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播最廣的40篇寓言成語故事

網(wǎng)絡整理 分享 時間: 收藏本文

傳播最廣的40篇寓言成語故事

寓言成語,是用比喻性的故事來寄托意味深長的道理,字數(shù)不多,言簡意賅。主人公可以是人,可以是動物、植物或者其他事物。

該詞最早見于《莊子》,在春秋戰(zhàn)國時代興起,當時,一些辯論家把寓言當成辯論的手段,后來成為文學作品的一種體裁。

在先秦諸子百家的作品中《列子》《莊子》《韓非子》收錄的寓言故事最多。很多成語也是來源于這些寓言故事。如愚公移山、刻舟求劍、南轅北轍、揠苗助長等等。

1、愚公移山

太行山和王屋山是兩座大山。這兩座大山山高峰險,橫亙七百余里。山北有個老翁叫愚公,快九十歲了,他的家正面對著這兩座大山,道路被大山阻隔,走路要兜很大的圈子,令愚公一家很煩惱。

  愚公召集全家老小,說:“這兩座大山堵住我們的去路,出入不便,我們大家一起出力搬掉這兩座大山,好嗎?”

  大家都舉手同意。只有愚公的妻子提出一個疑問:“憑你們這點兒力氣,連個小山丘也鏟不平,怎么能搬掉這兩座大山呢?再說挖出來的那些泥土和石塊往哪兒倒呢?”

  大家都說:“挖出來的泥土、石塊就往渤海灘上倒吧!”

  第二天,愚公便帶著子孫們動手挖起山來。鄰居寡婦的一個孩子,才七八歲,也蹦蹦跳跳地跑來幫忙。大家挖土的挖土、鑿石的鑿石,挖出來的土塊和石頭用畚箕運到渤海去。來來往往,大家干得熱火朝天,一年四季很少回家。

  黃河邊上有個聰明的老頭兒,名叫智叟。他看了這情景,勸愚公說:“你太不聰明了,已經(jīng)這么大年紀了,連山上的草木都很難除掉,怎么能搬掉這兩座大山呢?”

  愚公嘆了口氣,回答說:“你怎么還是那樣不肯動一下腦筋呢?我看你還不如那寡婦的小孩。只要我們有決心,怎么搬不掉這兩座大山呢?我雖然年紀大了,但我 死了,還有兒子,兒子又生孫子,孫子再添兒子,子子孫孫無窮無盡,一代傳一代;而這兩座大山,只會一天一天地少下去,再不會增高了。區(qū)區(qū)兩座大山有什么值 得畏懼的呢?”

  智叟被說得啞口無言。

  山神聽了愚公的這番話,怕他挖山不止,就向天帝報告。天帝被愚公的誠心感動,命令大力神夸娥氏的兩個兒子背走了那兩座山,一座放在朔方的東邊,一座放在雍州的南邊。從這以后,冀州的南部直到漢水南岸,再也沒有高山阻隔了。

2、夸父逐日

夸父追日指的是相傳在黃帝時期,夸父族首領夸父想要把太陽摘下,于是開始逐日,和太陽賽跑,在口渴時喝干了黃河、渭水之后,在奔于大澤路途中渴死。死后他的手杖化作桃林,身軀化作夸父山??涓钢鹑盏墓适?,反映了中國古代先民了解自然、戰(zhàn)勝自然的愿望。

3、守株待兔

春秋時代有位宋國的農(nóng)夫,他每天早上很早就到田里工作,一直到太陽下山才收拾農(nóng)具準備回家。有一天,農(nóng)夫正在田里辛苦的工作,突然卻遠遠跑來一只兔子。這只兔子跑得又急又快,一個不小心,兔子撞上稻田旁邊的大樹,這一撞,撞斷了兔子的頸部,兔子當場倒地死亡。一旁的農(nóng)夫看到之后,急忙跑上前將死了的兔子一手抓起,然后很開心的收拾農(nóng)具準備回家把這只兔子煮來吃。農(nóng)夫心想,天底下既然有這么好的事,自己又何必每天辛苦的耕田?

