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寫四季景色文章好句
垂楊小院繡簾東,鶯閣殘枝未相逢。
大抵西泠寒食路,桃花得氣美人中。
這首絕句是明末秦淮八艷之一的柳如是所題,前句柔媚婉轉,寂冷纏綿尚不脫多情女兒傷春故態(tài)。然而人所不能料及的是末句“桃花得氣美人中”陡然翻起,一時力挽狂瀾,使人如同瞥見蒙蒙煙雨之中,一位婀娜娉婷的芊芊女子正獨自漫步于青苔小徑之上,春寒料峭,垂楊嫩柳清翠可憐,正是眼前寂寥無行處,回身不忍之時。忽地千樹萬樹桃花同時怒放,燦若云霞?;ㄓ叭嗣娼幌噍x映。光艷絕倫。不由使人神醉。其實自古以來桃花在文人墨客的筆下多為風塵輕薄的象征。或為香艷嫵媚的寫照。遠嫁魯國的文姜就是唱著“桃有英,燁燁其靈。今茲不折,柜無來春?叮嚀兮復叮嚀”向她的老哥齊襄公暗送秋波的。后來兩人情好日密,齊襄公竟設計拉殺了自己的妹夫魯桓公?!鞍d狂柳絮隨風去,輕薄桃花逐水流”。在杜甫老夫子眼中,似乎對之也沒有什么好評價。唯獨柳如是另辟蹊徑,以神來之筆信手揮灑,以人喻花,以花托人竟渾如天成。既是憐花,亦是自況自戀。睥睨群芳,傲氣一時無兩。
長醉塊壘難容物,高歌誰是眼中人。淪落風塵卻高自期許,一生磊落英多,決不作小妮子態(tài)。這就是柳如是。
柳如是早年以楊為姓,曾用過楊愛之名。即陳寅恪先生筆下的“縱回楊愛千金笑,終剩歸莊萬古愁”。后來改姓為柳,先后用過朝云,云娟等名。以柳為姓后初名隱,字蘼蕪,不久又改名是,字如是。采自辛稼軒“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應如是”之語。稼軒此句,在我看來著實狂放得可愛,狂放得神采飛揚。然而在當時卻多為那些溫良恭儉的三家村老夫子所詬病,認為狂怪不羈,幾近于粗豪鄙俗。而柳如是以風塵女子之姿竟取此為字,無疑是氣性高傲,自命不凡之人。大凡俗庸之輩絕無此膽量與氣魄。她嫁與錢謙益后,老才子又特贈她河東君的雅號,這一別號在我們今天聽來恐怕第一時間想到的卻是“河東獅吼”,惡狠狠一個母老虎形象。怕是不怎么雅。其實錢氏所喻,化用《玉臺新詠》中“河東之水向東流,洛陽女兒名莫愁”之意。以莫愁比如是,又暗喻柳姓的郡望河東,實乃用心良苦。沒想到后來謙益大節(jié)有虧,秉性又軟弱茍安。時時被柳如是所看不起。河東君雅號,竟然一語成讖了。
既然說才女,不能免俗的是要談到才女之容貌。許多朋友驚服于柳氏之才名,常先入為主的把如是想像為驚艷無倫,芳華絕代的超級美女。其實據(jù)顧芩《河東君小傳》記載,柳如是“為人短小,結束俏利”,沈虬說她“美豐姿,性慧倩”。徐芳也說她“慧倩,色藝冠絕一時”。古人寫東西還比較實事求是,不若今天的某些寫手記者為了抓人眼球,不惜大送“美女”,“靚麗”之類的廉價高帽,實則往往名不符實。據(jù)上所訴,加上柳如是流傳下來的畫像,應該是小巧玲瓏,身材略為豐滿而不失珠圓玉潤之感。充滿靈動之氣的女子,即使用今天的眼光看,雖不能說有傾國傾城之姿,也還算得上是一位美女。徐芳說她“色藝冠一時”,色藝色藝,自然是要互為表里,若拆而分之就無法冠絕一時,秦淮商女身懷絕色才藝之人何其之多。柳如是能從中脫穎而出,傲視群芳,主要還是靠她的驚人才華和迷人氣魄。若是過于美艷不可方物,反而掩蓋了如是與生俱來的獨特氣質。一見之下驚為天人,再見必然索然無味。人們對心中的美好事物往往追求十全十美,然而事若十全反為不美,這個中真味恐怕不是什么人都能領會得到的。
柳如是幼年的身世在今天已很難考證,甚至就連她是出生在浙江嘉興還是江蘇吳江也是未解之謎,一般都推測她是幼年為強人掠走,后來賣給富豪為婢女。輾轉流入娼家,老鴇見她聰慧俏麗,視為奇貨可居,自然加意培養(yǎng)。如是十四歲時為吳江退職宰相周道登所看中,索回府中以充侍妾,周道登曾任文淵閣大學士,崇禎一朝的五十相之一。老小子為人不學無術,做得宰相還是靠抓鬮撞的大運。面情的大笑話就是出于他老人家口中:“上(崇禎)又問閣臣:‘近來諸臣奏內,多有情面二字,何謂情面?’周道登對曰:‘情面者,面情之謂也?!笥医阅湫?。”情面情面,不說到還有幾分明白,老小子顛來倒去一解釋,倒更令圣上如墜五里云霧之中,崇禎不能領教他的無厘頭幽默,故而不久即被罷相。老不修回鄉(xiāng)之后早已年逾花甲,卻還每日將小如是抱在膝蓋上教她學習文藝才技,青鬢華發(fā)交相輝映,老家伙倒也樂不可支。沒想到柳如是得寵,卻惹火了周前宰相家中的眾多姬妾,大家交相詈罵,恨不得立即拔出這根眼中釘,肉中刺。沒想到柳如是性格剛烈,小小年紀居然敢于針鋒相對,寸步不讓。還口罵到眾多貴婦目瞪口呆,啞口無言為止。群妾吃了啞巴虧那里咽得下氣,于是設計誣陷小如是與仆人私通,常言道眾口鑠金,積毀銷骨。周老本來就是糊涂蛋,一來二去勃然大怒。還好周母可憐柳如是孤苦無依,加以庇護方免于一死,從此被趕出周家。那時柳如是方才十六歲。
柳如是從周府流落松江,一個弱質少女無法自立,只好以“相府下堂妾”的身份重回柳巷煙花,依靠名妓徐佛為生,徐佛待柳如是還好,不但在她落魄之時加以收留,還不惜重金聘來名師教授柳如是詩詞書畫,諸般文藝,徐佛此舉,相當程度還是看在小如是出自相府的特殊經(jīng)歷上才加意培養(yǎng)。而柳如是后來能在眾多青樓名娃中脫穎而出,最開始也正靠的是“相府下堂妾”的名人效應。其實這五個字對如是來說,何嘗不是人生中一段不堪回首的慘痛經(jīng)歷。然而柳如是不惜借此瘡疤以資烘托,她的堅忍與心計已可見一斑。有人常以此事非之,可對于一個立身于濁流亂世中的柔弱少女,苦苦
掙扎周旋于強橫的塵世之中。又如何能以此來苛求她呢?
