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門如見大賓-勵志人物榜
看到一個故事,久久難忘。
李昌鎬8歲時,在田永善七段家做弟子,棋力已很不錯。田老師開了一個棋社,一次有事外出,讓李昌鎬在棋社里替自己鎮(zhèn)臺。下午回來,看到李昌鎬正襟危坐,和一位中年人下棋,他執(zhí)白,讓對方九個子。李昌鎬把一枚枚白子挪到棋盤上,一點聲音也沒有,完全不像許多少年棋手那種銳氣逼人、志在必得的樣子。中年人的黑棋已經(jīng)七零八落,一枚枚棋子毫無生機地躺在棋盤上,這是個漏洞百出的初學(xué)者。這種對局令田老師異常難受。作為棋手,他知道與一個低水平對手下棋的苦惱,看到對方思考半天也找不到正確的選點,自己的精彩棋法受不到任何抵抗,是一種莫大的痛苦。下這種棋,已完全失去了圍棋爭勝負的樂趣,他最不愛指導(dǎo)的就是這種愛好者。
但李昌鎬還在認真思考對手的招法,臉上沒有絲毫厭倦的表情。他勝局已定,可對方仍想救活一塊塊死棋,不厭其煩地嘗試著各種可能性。棋結(jié)束時,黑棋一塊也沒有做活。田老師暗暗贊嘆小昌鎬超人的耐性,碰到低水平的愛好者,一般棋手在確認自己獲勝時,很少能安安靜靜把棋下完。
看完這段故事,我油然想起《論語》里的一句話“出門如見大賓”。意思是,只要出門見人,就像見貴賓一樣,謙恭地對待遇到的每個人。
與一位高手或者大人物下棋“如見大賓”并不難;難能可貴的是,與一個自己讓九個子的普通人下棋,也“如見大賓”。8歲的李昌鎬,在這個小節(jié)上,已彰顯出“天下第一”的潛質(zhì)。
“出門如見大賓”,是一種莊重的氣象,是一種敬畏的態(tài)度,更是一種點點滴滴的修行。若能堅持這種修行,生命的境界會越升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