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力有時是一味毒藥-成長
唐朝的時候,侯君集是跟隨唐太宗李世民的一員虎將,資質(zhì)很高。在李世民心中,他又是實實在在的心腹大將??上б蚰芰^強(qiáng),情商太低,卻丟了性命。
玄武門兵變時,李世民非常重用他,《舊唐書·侯君集》中記載:“建成、元吉之誅也,君集之策居多。”從而,受到李世民的青睞,被封為左衛(wèi)大將軍、右衛(wèi)大將公、潞國公。
侯君集有才,李世民為了更好地發(fā)揮他的才能,讓他拜李靖為師,學(xué)習(xí)用兵之道。一段時間后,他感覺李靖沒有盡心教他。于是侯君集告訴李世民說:“李靖將反,至隱微之際,輒不以示臣。”李靖反詰,現(xiàn)在是太平社會,你學(xué)那么多干嗎,你才反呢。從此便與李靖結(jié)下了仇。只要見到他,李靖就告訴其他人,你看看,他那一身的反骨。
討伐吐谷渾、攻滅高昌,率軍一舉滅掉兩個國家,可謂戰(zhàn)功赫赫,再加上李世民非常器重他,侯君集很快成為政壇一顆耀眼的明珠,大紅大紫。但同時他也成了滿朝官員妒忌的對象,即便他沒有錯誤,別人心里已經(jīng)夠難受的了,更何況他自己又不檢點,不懂得低調(diào)行事,攻擊他的人就出來了,參了他一本,說他在攻打高昌時,縱容部下及他本人私藏金銀財寶。事實確鑿,他被打入了大牢。
此時,大臣岑文本上書李世民,請求法外開恩:“記人之功,忘人之過,宜為君者也。使智,使勇,使貪,使愚,故智者樂立其功,勇者好行其志,貪者邀趨其利,愚者不計其死。”李世民就等著別人為他求情,好放他一馬,聽了岑文本的話,正合心意。
之后,李世民一再給他封官加爵,任命他為兵部尚書,檢校吏部尚書,進(jìn)位光實祿大夫,封陳國公。侯君集是行伍出身,沒有多少學(xué)問,但是,擔(dān)任吏部尚書后,他開始認(rèn)真讀書,“典選舉,定考課,出為將領(lǐng)導(dǎo),人參朝政,并有時譽(yù)”,實際有宰相之職。但是他不知足,仍然牢騷滿腹。大臣紛紛上言,說他有反意,李世民都一一給擋過去了,沒有真憑實據(jù)不能瞎說,時機(jī)到了我仍然會重用他的。
張亮被派往洛陽做都督,人家本人歡天喜地的,侯君集卻問他:“怎么會遭到排擠?”張亮說:“如果因為公務(wù)在外做官就是遭到排擠,誰是最冤的呢?”
這就打開了他的話茬兒,開始表他自己的功勞,發(fā)泄他的不滿,然后,問:“你能反嗎?要是可以,我和你一起反。”
張亮把這話告訴了李世民,李世民仍然給擋過去了。
不知足的侯君集,還真的反了,參與了太子李承乾的逼宮,第二次入獄。李世民仍然舍不得殺他,在事實面前含淚說道,只要有一個人站出來給你講情,我就不殺你。
其實有兩個人還是很欣賞他的,第一個是魏征,但是魏征半年前死了;第二個是岑文本,這時的他也沉默了。李世民十分傷心,看來不殺你不行了。此時的侯君集涕淚橫流,悔恨萬分。
古往今來就有這樣的人,因為有能力,覺得上級應(yīng)該重視他,容忍他的缺點;因為有能力,就瞧不起別人,不能搞好人際關(guān)系,這樣的能力要來何用?侯君集的失敗就是智商太高,情商太低。這樣的人,能力對他本人來說是一味毒藥,能力越強(qiáng),毒性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