立名,下士竊名。
【第22句】:居安慮危,處治思亂。
【第23句】:怒宜實力消融,過要細心檢點。
【第24句】:儉則約,約則百善俱興;侈則肆,肆則百惡俱縱。
【第25句】:直不犯禍,和不害義。
【第26句】:道生于安靜,德生于卑退,福生于清儉,命生于和暢。
【第27句】:必有容,德乃大;必有忍,事乃濟。
【第28句】:處人不可任己意,要悉人之情;處理不可任己見,要悉事之理。
【第29句】:公生明,誠生明,從容生明。
【第30句】:何以息謗?曰無辯。何以止怨?曰不爭。
【第31句】:能容小人,是大人;能培薄德,是厚德。
【第32句】:寬厚者,毋使人有所恃;精明者,不使人無所容。
【第33句】:修己以清心為要,涉世以慎言為先。
【第34句】: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第35句】: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
【第36句】: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第37句】:事父母,能竭其力;與朋友交,言而有信。
【第38句】: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
【第39句】: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第40句】:先行其言而后從之。
【第41句】: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第42句】: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第43句】: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第44句】:多聞闕疑,慎言其余,則寡尤;多見闕殆,慎行其余,則寡悔。
【第45句】:樂而不淫,衰而不傷。
【第46句】:仁者安仁,智者利仁。
【第47句】:君子懷德,小人懷土,君子懷刑,小人懷惠。
【第48句】:不患無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為可知也。
【第49句】:君子喻于義,小人喻于利。
【第50句】:事父母幾諫,見志不從,又敬不違,勞而不怨。
【第4句】: 修身養(yǎng)性的句子
【第1句】:傷人之語,如水覆地,難以挽回。
【第2句】:誹謗別人,就像含血噴人,先污染了自己的嘴巴。
【第3句】:五官刺激,不是真正的享受;內(nèi)在安詳,才是下手之處。
【第4句】:擇善人而交,擇善書而讀,擇善言而聽,擇善行而從。
【第5句】:凡夫轉境不轉心;圣人轉心不轉境。
【第6句】:處事不必求功,不過便是功。為人不必感德,無怨便是德。
【第7句】:身安不如心安,屋寬不如心寬。
【第8句】:人之心胸,多欲則窄,寡欲則寬。
【第9句】:寧可清貧自樂,不可濁富多憂。
【第10句】:經(jīng)典語錄 受思深處宜先退,得意濃時便可休。
【第11句】:勢不可使盡,福不可享盡,便宜不可占盡,聰明不可用盡。
【第12句】:滴水穿石,不是力量大,而是功夫深。
【第13句】:平生不做皺眉事,世上應無切齒人。
【第14句】:須交有道之人,莫交無義之友。飲清靜之茶,莫貪花色之酒;開方便之門,閑是非之口。
【第15句】:多門之室生風,多言之人生禍。
【第16句】:世事忙忙如流水,休將名利掛心頭;粗茶淡飯隨緣過,富貴榮華莫強求。
【第17句】:“我欲”是貧窮的標志。事能常足,心常愜,人到無求品自高。
【第18句】:人生至惡是善談人過;人生至愚惡聞己過。
【第19句】:諸惡莫做,眾善奉行,莫以善小而不為,莫以惡小而為之。
【第20句】:莫妒他長,妒長,則己終是短;莫護己短,護短,則己終不長。
【第21句】:做事不必與俗同,亦不宜與俗異;做事不必令人喜,亦不可令人憎。
【第22句】:存平等心,行方便事,則天下無事;懷慈悲心,做慈善事,則心中太平。
【第23句】:生氣,就是拿別人的過錯來懲罰自己;原諒別人,就是善待自己。
【第24句】:遇順境,處之淡然;遇到逆境,處之泰然。
【第25句】:是非天天有,不聽自然無。
【第26句】:心量狹小,則多煩惱,心量廣大,智慧豐饒。
【第27句】:一個人的快樂,不是因為他擁有的多,而是因為他計較的少。
【第28句】:恨別人,痛苦的卻是自己。
【第29句】:人之所以平凡,在于無法超越自己。
【第30句】:大肚能容,斷卻許多煩惱障;笑容可掬,結成無量歡喜緣。
【第31句】:唯其尊重自己的人,才更勇于縮小自己。
【第32句】:智者順時而謀,愚者逆時而動。
【第33句】:你目前擁有的,都將隨著你的死亡而成為他人的。那為何不現(xiàn)在就布施給真正需要的人呢?