  從此以后,他整天守在大樹旁,希望能再等到不小心撞死的兔子??墒窃S多天過去了,他都沒等到撞死在大樹下的兔子,反而因為他不處理農(nóng)田的事,因此田里長滿了雜草,一天比一天更荒蕪。

寓意:比喻不主動的努力,而存萬一的僥幸心理,希望得到意外的收獲。

4、刻舟求劍

  出自《呂氏春秋》楚國有個人過江,不小心把劍掉在了水里,他在船幫上劍落水的地方刻上記號,等船停下,從刻記號的地方下水尋找寶劍,結果自然是找不到。

寓意:比喻拘泥于成例,不知道跟著情勢的變化而改變看法或者辦法。

  《呂氏春秋》的作者也在寫完這個故事后評論說,這個刻舟求劍的人是太愚蠢可笑了!

5、掩耳盜鈴

出自《呂氏春秋》原為“掩耳盜鐘”,范氏滅亡了,有人趁機偷了一口鐘。想要背著它逃跑,又背不動,于是用錘子把鐘砸碎,剛一砸,鐘就發(fā)出了很大的聲響,他生怕別人聽到鐘聲,把鐘搶走了,就急忙把自己的耳朵捂住。他以為捂住自己的耳朵,別人就聽不到了。最終也被別人抓獲了。

寓意:如果對客觀存在的現(xiàn)實不正視、不研究、采取閉目塞聽的態(tài)度的話,最終便會自食其果。

6、杞人憂天

出自《列子·天瑞》刻畫了一個“杞國人”的形象,他頭頂藍天,腳踩大地,卻整天擔心藍天會崩塌下來,大地會陷落下去,以致于睡不著覺,吃不下飯。他還擔心天上的太陽、月亮、星星會掉下來,惶惶不可終日。在別人的勸導之下,他又放下心,開心極了。一個栩栩如生的形象就出現(xiàn)在我們的眼前了。另外一個人物,開導杞人的熱心人,他的解釋雖然不科學,但是他關心他人的精神還是值得肯定的。

寓意:該故事辛辣的諷刺了那些胸無大志,患得患失的人。比喻不必要的或者缺乏根據(jù)的憂慮和擔心?!疤煜卤緹o事,庸人自擾之”。

7、海納百川

指大??梢匀莸孟鲁砂偕锨l江河之水。比喻包容的東西非常廣泛,而且數(shù)量很大(也指心胸寬廣)出自晉·袁宏《三國名臣序贊》:“形器不存,方寸海納?!?/p>

李周翰注:“方寸之心,如海之納百川也,言其包含廣也。”

8、揠苗助長

出自《孟子·公孫丑上》古時候宋國有個人,嫌禾苗長得太慢,就一棵一棵的往上拔一點,回家還夸口說:“今天我?guī)椭堂玳L高了”。他兒子聽說后,到地里一看,禾苗都已經(jīng)死了。

寓意:比喻違反事物發(fā)展的規(guī)律,急于求成,反而壞事。

9、邯鄲學步

出自《莊子 秋水》戰(zhàn)國時期,一個燕國人聽說趙國邯鄲人走路的姿勢很漂亮,便來到趙國學習邯鄲人走路。沒有學會,反而忘記了自己是怎么走路的,最后爬著回了燕國。

寓意:比喻一味地模仿別人,不僅學不到本事,還把自己原來的本事弄丟了。

10、杯弓蛇影

出自《晉書 樂廣傳》樂廣在河南做官,曾經(jīng)有一個特別親密的朋友,分別很久也沒來看他,樂廣就問朋友為什么不來的原因。朋友回答說:“前些日子到你家做客,承蒙你給我喝酒,但我端起酒杯,看見杯中有一條蛇,心里十分惡心,不喝吧,對朋友不尊敬,喝了以后,就得了重病?!睒窂V想到可能是墻上掛著的那只弓,弓上有一條用漆畫的蛇。杯中的影子就是弓了。于是樂廣再次邀請朋友喝酒,還是在原來的地方。樂廣問朋友“看見了什么?”朋友回答:“跟上次一樣,有一條蛇”。于是樂廣就告訴了他其中的原因,朋友心情豁然開朗,病也就好了。

