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都是一條向往天空的魚-成長視窗
在一次心理學講座上,主講的心理學家為我們講了一個故事:從前有一條小魚,它每天都對著天空發(fā)呆,幻想自己有一天能像鳥兒那樣飛上天空,在白云和藍天之間翱翔。同伴們都覺得它的愿望不可理喻,認為魚兒本應(yīng)該生活在水里,在山澗和水草間嬉戲,在清澈的河水里,享受吃不完的食物和吸不盡的氧氣。在水中悠閑自在地生活,是魚兒的本分,而天空,是魚兒不該有的夢想,除了讓自己不開心之外,便再無別的用處。
小魚兒并不這么想,它覺得天空之所以美麗就在于它的遙不可及,在水里,在一眼望得到底的現(xiàn)實里,沒有夢想的生活跟一塊石頭有什么區(qū)別?于是它開始向自己夢想的天空飛躍,一次次努力地掙扎著躍出水面,拼命地擺動著尾巴,體驗一次又一次短暫的飛翔。它的頭,一次又一次地撞在水面和山澗邊的巖石上,鮮血和魚鱗四散飛揚……
心理學家講到這里突然停下來,對在場的朋友說:接下來的故事,我想請大家來幫我講,看看大家能為這條小魚設(shè)計出怎樣的結(jié)局。
坐在前排的一個中年男人說:也許小魚在撞了幾次巖石之后,發(fā)現(xiàn)天空真的如伙伴們所說的那樣,除了帶來傷痛之外,便什么都沒有了。于是,它從此不再飛不再跳,安安分分地待在水中,漸漸適應(yīng)以往那些看不順眼的水中生活,并開始心安理得地享受魚本來應(yīng)該過的日子……
一位戴眼鏡的小伙子說:小魚摔傷摔痛了,但它覺得每一次的痛苦掙扎,都讓它離目標更近一些,在一次比一次高的跳躍中,小魚漸漸體會到了飛翔的感覺。盡管只是短暫的一瞬,卻讓它看到了水里沒有的山花、樹林和冒著炊煙的小木屋,還有偶爾從夜空中劃過的流星和螢火蟲,這些東西,是在水中生活幾輩子也看不到的……
一位老者說:魚兒跳出水面時,它不知道自己的周圍充滿了危險。一只在岸邊觀察了許久的魚鷹終于決定動手,在空中將它抓住后,在水面上劃過一道漂亮的弧線,然后逆向展翅高飛。在鷹的利爪下,小魚看見自己生活的山澗在一點點地變小,周圍的高山、村莊和田野都在腳下,它終于如愿地以鳥的視點審視了世界,但也因此付出了生命的代價。臨死前,它半是悲傷半是欣喜地長嘆了一口氣……
一個十五六歲的女孩說:為什么把結(jié)局想得那么悲慘呢?也許是因為小魚的堅韌和執(zhí)著感動了上蒼,上蒼派魚鷹來實現(xiàn)它的夢想,像貓媽媽叼著小貓那樣,鷹小心地叼著魚,讓它在天空盡情地體會飛翔的快樂……
另一個更稚嫩的聲音說:那上蒼為什么不再慈悲一點,干脆把小魚直接變成一只鳥?
各式各樣的答案還有很多,心理學家說:其實,我們每個人都是這樣的一條魚,在我們心中,都或多或少地存在著一個夢想,它就像魚兒眼中的天空一樣遙不可及。有人因為它太遙遠,而根本不去想;有人因為其具備挑戰(zhàn)性,而掙扎著去接近;有人因此受傷甚至付出生命;有人牛刀小試之后發(fā)現(xiàn)不過爾爾,而重新回到了以往的生活中;有人被遙不可及的夢想逼迫,每天過著焦灼緊迫的生活;有人則為實現(xiàn)自己的夢想,而把自己變成另外一條魚。魚和天空,永遠是一對矛盾體。向往天空的魚,注定是痛苦而掙扎的魚,只是因為掙扎的方式不同,悲傷和痛苦的程度也不同。很多人終其一生在做的,便是理順這兩者之間的關(guān)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