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如弦與曲如鉤-文苑
“直如弦,死道邊;曲如鉤,反封侯。”這首漢末童謠,說的是東漢末年直道而行的太尉李固丟官罷職,暴尸路旁;而那些善于曲意逢迎的大臣們,卻封侯拜將,一路春風。這種奇怪的現(xiàn)象,既是對黑白顛倒的無情諷刺,也是歷史的遺憾與無奈。
可是卻偏偏有不信這個邪的“犟”人,商朝末年那個渭水垂釣的老人,就堅持“寧在直中取,不在曲中求”;北宋那個鐵面無私的黑大個,就終生不改“清心為治本,直道是身謀”的為官本色。明代也有這樣一個“性直敢言”的老吏——劉牢,一輩子不會說一句違心的話。
都督山云初掌總帥衙門,就將他這個老資格請了來,問詢說:“世謂為將者不計貪,我亦可貪否?”常言說對于將軍不用顧及他是否貪污,只看他能不能打仗,我是不是也可以貪污呢?顯然,上官希望得到他的首肯,那樣貪起來不僅可以心安理得,而且似乎也有了某種“合法性”,別人都這樣,我為何不可呢?想不到,鄭牢沒有絲毫猶豫,直接這樣回答:“公初到,如一新潔白袍,有一沾污,如白袍點墨,不可湔(洗)也。”大人呢!您初來乍到,就像一襲嶄新的白袍,可是一旦被黑墨所污,那就是永遠也洗不掉?。∩皆朴謫枺?ldquo;人云土夷饋送,卻之則疑且忿,奈何?”聽人們說當?shù)厝怂蛠淼臇|西,如果不接受,他們必然懷疑而且怨恨我,這該怎么辦?鄭牢回答說:“居官黷貨,則朝廷有重法。乃不畏朝廷,反畏蠻子邪?”當官的貪污財物,朝廷有嚴酷的刑法,你竟然不懼怕朝廷,怎么反而害怕當?shù)厝四??總之一句話,就是你不能貪,我不能眼睜睜看著你犯糊涂?br/>
相比之下,戰(zhàn)國時魏國人許綰則藝術得多,魏襄王打算搞一項“偉大”工程,以名垂青史,流芳百世,名之曰“中天臺”,為防止有人阻止,遂令曰:“敢諫者死。”許綰聽說此事后,扛著把鐵鍬徑直來到王宮,表示愿助大王一臂之力,魏襄王十分高興,讓他文案如何盡快才能心想事成。許綰遂給他“畫”出一幅清晰的路線圖,天地間相距15000里,中天臺的高度是它的一半,那就是7500里,而臺基就得方圓8000里,即便拿出全部國土,也遠遠不夠,因此,首先就得出兵消滅所有諸侯國,將他們的土地全部吞并建臺才有譜。魏襄王默然良久,罷造此臺。
許綰的曲徑通幽確實令人贊賞,而鄭牢的剛直和方正,無疑更加難得,因為它是磊落、坦蕩、忠誠、膽識,操守、勇氣、擔當、無私等優(yōu)秀品質(zhì)的自然流露。直與曲是兩種不同的處事方式,常常表現(xiàn)為冰與炭的相斥模式,但也有不少殊途同歸的相融結(jié)果,關鍵在于初心是什么。耿直的鄭牢雖是個“炮筒子”,但其肺腑之言包裹著的卻是一片忠心,作為人中龍鳳的都督山云豈會不知,因而不僅“笑而納之”,而且坐鎮(zhèn)廣西超過十年,廉潔的操守始終沒有改變。老吏鄭牢的一句直言,竟能讓頂頭上司如此一以貫之地堅守,這難道不是對俯仰不愧、正道高行的寶貴品質(zhì)的最高褒獎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