說起徐佛來也是名動一時的才女,她“能琴,善畫蘭草”,雖然住得偏僻,慕名而來的文人才士仍是絡繹不絕,大有“席上人常滿,樽中酒不空”的奢華。如是耳濡目染的都是峨冠博帶的名流才子,比起滿頭白發(fā),半通不通的周老宰相來,不啻是霄壤之別。自然為之心馳神往。無奈徐佛看她看得甚緊,柳如是只能隨侍左右,恭聽高論而已。這種寧靜優(yōu)雅的生活狀態(tài),卻在崇禎九年的春天突然被打破。那一天,太倉學者張溥過訪徐佛,恰巧徐佛外出,便由柳如是接待了這位才子。張溥見如是美色更過于徐佛,晤談之下,發(fā)現(xiàn)如是談吐文雅,見識亦復過之。不由滿腔豪氣化為柔情,與如是纏綿一宿 。直到日上三竿二人才依依作別。
張溥其人,可以說在當時已是名震天下。然而他卻不是作為一個尋章雕句的白面書生而出名的。膾炙人口的《五人墓碑記》便是出于張溥筆下。他二十三歲就在蘇州創(chuàng)辦應社,五年后又在伊山倡導建立復社,成為晚明全國性第一大社團的創(chuàng)始人和領導者。在與柳如是相會的三年前,張溥召集了名震一時的虎丘大會。來自全國各地的名士豪杰均奉張溥為領袖,一時竟達數(shù)千人之多。張溥以他非凡的個人魅力使天下英雄爭相歸心:“所牢籠天下士,率取其魁杰,以故仰其盟者,如泰山北斗,而士一如登龍門”。而張溥的厲害之處,是他以一介布衣,竟能操縱掌控巨大的朝野社會輿論,以左右政局。張溥一心要在風雨飄搖之中挽救岌岌可危的明王朝于大廈將傾,他動用種種關系和計謀,竟然以在野之身將權傾朝野的內閣大學士溫體仁趕下臺去,又策劃扶持宜興人周延儒復出為首輔閣臣作為自己在政治上的代理人。沒想到一世英明的張溥這回看走了眼,不久之后,周延儒就翻臉無情,暗地里將張溥毒死。一代豪杰,卒年才僅三十九歲。
與柳如是的一枕巫山云雨,在張溥看來不過是大才子一時的風流貪歡罷了。但卻對柳如是影響深遠??磻T了形同木偶的眾多膏粱紈绔,柳如是沒有想到此中竟另有天地。她暗自發(fā)誓說:“我生不辰,墜茲埃塵,然非良偶,不以委身。今三吳之間……幸竊科第者,皆熗夫耳。唯博學好古,曠代異才,我乃從之。所謂天下有一人知己,死且無憾!”從此柳如是以一葉輕舟,翩然如驚鴻般自由來去于三吳湖山之間,終日流連詩酒,廣交名士。眾里追尋那位心中的才子千百度。所謂“得之,我幸。不得,我命”而已。
柳如是天生聰慧,又自小周旋于名流士大夫之間,受到了難得的熏陶與教益。她博覽經(jīng)史,善于詩律。每次集會分題命韻皆能立就,頗有曹子建的捷才。柳的書法曾受李存我點撥,上法褚遂良與虞世南。傳世者有題望海樓“日轂行天淪左界,地機激水卷東溟”一聯(lián)。柔中帶剛,筆力不俗。柳亦善畫,其畫作皆意態(tài)淡遠,畫中景色人物多為自喻自況,微顯美人絕世獨立,孤高自賞的心態(tài)。所謂物以類聚,人以群分。柳如是常以南宋叱咤風云的巾幗英雄梁紅玉自比。是以才女而兼?zhèn)b女之姿。能與她唱和來往,入美人青眼的,也多是當時江南士大夫中慷慨雄豪,倜儻不群之人。如號稱嘉定四先生的唐時升,程嘉燧,婁堅等人。唐時升以文人而喜談兵,坐居江南而判斷當時遼左軍事形勢竟然從不失誤,喝醉之后往往感嘆當世若有能用己者,定能為之決勝于千里之外,程嘉燧書畫雙絕,早年卻曾習劍術,頗類俠客行徑。而內中后來與柳如是真正兩情相悅,一往而深的,恐怕還要數(shù)李存我,宋徵輿,陳子龍三人。
李存我,上海松江人,早年與柳來往密切,李也是明末一位鐵骨錚錚之人,清軍攻陷南京后他堅守于松江東城,城破不屈而死。柳與存問來往,更多的還是敬重他的學識和豪氣。兩人始終是相敬多于相愛。當時在柳心中,最為囑意的還要數(shù)與自己同庚所生,年輕英俊的松江才子宋徵輿。況且宋還尚未婚娶,現(xiàn)實一點說,這不僅僅是情郎,還自然是如是心中的理想丈夫人選。宋平時對柳如是也是情深款款,恨不得掏心相見。有一次宋徵輿到白龍?zhí)读淖蟻砑s會情人。柳一時童心大起,開玩笑讓宋跳到水里,以此來考察情郎的一片真心。宋郎見自己的“野蠻女友”發(fā)此號令,竟然不顧天氣寒冷,一頭跳入湖中。柳又氣又笑,又是感動。忙命人直接把宋郎撈到床上。兩人從此更是要好。不料美景不長,宋母聽說自己兒子終日與一妓女來往,不禁大怒,強迫二人分手。柳如是得知后將宋徵輿請到船上。面前擺上一張古琴,一把倭刀,要求宋郎表個態(tài)度。而這位一往情深的宋郎此時卻并無半點氣概,支支吾吾搪塞了半天憋出一句“先避一避再說”的喪氣話來。柳如是正是年輕氣盛之時,驟聞情郎如此無情之言,當即大怒,抽出倭刀將七弦琴斬為兩截,從此二人弦斷情絕。而可笑的是宋徵輿后來入清參加鄉(xiāng)試,做了新朝的都察院御史,當時柳如是早已歸依錢謙益。這位宋大人竟還專門寫了一封信給錢,對兩人的結合大發(fā)牢騷,一時酸氣沖天??梢娨膊皇鞘裁磿邕_人物,不過雞蟲小輩而已。真正讓柳如是一生牽掛斷腸,揮之不去的酸楚背影,還是她心中苦苦等待的那一個蓋世英雄。
玉簾通處暗無聲,春草翻為明月情。
記得停橈煙雨里,那人家住莫愁城。
詩句凄婉,滿紙欲說還休,而詩中的“那人”,正是柳如是心底深處永遠的痛——陳子龍。
陳子龍,字臥子,與李,宋一樣同為上海松江人,他秉性慷慨豪俠,志大氣高,又精通于魏晉古文詩賦,風骨過人。既有當年周公瑾“雄姿英發(fā),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的氣概,又兼具“曲有誤,周郎顧”的風流俊賞。崇禎六年的秋天,陳子龍抱病過訪當時亦身染微癢的柳如是,兩人一見如故,別時陳子龍留詩贈答:
兩處傷心一種憐,滿城風雨妒嬋娟。
已驚妖夢疑鸚鵡,莫遣離魂近杜鵑。
此后數(shù)年中陳子龍正是仕途坎坷之時,萬丈雄心一時盡化為兒女柔情。在柳如是的溫柔鄉(xiāng)里,陳子龍沒有想到此中竟別有一番滋味。兩人情好日密,很快就如膠似漆。陳子龍曾連題絕句三首以贈如是:
今年春早試羅衣,二月未盡桃花飛。
應有江南寒食路,美人芳草一行歸。
垂楊小院倚花開,鈴閣沉沉人未來。
不及城東年少子,春風齊上斗雞臺。
愁見鴛鴦滿碧池,又將幽恨度芳時。
去年楊柳滹沱上,此日東風正別離。
情深意綿,寫盡相思之苦,而后來柳如是的“桃花得氣美人中”一句,正是從此三絕句中化來。陳柳之情,已不同于一般小兒女恩怨相爾汝的故態(tài),也非以往逢場作戲的露水姻緣。兩人不僅情投,更是意合。在柳如是的心中,陳子龍就是她夢寐以求的那位曠代異才。就算為之上窮碧落下黃泉也在所不計。而對陳子龍來說,這一位看似溫婉的青樓女子不僅是才女,更是俠女,其才華足以讓陳為之折服,其豪爽氣骨更讓陳引為紅顏知己。他們二人都在對方的心靈中找到了自己的影子。柳如是曾獨出心裁的寫了一篇《男洛神賦》,把子龍比作男洛神以寄托仰慕之情。雖是游戲之作,一往深情卻躍然紙上。還記得當初那句擲地有聲的誓言:“所謂天下有一人知己,死且無憾!”除此而外,還夫復何求呢?
