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米飯是垃圾食品嗎-新知探索
白米飯是中國人非常喜愛的一種主食。然而,最近有網(wǎng)絡傳言認為,如果按世界衛(wèi)生組織對垃圾食品的定義標準“高糖、高熱量、低蛋白質、低維生素、低礦物質、低纖維”,則白米飯就是最符合的食物。人體每天需要的碳水化合物只有50克,可中國人一天吃不低于600克~800克的米飯,所攝入的糖超過身體需要的10倍,日積月累,會增加得糖尿病和心臟病的危險。果真是這樣嗎?
白米飯不是“疾病元兇”
中國農業(yè)大學食品科學與營養(yǎng)工程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李再貴表示,白米飯不是垃圾食品。世界上沒人是因為吃米飯過多導致糖尿病、肥胖或者其他疾病的。糖尿病等疾病不是吃米飯吃出來的,而是營養(yǎng)攝取過量、營養(yǎng)失衡、運動不足等原因導致了糖代謝功能失調,這時大量吃米飯就會出現(xiàn)血糖急劇上升的現(xiàn)象。所以,米飯不是糖尿病的致病原因。
大米和白面等主食的升糖指數(shù)都比較高,但對正常人而言,這種升糖指數(shù)是不要緊的,因為人體自身能夠調節(jié)。
按照《中國居民膳食指南》,人每天攝取的能量應該有25%左右來自脂肪,13%左右來自蛋白質,其余60%左右來自碳水化合物,所以,說一個人每天只需要50克碳水化合物是完全錯誤的。具體到每天應該食用多少食物,基本的數(shù)量參考是:食用谷物類(包括雜糧類)250克~400克,肉類50克~75克,蔬菜400克,水果300克。對男性來說,每頓150克~200克的米飯或饅頭一點都不多,而女性,每頓100克左右是合適的。
北京工商大學食品學院教授尹勝補充說,每個人的體質不同,需要的碳水化合物的量有差別,對于營養(yǎng)素比如糖的吸收轉化效率也不同,所以每個人每天應該吃多少米飯,應該根據(jù)個人的情況來定。
飲食應做到均衡多樣
多位專家表示,想做到健康飲食,應該均衡多樣,而不是避免吃某種食物。中國農業(yè)大學馮麗更教授就提到,飲食營養(yǎng)是否適當因多種因素而異,例如人種、年齡段、地理條件等等。各國均有各自適用的膳食指南,包括對谷物、動物、乳類、果蔬等各類食物的攝入量建議。片面過量食用單一營養(yǎng),造成不平衡狀態(tài)都可能導致健康問題。
尹勝教授則指出,米飯和面食等主食的攝入主要是給生命活動提供熱量,也就是能量,如果沒有能量,身體內的一切生命活動都要受到影響,生物酶的合成更需要能量。所以人們必須攝入足夠的碳水化合物,當然還得攝入足夠的其他營養(yǎng)素包括礦物質、蛋白質和脂肪等等。
中國農業(yè)大學教授陳尚武解釋,能量是指在體內能通過生物化學反應產生化學能量的物質,主要是糖類和其他能提供能量的化合物物質,如蛋白質及其構成單元氨基酸。要從這些物質中提取能量,需要酶催化的代謝反應途徑、多種其他微量物質輔助,如維生素、金屬離子、氧分子和水分等。大米、小麥就是這類基本的糖類或淀粉類碳水化合物的提供者。這類物質被稱為能量物質。
健康飲食有竅門
如何才能健康飲食,保持身體處于健康狀態(tài)呢?
中國農業(yè)大學教授楊紹青指出,從酶的角度看,健康飲食有幾個注意事項:一是吃飯只吃七成飽,研究表明,七成飽可延長壽命30%;二是多吃水果、蔬菜等富含酶的食品,給人體補充酶;三是如果可能,盡量遠離含有外源添加劑的食品,部分食品添加劑人體不能代謝,可能有潛在的致癌威脅。
陳尚武指出,合理的飲食習慣中應包括攝取適量肉類、油脂脂肪類和淀粉類食物。以淀粉為代表的食物與肉食應該保持在1:1或1:2以下才是合理的。來自食物的能量與營養(yǎng)物,肉食占50%~60%,淀粉類低于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