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身孤島的鯨-人生
每年,鯨魚們都會從北冰洋洄游到太平洋產(chǎn)崽,次年再回到北冰洋。而在遷徙的過程中,有一些鯨魚會死亡。它們龐大的尸體會沉入大洋底部。在有機物極其匱乏的深海,鯨魚的尸體為許多生物提供了豐富的營養(yǎng),從而形成了一個獨特的生態(tài)系統(tǒng),這種偉大的現(xiàn)象被稱為“鯨落”。在北太平洋深海中,至少有43個種類的12490個生物體是依靠“鯨落”生存的。
鯨落的整個過程分為四個階段。在鯨魚死后沉向海底之前,會有一些海鳥從鯨魚尸體上獲取生存物質(zhì),跟隨鯨魚緩緩下落的大青鯊以鯨魚肉為食。從水面沉落到海底的過程中,鯨尸至少喂養(yǎng)了200多張魚口。接下來輪到了海底的生物,比如盲鰻、睡鯊和端足目動物,它們以鯨尸的柔軟組織為食。即使它們每天可以消耗40至60公斤的鯨魚,這個階段也會持續(xù)數(shù)十個月。這個階段是鯨落的第一個階段——“移動清道夫階段”。
當(dāng)這些大型生物離去之后,小型的無脊椎動物便會火速來享受屬于它們的那部分。一些多毛類、甲殼類的生物甚至?xí)仰L尸當(dāng)作新的生活環(huán)境,一邊生活在此,一邊啃食鯨尸??茖W(xué)家在鯨落中發(fā)現(xiàn)兩種新的蠕蟲品種——吃骨蟲弗蘭克普萊斯和吃骨蟲羅賓普魯姆斯科,它們是一種類似水紋形熒光棒的寄生生物,會在鯨尸的骨骼上產(chǎn)下上萬只幼蟲,這些幼蟲就在海洋中漂浮,直到下一次鯨落出現(xiàn)。這個階段將會持續(xù)兩年,是鯨落的第二個階段——“機會主義者階段”。
當(dāng)各種食肉者將鯨魚的肉消耗完離去之后,鯨魚的尸骨又會迎來第三波腐蝕者。這時的鯨魚只剩下了骨架。深海中的氧氣極為稀薄,因此誕生了大量的特殊厭氧細菌,它們巧妙地進入鯨骨深處,分解其中的脂類和油。它們使用的氧化劑是溶解在海中的硫酸鹽,分解之后會產(chǎn)生硫化氫,從而創(chuàng)造出類似于深海熱泉口的富硫環(huán)境?;茏责B(yǎng)細菌便會從這些硫化氫中獲得能量。鯨骨體型巨大,富含脂類,加上分解十分緩慢,所以一頭大型鯨的鯨骨可供上百種無脊椎動物生活五十年甚至一百年。這才是鯨落展現(xiàn)它海洋生態(tài)系統(tǒng)價值的真正階段——“化能合成階段”。
在海底也有寄生在礁石上的生物存在,它們寄生的礁石就是鯨落。當(dāng)殘余在鯨落中的有機物質(zhì)都被消耗完之后,鯨骨的礦物遺骸就會作為礁巖,變成礁石生物們的聚居地。這是鯨落的最后一個階段——“礁巖階段”。
在深海無光、高壓、低溫的條件下,鯨落分解會持續(xù)長達15年的時間。在灰鯨的遷徙路線上,平均每年每8000平方公里就有至少一頭灰鯨落入海底。
每個生命都有其存在的價值,不容褻瀆。就像鯨魚,即便死亡,也依然用它的身軀為那片它深愛著的海洋奉獻著,直至變成一片綠洲。這是它們留給海洋最后的溫柔。
鯨魚的“死亡”與其說是結(jié)束,不如說是生命的又一次重新開始。因為,鯨魚的尸體會形成一個獨特的生態(tài)系統(tǒng),為許多生物體提供豐富的營養(yǎng)。“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已經(jīng)離開的生命,或許正在用另一種形式回饋這個世界。
1。沒有不可治愈的傷痛,沒有不能結(jié)束的沉淪。所有失去的,會以另一種方式歸來。——美國作家約翰·肖爾斯
2。在這個綠色的小小世界里,不知道會有多少忙碌的小生命生生不息。——法國昆蟲學(xué)家法布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