然而,這一段悱惻纏綿的愛情故事,一開始就注定了要以悲劇來收場。陳子龍畢竟是一個已有家室的人,于情于理,他們之間的感情不管多深,也只能被放浪不羈的士大夫們看作才子佳人之間的一段風流佳話,柳如是永遠無法堂堂正正走入陳子龍的生活。陳妻張氏也堅決要求自己的丈夫與柳分手,現(xiàn)實迫使他不得不冷靜考慮與柳如是的這一段姻緣。最終,陳子龍還是選擇了離柳而去。
百尺章臺撩亂飛,
重重簾幕弄春暉?!?/p>
憐他漂泊奈他飛
澹日滾殘花影下,
軟風吹送玉樓西?!?/p>
天涯心事少人知?!?/p>
這是陳子龍萬般無奈的吟唱,無論他是多么的雄才凌云,心高萬仞。此刻對著心中的紅顏知己,卻只能百尺章臺繚亂飛,卻只能憐她漂泊奈她飛。內疚與自責曾多少次將陳子龍淹沒,他當然知道,在一個又一個深夜,還有一位女子為自己苦苦守候著。
“夢中本是傷心路。芙蓉淚,櫻桃語。滿簾花片,都受人心誤。遮莫今宵風雨話,要他來,來得么?”
“要他來,來得么?”柳如是只能著魔般一遍遍吟哦著這句子,是啊,還來得么?一轉身即是天涯。那一段刻骨銘心的纏綿已永不能來了。
1644年,天地翻覆,陳子龍以兵科給事中為弘光朝召用,他屢次上書朝廷獻上恢復大計,無奈都不被當權者所采用。弘光政權覆滅后,陳子龍一度藏于山中以躲避清軍追殺,后來輾轉來到福建追隨唐王,出任兵部尚書,繼續(xù)堅持反清斗爭。當時清松江提督吳勝兆有反正之心。陳子龍抓住這一機會,親履險地推動吳勝兆起兵,同時到處聯(lián)絡各地抗清志士以資響應??上Ш髞硪驗閰莿僬仔惺聜}促而功敗垂成,陳子龍也被清兵俘獲,在押赴南京途中,陳子龍乘看守不備毅然投水自盡。
并刀昨夜匣中鳴,
燕趙悲歌最不平。
易水潺媛云草碧,
可憐無處送荊柯。
漣漪未靜,江水已寒。在舉身赴水的一瞬間,陳子龍可曾想到了生命中還曾有一位愿意與他生死與共的紅顏知己?
有悵寒潮,無情殘照,正是蕭蕭南浦。更吹起,霜條孤影,還記得,舊時飛絮。況晚來,煙浪斜陽,見行客,特地瘦腰如舞??傄环N凄涼,十分憔悴,尚有燕臺佳句。
春日釀成秋日雨。念疇昔風流,暗傷如許??v饒有,繞堤畫舸,冷落盡,水云猶故。憶從前,一點東風,幾隔著重簾,眉兒愁苦。待約個梅魂,黃昏月淡,與伊深憐低語。
這首《金明池?詠寒柳》是柳如是與陳子龍分手數(shù)年后所寫,無法與心上人常相廝守的她在寂寞獨處之時睹物思人,自傷身世。眼中的世界對自己來說真可謂是“風霜刀劍嚴相逼”了。然而身處濁世之中,苦苦相逼的還不僅僅是無情的六朝臺柳。柳如是的才名遠播,不僅使眾多名士為其折服,也引來了一些宵小之徒的覬覦。鄞縣謝三賓就是其中一人。此人人品卑下,居官之時就以貪贓枉法而臭名昭著。明亡以后時而降清,時而反正,又時而歸順,為求清廷賞識不惜殺害本鄉(xiāng)抗清的五君子以邀功,一生壞事做盡,卻能憑著自己善于專營的高超騎墻術,在明清兩方都混得如魚得水。偏偏他還喜歡附庸風雅,剛剛拿出一筆錢來幫“嘉定四先生”刻印詩集,小小的出了一把名。正飄飄然以名士自居。就又對對柳如是這位佳人動起了歪腦筋,必欲得之而后快。柳如是如何看得起這樣的猥瑣人物。然而她多年出入于風塵之中,也算是飽覽世態(tài)的人,面對謝“才子”咄咄逼人的囂張氣焰。柳如是自問“惹不起我難道還躲不起你嗎”,她本是極有心計的女子,放眼江南眾多紳宦,能夠治得住謝三賓,庇護自己的,恐怕也只有錢謙益一人了。
錢謙益,字受之,號尚湖,又號牧齋,晚年又號東澗遺老。他是萬歷三十八年的一甲第三名進士。少年得志的他總想在政治上干出一番大事業(yè)來。然而這條仕途卻走的異常坎坷。一開始因為極力攻擊閹黨而被罷官回鄉(xiāng)。好不容易等到崇禎上臺,錢謙益也得以重新起用。然而沒過多久又因為與溫體仁爭做內閣輔臣而被政敵排擠出朝,不得已再次回家,開始了長達十六年的隱居生活。沒想到屋漏偏逢連夜雨,同居鄉(xiāng)里的張漢儒受溫體仁指示上京告了錢謙益和瞿式耜的御狀,指稱他在鄉(xiāng)里強橫霸道,強搶民女,歐殺百姓,仗勢奪財,簡直是無惡不作,罪該萬死。錢謙益很快被捉拿進京,眼看項上人頭不保,多虧老錢頭腦還比較靈活,竟然托人走通了崇禎面前的紅人,秉筆太監(jiān)曹化淳的門路。一場潑天禍事頓時化為烏有,張漢儒以誣告罪被處死,錢瞿二人僅僅削籍放歸鄉(xiāng)里了事。經(jīng)過這一番折騰,錢謙益更加感到官場險惡,從此心灰意冷,閉起門來優(yōu)哉游哉做他的江南文壇泰斗,時常也浪跡于山水聲色之中。臨到老來,還得了個“東林浪子”的綽號。柳如是之所以在眾多達官顯宦中偏偏挑中了快六十歲的這位“浪子”錢謙益,關鍵原因便是錢為謝三賓的老師,謝是當年錢謙益典試浙江時所取的門生。論師生倫理,論財力聲勢,錢無疑都要勝過謝三賓一籌。若錢謙益能容留柳如是于身畔,諒謝三賓再如何的色膽包天也不敢輕舉妄動了。況且錢謙益素有文名,他的才學和聲望在江南都稱得上是首屈一指。在柳如是看來,老是老了一點,但總還是名動江南的大才子。風流儒雅。也還可以將就。再說現(xiàn)在要解的是一肚子色心壞水的謝三賓的燃眉之急。那也顧不得許多了。
