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玄名句
傅玄(217年—278年),字休奕,少孤貧,博學(xué)善屬文,解音律。性剛勁峻急,不能容人之短,有《傅子》。今存輯本《傅鶉觚集》。傅玄八大經(jīng)典名句,影響人生的心靈感悟!
一、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出自晉·傅玄《太子少傅箴》??拷t的東西,便會被染成紅色??拷诘臇|西,便會被染成黑色。這句話比喻接近好人便會變好,接近壞人便會變壞。
二、志士惜日短,愁人知夜長。
出自晉·傅玄《雜詩》。此言不同心境的人對時間有不同的體認(rèn):志在建功立業(yè)的人嘆惜時間太短,憂愁難解的人覺得時間難以打發(fā)。“日”、“夜”對稱,是為了詩句對仗的需要,其意都是指“時間”。
三、和樂唯有舞,運體不失機。
出自晉·傅玄《卻東西門行》。能夠很好地配合音樂的節(jié)奏的只有舞蹈,舞者的身體靈活地運轉(zhuǎn)卻又不喪失豐富的內(nèi)涵。這是告訴我們舞蹈并不像人們理解得那樣狹隘,舞蹈也并不是只能夠表達簡單的、激昂的情緒,它還能夠以豐富的身體姿態(tài)來傳遞思想感情。
四、??中麻g舊,變故興細(xì)微。浮萍本無根,非水將何依。
出自晉·傅玄《明月篇》。常常擔(dān)心新人與舊人有間隙,一些意想不到的事變和災(zāi)難從細(xì)微的事情中產(chǎn)生出來。浮萍本來就沒有根系和依托,如果離開了所賴以生存的水它怎么活下去呀!詩句喻指人際關(guān)系的復(fù)雜、官場的險惡,以及在社會上立足之不易。
五、人皆知滌其器,而莫知洗其心。
出自晉·傅玄《傅子》。人人都知道要洗滌干凈家里各種器具,卻不知道也要洗滌、純凈自己的心靈。這句話指出人應(yīng)該通過不斷地學(xué)習(xí)、修養(yǎng)和反省來提高自己的思想覺悟,打掃心靈中的灰塵,純潔自己的心靈。
六、志士惜日短,愁人知夜長。
出自晉·傅玄《雜詩》。志士仁人們忙碌于功業(yè),十分珍惜光陰,總覺得白日太短、時間不夠,而那些心懷各種憂愁的人睡不著覺,總覺得夜太長。詩句指志士與愁人因為心境的不同而對時間產(chǎn)生了不同的心理感覺。
七、外合不由中,雖固終必離。
出自晉·傅玄《何當(dāng)行》。這句話是說交朋結(jié)友不是出于真心實意,而是由于暫時的利害關(guān)系而結(jié)成表面上的同盟或友誼,即使可以保持一定時間的穩(wěn)定性,但終究是要分崩離析的。這句話是說意在強調(diào)結(jié)交應(yīng)當(dāng)出自真情實意,不可出于實際的功利目的,否則便不能長久。
八、同聲自相應(yīng),同心自相知。
出自晉·傅玄《何當(dāng)行》。聲音相同自然便會相互呼應(yīng),思想相同自然而然就會相互了解。
名句求對:東風(fēng)夜放花千樹。(辛棄疾《青玉案》)
東風(fēng)夜放花千樹,南暖日擺桃萬棵。西涼月影飄百葉,北寒時出香十村。
魯迅先生的名句你記得多少
魯迅妙語名言
【第1句】:時間就像海綿里的水,只要愿擠,總還是有的。
【第2句】: 我好像是一只牛,吃的是草,擠出的是奶、血。
【第3句】:其實地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第4句】:哪里有天才,我只不過是把別人喝咖啡的時間都用在工作上了。
【第5句】:惟有民魂是值得寶貴的,惟有他發(fā)揚起來,中國才有真進步。
【第6句】:愈艱難,就愈要做。改革,是向來沒有一帆風(fēng)順的。
【第7句】:必須敢于正視,這才可望敢想、敢說、敢做、敢當(dāng)。
?
【第8句】:曾經(jīng)闊氣的要復(fù)古,正在闊氣的要保持現(xiàn)狀,未曾闊氣的要革新,大抵如此,大抵!
【第9句】:人類總不會寂寞,因為生命是進步的,是天生的。
【第10句】:事實是毫無情面的東西,它能將空言打得粉碎。
【第11句】:貪安穩(wěn)就沒有自由,要自由就要歷些危險。只有這兩條路。
【第12句】:假使做事要面面顧到,那就什么事都不能做了。
【第13句】:時間就是性命。無端地空耗別人的時間,其實是無異于謀財害命的。
【第14句】:做一件事,無論大小,倘無恒心,是很不好的。
?
