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窮忙族”你為什么越忙越窮-社會
比“月光族”更窮
一年未加薪,三年未升職,一周工作超過54小時。忙來忙去卻依然無力置產(chǎn),甚至還要擔憂養(yǎng)老金從何而來。
你是否恰恰屬于這個族?每天清晨,大街小巷的早點攤位上,坐著行色匆匆的“上班族”。一碗餛飩,一屜小籠包,似乎色香味全了。一篇文章中有這樣一句話:對于一個浮躁的城市而言,閱讀的時候,我們都是局外人,而置身其中時,我們仿佛又忘記了城市的存在。
上班族每天忙于上班、工作、下班,周而復始。臉上帶著倦容,忙得像陀螺一樣旋轉(zhuǎn)起來就不再停下,然而每月還是入不敷出。這時候,你是否想過,你已經(jīng)成為“窮忙族”中的一員了呢?“窮忙族”是剛剛涌進城市的一個新名詞。就在人們習慣了“月光族”說法的時候,“窮忙族”也悄然興起。
“窮忙族”比“月光族”有更多的無奈,他們每天疲于奔命,要做的事情永遠沒有盡頭,甚至沒有休息日,天天加班,整天忙得顧頭不顧腳,到頭來所得的收入?yún)s寥寥無幾,連起碼的生活都成了問題,所以他們還不如“月光族”。“月光族”至少花錢買來了享受,也算是自得其樂了。職場上的“窮忙族”比比皆是,他們究竟為何這樣窮忙?難道他們甘心這樣窮忙嗎?
英文里有個名詞叫“workingpoor”,“窮忙族”就是來源于這個詞組。這個詞最早出現(xiàn)在歐美國家,歐盟曾對其下過這樣的定義:“有工作卻入不敷出,甚至淪落到貧窮線以下的受雇者。”其實就是指經(jīng)常加班加點地工作,犧牲了休息日卻總也得不到加薪,不僅沒有能力購置家產(chǎn),甚至還要擔憂養(yǎng)老金問題的那些人。
隨著“窮忙”隊伍的逐漸壯大,“窮忙族”定義的標準也更具體了一些,一般定義為:每周工作時間高于社會平均工作時間,收入低于全體平均標準60%以下的人群。但是今天所講的“窮忙族”已經(jīng)超出了定義所涵蓋的范圍,“窮忙族”不再單單指因薪水少而窮忙的人,那些為了填補空虛生活而大肆花費,為了花費而重返空虛的“窮忙”人群,也被認為是“窮忙”一族。也就是說,“窮忙族”不一定就是低收入在職者,也可能是身兼數(shù)職的高薪白領(lǐng),有很多全職的高薪受雇者也可能淪為既忙又窮的工作窮人。這些人或者為了養(yǎng)家糊口,或者為了愛慕虛榮、滿足消費的欲望,而犧牲了自我提升的投資甚至身體健康。結(jié)果,“窮忙”使他們的腦力退化速度越來越快,競爭力越來越弱。于是便形成了一個怪圈,讓陷進去的人們越來越不能自拔。
在日本,把“窮忙族”翻譯成“勤勞貧困層”或“工作貧困層”,目前日本已經(jīng)有將近400萬的家庭處于這種狀態(tài)。中國臺灣的“窮忙族”也已日漸成形,人數(shù)不斷增多。但“窮忙族”的源頭并不是日本或者中國臺灣,而是從歐洲傳到日本,由日本再傳到韓國、中國的。雖然中國“窮忙”的人數(shù)較多,但是“窮忙族”這個詞還是比較前衛(wèi)的。如今城市里和網(wǎng)絡(luò)上流行新“城市56族”,“窮忙族”恰恰就是這新“城市56族”中的一員。
比“過勞模”更忙
有人說,城市中,人有兩個籍貫,一個來自血緣,一個來自生活。都市流客匆匆的背影匯集成一股股急涌的潮流,擁塞在繁華CBD的條條馬路中間,如同海洋里巨大的沙丁魚群聚集在食物豐富區(qū)域瘋狂地覓食。“人以群分”成了對當今都市人群的最好詮釋。向往名牌的“辣奢族”,疲于奔命的“奔奔族”,為買心情而買東西的“燒包族”……各個群族,仿佛囊括了當今生活中的所有新新人類。互聯(lián)網(wǎng)強大的凝聚力,加速了每個群族的形成,為人們尋找自己的族群提供了方便,更多人能夠彼此交流信息,分享感興趣的生活方式。