錢謙益與柳如是本也有過一面之緣,那是幾年前被溫體仁排擠出朝時,無意在杭州見到柳如是那首傳誦一時的詠桃花名句“桃花得氣美人中”。不由得擊節(jié)稱賞。第二天便請人越柳如是泛舟于西湖之上。兩人煮酒談詩,以文會友,格外盡興。錢謙益對此一直念念不忘。不曾想幾年之后,這位風華絕代的才女竟女扮男裝,乘一頁小舟翩若驚鴻的出現(xiàn)在自己的“半野堂”上,自然大喜過望,盛情款待。柳如是本是有備而來,當即贈錢謙益七律一首:
聲名真似漢扶風,妙理玄規(guī)更不同。
一室茶香開澹黯,千行墨妙破冥蒙。
竺西瓶拂因緣在,江左風流物論雄。
今日沾沾誠御李,東山蔥嶺莫辭從?!?/p>
詩中把錢謙益比作東漢大儒馬融,而風流儒雅更在馬融之上。直把錢謙益夸得眉開眼笑,他一生命運多舛,年輕時的滿腔抱負無法實現(xiàn),才不得已退回書齋里風流自賞,看似風光無限,實際上是一肚子懷才不遇的牢騷。許多男人在事業(yè)受挫之時往往最渴望,也最看重的是能得到一位紅顏知己的憐惜和垂青,錢謙益自認為自己雖已是耳順之年,然而卻還寶刀不老,頗有男性的魅力,如今竟能得到這樣一位奇女子的青睞。正是所謂宦場失意,情場得意。盡管兩人無論是從身份地位,還是從年齒上講都相去懸殊,但在半野堂一見之下,卻大有相識恨晚之感?!〔贿^十天,錢謙益便為柳如是另筑一精致別墅,取如是“我聞居士”的雅號而命名為“我聞室”。幾個月里兩人朝夕相對,談詩論文。真是形影不離。錢謙益還賦詩稱“買回世上千金笑,送盡生年百歲憂”。一心要與柳如是同效于飛了。然而這時柳如是卻提出了一個會讓大多數(shù)人為之卻步的條件,那就是若真想“同效于飛”,錢謙益就必須要以匹嫡之禮迎娶自己。
論起柳如是的心理,則她此番本來就是為避禍而來,不得已托依于錢。盡管老才子才高八斗,但總脫不了一個老字。論年齡身份,錢謙益完全可做得她的父親和師長,另一方面柳如是以一介風塵女子,一生處處遭人另眼相看。與宋徵輿,陳子龍情深不終正是由此而來。她既然舍棄了擇年貌相當?shù)挠⒖∩倌隇榕?,自然要求爭得受人承認的家庭地位作為補償,來安慰自己的自尊。否則錢謙益也只是把他們之間的關系看作“買回世上千金笑”而已。柳如是自來心高氣傲,她隱隱感到,也許面前這位白發(fā)蒼顏的老人,就是自己今生的歸宿了,如果無法得到真正的人格尊嚴,那么避一時之禍又有什么意思呢。這本是柳如是給錢謙益出下的一道難題。沒想到錢謙益竟一口應承下來??疾戾X式心理,自然要看到,他這幾十年來處處碰壁,人常說憤怒出詩人,憤怒和壓抑也常能使人作出一些驚世駭俗之舉。所以他早就棄禮法正統(tǒng)于不顧,這才得了一個“東林浪子”的雅號。沒想到在耳順之年又能得到如此佳人的眷顧。正好借此機會大操大辦一把,揚眉吐氣的把柳如是迎娶過門。他要讓大江南北的士大夫們看看,自己不僅是才高望重的文壇領袖,同時還是豪放不羈的風流人物。這實際上也是借對世俗禮法的挑戰(zhàn)而出了自己心中的一口郁氣,又何樂而不為呢?
沒過幾個月,錢謙益便在湖上與柳如是舉行了隆重的婚禮。娶親那天冠蓋云集,熱鬧非凡。大家一時還不知道這位佳人到底是誰,老錢也笑而不答。直到載著柳如是的畫舫翩翩然從湖上駛來時,他這才得意洋洋的揭曉答案。一時間群情大嘩,前來觀禮的士紳們都認為錢謙益如此大吹大擂的以正室禮儀迎娶一個妓女,簡直是不成體統(tǒng),丟盡了士大夫的臉面。大家越想越激動,紛紛拔出拳頭聲稱要痛揍為老不尊的錢謙益以儆效尤。無奈老錢見勢不好早就登船離岸。大家尚還戀戀不舍,紛紛撿起磚頭瓦塊向錢柳二人的座船擲去。一時間瓦礫竟堆了滿船。就在這喧鬧的鞭炮和如雷的叫罵聲中,錢謙益悠然自得,提筆一連寫下八首《催妝》詩贈與佳人。柳如是也端坐于梳妝臺前,微攏云鬢,青黛描眉。越發(fā)顯得嫵媚動人。眼前的這位老人不惜為千夫所指,大張旗鼓地娶自己為正室,對社會地位極低的柳如是的自尊心來說,無疑是巨大的滿足。如果說她以前托身于錢氏出于避禍的無奈和深思熟慮的機心的話。那么今天就只剩下深深地感動了。
旌心白水是前因,覷浴何曾許別人?