【第34句】:寡言養(yǎng)氣,寡事養(yǎng)神,寡思養(yǎng)精,寡念養(yǎng)性。
【第35句】:你能把“忍”功夫做到多大,你將來的事業(yè)就能成就多大。
【第36句】:未必錢多樂便多,財多累己招麻煩。清貧樂道真自在,無牽無掛樂逍遙。
【第5句】: 找兩句修身養(yǎng)性的句子
修身養(yǎng)性【第1句】:如果別人對你缺乏好感,你必須向他表示好感。
【第2句】:老是認為“自己招人討厭”,表示你對對方也懷有敵意。 【第3句】:彼此學歷、家庭狀況相差無幾者,感情易為融洽。
【第4句】:如果想消除別人的防線,就要討論共同感興趣的話題。 【第5句】:長時間的緊張情緒一旦松弛,往往會遺忘物品或做事失敗。
【第6句】:使用深奧抽象的語言,會使對方覺得不安。 【第7句】:假如某人對另一人頻開玩笑,多半表示他對這人懷有反感。
【第8句】:如果你對那些懷有敵意者所說的玩笑話認真,你將會遭到意想不到的失敗。 【第9句】:嘴里說“可能我做不好”的人,多半深具信心。
【第10句】:接受別人的憤怒,直到他心平氣和。 【第11句】:取悅對方,必須先貶后褒。
【第12句】:“我看錯了你”,這句話會帶給對方沉重的打擊。 【第13句】:無精打采時,抬頭挺胸走路可以振奮精神。
【第14句】:設法使自己精神爽朗,情緒自然愉快。 【第15句】:對某事感到厭惡,往往是因為過去有過不愉快的經(jīng)歷。
【第16句】:肯定對方某些部分的優(yōu)點,可以讓他減輕自卑感。 【第17句】:在團體中,士氣與團結往往比個人的能力重要。
【第18句】:人際關系過于良好,往往會降低工作效率。 【第19句】:喜歡看悲劇的人是想將自己的處境作有利的評價。
【第20句】:如果你持“人人都有缺點”的想法,就不太會在意自己的小缺點。 【第21句】:承認自己的缺點,相對地也會發(fā)現(xiàn)自己的優(yōu)點,從而產(chǎn)生自信心。
【第22句】:努力去發(fā)現(xiàn)別人的優(yōu)點,是獲得別人信賴的第一步。 【第23句】:當面指出別人的優(yōu)點,是獲得別人信賴的第二步。
【第24句】:當對方改善了性格的某一點時,對此加以贊揚,可以博取對方的歡心。
【第6句】: 有關修身養(yǎng)性的古詩(5句)
有關修身養(yǎng)性的古詩: 【第1句】:不是花中偏愛菊,此花開盡更無花。
(唐?元稹《菊花》) 倒不是百花中特別偏愛菊花,而是因為菊花開過后再也沒有花朵可賞了。句中隱含著對菊花獨傲寒霜而后凋的堅貞品格的贊美。
【第2句】:丹青不知老將至,富貴于我如浮云。(唐?杜甫《》) 丹青,朱紅色和青色的顏料,借指繪畫。
這兩句說,一生沉浸在繪畫藝術中而不覺得將近年老,富貴對我就像天上的浮云一般淡泊。詩句贊揚了名畫家曹霸潛心藝術,不慕名利的高尚情操。
【第3句】:富貴不淫貧賤樂,男兒到此是豪雄。(宋?程顥) 不為富貴所迷惑而安于貧賤,男子漢能達到這一境界才稱得上英雄豪杰。
今賦予其新的含義,形容志士仁人不謀名利的高尚品質(zhì)。 【第4句】: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史記》) 蹊(xī):小路。桃樹李樹雖然不會說話,但是它們那芬芳的花朵和甜美的果實,卻吸引人們紛紛前去欣賞采摘,以至在樹下自然踩出一條條小路來。
此句比喻品德高尚的人自然會贏得人們的敬仰。 【第5句】: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
(三國?蜀?諸葛亮《誡子書》) 沒有恬淡寡欲的修養(yǎng),就不能使志向清白;沒有寧靜的心胸,不排除外界干擾,就無法達到遠大的目標。諸葛亮認為,修身治學應該首先擺脫名韁利鎖的束縛,切戒浮躁,方能成才。
【第6句】: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禮記?學記》) 如果孤獨地學習,沒有朋友相互切磋,那么就會學識淺陋,見聞不廣。
【第7句】:前事不忘,后事之師。(《戰(zhàn)國策?趙策一》) 指記住過去的經(jīng)驗教訓,可以作為以后的借鑒。
【第8句】:卻是平流無石處,時時聞說有沉淪。(唐朝?杜荀鶴《涇溪》) 告誡人們,一帆風順時,不要自滿疏忽,而要小心謹慎。
沉淪:指沉船、溺人。 【第9句】: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
(《三國志》) 壞事即使很小也絕不要干,好事即使細微也一定要做。 【第10句】:有則改之,無則加勉。
(《論語》) 對待自己,每天都要自省,有錯即改,無錯自勉。對別人給自己提出的意見,也應采取這種態(tài)度。
【第11句】: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宋?歐陽修《五代史?伶官傳序》) 辛勤操勞,艱苦奮斗,足以成就大業(yè);貪圖安逸,放縱享樂,則必遭亡身之禍。
【第12句】:言必信,行必果。(《論語》) 說話要恪守信用,做事要果斷徹底,這是做人的準則和美德。