寓意:比喻疑神疑鬼,自相驚擾。

11、鄭人買履

出自《韓非子》從前有一個鄭國人,想去買一雙新鞋子,于是就事先量了自己腳的尺寸,然后把量好的尺碼放到了自己的座位上。到了集市上,卻忘了帶上尺碼。挑好了鞋子,才發(fā)現(xiàn):“我忘了帶尺碼?!本头祷丶抑心贸叽a,等他再返回集市的時候,集市早已經(jīng)散了,最終也沒有買到鞋子。有人問:“你為什么不用自己的腳去試一試鞋子?”他回答到:“我寧可相信量好的尺碼,也不相信自己的腳?!?/p>

寓意:這則寓言諷刺了那些墨守成規(guī)的教條主義者,說明因循守舊,不知變通,終將一事無成。

12、濫竽充數(shù)

出自《韓非子》齊宣王命令人們吹竽的時候,必三百人,有一位南郭先生不會吹竽,卻混在吹竽隊里充數(shù)。齊宣王死了以后,齊緡王繼位,喜歡聽人單獨演奏,南郭先生就逃跑了。

寓意:比喻沒有本領的人冒充有本領,占著位置,或者指拿次的東西混在好的里面充數(shù)。有時候也用于自謙。

13、亡羊補牢

出自《戰(zhàn)國策》從前,有一個人,養(yǎng)了一圈羊,一天早上,他發(fā)現(xiàn)少了一只羊,原來羊圈有個窟窿,夜間,狼就把羊叼走了。鄰居勸告說:“趕緊修一修羊圈吧?!彼f:“羊都丟了,修羊圈有什么用?”第二天,他去放羊的時候,發(fā)現(xiàn)羊又少了一只。他很后悔,不該不接受鄰居的勸告,就趕緊把羊圈修好了。從此,再也沒有發(fā)生過羊被狼叼走的事情了。

寓意:比喻出了問題以后,想辦法補救,可以防止繼續(xù)受到損失。

14、南轅北轍

出自《戰(zhàn)國策》講述了一個人想要乘車去楚國,由于選擇了相反的方向又不聽別人的勸告,最后,只能是離楚國越來越遠了。

寓意:無論做什么事情,都要先看準方向,才能充分發(fā)揮自己的有利條件;如果方向錯了,那么有利的條件只會起到相反的作用。

15、畫蛇添足

出自《戰(zhàn)國策》楚國有一個人請人喝酒,酒少人多,大家約定:在地上畫蛇,誰先畫好,誰喝酒。一個人最先畫好了,左手拿過酒準備喝,同時用右手為蛇畫腳,并說:“我還能給蛇畫腳呢!”腳還沒有畫完,另一個人已經(jīng)把蛇畫好,說:“蛇本來是沒有腳的,你怎么給他添上腳了呢?”于是,拿過酒,一飲而盡。

寓意:比喻做多余的事情,反而弄巧成拙。

16、自相矛盾

出自《韓非子》楚國有個賣矛和盾的人,有一天,他來到集市上,準備賣他的矛和盾。于是,他舉起了他的盾說:“我的盾很堅固,任何武器都刺不破他?!本o接著,又夸起了他的矛,說:“我的矛很鋒利,沒有東西穿不透的。”這時候,有位老人走了過來問道:“拿你的矛去刺你的盾,會怎么樣?”那人便答不上話來了。

寓意:比喻說話辦事前后抵觸,不能自圓其說。

17、葉公好龍

出自《新序》葉公喜歡龍,衣帶鉤、酒器、居室里的裝飾都是龍。他這樣愛龍,被天上的真龍知道后,便從天上下降到葉公的家里,龍頭搭在窗臺上探望,龍尾已經(jīng)伸到了廳堂里。葉公一看是真龍,嚇得轉身就跑,驚恐萬狀。

寓意:比喻自稱愛好某些事物,實際上并不是真正的喜歡,甚至是害怕。辛辣的諷刺了葉公式的人物只唱高調(diào)、不務實際的壞作風。

18、背水一戰(zhàn)

這個成語來源于《史記·淮陰侯列傳》,信乃使萬人先行,出,背水陳。...軍皆殊死戰(zhàn),不可敗。

  韓信,淮陰(今江蘇清江西南)人。他是漢王劉邦手下的大將。為了打敗項羽,奪取天下,他為劉邦定計,先攻取了關中,然后東渡黃河,打敗并俘虜了背叛劉邦、聽命于項羽的魏王豹,接著往東攻打趙王歇。