煎得蘭湯三百斛,與君攜手祓征塵。
紅塵坎坷二十二年之后,也許真的是前生的注定,從此真的要與這位真正懂得珍惜自己,看重自己的男人攜手走完人生的旅程吧。
新婚燕爾,錢謙益便迫不及待的在自己的半野堂后另起“絳云樓”作為柳如是的居所。樓中廣藏歷代書畫法帖和奇石古玩。如是與錢每日在樓中品詩作畫,烹茶研墨,考訂典籍,或者登山臨水,飽覽風月。就如同當年李清照與趙德卿二人一般逍遙自在,所不同的是趙李夫婦都是青春妙齡,而錢謙益卻早已須發(fā)斑白了。柳如是曾打趣問他“公胡我愛?”(您愛我什么地方呢)錢謙益開玩笑說:“我愛你烏個頭發(fā)白個肉”,柳當即也笑吟吟的回敬道:“我愛你白個頭發(fā)烏個肉”,正所謂“風前柳欲窺青眼,雪里山應想白頭”。閨閣戲語,沒想到竟不脛而走。一時傳為笑談,數(shù)百年之后又被世人目為風流佳對。錢柳若有知,恐怕也只有會心一笑而已。
柳如是一生心高氣傲,她委身于錢謙益,卻并不甘心就此過著錦衣玉食的逍遙生活。當時為崇禎十七年(1640年),天下正是風雨飄搖之時。比起那些燕雀處堂,每日醉生夢死的所謂墨客騷人來,柳如是無疑擁有遠高于此輩的政治眼光和見識。她敏銳地感覺到,朱明王朝已是江河日下,一場風暴即將到來。而自己憑借錢謙益的巨大聲望和政治影響力,必然可以做出一番驚世駭俗的事業(yè)。這種心情,清清楚楚的在她寫給錢謙益的一封家信中表露出來:“古來才子佳婦,兒女英雄,遇合甚奇,始終不易。如司馬相如之遇文君,如紅拂之歸李靖,心竊慕之?!毙胖袑⒆约罕茸鱾b女紅拂,將錢比作大英雄李靖,表示要贊助錢謙益在政壇上重新振作起來,夫唱婦隨的干出一番事業(yè)。在婚后不久,他們就攜手同游蘇州拜祭南宋名將韓世忠于梁紅玉的墳墓,又到京口憑吊當年梁紅玉金山擂鼓的古戰(zhàn)場。這一切行跡,都是在明明白白的向世人宣告,她柳如是并非尋常凡庸女流,而是一位震爍古今的奇女子!
1644年甲申的巨變如同一道分水嶺,徹徹底底的改變了許多人的生活軌跡。一時泥沙俱下,或為真英雄,或為假道學,都毫無掩飾的表現(xiàn)出來。這場巨變同時也激起了隱居山林的錢謙益重登政治舞臺的雄心,當然有相當?shù)某潭葢撨€是受到他那年輕的妻子柳如是的鼓舞。南明尚未建立之時,錢謙益作為當仁不讓的東林領袖,積極參與到擁立新君的政治斗爭中去。他的計劃是推立當時人稱賢明的潞王常芳,以借定策之功而掌握朝政大權。然而錢謙益一介書生,他那兩下子又豈是手擁重兵,翻云覆雨的馬士英的對手。除了給史可法搗亂之外,錢謙益實在是一事無成。沒幾個回合就塵埃落定。福王繼位的消息傳來,錢謙益聽說后,竟然手足無措,一溜煙串到好友高弘圖家中,汗流浹背的連喝三四碗綠豆湯。發(fā)了一陣呆后便拉長了臉告辭,還是高弘圖提醒他:“難道能與天子唱對臺戲嗎”。錢這才醒悟過來,連忙又讓人替他置辦服裝準備前去迎駕。一時以錢為首的擁潞派也頓時土崩瓦解。
錢謙益急于用世,本來也無可指責,然而他書生氣太重,缺乏搞政治的才干和經(jīng)驗,同時本人也似乎毫無政治原則和定見,為人懦弱,而這一點正是錢謙益性格上的弱點和悲劇的緣由。弘光繼位后錢謙益先是為了保命而大力奉承馬士英的功績,馬也樂得利用錢作為東林領袖的巨大人望,先拋給錢謙益一個禮部尚書的甜頭,接著便要他以東林魁首得身份上疏為“閹黨”翻案,借此引入自己在政治上的盟友,曾名屬“逆案”的阮大鋮,以徹底壓倒東林在朝堂上的勢力。錢謙益先是為保官,后又為保命,竟然一一照辦。錢的政治向背無疑對當時弘光小朝廷的政局走勢起到了相當?shù)挠绊懽饔?。原來的東林同志紛紛斥罵他“喪心病狂”,馬阮二人也只是對他利用一時而已,如今目的達到,自然將老錢打入另冊。錢謙益沒想到自己一番苦心,百般經(jīng)營換來的結果竟然是兩頭不討好,這也是始料不及的。他的一番做作,甚至還殃及柳如是本人。當初錢為改善與阮大鋮的關系,不惜請出柳如是在家宴上為阮把酒談歡,后來又讓如是雉冠戎裝隨同阮大鋮誓師于長江之上。這在喜歡談兵論劍,以天下奇才自居的柳如是看來,自然是遂了自己的平生心愿。然而她一時卻沒有看清,自己的夫君已經(jīng)把她拖進了一個政治泥淖中去。戎裝誓師江上本是效仿先賢巾幗的英雄之舉,經(jīng)錢謙益和阮大鋮的一番折騰,在別人眼中就成了不倫不類的笑話和丑角。夏完淳就在《幸存續(xù)錄》中批駁道:“錢謙益家妓為妻者柳隱冠插雉羽,戎服騎出國門,如明妃出塞狀。大兵大禮皆娼優(yōu)排演之場,欲國之不亡,安可得哉!”。直接斥柳此舉為亡國異狀,這恐怕是柳如是當時所想不到的。
弘光政權維續(xù)僅一年余即告覆亡,高踞朝堂的弘光重臣們一時紛紛忙于開門迎降,投效新主人,這也成為當時一道奇異的風景線。身為女流的柳如是卻鄭重其事的勸錢謙益說:“如今國亡家破,這正是我們舍身取義的時候?。 庇谑莾扇朔褐酆?,準備雙雙投水自盡。沒想到錢謙益在船上四顧茫然,伸手探水再三,沉吟半晌后面有難色地說:“湖水太冷了阿”。柳如是聞后一言不發(fā),毅然跳入水中,結果被眾人救起。不久以后錢謙益便降于清軍,同時為結好新朝起見又奉上金銀珠玉及古玩百余件大表忠心。當年秋季,清廷頒旨令眾降官赴北京授職,大家都攜妻妾同行,唯獨柳如是堅決不肯隨錢北上。眾降官動身那天,柳如是竟身著象征朱明王朝的大紅衣衫站在道邊為丈夫送行。同路的降官見柳此舉不僅又羞又愧,同時也為她的大膽舉動捏了一把汗。然而柳如是此時卻是心如止水,早已將生死置之度外?;叵肫鹋e身投湖那天,柳如是自認為是國難臨頭,義故當死。沒想到的是眼前這位自己曾經(jīng)目為司馬相如,李靖般英氣蓋世的赧顏老人在那一瞬間,不僅背叛了自己的家國,更背叛了自己,背叛了自己長久以來的信任和依賴?!八馈边@樣一個沉重的字眼,對柳如是來說,早在那一刻起就已變得飄忽起來了。
