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禁忌就是你的按鈕-人生
某位修行者說過一個故事:他是一個光頭,有一次妻子喊他名字,他沒聽到,情急之下妻子就喊他“禿子”。禿子在當(dāng)?shù)厥呛車?yán)重的罵人的話,他聽到后呆了下,覺察到心里的某個按鈕被觸動了。
這時妻子對他說“對不起”,他卻對妻子說:你以后就叫我禿子吧,哪天我心里再沒有抵觸的反應(yīng)了,就不用叫了。于是,每次在大庭廣眾下,他妻子都會大聲叫他“禿子”。雖然他感到滿臉燥熱,卻還是揮著手大聲回應(yīng)說:親愛的,我在這里呢!
有位孩子的母親也分享了類似的經(jīng)歷,以前孩子每次挨了她的批評之后,為了泄憤,都會叫她“壞媽媽”。她開始時非常抵觸,孩子每次這么叫,她就很不開心,還曾經(jīng)威脅孩子說:你再這么叫我,媽媽真成壞媽媽了!孩子不理她,每次只要對她有意見的時候,都照叫不誤。突然有一天,她的心念一轉(zhuǎn),發(fā)現(xiàn)自己一點也不生氣了。于是她對孩子說:你叫我壞媽媽也好,叫我好媽媽也好,媽媽聽到的只有兩個字——媽媽。當(dāng)她真正放下自己心上的這個按鈕時,孩子也不再叫她“壞媽媽”了。她感慨說,孩子真是大人的老師,教會我放下對好壞的執(zhí)著。
你心上有多少個按鈕?
想想看,我們的心上有多少個按鈕,是別人不能碰的呢?如果碰了就疼,碰了就急,碰了就不舒服。那么此時就要提起覺知,更深入地觀照自己,究竟勾動了自己的哪一個隱痛?
每個按鈕就是某個心結(jié),讓按鈕失靈,也就是破解了某種“我執(zhí)”。如何讓按鈕失靈呢?就是直面它,反復(fù)地按動它,直到它不再起反應(yīng)。所以,我們不妨來玩這個按鈕的游戲,把自己心上的按鈕按個遍。
這是一個心理學(xué)中的療愈方法,其實就是禪宗中的對治法。你越執(zhí)著什么,越放不下什么,就越要面對它、穿透它,因為煩惱是菩提,痛苦即解脫。修行就是一個不斷“破執(zhí)”的過程。
我們?yōu)槭裁磿羞@么多按鈕?本質(zhì)上還是不接納自己,不肯定自己,不相信內(nèi)心本有的圓滿自性。
你心上的按鈕在哪里?找到它,點擊它,放下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