  韓信的部隊要通過一道極狹的山口,叫井陘口。趙王手下的謀士李左軍主張一面堵住井陘口,一面派兵抄小路切斷漢軍的輜重糧草,韓信的遠征部隊沒有后援,就一定會敗走;但大將陳余不聽,仗著兵力優(yōu)勢,堅持要與漢軍正面作戰(zhàn)。

  韓信了解到這一情況,非常高興。他命令部隊在離井陘三十里的地方安營,到了半夜,讓將士們吃些點心,告訴他們打了勝仗再吃飽飯。隨后,他派出兩千輕騎從小路隱蔽前進,要他們在趙軍離開營地后迅速沖入趙軍營地,換上漢軍旗號;又派一萬軍隊故意背靠河水排列陣勢來引誘趙軍。

  到了天明,韓信率軍發(fā)動進攻,雙方展開激戰(zhàn)。不一會,漢軍假意敗回水邊陣地,趙軍全部離開營地,前來追擊。這時,韓信命令主力部隊出擊,背水結陣的士兵因為沒有退路,也回身猛撲敵軍。趙軍無法取勝,正要回營,忽然營中已插遍了漢軍旗幟,于是四散奔逃。漢軍乘勝追擊,打了一個大勝仗。

  在慶祝勝利的時候,將領們問韓信:兵法上說,列陣可以背靠山,前面可以臨水澤,現(xiàn)在您讓我們背靠水排陣,還說打敗趙軍再飽飽地吃一頓,我們當時不相信,然而竟然取勝了,這是一種什么策略呢?

  韓信笑著說:這也是兵法上有的,只是你們沒有注意到罷了。兵法上不是說‘陷之死地而后生,置之亡地而后存’嗎?如果是有退路的地方,士兵都逃散了,怎么能讓他們拼命呢!

  這個故事演化出成語背水一戰(zhàn),多用于軍事行動,也可用于比哺有決戰(zhàn)性質的行動。

19、望梅止渴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假譎》:有一次曹操帶兵在外行軍,一時找不到取水的地方,士兵都渴極了,曹操就騙他們說:“前面有個大梅林,梅子又甜又酸,可以解渴?!笔勘犃?,一個個都流出了口水,暫時止住了口渴。

20、紙上談兵

戰(zhàn)國時期趙國將領趙括,從小學習兵法,自以為天下沒有人能夠與其匹敵。他的父親趙奢曾經(jīng)評論說:“打仗是非常危險的事情,而趙括把它說得太容易了,假使將來趙國不任命他為將軍,那也就算了,如果一定要拜他為將軍,導致趙軍大敗的人必定是趙括無疑?!焙髞碲w括果然代替廉頗做了大將軍,長平一戰(zhàn)被秦將白起打敗,四十萬趙軍全部被消滅,趙括自己也戰(zhàn)死了。

21、三顧茅廬

東漢末年,諸葛亮居住在隆中的茅廬里。

  謀士徐庶向劉備推薦說:諸葛亮是個奇才。劉備為了請諸亮幫助自己打天下,就同關羽、張飛一起去請他出山??墒侵T葛亮不在家,劉備只好留下姓名,怏怏不樂地回去。隔了幾天,劉備打聽到諸葛亮回來了,又帶著關羽、張飛冒著風雪前去。哪知諸葛亮又出門出去了,劉備他們又空走一趟。

  劉備第三次去隆中,終于見到了諸葛亮。在交談中,諸葛亮對天下形勢作了非常精辟的分析,劉備十分嘆服。

  劉備三顧茅廬,使諸葛亮非常感動,答應出山相助。劉備尊諸葛亮為軍師,對關羽、張飛說:我之有孔明,猶魚之有水也!

  諸葛亮初出茅廬,就幫劉備打了不少勝仗,為劉備奠定了蜀漢的國基。

  成語三顧茅廬由此而來。

22、臥薪嘗膽

春秋時期,吳王夫差憑著自己國力強大,領兵攻打越國。結果越國戰(zhàn)敗,越王勾踐于是被抓到吳國。吳王為了羞辱越王,因此派他看墓與喂馬這些奴仆才做的工作。越王心里雖然很不服氣,但仍然極力裝出忠心順從的樣子。吳王出門時,他走在前面牽著馬;吳王生病時,他在床前盡力照顧,吳王看他這樣盡心伺候自己,覺得他對自己非常忠心,最后就允許他返回越國。