【第15句】:死者倘不埋在活人心中,那就真正死掉了。
【第16句】:改造自己,總比禁止別人來的難。
【第17句】:死亡的生命已經(jīng)朽腐。我對于這朽腐有大歡喜,因為我借此知道它還非空虛。
【第18句】:但我坦然,欣然。我將大笑,我將歌唱。
【第19句】:待我成塵時,你將見我的微笑!
【第20句】:不在沉默中爆發(fā),就在沉默中滅亡。
?
【第21句】:懷疑并不是缺點??偸且?,而并不下斷語,這才是缺點。
【第22句】:糾纏如毒蛇,執(zhí)著如冤鬼。激烈得快的,也平和的快,甚至于也頹廢的快。
【第23句】:巨大的建筑,總是一木一石疊起來,我們何嘗做做這一木一石呢?我時常做些零碎事,就是為此。
【第24句】:寧可與敵人明打,不欲受同人暗算。
【第25句】:明言著輕蔑什么人,并不是十足的輕蔑。惟沉默是最高的輕蔑------最高的輕蔑是無言,而且連眼珠也不轉(zhuǎn)過去。
【第26句】:唯獨革命家,無論他生或死,都能給大家以幸福。
【第27句】:凡事總需研究,才會明白。
【第28句】:生活太安逸了,工作就會被生活所累。
【第29句】:使一個人的有限的生命,更加有效,也即等于延長了人的生命。
【第30句】:我的確時時解剖別人,然而更多的是無情地解剖我自己。
?
【第31句】:走上人生的路途吧。前途很遠,也很暗。然而不要怕,不怕的人面前才有路。
【第32句】:人生最苦痛的是夢醒了無路可走。
【第33句】:謙以待人,虛以接物。
【第34句】:自由固不是錢所買到的,但能夠為錢而賣掉。
【第35句】:哀其不幸,怒其不爭。
【第36句】:悲劇將人生的有價值的東西毀滅給人看,喜劇將那無價值的撕破給人看。
【第37句】:偉大的心胸,應(yīng)該表現(xiàn)出這樣的氣概——用笑臉來迎接悲慘的厄運,用百倍的勇氣來應(yīng)付一切的不幸。
【第38句】:只看一個人的著作,結(jié)果是不大好的:你就得不到多方面的優(yōu)點。必須如蜜蜂一樣,采過許多花,這才能釀出蜜來。倘若叮在一處,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
?
【第39句】:中國雖發(fā)明火藥,卻只會用來放煙花炮竹;發(fā)明羅盤,也是用來看風(fēng)水。
【第40句】:即使艱難,也還要做;愈艱難,就愈要做。改革,是向來沒有一帆風(fēng)順的,冷笑家的贊成,是在見了成功之后……
【第41句】:我們中國人對于不是自己的東西,或者將不為自己所有的東西,總要破壞了才快活的。
【第42句】:在要求天才的產(chǎn)生之前,應(yīng)該先要求可以使天才生長的民眾。——譬如想有喬木,想看好花,一定要有好土;沒有土,便沒有花木了;所以土實在較花木還重要。
【第43句】:以人為鑒,明白非常,是使人能夠反省的妙法。
【第44句】:友誼是兩顆心的真誠相待,而不是一顆心對另一顆心的敲打。
李白名句“床前明月光”中的“床”指的是什么
“床前明月光”出自唐代詩人李白的名篇《靜夜思》,全詩是“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p>
這首小詩,既沒有奇特新穎的想象,也沒有華麗精美的辭藻,只是用近似口語的話娓娓道來,描述了游子的思鄉(xiāng)之情,明白如話卻意味深長,耐人尋味,問世千余年來,一直為人所喜愛。
正是因為這首詩明白如話,淺顯易懂,所以人們對其含義和解釋一直也沒有什么不同看法,《唐詩鑒賞辭典》中這樣解釋:
這時庭院是寂寥的,透過窗戶的皎潔月光射到床前,帶來了冷森森的秋宵寒意。詩人朦朧地乍一望去,在迷離恍惚的心情中,真好像是地上鋪了一層白皚皚的濃霜。
但后來有人提出疑義,唐代的門是完全封閉的,窗戶也很小,況且還貼有窗戶紙,月光不可能穿過照到屋里去,并且在室內(nèi)也不會有霜的,這在道理上講不通。于是人們對詩中床的含義產(chǎn)生了疑問,“床前明月光”中的“床”究竟是指什么?
