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野] “驚群”沒有剎車踩-視野
牧場上的牛羊們安靜地啃食青草,藍天、白云,遠處有寧靜的水塘,多么和諧安詳?shù)木吧?。不過,只需要一點小變化,就足以打破這脆弱的和諧:工人突然的走動、聲響、木柵欄縫隙透過的陽光,甚至僅僅是皮帶扣子的反光,都讓?;炭植话病S绕湓谝估?,只是有人劃亮一支火柴或突然打個噴嚏,甚至是一匹馬抖了下鬃毛,都能引發(fā)牛群驚慌暴走。
牛仔們很怕碰上這種矬事??此茰仨樀呐Q颍坏┛癖计饋?,誰都攔它不住。它們會撞翻或踩爛面前所有障礙,無論是柵欄、汽車還是人。即便跑到河邊或懸崖邊,它們也不會停下,只會義無反顧地跳下去。其實不止是牛羊,很多動物,如大象、野馬、犀牛和角馬也會驚群暴走——你還記得《獅子王》里為救兒子辛巴被角馬群踩死的老獅王吧。
這種習性與動物們的生活狀態(tài)有關。曠野中的大型草食動物往往聚集成群。相對于這些大塊頭,猛獸們占不到什么體形上的便宜。所以有經(jīng)驗的捕食者通常只對老弱病殘下手。提高成功率、降低風險的另一關鍵是必須盯住一個目標,一追到底。而對“候選獵物”而言,隱藏在同類中當然是最安全的。一旦四蹄撒開跑起來,別說踩踏事故不用負責,光是不停變換位置,就夠獅子們眼花繚亂了。所以大草原每天都在重復一個餐桌游戲:獅子們想方設法把牛群趕散,而受害者只要追進大隊伍,就算逃過一劫。
和曠野中狂奔的牛羊群不同,人群慘劇往往發(fā)生在有限空間之中。因此人們在驚群中的死因更多是擠壓窒息,而非踩踏。在無論是動物還是人類的驚群事件中,最??吹降囊粋€詞就是恐慌。觸發(fā)群體過激反應的事情經(jīng)常微不足道,有時事后都很難找到最初原因。
科學家們將動物和人類的這些行為簡化為數(shù)學模型,一般包括四個要素,用英文首字母連起來,是FIST,即壓力(Force)、信息(Information)、空間(Space)和時間(Time)。通過推演,科學家們?yōu)槿绾伪苊馊祟愺@群慘劇提出了中肯建議。從群體管理上看,柵欄是管理人群避免擁擠踩踏的簡單手段,但要避免把人群引入已經(jīng)很擁擠的地區(qū);及時的信息反饋是最關鍵的因素,比如警察、組織者拿著擴音器隨時播報情況;而這樣的疏導員需要每五百人配備一名。從個人角度上,如果自己身處于密度超過每平方米四個人,每個人都在身體的四個方向相互接觸的群體之中,最好開始警惕,盡量在人群邊緣活動,保持情緒平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