  越王回國后,決心洗刷自己在吳國當囚徒的恥辱。為了告誡自己不要忘記復仇雪恨,他每天睡在堅硬的木柴上,還在門上吊一顆苦膽,吃飯和睡覺前都要品嘗一下,為的就是要讓自己記住教訓。除此之外,他還經(jīng)常到民間視察民情,替百姓解決問題,讓人民安居樂業(yè),同時加強軍隊的訓練。

  經(jīng)過十年的艱苦奮斗,越國變得國富兵強,于是越王親自率領軍隊進攻吳國,也成功取得勝利,吳王夫差羞愧得在戰(zhàn)敗后自殺。后來,越國又趁勝進軍中原,成為春秋末期的一大強國。

23、四面楚歌

項羽和劉邦原來約定以鴻溝(在今河南榮縣境賈魯河)東西邊作為界限,互不侵犯。后來劉邦聽從張良和陳平的規(guī)勸,覺得應該趁項羽衰弱的時候消滅他,就又和韓信、彭越、劉賈會合兵力追擊正在向東開往彭城(即今江蘇徐州)的項羽部隊。終于布置了幾層兵力,把項羽緊緊圍在垓下(在今安徽靈璧縣東南)。這時,項羽手下的兵士已經(jīng)很少,糧食又沒有了。夜里聽見四面圍住他的軍隊都唱起楚地的民歌,不禁非常吃驚地說:劉邦已經(jīng)得到了楚地了嗎?為什么他的部隊里面楚人這么多呢?說看,心里已喪失了斗志,便從床上爬起來,在營帳里面喝酒,并和他最寵愛的妃子虞姬一同唱歌。唱完,直掉眼淚,在一旁的人也非常難過,都覺得抬不起頭來。虞姬自刎于項羽的馬前,項羽英雄末路,帶了僅剩兵卒至烏江,最終自刎于江邊。

  以后人們就用四面楚歌這個詞,形容人們遭受各方面攻擊或逼迫,而陷于孤立窘迫的境地。凡是陷于此種境地者,其命運往往是很悲慘的。例如某人因經(jīng)常與壞人為伍,不事生產(chǎn),游手好閑,但后來卻被那些壞人逼迫得無以為生,而求助于別人時,別人又因他平日行為太壞,絕不同情理睬,這人所處的境地便是四面楚歌。

24、指鹿為馬

秦朝二世的時候,宰相趙高掌握了朝政大權。他因為害怕群臣中有人不服,就想了一個主意。有一天上朝時,他牽著一只梅花鹿對二世說:陛下,這是我獻的名馬,它一天能走一千里,一夜能走八百里。二世聽了,大笑說:承相啊,這明明是一只鹿,你卻說是馬,真是錯得太離譜了!趙高說:這確實是一匹馬,陛下怎么說是鹿呢?二世覺得納悶,就讓群臣百官來評判。大家心想,說實話會得罪承相,說假話又怕欺騙陛下,就都不出聲。這時趙高盯著群臣,指著鹿大聲問:大家看,這樣身圓腿瘦,耳尖尾粗,不是馬是甚么?大家都害怕趙高的勢力,知道不說不行,就都說是馬,趙高非常得意,二世被弄胡涂了,明明是鹿,怎么大家都說是馬呢?他以為自己瘋了,從此越來越胡涂,朝政上的事都完全由趙高來操縱。

  趙高暗中把那些說實話的人殺掉,又派人殺死二世,霸占整個朝廷,最后終于導致秦朝滅亡。

25、畫龍點睛

傳說古時候有個畫家叫張僧繇,他畫龍畫得特別好。

  有一次,他在金陵(現(xiàn)在南京)安樂寺的墻壁上畫了四條巨龍,那龍畫得活靈活現(xiàn),非常逼真,只是都沒有眼睛。人們問張僧繇:“為什么不把眼睛畫出來?!彼f:“眼睛可不能輕易畫呀!一畫了,龍就會騰空飛走的!”大家聽了,誰也不信,都認為他在說大話。后來,經(jīng)不起人們一再請求,張僧繇只好答應把龍的眼睛畫出來。奇怪的事情果然發(fā)生了,他剛剛點出第二條龍的眼睛,突然刮起了大風,頃刻間電閃雷鳴。兩條巨龍轉動著光芒四射的眼睛沖天而起,騰空而去。圍觀的人,個個看得目瞪口呆,對張僧繇更佩服了。