我查了一下商務(wù)印書館出版的《古代漢語常用字字典》,其中對“床”的解釋有三:【第1句】:坐臥的器具。意思和今天的床一致;【第2句】:安放器物的架子。類似今天的柜或者櫥;【第3句】:井上的圍欄。今天的床沒有這個含義。
對照床的這三個含義,我們發(fā)現(xiàn)第三種解釋與李白詩中的意境比較吻合。并且李白還有一首我們非常熟悉的詩歌,其中有這么幾句:“妾發(fā)初覆額,折花門前劇。郎騎竹馬來,繞床弄青梅?!睋?jù)學(xué)者介紹,此詩中的“床”也是“井上圍欄”的意思。通過以上考證,我們可以得出一個結(jié)論:“床前明月光”中的“床”不是今天所說的臥榻,而是井上的圍欄。
上聯(lián):名句吟羞天上月。如何對下聯(lián)
原創(chuàng)下聯(lián):妙歌唱醉地下王(美妙的歌聲使地下的閻王都聽醉了)
李白有哪些名句
李白的名句實在是太多,在此不一一枚舉,我最欣賞的一句氣勢恢宏、驚心動魄的就是:
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謝謝!
《菜根譚》中有哪些名句
寵辱不驚,閑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漫隨天外云卷云舒。
為了回答此問題,我重新翻閱了一下《菜根譚》,在沒重新翻閱之前,我能夠想到的特別熟悉的句子,也就是“寵辱不驚,閑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漫隨天外云卷云舒”了,大概這句話可以稱得上《菜根譚》最為人熟知的句子吧,因為,以我之所見,這句話是人們引用的比較多,且是很多人向往的一種人生境界。
其余,就找不到為大多數(shù)人所熟知的句子了。
下面輯錄一些,相對而言,曝光率較高的句子。
【第1句】:面上掃開十層甲,眉目才無可憎;胸中滌去數(shù)斗塵,語言方覺有味。
【第2句】:融得性情上偏私,便是一大學(xué)問;消得家庭內(nèi)嫌隙,便是一大經(jīng)綸。
這句話,我挺喜歡,英雄莫說無用武之地,家庭就是一個舞臺,能將一個小家經(jīng)營得明明白白,就是很大本事了?!恫烁T》認(rèn)為,能消除家庭成員之間的矛盾隔閡,使家庭和睦,這就算一種政治才能了。也別小瞧此事,能做好的,普天之下又能有幾人?
【第3句】:情之同處即為性,舍情則性不可見;欲之公處即為理,舍欲則理不可明。故君子不能滅情,惟事平情而已;不能滅欲,惟期寡欲而已。
看看,《菜根譚》談人性談得多好,君子不是要滅絕感情,只是遇到事情時要平靜淡泊,不計名利;也不能滅絕情欲,只是希望清心養(yǎng)性,少一些欲望罷了。
【第3句】:從靜中觀物動,向閑處看人忙,才得超塵脫俗的趣味;遇忙處會偷閑,處鬧處能取靜,便是安身立命的功夫。
【第4句】:處世而欲人感恩,便為斂怨之道;遇事而為人除害,即是導(dǎo)利之機。
【第5句】:文章做到極處,無有他奇,只是恰好;人品做到極處,無有他異,只是本然。
【第6句】: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此戒疏于慮者;寧受人之欺,毋逆人之詐,此警傷于察者,二語并存,精明渾厚矣。
【第7句】:德者事業(yè)之基,未有基不固而棟宇堅久者;心者修行之根,未有根不植而枝葉榮茂者。
【第8句】:不昧己心,不拂人情,不竭物力,三者可以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子孫造福。
【第9句】:持身不可太皎潔,一切污辱垢穢要茹納得;與人不可太分明,一切善惡賢愚要包容得。
這句話好,飽含了為人之大智慧。
《紅樓夢》里有哪些名言名句
謝謝!紅樓夢里名句很多! 一朝春盡紅顏老,花落人亡兩不知! 寒塘渡鶴影,冷月葬花魂! 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都云作者癡,誰解其中味! 隨便幾句熟悉的,供大家指點!
