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翻地覆的玩家-流行·視覺
小馮大眼睛,長睫毛,臉上干干凈凈,一絲星星點點都沒有。脾氣又好,從來不急,說話慢悠悠的,討姑娘們喜歡。
小馮是戲劇學(xué)院畢業(yè)的,不是表演系。早年,他帶過演員。在他們行當(dāng)里,“帶演員”就是經(jīng)紀(jì)人的意思。
小馮在文藝界玩了幾年,覺得無趣。不帶他們玩,改自己玩了。這一歷程,擱常人那兒,應(yīng)該叫工作、辭職、創(chuàng)業(yè),也算一場天翻地覆。擱小馮頭上,不過一場玩樂之事而已。
小馮太愛玩,也太會玩了。
小馮的玩,可不是隨便玩玩,一玩就是專業(yè)。改自己玩了的小馮,主玩兩樣:茶和劍。
茶呢,小馮是茶道高手,一口茶下肚,何地產(chǎn)、何海拔、何品種、何樹齡、何年份……直至當(dāng)年當(dāng)?shù)赜晁氵€是旱情重,甚至做茶人的手藝幾斤幾兩,小馮能跟你聊上兩三個小時,把那些樹葉子草根子的底細,全給你兜出來。
小馮不僅擅長喝茶,還開了一家小茶館,不為營業(yè)賺錢,只為朋友相聚有個據(jù)點,多好的茶,拿出來隨便喝。不僅開茶館,小馮還深入茶產(chǎn)地,自己做茶。
不光做茶,小馮還收藏與茶有關(guān)的古董,史上名家的紫砂壺、愈來愈稀罕的茶盞托兒,琳瑯滿目。每次去他那里,就算逛它個把小時,也未必能把他新收來的物件看全。每次,我最愛看他收的各種茶盞托兒,就是現(xiàn)在好多酒吧、咖啡館時髦用的杯墊的前身。除了小馮之外,我尚未聽說誰收藏這個不起眼的物件,銅的瓷的,木頭的犀角的,各種材質(zhì),造型各異,特別新鮮。
劍呢,小馮屋里掛著十來柄劍,柄柄有來歷。有日本國寶級的明治時代制劍高手的作品,也有中國古人傳下來的名劍。小馮不只收藏,自己也能來兩下子,他在日本專門學(xué)過劍道,有專業(yè)五段的證書,漫不經(jīng)心隨便比畫比畫,已是劍風(fēng)凌厲,氣勢逼人。說起來,茶與劍一柔一剛,也恰是小馮的兩面性。
小馮的玩,有家傳,基因里帶的天性。小馮是滿人,祖上是大清朝的皇親國戚。因此,小馮隨便玩點什么,細節(jié)上都輕車熟路,雅得一塌糊涂,專業(yè)得叫人咋舌。好比有朋友結(jié)婚,別人都送大俗禮,小馮到高碑店找了件雖然破得不像樣子,但仍屬地道的黃花梨老家具,劈了,老木新做,照明末樣式,做了一個首飾盒。臨送出時,小馮讓早年間見過大世面的奶奶把把關(guān),問樣式合不合。奶奶說,樣式正,不過不興空著送的。于是,小馮從家底兒里掏了一把小珍珠、小翠件兒、紫砂件兒擱里頭……受這大禮的朋友,幾天合不攏嘴。
有人納悶了,小馮哪來的銀子這么玩呢?
其實不奇怪,小馮懂古董,還愁沒錢花嗎?
前不久,有一天,小馮研究一件剛從日本淘回的黃銅茶托,不知不覺,徹夜不眠,已是凌晨。小馮毫無睡意,索性出門,直奔潘家園。天不亮的潘家園文物市場,雖說九成九都是假貨,但真有慧眼者,總有碰著運氣的時候。
小馮那天摸著黑發(fā)現(xiàn)一串念珠,當(dāng)時沒太看明白,憑經(jīng)驗憑學(xué)識,直覺是一個好東西。
小馮和商販一通盤道,最后花三百塊拿下,回家睡大覺。午后醒來,洗漱完畢,好茶伺候,一通擦摸洗揉,仔細甄別。
一個月后,那串念珠被小馮幾十萬元賣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