  成語“畫龍點睛”就是從這個傳說中來的?,F(xiàn)在一般用來比喻寫作、講話時,在關鍵性的地方用上一兩句精辟的語言來點明含義,使內(nèi)容更加生動有力。這種手法也稱為“點睛”之筆。

26、精衛(wèi)填海

傳說,很久以前,炎帝有個女兒叫女娃,炎帝很喜歡她,經(jīng)常帶她到東海去游泳。女娃非常勇敢,大風大浪從不畏懼。女娃長大后,每天都要自己到東海去游泳。有一天,她不幸被大海淹死了。女娃死后變成了一只鳥,每天從山上銜來石頭和草木,投入東海,然后發(fā)出“精衛(wèi)”“精衛(wèi)”的叫聲,好像在呼喚著自己。

  精衛(wèi)鳥日復一日,年復一年,頑強不息,堅持不懈,決心要把東海填平。

  這句成語比喻矢志不移,努力不懈。

  后人常以“精衛(wèi)填?!边@個成語比喻深仇大恨,立志必報。或比喻不畏艱難險阻,矢志不移的堅毅決心。

27、八仙過海

傳說呂洞賓等八位神仙去赴西王母的的蟠桃會,途經(jīng)東海,只見巨浪洶涌。呂洞賓提議各自投一樣東西到海里,然后各顯神通過海。于是鐵拐李把拐杖投到水里,自己立在水面過海;韓湘子以花藍技水而渡;呂洞賓、藍采和、張果老、漢鐘離、曹國舅。何仙姑也分別把自己的蕭、拍板、紙驢、鼓、玉版、竹罩投到海里,站在上面逐浪而過。八位神仙都靠自己的神通渡過了東海。八仙過海根據(jù)這個傳說而來。

  八仙過海比喻各自有一套辦法或本領去完成任務。

28、開天辟地

神話中傳說,世上最早時,天地渾然一體。世界像個雞蛋,天地的開創(chuàng)人盤古就在蛋里。

  一萬八千年后,盤古從蛋里走出來。蛋里淡淡的煙云冉冉上升,變成青天?;鞚岬某猎饾u凝聚,變成大地。天地近在咫尺。盤古彎曲著背把天地撐開。盤古頂開立地一萬八千年,終于把天撐高。天地再也不會合在一起,盤古才安然死去。他呼出的氣,變成風和云。他留下的聲音,變成雷霆。他的眼睛變成太陽和月亮。

  盤古開創(chuàng)了世界。

  頌揚開創(chuàng)偉大事業(yè),稱開天辟地。

29、草船借箭

  “草船借箭”這則成語的意思是運用智謀,憑借他人的人力或財力來達到自己的目的。

  這個成語來源于《三國演義》,用奇謀孔明借箭。

  三國時期,曹操率大軍想要征服東吳,孫權、劉備聯(lián)合抗曹。孫權手下有位大將叫周瑜,智勇雙全,可是心胸狹窄,很妒忌諸葛亮(字孔明)的才干。因水中交戰(zhàn)需要箭,周瑜要諸葛亮在十天內(nèi)負責趕造十萬支箭,哪知諸葛亮只要三天,還愿立下軍令狀,完不成任務甘受處罰。周瑜想,三天不可能造出十萬支箭,正好利用這個機會來除掉諸葛亮。于是他一面叫軍匠們不要把造箭的材料準備齊全,另一方面叫大臣魯肅去探聽諸葛亮的虛實。

  魯肅見了諸葛亮。諸葛亮說:“這件事要請你幫我的忙。希望你能借給我20只船,每只船上30個軍士,船要用青布慢子遮起來,還要一千多個草把子,排在船兩邊。不過,這事千萬不能讓周瑜知道?!?/p>

  魯肅答應了,并按諸葛亮的要求把東西準備齊全。兩天過去了,不見一點動靜,到第三天四更時候,諸葛亮秘密地請魯肅一起到船上去,說是一起去取箭。魯肅很納悶。

  諸葛亮吩咐把船用繩索連起來向對岸開去。那天江上大霧迷漫,對面都看不見人。當船靠近曹軍水寨時,諸葛亮命船一字兒擺開,叫士兵擂鼓吶喊。曹操以為對方來進攻,又因霧大怕中埋伏,就派六千名弓箭手朝江中放箭,雨點般的箭紛紛射在草把子上。過了一會,諸葛亮又命船掉過頭來,讓另一面受箭。