黃巢寫過什么流傳千古的詩詞名句
黃巢流傳于后世的詩總共有三首,最著名的一句“沖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這樣一說,相信很多人都會恍然大悟,原來張藝謀的電影《滿城盡帶黃金甲》是出自黃巢這個“反賊”啊。
其實,我最佩服的還真不是這一句,《題菊花》中“他年我若為青帝,報與桃花一處開”才是真有氣勢,本來,這菊花就是九月重陽前后才開的,可黃巢偏偏要向天理和自然挑戰(zhàn),今后我要是當(dāng)了主宰春天之神,非要把這一現(xiàn)象改過來,命令菊花同桃花一樣在春天開放,看看,這得有多狂妄,但從另一個側(cè)面來說,也反映出黃巢敢于向威權(quán)挑戰(zhàn)的宏偉氣魄,與孫悟空“皇帝輪流做,明年到我家”倒有幾分相似。而事實證明,黃巢也確實實現(xiàn)了他的夢想,只不過自然規(guī)律說說而已,任誰也改變不了,但他卻建立了大齊政權(quán),并在長安稱帝,直接動搖了唐朝統(tǒng)治,加速了唐朝滅亡。
雖然黃巢的最終結(jié)局是敗亡自殺,但其敢于抗?fàn)幍木窈蜌飧?,卻為后人稱頌,完全對得住“沖天大將軍”這個稱號。
黃巢留下的三首詩,前兩首都是借花言志,充滿“反意”。
【第1句】:《不第后賦菊(詠菊)》
待到秋來九月八,我花開后百花殺。
沖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
【第2句】:《題菊花》
颯颯西風(fēng)滿院栽,蕊寒香冷蝶難來。
他年我若為青帝,報與桃花一處開。
【第3句】:《自題像》
記得當(dāng)年草上飛,鐵衣著盡著僧衣。
天津橋上無人識,獨倚欄干看落暉。
“海內(nèi)存知己,天涯若比鄰”是誰的名句
當(dāng)然是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啊,也是天才詩人王勃。如果連這都不知道,也難怪“百萬英雄”那么簡單的問題都答不對。不過趁著這個機會,我也好好講講這首詩。
這句詩出自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這是一首送別詩,原詩如下:
城闕輔三秦,風(fēng)煙望五津。
與君離別意,同是宦游人。
海內(nèi)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無為在岐路,兒女共沾巾。
開頭一句“城闕輔三秦,風(fēng)煙望五津”就氣勢不凡,以“三秦”、“五津”這樣開闊的境地點明送別的地點和友人去向。盛唐人的送別,總是別開生面,沒有兒女作態(tài),也沒有傷感消極,有的是新氣象和昂揚的格調(diào)。
像高適的“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像王維的“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guān)無故人”,這是其他朝代的詩人,所沒有的格局。
而王勃的這首詩,更是意氣豪邁、新穎別致,不落巢窠?!昂?nèi)存知己,天涯若比鄰”格局之高,在唐代五言中鮮有其匹。用開朗壯闊的胸懷將纏綿的兒女私情一筆撇開,惜別而不怨別,體現(xiàn)出一種超拔、曠達之氣。
一個國家的精神,最深刻的反應(yīng)在它的文學(xué)上,“海內(nèi)存知己,天涯若比鄰”不僅是一句好詩那么簡單,也是代表了整個盛唐青年的胸襟和氣度。
彼時的大唐國力蒸蒸日上,人們都有一種昂揚進取的精神,無論是邊疆的將士軍人,還是文壇的騷客才子,都有渴望建功立業(yè)、成就大事業(yè)的拳拳之心。
王之渙的“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王昌齡的“黃沙百戰(zhàn)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還是岑參的“古來青史誰不見,今見功名勝古人”等等,都體現(xiàn)了這種精神。
這首詩還好在氣脈的一貫流注,全詩一氣呵成,如行云流水,這也是唐代律詩的高妙之處。后世的宋明清詩,都缺少這種藝術(shù)表現(xiàn)力。
對于王勃的這首詩,無論怎樣拔高都是不為過的,或者說,它當(dāng)?shù)闷稹_@就是一首絕世詩歌,開啟了盛唐、中唐的詩境先河。
王勃就像一顆燦爛燃燒的流星,劃過盛唐的星空。雖然短暫,卻有耀眼的一生。他的年紀(jì)輕輕,卻位列“初唐四杰”,躋身于整個大唐帝國文壇的中央,十四歲即席寫就千古名篇《滕王閣序》。24歲的生命歷程,擁有許多活了七八十歲而無法取得的成就。
王勃,是一個值得永遠銘記的名字。
最后,奉送鄙人對這首詩的白話譯文:
三秦大地拱衛(wèi)著長安城闕,風(fēng)煙彌望是你遠去的五津。
與你分別時刻有重重心意,同為漂泊在外的宦臣游子。
四海之內(nèi)存在你這個知己,無論天涯何處都像在鄰居。
在這分別的岔道路口,請別像矯情兒女一樣淚灑衣巾。
你感覺對你感觸最深的名句或古詩是什么
不需要任何學(xué)院和大學(xué)幫助,人生本身就是一所高等學(xué)府。愛迪生!
抓往今天!現(xiàn)在就開始!每一天都是一種嶄新的生活,抓住它,因為明天已經(jīng)走進了今天。
鮑爾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