錢謙益北上入京,半是迫不得已,半是還對功名富貴還存有一絲眷戀不舍之情,沒想到清廷對他并不如何重視,只是輕描談寫的賞了一個禮部侍郎充修《明史》副總裁完事。錢謙益對自己變節(jié)降清的事本來就于心有愧,在眾人的冷眼中自覺這個官做得窩窩囊囊,于是不到半年便稱病辭職回家。準備安心養(yǎng)老了。哪里知道自己是天生的華蓋運,家居不久就糊里糊涂的牽連到一樁反清復明的大案中去。當如狼似虎的差役前來鎖拿老錢的時候,身染重病的柳如是竟然從床上躍然而起,不顧自身安危跟隨錢謙益同行。面對年已七十六歲的白發(fā)夫君,柳如是慷慨自誓將上書代錢一死,否則便共赴黃泉。面對此語錢謙益直感動得老淚橫流,寫下“慟哭臨江無壯子,徒行赴難有賢妻”之詩以抒懷。然而才子歸才子,寫詩歸寫詩,發(fā)感慨并不能解決實際問題。老錢在南京蹲了四十多天的黑獄,他本人和家人竟然束手無策,莫衷一是。全靠抱病在身的柳如是指揮若定,借大把金錢和自己在風流場上的影響力四處活動打點,終于打通層層關節(jié),將老錢營救出獄,以一介女流將這場大禍事化為烏有。錢謙益半是羞愧,半是感激。以前也許他只是把柳如是當作文采過人的紅顏女子看待,柳所表現(xiàn)出來的積極用世的進取心態(tài)在錢看來也不過是少年人不知世事,為賦新詞強說愁而已。直到今天,錢謙益才真正讀懂了這位相伴自己八年,愿與之同生共死的奇女子。讀懂了她身上所蘊藏的磊落和慷慨,而這股挺拔之氣,正是讓包括自己在內的許多昂藏丈夫所為之汗顏的血性。
錢謙益本來時時以降清為一生最大悔事,如今平白遭到不白之冤,死里逃生的他反而倒激發(fā)起了一腔血性。這也多為受柳如是的影響和鼓舞而起。他曾經(jīng)擊節(jié)稱賞柳如是的桃花詩,有和詩吟道:
草衣家住斷橋東,好句輕如湖上風
近日西陵夸柳隱,桃花得氣美人中。
直到十年之后,錢還念念不忘,做詩稱“楊柳長條人綽約,桃花得氣句玲瓏”。十年前的他如何能夠想到,在家國破碎,山河變異的今天,自己這株隨風飄委的“桃花”,竟然能得氣于柳如是,重新煥發(fā)出人格的光彩。
柳如是與錢謙益雖鄉(xiāng)居在家,卻蕩盡家財以資助各方志士的抗清事業(yè)。最為人所稱道的便是永歷三年時錢謙益所提出的:以鄭成功,張煌言和孫可望為首的明軍東西夾擊,乘虛奪取江南,然后以江南為基業(yè)北上進取的戰(zhàn)略計劃。這個他本人稱之為“楸秤三局”的大戰(zhàn)略在當時來說無疑具有相當?shù)膽?zhàn)略眼光。錢謙益自己也得意的說:“人之當局如弈棋然,楸枰小技,可以喻大。在今日有全著,有要著,有急著,善者視勢之所急而善救之。今之急著,即要著也;今之要著,即全著也。夫天下要害必爭之地,不過數(shù)四,中原根本自在江南。長、淮、汴京,莫非都會,則宣移楚南諸勛重兵全力以恢荊、襄,上扼漢沔,下撼武昌,大江以南在吾指顧之間。江南既定,財賦漸充,根本已固,然后移荊、汴之鋒掃清河朔。高皇帝定鼎金陵,大兵北指,庚申帝遁歸漠北,此已事之成效也?!睘閷⒋擞媱澑吨T實施,他不惜冒著殺頭破家的危險,四處調查江南清軍虛實,奔走聯(lián)絡于孫可望和鄭成功,張煌言之間。成為幕后聯(lián)絡東西抗清勢力的代表人物。在張名振的軍隊試探性的進入長江時,錢柳夫婦又慷慨解囊,暗地里出資招兵買馬以充實張部兵力。本來孫可望與張煌言都對此計劃頗為贊成,認為這是反敗為勝的大好良機。然而天下不如意事十常八九,很快孫可望就因自身的野心膨脹而卷入到南明內部的政爭中去。鄭成功也自有打算,對此計劃態(tài)度是不冷不熱。只剩下張煌言,張名振二人也是獨力難支。所謂難得而易失者勢也,眼看中興大計在南明諸將的內耗中付諸流水,錢謙益悲不自勝,他后來題詩嘆到:
海角崖山一線斜,從今也不屬中華。
更無魚腹捐軀地,況有龍涎泛海槎?
望斷關河非漢幟,吹殘日月是胡笳。
嫦娥老大無歸處,獨倚銀輪哭桂花。
錢謙益作為一時文壇領袖,曾為天下所敬重,后來中道變節(jié)降清,自己也成為眾人諷刺嘲笑的對象。翻遍明季描寫錢的小說筆記,無一不是留下了一個貪生怕死的老人的可笑身影。如《牧齋遺事》渲染說:“(柳與錢泛舟湖上準備自盡,錢不從)后牧齋(錢謙益)攜柳游拂水山莊,見石澗流泉,澄潔可愛,牧齋欲濯足其中,而不勝前卻,柳笑曰:此溝渠水,豈秦淮河焉”在顧公燮也在《丹午筆記》中說:“宗伯晚年不得已,恨曰:要死,要死。君(柳如是)斥曰:公不死于乙酉,而死于今日,晚矣?!比思宜椒棵苷Z,虧他從何處聽來。另一則笑話說錢入清后與眾人扶乩請仙,錢問道自己的壽數(shù),那大仙說到:“君壽可至六十有三”。錢大吃一驚:“如今我已七十多了呀,上仙錯矣”。大仙答道:“不錯不錯,君于順治二年(1645年)本該以身殉國,陽壽僅得六十三歲”一時眾人哄堂大笑,錢謙益羞慚不已。
類似以上的諷刺文字尚還有許多,眾文人鼓動唇舌,極力將錢描寫成一為人猥瑣的白鼻子小丑而后快。實際上相形之下,他們的生平行為也不見得如何的光彩照人。人稱忠臣義士的張岱就曾在《自題小像》中自嘲道:“功名耶落空,富貴耶如夢,忠臣耶怕痛,鋤頭耶怕重,著書二十年耶而僅堪覆甕,之人耶有用沒用?”許多閑人拼命抹黑錢謙益,實際上自己一生所為也不能無愧,只不過因為錢樹大招風,將錢的行為妖魔化,小丑化,無疑可以轉移大家的視線,借攻擊錢來掩飾自己的膽怯和卑污,同時發(fā)泄內心的壓抑和自責。錢就這樣成了一只可憐的替罪羔羊。在錢謙益九死一生,拼命以自己的實際行動來彌補以往的過失時,這些“高人逸士”也如魯迅所說的那樣,終于優(yōu)游林下以盡天年,再過幾年,他們的子孫也可以堂而皇之的出仕于新朝了。
