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淵明的古代名句
陶淵明鐘情自然,熱愛自由,追求真善美,人格強健,魅力四射,對后世詩人影響深遠。
陶淵明詩如其人,質(zhì)樸純真,妙句迭出,是無可爭議的中國田園詩派開山鼻祖。
陶淵明不但詩名鼎盛,其散文成就也極高。《桃花源記》《歸去來兮辭》《五柳先生傳》等,均是千古名篇。
讀陶淵明的詩,如飲醇酒,如沐春風,是一大人生享受。
尤其是詩中千古流傳的佳句,言簡意賅,細細咀嚼,回味無窮。
那么,在陶淵明眾多佳句中,哪十句詩最有代表性?又該如何排序?
以下十句詩是王家無限個人挑選出來的“十佳名句”,并按自己的愛好和理解就行排序。
當然,選佳句如選美,帶有一定的個人主觀因素。
如果有不同看法,歡迎留言切磋。
一、縱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懼。 ——《形影神贈答詩》
這是一句思想境界極高的生命感悟詩。
詩句的意思是說,投身到宇宙的時間洪流中,沒有喜悅也沒有恐懼,讓生命與時間同在,讓生命與宇宙同在,安然淡定,無我忘我。
這是哲學家、思想家追求的生命境界,也是中國古代文人學士渴求的天人合一境界。
這種超脫的生命觀,與佛家、道家人生哲學遙相呼應,散發(fā)著迷人的精神光芒。
這句詩,直抵佛道兩家精神內(nèi)核,可謂一句頂萬句,對后世中國文人影響極大。
北宋范仲淹名篇《岳陽樓記》中寫道“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其必曰: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p>
這里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就是“縱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懼”穿越時空的回響。
二、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飲酒其五》
全身心投入到賞花采菊之中,驀然見到了南山。
這是心靈與自然的邂逅,是生命與自然的握手,是佛家開悟的喜悅,是可遇而不可求的神來之句。
千百年之后,這種“悠然見南山”的人生體悟,在每個人的生命歷程中,反反復復出現(xiàn),給人以無限的啟迪。
不是嗎?當你在人生追求的道路上全身心投入時,驀然遇到了靈感,打開了一扇久久打不開的門時,你是否有“悠然見南山”的喜悅?
短短十個字里,包含著如此豐富多彩的人生感悟,是貨真價實的千古名句,被后人反復引用。
詩句語言質(zhì)樸,詩思渾然天成,無絲毫雕琢痕跡。
尤其“悠然”兩字,淡泊、輕松、超脫、喜悅之情,均在其中,是全詩的“泉眼”所在,涌動著生生不息的活力。
三、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飲酒其五》
名詩必有名句,名句成就名詩。
兩者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得益彰,不可或缺。
在陶淵明《飲酒其五》中,竟然出現(xiàn)了“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和“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兩個千古名句,更是難得,足見這首詩的非凡。
采菊的時候,驀然遇到南山。這南山真的美極了,可到底美在何處?
你叫我說出來,我卻說不出來。
這就是“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奇妙的心靈感受,用蒼白的語言來表達出,確實難為詩人了。
現(xiàn)在人們常常用到的“詞不達意”這一成語,就是來自于這句詩。
用語言來表達復雜的心靈感受,往往顯得捉襟見肘,蒼白無力。
其實,說不出來,就不說,是一種更高明的表達。
白居易的“此時無聲勝有聲”,就詮釋了其中玄機。
“欲辨已忘言”,亦是如此。
佛教禪宗推崇“頓悟”。
這“悟”字,就是拋棄蒼白的語言,讓心靈感受直接抵達真理。
這,與“欲辨已忘言”,殊途同歸。
四、丈夫志四海,我愿不知老?!峨s詩十二首其四》
這是一句言志詩。
表達的是人生雖老,壯志不已。
很顯然,陶淵明的“志”與一般人的“志”不同,不在于榮華富貴、加官進爵,而在于寄情山水,追求精神自由。
陶淵明人生態(tài)度嚴肅,價值取向高遠,令人仰止。
他的前輩曹植,在《贈白馬王彪》詩中,也發(fā)出了“丈夫志四海,萬里猶比鄰”的豪言壯語。
不過,同樣是“丈夫志四?!保苤驳摹爸尽?,在空間上向外擴張,陶淵明的“志”,則在精神上向內(nèi)探索。
一個滿懷豪氣,一個內(nèi)心堅韌。
一個青春勵志,一個老驥伏櫪。
五、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蹲x山海經(jīng)其十》
這是一句正能量滿滿的詩句。
精衛(wèi)填海,刑天揮斧,均是《山海經(jīng)》中的勵志故事。
刑天是神話傳說中的炎帝大將,在頭顱被砍的情況下,以兩乳為雙目,以肚臍為嘴巴,依然揮舞斧頭,奮戰(zhàn)不已。
古人有“詩言志”的傳統(tǒng)。
在這里,“猛志固常在”,既是對刑天倔強生命的謳歌,也是陶淵明自我心跡的袒露。
詩句充滿豪情,與陶淵明以恬淡為特色的田園詩風格,迥然不同。
后人也常常引用此句,來表明自己堅定不移的心志。
六、盛年不重來,一日難再晨?!峨s詩其一》
這是一句著名的“惜時”詩。
意思是說:青春年華一去不復返,早晨時光流逝難再現(xiàn),要珍惜時光呀,要好好努力呀,歲月不會等待你的!