  太陽出來了,霧要散了,諸葛亮令船趕緊往回開。這時船的兩邊草把子上密密麻麻地插滿了箭,每只船上至少五、六千支,總共超過了十萬支。魯肅把借箭的經(jīng)過告訴周瑜時,周瑜感嘆地說:“諸葛亮神機妙算,我不如他?!?/p>

30、草木皆兵

這個成語來源于《晉書·苻堅載記》,堅與苻融登城而望王師,見部陣齊整,將士精銳;又北望八公山上草木,皆類人形。

  公元383年,基本上統(tǒng)一了北方的前秦皇帝苻堅,率領90萬兵馬,南下攻伐東晉。東晉王朝任命謝石為大將,謝玄為先鋒,率領8萬精兵迎戰(zhàn)。

  秦軍前鋒苻融攻占壽陽(今安徽壽縣)后,苻豎親自率領八千名騎兵抵達這座城池。他聽信苻融的判斷,認為晉兵不堪一擊,只要他的后續(xù)大軍一到,一定可大獲全勝。于是,他派一個名叫朱序的人去向謝石勸降。

  朱序原是東晉官員,他見到謝石后,報告了秦軍的布防情況,并建議晉軍在前秦后續(xù)大軍未到達之前襲擊洛澗(今安徽淮南東洛河)。謝石聽從他的建議,出兵偷襲秦營,結果大勝。晉兵乘勝向壽陽進軍。

  苻堅得知洛澗兵敗,晉兵正向壽陽而來,大驚失色,馬上和苻融登上壽陽城頭,親自觀察淝水對岸晉軍動靜。當時正是隆冬時節(jié),又是陰天,遠遠望去,淝水上空灰蒙的一片。仔細看去,那里桅桿林立,戰(zhàn)船密布,晉兵持刀執(zhí)戟,陣容甚為齊整。他不禁暗暗稱贊晉兵布防有序,訓練有素。

  接著,苻堅又向北望去。那里橫著八公山,山上有八座連綿起伏的峰巒,地勢非常險要。晉兵的大本營便駐扎在八公山下。隨著一陣西北風呼嘯而過,山上晃動的草木,就像無數(shù)士兵在運動。苻堅頓時面如土色,驚恐地回過頭來對苻融說:晉兵是一支勁敵,怎么能說它是弱兵呢?

  不久,苻堅中謝玄的計,下令將軍隊稍向后退,讓晉兵渡過淝水決戰(zhàn)。結果,秦兵在后退時自相踐踏,潰不成軍,大敗北歸。

  這一戰(zhàn),便是歷史上著名的淝水之戰(zhàn),是歷史上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的著名戰(zhàn)例。

31、破釜沉舟

  “破釜沉舟”這則成語的釜是鍋;舟是船。砸破燒飯用的鍋子,鑿沉船只,比喻拚死一戰(zhàn)。

  這個成語來源于《史記.項羽本紀》,項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燒廬舍,持三日糧,以示士卒必死,無一還心。

  秦朝末年,秦二世派大將章邯攻打趙國。趙軍不敵,退守巨鹿(今河北平鄉(xiāng)西南),被秦軍團團圍住。楚懷王封宋義為上將軍,項羽為副將,派他們率軍去救援趙國。

  不料,宋義把兵帶到安陽(今山東曹縣東南)后,接連46天停滯不進。項羽忍不住,一再要求他趕緊渡江北上,趕到巨鹿,與被圍趙軍來個里應外合。但宋義另有所謀,想讓秦、趙兩軍打得精疲力竭再進兵,這樣便于取勝。他嚴令軍中,不聽調(diào)遣的人,不管是誰都要殺。與此同時,宋義又邀請賓客,大吃大喝,而士兵和百姓卻忍饑挨餓。

  項羽忍無可忍,進營帳殺了宋義,并聲稱他勾結齊國反楚,楚王有密令殺他。將士們馬上擁戴項羽代理上將軍。項羽把殺宋義的事及原因報告了楚懷王,楚懷王只好正式任命他為上將軍。

