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與我的法國婆婆-情感
我的婆婆出生在瑞典一個富人家庭,為了愛情,她選擇了私奔,也就自動放棄了貴族身份。她和我的公公相濡以沫,生下了3個孩子,過著艱苦的生活,但是她沒有抱怨,把一切都奉獻給了這個家庭,變成了一個能干的家庭主婦??恐凸墓餐?,家里不僅有了轎車、別墅和花園,又把幾個孩子培養(yǎng)成了時裝設計師和模特兒等。
婆婆的奉獻、吃苦耐勞以及精明能干毫無疑問地使她成為家里的實權(quán)人物。平時,公公、Jan和哥哥、妹妹都對她言聽計從。即使婆婆有些時候固執(zhí)得過分,大家也都遷就她。最初她對我很熱情,就像對自己的女兒一樣,曾讓我感到了母愛??墒窍嗵幘昧?,我就發(fā)現(xiàn)一切并不如我想像的那樣簡單。婆婆雖然出身名門,可畢竟40多年忙于家務,和社會接觸很少,因此她所接受的教育和一些知識都顯得有些過時而陳舊。偏偏她又沒有意識到這些,非常剛愎自用,總認為自己的意見永遠正確。
一次我和Jan買了20萬法郎的股票和基金,這本來是一種很好的家庭投資方式,但婆婆知道后卻大為惱火,她責問我為啥不像所有的中國人那樣,把錢存進銀行里很保險地拿利息,而去毫無意義地賭博?她甚至說這是一種“很愚蠢的行為”!盡管我當時很生氣,但還是耐著性子向她解釋,這是一種回報率很高的投資行為,而且家庭理財在歐美國家都很流行。雖然向她講了很多有關(guān)證券投資方面的知識,但最后婆婆還是氣乎乎地走了。
后來兒子卡爾松出世了,我認為孩子有二分之一的中國血統(tǒng),應該學點兒中文,長大了好不要忘記中國這個根。所以從3歲開始就系統(tǒng)地教小卡爾松中文,在一個缺乏外語的環(huán)境中學習外語是一件很吃力的事情,尤其是小孩。小卡爾松當然也不愿意,但是迫于我的“淫威”,也不得不三天打魚兩天曬網(wǎng)地學著。
沒想到這件事竟導致了一場重大的婆媳沖突。本來法國的婆媳關(guān)系很簡單,雙方不住在一起,就是逢年過節(jié)走動走動,在中國人看來,雙方客客氣氣,不親熱但也不會有什么沖突。事情發(fā)生在婆婆的一次來訪,當時她發(fā)現(xiàn)我正嚴肅地教小卡爾松學中文,兒子乘機向奶奶告了我一狀。老太太立即指出這么小的孩子學兩種語言會影響第一語言的掌握,而且還會影響到孩子的思維發(fā)展。我也據(jù)理力爭,歐洲許多人都會說兩種以上的語言,壞影響在哪里?再說,說到底,多學點兒知識有什么不好?
就是最后這句話將一場討淪變成了爭論。婆婆冷冷地說,我的孫子沒有必要這么有知識,只要快樂就可以了。天底下竟有這樣的人!我氣得說不出話來,這不是胡攪蠻纏嗎?好在Jan在上海生活過一段時間,對中國的情況有些了解。等我冷靜下來,他開始做我思想工作:“法國人認為小孩子就是玩,玩得高興才行。你看我哥哥的孩子已經(jīng)上小學了,才開始學20以內(nèi)的加法。”提起這件事我倒確實有印象,去年去丈夫的哥哥家,發(fā)現(xiàn)他的孩子上小學了還在學20以內(nèi)的加法,還得到老師的表揚。“這也值得表揚!中國的幼兒園孩子就會。”我當時就覺得不可思議。
不過丈夫也有他的道理。“我知道中國有一句言行語‘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但是人的一生是一場馬拉松,不是100米短跑,所以起跑慢一點兒沒有關(guān)系,關(guān)鍵是持續(xù)力。那就不應該追求快速起跑,你們中國足球,少年隊非常優(yōu)秀,青年隊也不錯,可是到了成人就不行了。還有,和西方絕大多數(shù)國家的孩子相比,中國的孩子起跑得夠快吧,怎么諾貝爾獎發(fā)了這么多年,至今沒有一個本土的中國人得過獎?為什么?”
盡管我和婆婆之間有些小小的摩擦,但她對我們依然很好。每次離開婆婆家時,老人總是給我們準備一個星期的食物,大包小包的。告別的時候,抱著我親了又親,我總是很感動,繼而良心會受到譴責:我為什么要和婆婆去爭呢?她是一個這么好的老人。她有她自己的生活方式,我為什么要用我的觀念去衡量她呢?
一個人的時候,我會認真地思考我和婆婆的關(guān)系,我發(fā)現(xiàn)我和婆婆存在的是意識和生活方式上的矛盾。除了我不太贊成婆婆的某些生活觀念外,我還是很尊重婆婆的,因為她真的是一位善良能干的老人。此后,我就有意經(jīng)常過去幫她干家務,在談笑中進行思想溝通。后來我還請一位中國醫(yī)生用針灸療法,幫她治好了多年不愈的關(guān)節(jié)風濕病,這使婆婆大為感動。一次在聊天時婆婆感慨地說:“這一輩子,我沒有什么遺憾的,我非常愛我的家人,而且很努力地讓他們幸福。我只希望在他們心目中我是一個好母親。”也許是說到心里去了,婆婆有些激動,眼睛都濕潤了。我被婆婆的母愛感動了,這一剎那,我好像看到了我遠在中國的母親,我情不自禁地說:“媽媽,你永遠是我們心中的好媽媽!我很自豪我有您這樣的好婆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