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錢見人品-社會
昨天A先生又打電話給我了,我剛接電話,就傳來他那邊似乎天經(jīng)地義的一句話:
“小安,借我1萬塊周轉(zhuǎn)一下,下個月還你,賬號還是上次給你的那個啊,中國建設(shè)銀行那個。”
聽完后我沉默了,沒有說話。
本來他前三次向我借錢就一直都沒還給我,讓我對他的人品直接產(chǎn)生了懷疑,這次打電話連個普通的寒暄都沒有,就直接開口借錢了,還滿口的“下個月還你”,這句話我不知道聽了多少遍了。
所謂事不過三,我正在考慮如何婉轉(zhuǎn)提醒他先把之前的錢還給我,他看我不說話,就說道:
“哥們,你不會是怕我前三次的錢不會還給你吧,不就幾萬塊錢嗎?至于嗎你?我是看你覺得你這個人很好講,才來向你借錢的,你就行行好救急一下你兄弟我都不行嗎?
都說了下個月還你了,我什么時候說話不算話的。”
呵呵,好一個“不就幾萬塊錢嗎”,好一個“我什么時候說話不算話的”。
我剛想告訴他,我掙那幾萬塊錢,不知道給別人寫了多少文章,晚上多少次熬夜幫別人畫圖校正才掙來的,我還想告訴他,正是因為我好講、正因為我是真的相信他這個兄弟,前三次才二話不說就借錢給他的。
可后來想了想,還是算了,說話不必說的那么絕,畢竟朋友一場。
所以我就稍微婉轉(zhuǎn)地告訴他我自己最近手頭也緊,借不了那么多錢給他,5000塊是上限了,而且還稍微點了他一下,“有借有還再借不難”希望他下個月真的一并把前三次的錢一起還了。
喲,這下可好,本是我的一片苦心,但我還沒說完,他那邊就冷哼了一聲:
“不就向你借個錢嗎,大道理一堆一堆的的,不想借就算了,呵呵。”
然后就掛了我的電話,更讓我驚訝的是,掛了電話剛不久,我就在朋友圈看到他的更新狀態(tài):
某某某看著挺好講的,沒想到那根本就是裝出來的,私底下一毛不拔,呵呵了。
我沒再解釋什么,想著忍忍過去了就好了。
可這一兩天里,在我和他有共同好友的幾個群里,我每次在群里和其他人閑聊打屁,他都會冷不伶仃跳出來說些埋汰揶揄我的話,反正就是想讓我當(dāng)眾出丑的那種。
我不去搭理他,他就表現(xiàn)得越猖狂。
后來群里有一個朋友實在看不下去,跳出來說了一句:
“A先生,人家不就是沒借你錢嗎,到底誰錯誰沒理我就不說了,前兩次你借我的錢我也不再向你討要了,但請你不要再這么厚臉皮還在群里指桑罵槐了好嗎。”
不說還好,這個朋友一說,群里立刻有其他哥們跳出來,發(fā)了一連串似笑實嘲的表情:求你,還我錢吧。
A先生看事態(tài)不對,立刻沒再說話了,后來我看了下群人數(shù),少了一個,看來他是偷偷退群了。
他退群后,群里的朋友陸續(xù)都表示被他借過錢,數(shù)量有大有小,但卻鮮有償還。
我嘆息了一聲,看來,他在我們這群朋友里名聲算是臭了。
今天下午,作死的我想著好歹畢竟朋友一場,就打算私底下和他聊聊。
打開他的微信,發(fā)了兩個字:聊聊?
嘿!
還真是借錢見人品。
今天我不想再多說些什么,更不想長篇大論去營造所謂道德制高點,人在做,天不一定在看,但多行不義必自斃。
如果這位哥們看到了這篇文章,不必慚愧了,更不必加回我來,錢也不用你還了,就只求你永遠(yuǎn)別再來惡心我了。
祝好,愿以后你借錢不還,一直都不會有人找人揍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