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匡胤按身高發(fā)工資-新知探索
不同國家的老百姓比身高,大多為的是民族自尊心。對于同祖同宗的人來說,身高的差別則可能涉及經濟問題。
根據(jù)美國管理學教授十多年前的研究顯示,一個人的身高每高出一英寸(約2。51厘米),每年就能多掙將近800美元。對此,我們不應感到懷疑。因為大宋王朝就是如此。
宋朝的王牌部隊是拱衛(wèi)京畿的禁軍。按照《宋史》的說法,“萃精銳于京師”,以此扭轉唐代藩鎮(zhèn)割據(jù)、內弱外強的不利局面。禁軍內部又分了很多等級。皇帝身邊的中央警衛(wèi)團被稱為諸班直,身高均在1。8米以上。
其他禁軍又分為上、中、下三等。上等為捧日、天武、龍衛(wèi)、神衛(wèi)四軍,是所謂的上四軍。其中,天武第一軍的身高將近1。8米。捧日、天武第二軍、神衛(wèi)略高于1。78米。龍衛(wèi)則略低于1。77米。他們的身高雖略有差異,但基本工資相同,都是每月1000塊錢。但中等禁軍和下等禁軍就差多了。中等禁軍月工資在500元到1000元間浮動,而下等禁軍只有不到500元。
緊巴巴的基本工資之外,分量更重的是各種賞賜、福利、補貼,諸如雪寒錢、柴炭錢、銀鞋錢等項目,此類外快比工資多得多,但都按照優(yōu)先級從上向下發(fā)放。個子高的部隊等級高,拿得最多,個兒矮的有可能輪不上。因為畢竟是賞賜,難以實現(xiàn)全覆蓋。
對于那些身高在1。68米上下浮動的下等禁軍,一年到頭大概只能領到固定收入的血汗錢,望眼欲穿,也很難拿到高級別部隊的雪寒錢。
同樣是皇帝身邊的護衛(wèi),職責基本相同,工作內容差別不大,收入差距卻達到一倍,甚至更多。而這都源于很難靠后天努力改變的身高。都說身大力不虧,其實說身大利不虧更對。
為了把大個子選到身邊,宋太祖趙匡胤想了很多辦法。最初在軍隊中搞選拔,挑選“軍中強勇者”,稱作“兵樣”,也就是模特兒,送到地方各省市區(qū)縣,“令如樣招募”。此般操作的優(yōu)點在于直觀,身高胖瘦,一目了然。缺點是成本太高,而且萬一這幫軍模到了地方被當成欽差一樣供奉著,上頓酒下頓肉,身材走了樣,會影響招兵大事。
所以軍模很快被換成了木梃,說白了就是大木頭棍子,根據(jù)不同兵種的高度需求設置幾個檔次,有1。8米的,有1。78米的,諸如此類,發(fā)放到地方,作為征兵標準。如果您想當兵,去跟木梃比比個頭,大致就可以知道自己能進入什么等級的部隊,每個月掙多少錢,簡便易行。
所以,如今想穿越回宋朝精忠報國的男同胞們,出發(fā)之前最好先量一下身高。如果信心不足,還想去更早的時代找機會,建議您多花點心思翻翻史書,至少,漢代就別去了。
據(jù)《漢書》記載,霍光身高“七尺三寸”,將近1。69米,王莽“長七尺五寸”,1。73米,連劉備都有“七尺五寸”高。俗話說七尺男兒,說明這是標準身高。至于身高八尺,也就是大概在1。85米的人很多。比如馬騰,“長八尺余,身體洪大”,劉表“身長八尺余,姿茂溫偉”,許褚“長八尺余,腰大十圍”,趙云“身長八尺,姿顏雄偉”,連諸葛亮這樣的文化人都“身長八尺,容貌甚偉”。
這樣比起來,宋代軍人的身高著實沒什么優(yōu)勢。幾百年的時間,男性身高改善得忒慢。不知道是不是高個子參軍之后,容易戰(zhàn)死沙場,反倒不易把優(yōu)質基因遺傳下來。
當然,身高并不是唯一指標。雖然趙匡胤重視身高,挑選士兵時也會對“琵琶腿、車軸身”給予特殊關照,因為這樣的人大多健壯有力,上戰(zhàn)場很實用。
考慮到南宋岳飛的身高只有1。7米,依然成為一代名將,如果實在要穿越去宋朝,就選擇南宋,投奔岳將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