一個“不”字,一個“難”字,均是以否定的語氣,來強調(diào)惜時的重要。
詩中殷殷勸勉之情,讀之讓人動容。
這句詩也是古代眾多“惜時”名句之一,為后人反復引用,并以此自勉。
七、死去何所道,托體同山阿?!锻旄杵淙?/p>
生死是人生頭等大事。對生命的追求,對死亡的恐懼,仍是人之常情。
不過,陶淵明卻發(fā)出了“死去何足道”的驚世之語,其超越生死的豁達心胸,令人欽佩。
對長生不老藥的探尋,衍生了煉丹術(shù);對來世的渴望,催生了宗教。
而作為普通人,如何面對生死,如何克服死亡恐懼,一直是先賢們孜孜不倦的努力方向。
陶淵明的一句“死去何足道,托體同山阿”,撥去了無數(shù)人困擾心頭的死亡陰云,讓生命的光芒照耀大地,其精神影響力之大,絕不亞于一大篇宗教經(jīng)文。
如今,人們依然用這句話來悼念死者,勸導生者,足見此句的魅力。
八、望云慚高鳥,臨水愧游魚。——《始作鎮(zhèn)軍參軍經(jīng)曲阿作》
看到天空中自由飛翔的鳥,觀察水中快樂游動的魚,為什么會產(chǎn)生慚愧心理?
這就是陶淵明,一個偉大詩人與眾不同之處。
他看到了自由飛翔的鳥和快樂游動的魚,想到的卻是自己的不自由,因此而慚愧。
作為高級生物的人,卻一直困擾于榮華富貴俗事而難得自由,連鳥和魚都不如,豈不慚愧?
當時,陶淵明應該是這樣想的。
在這里,詩人對自由快樂的渴望之情,溢于言表。
在這里,一個真性情、愛自然的讀書人形象,躍然紙上。
詩句對仗工整,藝術(shù)感染力極強,值得反復咀嚼。
九、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歸園田居其三》
這句詩很質(zhì)樸,質(zhì)樸到了直白的地步,可詩意與情趣卻是盎然,是平淡之中見神奇的佳句。
偉大的人,總是能把復雜的東西簡單地說出來;平庸的人,卻總是把簡單的東西說得很復雜。
陶淵明自然屬于前者。
養(yǎng)生專家說:一切的功能飲料,都不如白開水。
這話,講的也是這個道理。
像李白、王維、白居易等偉大詩人的千古名篇,均是淺白而意味無窮。
這,也是偉大之所以偉大的奧秘所在。
“草盛豆苗稀”,這在農(nóng)民伯伯看來,是可笑的,是不合格的。
然而,就是這不合格的農(nóng)產(chǎn)品,卻真實地反映出“人有所長,亦有所短”的規(guī)律。
一個擅長寫詩的讀書人,如果能種出比專業(yè)農(nóng)夫還整齊飽滿的大豆,那就不有趣了,也不真實了。
這句詩妙就妙在,既表達出了詩人拙劣的種豆技藝,也刻畫出了詩人幽默可愛的形象。
讀這句詩,總是讓人會心一笑。
能讓人會心一笑的詩句,就是可遇不可求的佳句。
十、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顛?!稓w園田居其一》
犬吠雞啼,巷陌深深,炊煙裊裊,風吹樹搖,這是一副多么生動的農(nóng)村生活畫卷!