在深深的追悔與自責中,錢謙益終于以八十三歲的高齡走完了這坎坷的一生,他死后,墓碑上連名字都未曾留下,只刻有“東澗老人之墓”寥寥數(shù)字。歸莊在《祭錢牧齋先生文》中追憶道:“先生喜其同志,每商略慷慨,談_從容,剖腸如雪,吐氣成虹。感時追往,忽復淚下淋浪,發(fā)豎_松。窺先生之意,亦悔中道之委蛇,思欲以晚蓋,何天之待先生之酷,竟使之赍志以終。”錢謙益就這樣先柳如是而去。他死后,一些族人借機逼迫柳如是索要錢家的財產(chǎn),柳如是被逼無奈之下,假意應允,將這些人全數(shù)請來談判,隨即她吩咐家人緊閉宅門,自己自縊于家中榮木樓上,年僅四十七歲。死前留下的是待自己自盡后,便盡捕兇徒,報官索命的遺囑。果然輿論為之大嘩,為首的主謀被治以“逼死主母”的罪名處以極刑。在生命的最后一刻,柳如是仍以她過人的權謀和心機算計了自己的敵人,保全了自身的尊嚴。也就此以出人意料的一舉,結束了她那絢麗多姿的一生。
縱觀柳如是的一生,無疑具有濃厚的“殉情”情結。早在結識張溥之時,柳如是就發(fā)下了“但求有一人知己,死且無憾”的誓言。后來先后結姻緣于宋徵輿,陳子龍,錢謙益等人,無一不是以性命相許,生死相托。柳如是出身娼門,社會地位極低,長期受壓抑的她卻又天生性格剛烈,英氣逼人,她無時無刻不在用著種種驚世駭俗的行為和手段來證明自己的價值,嘲諷那些道貌岸然,高高在上的“君子”們的虛偽和無能,為了做到這一點,柳甚至不惜以一死來向世人宣告她的驕傲和勇敢。能與心中的那位真英雄共赴黃泉,在柳看來是一生唯一的渴求和期望。最終她做到了。然而遺憾的是,在她生命中出現(xiàn)過的那些男人,宋徵輿虛情假意,棄她而去,陳子龍豪氣蓋世,與之又情深意篤,卻迫于無奈而分道揚鑣,最后獨死于水。錢謙益,這位終身的歸宿,在自己面前竟然顯得那么的軟弱可憐,幾無大丈夫之氣。此生留給柳如是的,只有此恨綿綿無絕期而已。
柳如是,柳如是!頑艷一痕難再惹,余花誰與問飄零!
有哪些描寫秋天的景色的句子
答,秋高氣爽,秋水沁涼,落花隨意,葉染疏黃。秋天帶著一身金黃,邁著輕盈的腳步,悄悄地來了。"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于二月花。?等等!
謝邀
有哪些優(yōu)秀的描寫景物出色的文章和書
毛澤東《登廬山》七律
一山飛峙大江邊,
躍上蔥蘢四百旋。
冷眼向洋看世界,
熱風吹雨灑江天。
云橫九派浮黃鶴,
浪下三吳起白煙。
陶令不知何處去,
桃花源里可耕田。
有哪些描寫父愛母愛的句子或文章可分享
經(jīng)歷的事情越多就越難有感受了。
分享一下我立馬想到的吧。
可能有人覺得這是描寫父愛么?
我的回答是:是的,這就是父愛。
我是HY,原創(chuàng)作者,擅長寫文章。
我相信只要我足夠優(yōu)秀,
我一定可以吸引到與我共鳴的人。
如果你也有相同感受的話一定要給我評論關注我哦。
電影名《當幸福來敲門》,
非常勵志,良心推薦?。?!
別讓大家跟你說,
你成不了大器。
即使是我也不行,
好嗎?
你有夢想的話,
你就得保護他。
那些自己沒有成才的人也會說你不能成才。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犁花開”,這兩句詩描寫的是什么季節(jié)的景色
首先在下要謝謝悟空的!
描寫北國一場秋天的雪景。創(chuàng)作者應該是當時慰問和犒賞三軍官員中一員。作為當時的才子。詩人為了解邊關將士的內心思鄉(xiāng)的壓力,和邊關的那種壓抑,用自己的創(chuàng)意把一場早雪寫成梨花。起到了鼓舞士氣。
有沒有關于描寫美麗景色的詩句
推薦個人新創(chuàng)作的一首借喻描寫洞庭美麗景色的律詩,希望大家能夠喜歡?!酒呗?孤鶴低飛】平水韻/東都有湘
東風不敗西風醉,孤鶴低飛見洞庭。
瀲滟秋濃湘水暖,湖光映滿蔚藍青。
江南秀色何時待,美意誠情到客停。
縱有南來南更往,惜行展翅解仃伶。
稻城亞丁一年四季,什么時間最合適,景色最宜人
稻城亞丁
其實這是兩個地方,稻城縣香格里拉鎮(zhèn)亞丁村,但是大家習慣稱為:“稻城亞丁”
亞丁一般風景最好的時候是7-10月
5-6月,亞丁這邊看高山杜鵑,7-9月,去亞丁的路上,滿上的格?;?,10月金秋,亞丁景區(qū)的樹葉黃了,加上潔白的雪山,這個時候就是亞丁最美麗的季節(jié)啦。
下班時在亞丁拍的一組航拍視頻,大家可以看看,非常美麗!
喜歡川西旅行,藏地旅行的朋友,可以加微信:4654811liu
為什么說胡蘭成的《今生今世》是描寫張愛玲最好的文章
張愛玲說,人生最大的悲哀,莫過于一個有天才的少女,突然愛上不該愛的男人了。這句話現(xiàn)在體味,似乎完全是在說她自己。這位過去在上海灘用筆寫盡傳奇的年輕女子,只因生命中一場無意的邂逅,人生既被書寫,也被改寫。
這位書寫并改寫她命運的人,就是胡蘭成。1940年代中期,當時在汪偽政府擔任宣傳部政務次長的胡蘭成,與張愛玲開始了一段持續(xù)三年的愛情婚姻關系:一個朝三暮四、招花惹草,背情棄愛;一個不問出處,不畏將來,全情投入。對于這一出著名的男女情緣,胡蘭成日后在他那本題為《今生今世》的回憶錄中,用了大量篇幅去追溯,仿佛是一個努力為張愛玲前半生立像的塑像者。
(圖:以張愛玲、胡蘭成為原型的電影《滾滾紅塵》劇照)
不管張愛玲本人愿不愿意,張迷們承不承認,就我個人閱讀體會而言,毫不猶豫地認為,在這個世界知她為人與文章最深的,還是最后拋棄她的前夫胡蘭成。即便到了今天,我也還未見有比胡蘭成理解的更為深透的文字,這一事實大概也是可哀復可嘆的。
胡蘭成稱《今生今世》為“懺情錄”,取的是《紅樓夢》的春秋筆法,借男歡女愛,慨家國政治,旨在表述自己何其虛惘又實在的一生,本并無意專寫張愛玲。但正是這本書,誤打誤撞地成為有關張愛玲生平最彌足珍貴的歷史文獻。
張愛玲少女成名,但一直很刻意維持自己的私人空間,很少有私生活的記述,這一點和那些靠販賣自己私生活揚名的女作家多少有點不同。她生前,除了出版的文集如《老照片》、《張看》、《余燼錄》等偶有虛虛實實地旁涉自己真實生活外,基本上對自身的處境與心境始終都很緘默,以至于后來“張學”興起,想找她的文獻材料,都極困難。而胡蘭成《今生今世》中諸如“民國女子”等章節(jié),濃墨重彩地寫出了張愛玲的點點滴滴,已經(jīng)成為最全面也是最真切的記錄。