【第13句】:泰山不讓土壤,故能成其大;何海不擇細流,故能就其深。(秦?李斯《諫逐客書》) 讓:拒絕,舍棄。
就:成就。原喻指要廣納人才,才能成就大業(yè)。
也可喻指博學多聞,才有更深的造詣。 【第14句】:梅須遜雪三分白,雪卻輸梅一段香。
(宋?盧梅坡《雪梅》) 梅花不如雪花白,雪花則不如梅花香?,F(xiàn)可用以形容人各有所長,各有所短,應該互相學習,取長補短。
【第15句】: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清?林則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 以:與,交付。
假如對國家有利,我可以付出自己的生命。豈能因為有禍患而逃避,有幸福就爭搶呢?詩句表現(xiàn)了林則徐以國家利益為重,不計較個人得失的高尚情懷。
【第16句】:瓜田不納履,李下不整冠。(漢樂府古辭《君子行》) 在瓜田里不要彎身提鞋(免得別人誤認為是摘瓜)。
在李樹下不要舉手正帽(免得別人誤認為偷李子)。比喻在容易被人懷疑的地方要謹慎,注意檢點規(guī)范自己的行為。
【第17句】:君子坦蕩蕩,小人常戚戚。(《論語》) 君子,指有道德的人。
小人,指道德低劣的人。這兩句說君子心地平坦寬廣,小人卻經(jīng)常局促憂愁。
【第18句】: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詩經(jīng)?小雅》) 景行(háng):大路。
止:語助詞,無義。兩句的原意是:遇到高山就盡情仰望,遇到大路就順利通行。
后以“高山”比喻道德高尚,以“景行”比喻行為光明正大。句意為:品德像山一樣崇高的人,就會有人敬仰他;行為光明正大的人,就會有人效法他。
【第19句】:荷盡已無擎雨蓋,菊殘猶有傲霜枝。(蘇軾《贈劉景文》) 擎(qíng):往上托,舉。
擎雨蓋,指荷葉,因它像撐開的雨傘。兩句的意思是:荷花衰敗,那高擎如傘的荷葉也隨之枯萎;可菊花凋謝,卻還留下了在嚴霜中傲然挺立的枝椏。
詩句以荷襯菊,表達了對友人高尚情操的仰慕欽佩之情。 【第20句】:寧可枝頭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風中。
(宋?鄭思肖《畫菊》) 寧愿在枝頭含著芳香死去,也不為凜冽的北風所吹落。詩人借菊詠懷,抒發(fā)堅守節(jié)操,矢志不渝的愛國情懷。
【第21句】:人而無信,不知其可。(《論語》) 做一個人不講信用,真不知道怎么能行。
意為人不講信用是不行的。 【第22句】: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
(《論語》) 君子幫助別人成就好事,不幫助別人做壞事。 【第23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論語》) 自己不喜歡的事,不要強加在別人身上 【第24句】:人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見興替;以人為鏡,可以知得失。(《資治通鑒》) 善于借鑒別人的經(jīng)驗教訓來對照自己的言行,就會知道哪些是對的,哪些是錯的。
【第25句】:言之者無罪,聞之者足戒。(《毛詩?序》) 提意見的人沒有罪過,聽意見的人,可引以為戒。
【第26句】:非我而當者,吾師也;是我而當者,吾友也;諂諛我者,吾賊也。(《荀子》) 正確地批評我的錯誤的人,是我的老師;恰當肯定我。
【第7句】: 描寫修身養(yǎng)性的詞有哪些
存心養(yǎng)性意謂存留善心,頤養(yǎng)品性。
《孟子?盡心上》: “存其心,養(yǎng)其性,所以事天也?!币嘧鳌靶扌酿B(yǎng)性”、“修身養(yǎng) 心”。
獨善兼善意謂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睹献? 盡心上》:“古之人,得志,澤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見于世。
窮則 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悟過改更意謂醒悟到自己的過錯就改正。
《楚辭?天 問》:“悟過改更,我又何言?” 修厲名行意謂修整、嚴格自己的名節(jié)和操行。語出《魏 書?崔亮傳》。
砥行立名意謂砥礪自己的行動,為自己正名。《史記* 伯夷列傳》:“閭巷之人,欲砥行立名者,非附青云之士,惡能施 于后世哉?” 溫顏迦辭意謂以溫和的顏面和謙遜的言辭待人。
《漢 書?韓王信傳》:“(韓增)為人寬和自守,以溫顏遜辭承上接 下,無所失意?!?獻可替否意謂貢獻可行的意見,替換迂腐的做法。
《后 漢書?胡廣傳》:“臣聞君以兼覽博照為德,臣以獻可替否 為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