這句詩的美妙之處,就在于用鄉(xiāng)村最具代表性的雞和狗,來描畫美麗的鄉(xiāng)村。
其詩意與老子的“雞犬相聞”,遙相呼應,構(gòu)建了中國古代和諧的農(nóng)業(yè)社會的生態(tài)畫卷。
陶淵明對中國古代農(nóng)村生活的詩意描摹,對后世的詩人影響極大。
王維的“田夫荷鋤立,相見語依依”,就是這幅經(jīng)典農(nóng)村生態(tài)畫卷,在大唐盛世的再現(xiàn)。
上述所選陶淵明十句經(jīng)典詩句,充分表明:
第一,陶淵明是一個親近自然,熱愛自然,鐘情自然的普通人。
第二,陶淵明是一個愛喝酒,愛寫詩,也愛弄弄鋤頭的可愛老人。
第三,陶淵明是一個心胸豁達,尊重自我,追求自由的隱居者。
第四,陶淵明是一個心境恬淡但又不失豪情,思想深刻而又熱愛生活的大詩人。
古代的詩詞為什么有很多千古名句
所謂千古首先時間要夠長,古詩詞經(jīng)過幾千年的發(fā)展,從詩歌到唐詩宋詞元曲,古代文人都喜歡吟詩作賦,留下的作品有數(shù)十萬首,文化已過積累和沉淀,自然就會有很多優(yōu)秀的名句一直流傳下來,成為千古名句。
陶淵明是一個怎樣的人
陶淵明是不被"五斗米折腰"的晉朝田園大詩人。其"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曠達情懷及名篇《桃花源記》超凡脫俗的理想世界,令后世文人墨客頂禮膜拜!魏晉風骨高山仰止。毛主席詩贊:陶令不知何處去,桃花園里可耕田?
古代名人詮釋過的人與自然的名句有哪些
古代名人詮釋人與自然的名句,莫過于老子說的——
老子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這里的法,是“效法”“依據(jù)”之意。這句話的意思是,老子說“人們依據(jù)于大地生產(chǎn)勞作,繁衍生息;大地依據(jù)上天寒暑交替,養(yǎng)育萬物;上天依據(jù)于大“道”來運行變化,排列時序;大“道”則依據(jù)自然習性而順其自然。”
這一句高度概括了人與自然的關系,可以說是道教思想精華之所在,它深刻揭示了人們“回歸自然、天人合一”的道理,其中蘊含著哲學意味。
比起這樣哲思之語,我更喜歡的,是關于人與自然的詩句。比如——
辛棄疾寫過“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應如是?!比撕颓嗌綄σ暎軌蚩闯銮嗌絼e有的韻味來,融進山嵐,人也多了韻味和嫵媚。人與自然相互融合,這種感覺真是怦然入心啊! 李白寫過“客散青天月,山空碧水流?!闭f的是客人散去后,空曠的山谷里,只有碧水東流,映著一輪高懸的明月。詩人將悵惘寫在詩里,人走景在,山谷寂寞人寂寥的景色,特別能引起讀者的共鳴。自然之景提醒人們,要看淡生活中的聚散,也要珍惜相聚的日子。
王維的詩里有“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人閑桂花落,夜靜春山空”,這里的明月清泉,以及桂花落地,讓人窺見大自然恬淡靜默之美。
對了,不能落下陶淵明,他的“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多美??!
詩人在園中采摘菊花,偶然抬起頭來,目光所及就能看到遠處的南山,即廬山。悠然的詩人,悠然的南山,人安閑自在,山靜穆高遠。那一刻,人景合一,似乎有旋律由山中傳出,那輕盈靈動的樂曲直飄到人心里,自然與人的和諧統(tǒng)一,莫過于此!
古人健康而樸素的生活方式,使他們顯現(xiàn)出自信而悠然的人生狀態(tài)。
這也啟示我們,懷著孩子一般的明亮與清澈,在自然之間行走,是一件多么愜意的事情。(完)
除了古代詩詞名句外,以下現(xiàn)代人寫的古體詩詞句子怎么樣
現(xiàn)在讀古詩,也有很多不合韻律的旬子。就我個人拙見,作詩,和作文章習慣應該相同。只不過文體不同而矣。不管要寫什么,都需要一個明暫的目標,用自已熟練的語言。不要嫌語言俗,大俗同樣可以大。
我學識淺溥,望大家不要見笑。
你認為諸葛亮與陶淵明誰的成就更高
這個問題太小兒科了吧?????諸葛亮是大軍事家!政治家!外交家!科學家等!陶淵明是個文人詩詞做家!整天醉酒度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