所以,《今生今世》寫張愛玲,首先就有作為最真實“歷史遺跡”的好。讀里面的文章,一旦能撇開張愛玲的光環(huán),帶著平靜的心去閱讀,會發(fā)現(xiàn)很多有趣的屑末。比如,從這本書中,我們才知道張愛玲不喜歡交響樂,也討厭自9歲學到15歲的鋼琴,卻于京戲、蹦蹦戲、紹興戲這類民俗的東西情有獨鐘;比如,我們了解到,她從不會悲天憫人,也不會去同情誰,慈悲布施的心全無,“世界里是沒有一個夸張的,亦沒有一個委屈的”,非常自私,臨事心狠手辣;比如,我們被告知,她缺少生活技能,愛看書,但高度近視,看《金瓶梅》連宋蕙蓮的衣裙都會留心到;比如,我們八卦地得知,女神原來也愛看小報,很多庸俗不堪的句子,她經(jīng)??吹幕ㄖy顫。
也許,確如止庵所說,在張愛玲研究中,胡蘭成的《今生今世》是最難得的“重要文獻”與“海內孤本”?,F(xiàn)今所有談論張愛玲的文字,都離不開《今生今世》的材料給予和觀點框架。
胡蘭成寫張愛玲的“好”,有了解之最真實與最深切的好。胡蘭成文章中說,有一次他和張愛玲聊天,說“因為相知,所以懂得”,張愛玲糾正他,“因為懂得,所以慈悲”。這是一種知己之感。
張愛玲一生唯一的知己就是胡蘭成,也沒有人可以像胡蘭成一樣如此深遠地走入過她的身心。張愛玲認識胡蘭成時,胡蘭成40歲,而她才23歲,此前從未與異性談過戀愛。我們看她文章,會很容易感知到,她的生命歷程與人世體驗,是極度缺愛、極度敏感、也極度需要安全感的女子。她自小過著近似被雙親遺棄的生活,除了幼年時對母親也有過“浪漫蒂克”的愛之外,從來沒有從愛情的角度愛過別人。她像“戀父”一樣,在這個世界上唯獨愛過胡蘭成,那種依戀、依賴、依附、依從,是不計所有、飛蛾撲火的決絕。
胡蘭成曾說,我于女人,與其說是愛,毋寧說是知。也沒有任何證據(jù),可以否認,他和張愛玲間曾經(jīng)確有過一段神仙眷侶般甜蜜靜好的日子。胡蘭成不能說不愛她;而胡的才情與風度也的確深深地吸引與打動過她。胡蘭成在《今生今世》中,如此寫道,“兩人伴在房里,男的廢了耕,女的廢了織,連同道出去游玩都不想,亦且沒有功夫”。
所以,胡蘭成后來寫《今生今世》,凡是寫到張愛玲時,都極真極深,為所有人所不能比擬。胡蘭成畢竟與張愛玲是夫妻,也是知音,他對日常張愛玲了解之深透,對張愛玲作品的細讀與感知之迫近,是直覺的,也是準確性,是任何研究者所無法替代的。因此,胡蘭成所發(fā)表的那些評張文字,天然地就有非同一般的色彩與意義:這些文字,不是霧里看花的,不是隔靴搔癢的,而是來自愛情的追索,也可能是來自心靈的報告。
《今生今世》中,胡蘭成回顧他與張愛玲的相識、相愛,二人情意綿綿,又如同張愛玲所陳的“欲仙欲死”,但落腳點全部是“相知”。胡蘭成晚年,嘔心瀝血寫《今生今世》,夫子自道說,“不堪入有學問者之目,惟眾人之無學問而但識字者讀之偶有喜愛,這就可以了。雖然,此書終當不朽”。他的希望沒有落空,單憑那些對張愛玲真切有深情書寫的文字,此書足以流轉不息。
胡蘭成寫張愛玲的好,還在于他完全妙筆生花,將張愛玲寫成了永恒的“女神”,鶴立雞群,卓然不同,嫣然百媚。他說張愛玲,“是民國世界的臨水照花人”,單這句話,天下就沒有一個男人可以把自己的女人寫的如此光彩照人,雖然他也像吳秀波一樣薄幸。
《今生今世》中,除開《民國女子》一章外,其余還和張愛玲有關的篇目,是《漢皋解佩》、《天涯道路》、《永嘉佳日》、《雁蕩兵氣》等節(jié),這些文字,無一不是深情款款,那種淡然“舊游之思”,讓人如癡如醉。他寫張愛玲的美,寫她的單純,說她的可愛,講她的聰明,都可謂清明之至,文字都是零溦小沐,不會去刻意濃妝艷抹地描述,更從無夸張矯情的情緒亂飛,竟出奇地淡然至極,又極致般地白月掛天,幽趣彌滿。中國文學史上,實在找不到比他更能如此“美感地寫女人”的文人了。
他的文字如此華美,心思如此細膩,往往呈現(xiàn)出一股憂傷又絕美的姿態(tài)。他寫對張愛玲的深情, “我只覺世上但凡有一句話,一件事,是關于張愛玲的,便皆成為好”;他談他們心意之相通,“我與愛玲只是這樣,亦已人世有似山不厭高,海不厭深,高山大海幾乎不可以是兒女私情”;她只是坐在一旁,他如醉似癡,“她本人卻寧像晴天落白雨”;連分手時的張愛玲,都是如此優(yōu)雅一如明清畫卷中人,“離別時,愛玲說了李義山的兩句詩:星沉海底當窗見,雨過河原隔座看”。 胡蘭成筆下的女人,口中的張愛玲,不似人間又不在天上,瀟灑而幻美。
胡蘭成寫出的張愛玲,那種美好形象的張愛玲,且淡、且清、且濃、且冷,是中國文學中見不到的。胡蘭成那輕靈圓潤的文筆,用字遣詞的韻味,甜膩嫵媚的文采、慧美雙修的詞藻,實是用文字對壘出了一尊現(xiàn)代中國女神像。
從這個意義上看,今生今世遇見這么一個男人,張愛玲的幸與不幸,她能夠做的與應該做的,也許都潛藏在里面了。她在《惘然記》中說, “愛就是不問值得不值得”,也許也正因為這,所以她至死無言。
2024,9,26,晚間閑談
感謝大佬們賜閱。會勉力每天都寫三兩篇隨感。歡迎關注、點贊、留言批評——雖然我是不會改的
求描寫薰衣草的文章
有風吹過,離花香不遠的地方,心靈的靈魂天堂,有一種花,是純純的紫,它在朝陽的柔和光下,它在衣衫翩翩的舞者,它的美在藍藍的天空中觸及白云之唇,它的招搖把畫家和詩人至善至美成人間仙境,它的紫色波動如海洋里掀起一層又一層紫色的浪。追尋那抹淡淡的身影,我想起了薰衣草。想起法國的普羅旺斯,在夏天,在世間萬物的陪同下,有那么一片大大的薰衣草園,美的驚心動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