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野心才能抒寫傳奇的人生-人生
從好萊塢童星到奧斯卡影后,從哈佛高材生到當起導演,娜塔莉·波特曼帶著野心,不斷超越自己,她的傳奇人生靠自己成就!
13歲,她是好萊塢名導青睞的女主角
1994年,年僅13歲的娜塔莉·波特曼,因出演《這個殺手不太冷》開始了演藝生涯。
她的第一部戲,就是由著名導演呂克·貝松執(zhí)導的。她在試鏡時那種不肯放棄的眼神,給在場所有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為了全身心投入到表演中去,她拒絕了一個兒童模特的邀請。她說她和其他小孩不一樣,她有野心,知道自己喜歡什么,想要什么。而當時的她只是個13歲的孩子。隨后,《美麗佳人》、《盜火線》、《火星人玩轉地球》……過人的演技,讓小小年紀的波特曼成了最受好萊塢導演們青睞的童星。
高中時,波特曼來到長島一家公立學校,當時互聯(lián)網(wǎng)剛興起,同學們都不太在意她演員的身份,波特曼在學校出名是因為她的背包比她的人還大。畢業(yè)年冊中,波特曼被評為“最可能成為智力競賽選手”的人,換句話說,就是最呆的書呆子。
18歲,她是哈佛高材生
1999年,年少成名的波特曼再次憑借《星球大戰(zhàn)》中的艾米達拉女王一角,成為觀眾心中的女神。這時的她已經(jīng)是好萊塢的大明星!一邊拍戲一邊上學的她,門門功課的成績都是A!
18歲,她就同時接到了耶魯大學和哈佛大學的錄取通知書,最終她選擇了哈佛的心理學專業(yè)。很多人都想不到這么美的波特曼竟然是個學霸,而她野心滿滿地告訴大家,只有成為精英她才能看到自己的價值!她掌握了多門語言,除了精通希伯來語、英語,她還會說法語、德語、西班牙語,連日語、阿拉伯語也不在話下。
但在進入哈佛之后,她仍然因為不夠自信而經(jīng)歷了一段黑暗的日子。她說,“進入哈佛以后,我害怕別人會以為我是因為名氣才來到這里,害怕別人會覺得我配不上哈佛的智力標準。我完全應付不過來,我覺得一周要讀完1000頁的書完全是不可能的,而要寫出50頁的文章是我永遠也不可能做到的。”
尤其是在大二那年,波特曼曾經(jīng)幾次在跟教授會面時失聲痛哭,不知自己該怎樣努力而崩潰,連早上從床上爬起來都成問題。那段時間,她對功課的座右銘是:做完,不管怎樣。娜塔莉·波特曼最后克服了這樣的不自信,坦然接受了自己,她說,“我成為一個演員是有原因的,我愛我的職業(yè),而這不僅是一個可以接受的原因,也是最好的原因。”
在任何人以為她念完哈佛就足夠之時,她又進入了希伯來大學念碩士!
她說過,要吸引別人的目光,就得能夠散發(fā)自己人格魅力的光芒,你要花更大力氣證明自己的能力,不然人家總覺得你就是個沒大腦的女演員,只會套著件Prada的裙子到處亂晃。
29歲,她是奧斯卡影后
在娜塔莉·波特曼的職業(yè)生涯中,她花了許多時間,尋找自己做事的原因。她的第一部電影在1994年上映,電影出來時她才13歲,至今她仍能一字不差的復述《紐約時報》對她的評價:波特曼小姐擺造型的功力比演戲強很多。這部電影得到的所有評價都是不溫不火,而商業(yè)方面則是慘敗,這部電影叫做《這個殺手不太冷》。而到今天,過了20年,拍完了35部電影之后,它仍是人們見到波特曼時最常提到的片子,他們告訴她多愛這部片子,這片子多感人,說這是他們最愛的電影。
這個經(jīng)歷讓波特曼很早就學到,“我的價值應該來自于電影拍攝過程的體驗,來自觸碰人心的可能,而不是我們行業(yè)最首要的榮譽:商業(yè)和影評方面的成功。”
于是,波特曼開始只挑那些她熱愛的事情來做,只選那些她知道能汲取到有意義經(jīng)驗的工作。她拍了外國獨立電影《戈雅之靈》,為此她學習藝術史,連續(xù)四個月每天研讀戈雅和西班牙裁判所。她拍了動作片《V字仇殺隊》,為此她學習了所有與自由戰(zhàn)士相關的東西。她拍了喜劇《王子殿下》,連續(xù)笑了整整三個月。她說,“我可以決定我自己的價值,而不是讓票房或名聲來決定。”
29歲的娜塔莉·波特曼演繹了天鵝的蛻變,更迎來了自己的華麗轉身。這一年,她做了媽媽。這一年,她拿了奧斯卡影后!在30歲之前,她的野心已經(jīng)助她成為了人生贏家,她幾乎完成了人生中所有該完成的事!
34歲,她是入圍戛納的女導演
在第68?屆戛納電影節(jié)中,娜塔莉·波特曼以導演的身份帶著處女作《愛與黑暗的故事》在特別展映單元亮相,再一次刷新人們的眼球!她要在片子里展現(xiàn)的,竟然是猶太民族歷史變遷之下,一個猶太家族的故事。
從13歲開始,一路走來,她都是個野心十足、永遠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的女人。她從不停下自己前進的腳步,她的每一步似乎都在向人們證明:有野心才能抒寫傳奇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