看起來似乎讓人覺得這是一個美好的生活多元化時代,但是最近展開的一項在線調(diào)查,顯示結(jié)果讓人觸目驚心——75%的人自認為是“窮忙族”。這個比例顯示了一個不容忽視的龐大群體。中國人口多,也就意味著“窮忙”一族人數(shù)的龐大。
“窮忙族”的出現(xiàn)是一種社會現(xiàn)象,是隨著當今社會經(jīng)濟高速發(fā)展和城市化進程加快而產(chǎn)生的。有人把“窮忙族”的特征歸納為“窮忙族”=“月光族”+“過勞模”。但根據(jù)眾多被調(diào)查者的實例顯示,更確切地說“窮忙族”應該是比“月光族”更窮,比“過勞模”更忙的群體,即“窮忙族”=比“月光族”更窮+比“過勞模”更忙。
上海市某私企白領(lǐng)白彥很坦率地承認,自己就是徹頭徹尾的“窮忙族”,她是一家廣告公司的客戶經(jīng)理,平時常常忙得四腳朝天,疲于奔命。有一次,朋友問她為何那么忙,她長嘆一聲道:“我來跟你文案今天上午發(fā)生的幾件事情吧。”
“我今天早上剛進公司,就有幾個人找我匯報問題。首先是公司的前臺,她告訴我,早上有客戶打電話來抱怨等了一個晚上都沒有收到電子郵件。我立即去查自己的郵箱,發(fā)現(xiàn)信件太大被退了回來,于是趕緊把郵件分批發(fā)出。接著項目執(zhí)行部的同事就來問我,為什么客戶說活動場地布置不符合要求。我突然想起客戶的確說過場地要求的問題,但是我以為他們會與項目執(zhí)行部的人直接溝通。結(jié)果我只能忙著跟客戶解釋并馬上做出補救的安排。
“兩件事處理完之后,已經(jīng)快到中午了,沒想到策劃部同事又來找我,說明天是一個提案的截止日期了,但是我還沒有給他們提供充分的資料。結(jié)果我中午飯都沒吃就忙著準備資料,唉……”
緊張忙碌的工作讓白彥覺得自己只是在過“日子”,而不是在“生活”。前面提到的只是日常工作中的一部分,由于工作關(guān)系,會見客戶是工作中不可忽視的重頭戲,因此白彥總是想辦法穿得體面一點、打扮得精神一點,這樣才能給客戶留下好的印象。為此,白彥每月不得不在穿著打扮上支出一大筆費用。這使她本來就不是很高的工資基本上月月花光,甚至還要向別人借錢。盡管她自己心里確信“窮忙”只是暫時的,但想到日后的發(fā)展,白彥依然是愁眉不展。
剛剛大學畢業(yè)的李甜進入某化妝品公司做銷售,作為一個剛踏入職場的新人,她工作格外賣力??墒敲刻靹傄幌掳嗨烷_始找人訴苦,說自己每天從一上班就開始忙個不停,天天忙得暈頭轉(zhuǎn)向。她表面看起來總是一副從容不迫的樣子,其實心里亂得很,到月底發(fā)薪水的時候,心情更是難以言說。
李甜說:“自從走上社會以來,我內(nèi)心一直感到焦慮,對于未來有一種非常緊張的感覺。現(xiàn)在的社會競爭太激烈,稍微不努力,等過了30歲就很難再有機會了。所以我很著急,但是一直沒有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推銷這個行業(yè)的基本工資不多,靠的就是業(yè)績。對于新人來說,經(jīng)驗是最重要的,為了得到資深前輩們的指教,總得表示表示才行,最起碼也得請吃頓飯,小地方拿不出手,高檔飯店吃一次差不多就是月工資的一半。還要應酬客戶,每次與客戶面談簽單時的飯局自然不能讓客戶埋單了。”
為了盡快走出低薪階層,李甜不僅努力學習專業(yè)知識,還要處理大量業(yè)務(wù)來提高業(yè)績,所以每天晚上自愿加班到八九點鐘是很平常的事。像她這樣的業(yè)務(wù)員目前社會上有很多,工資自然是攢不下多少,最終的成效也可能付之一炬。李甜從內(nèi)心發(fā)出疑問:又窮又忙難道就是新人的生活嗎?
窮倒也可以接受,忙也能讓人理解,但是絕對不可以“窮忙”。因為,真正比“窮”更可怕的就是“窮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