  項羽殺宋義的事,震驚了楚國,并在各國有了威名。他隨即派出兩名將軍,率2萬軍隊渡河去救巨鹿。在獲悉取得小勝并接到增援的請求后,他下令全軍渡河救援趙軍。

  項羽在全軍渡河之后,采取了一系列果斷的行動:把所有的船只鑿沉,擊破燒飯用的鍋子,燒掉宿營的屋子,只攜帶三天干糧,以此表示決心死戰(zhàn),沒有一點后退的打算。

  這支有進無退的大軍到了巨鹿外圍,立即包圍了秦軍。經(jīng)過9次激戰(zhàn),截斷了秦軍的補給線。負責圍攻巨鹿的兩名秦將,一名被活捉,另一名投火自焚。

  在這之前,來援助趙國的各路諸侯雖然有幾路軍隊在巨鹿附近,但都不敢與秦軍交鋒。楚軍的拚死決戰(zhàn)并取得勝利,大大地提高了項羽的聲威。

  從此,項羽率領的軍隊成了當時反秦力量中最強大的一支武裝。

  后來,“皆沉船,破釜甑”演化為成語“破釜沉舟”,用來比喻拚死一戰(zhàn),決心很大。

  項羽也成了當時農(nóng)民起義軍的著名領袖人物,并在不久和劉邦的起義軍一起,推翻了秦朝的統(tǒng)治。

32、如火如荼

春秋時代末期,吳國國王夫差連續(xù)征服了越國、魯國和齊國,雄心勃勃,又繼續(xù)向西北進軍,打算一鼓作氣征服晉國。

  可正在這個時候,越王勾踐抄了吳王的后路。他帶領軍隊一直打到吳國的國都姑蘇(蘇州),又派人馬占據(jù)淮河,把吳王的退路切斷了。

  這消息給吳王夫差當頭潑了一盆冷水,他非常震驚,立即召集文臣武將商量對策。大家說,現(xiàn)在退回去等于兩頭打了敗仗,還會兩頭挨打;如果能打敗晉國,就等于在諸候國中當定了霸主,再回去收拾越王勾踐也不算晚。

  大主意已經(jīng)拿定,當務之急是盡快征服晉國。考慮再三,決定出奇制勝。

  一天傍晚,吳王下達了命令。全軍將士吃得飽飽的,馬也喂足了草料。從全軍中挑出三萬精兵強將。每一萬人擺成一個方陣,共擺三個方陣。每個方陣橫豎都是一百人。每一行排頭的都是軍官司。每十行,也就是一千人,由一個大夫負責。每一個方陣由一名將軍率領。中間的方陣白盔白甲,白衣服,白旗幟,白弓箭,由吳王自己掌握,稱為中軍;左邊的方陣,紅盔紅甲、紅衣服;右邊的方陣則一水兒黑色。半夜出發(fā),黎明時分到達離晉軍僅有一里路的地方。天色剛剛顯出亮色,吳軍鼓聲大作,歡呼之聲震天動地。

  晉軍從夢中醒來,一看吳軍那三個方陣和聲威氣勢,簡直都驚呆了:那白色方陣,望之如荼——像開滿白花的茅草地;那紅色方陣,望之如火——如熊熊燃燒的火焰;而那黑色的方陣,簡直就像深不可測的大海。

  故事出自《國語·吳語》。成語如火如荼,形容某種人群或事物陣容之大,氣勢之盛。

33、勢如破竹

三國末年,晉武帝司馬炎滅掉蜀國,奪取魏國政權以后,準備出兵攻打東吳,實現(xiàn)統(tǒng)一全中國的愿望。他召集文武大臣們商量滅大計。多數(shù)人認為,吳國還有一定實力,一舉消滅它恐怕不易,不如有了足夠的準備再說。

  大將杜預不同意多數(shù)人的看法,寫了一道奏章給晉武帝。杜預認為,必須趁目前昊國衰弱,忙滅掉它,不然等它有了實力就很難打敗它了。司馬炎看了杜預的奏章,找自己的最信任的大臣張華征求意見。張華很同意杜預的分析,也勸司馬炎快快攻打吳國,以免留下后患。于是司馬炎就下了決心,任命杜預作征南大將軍。

公元279年,晉武帝司馬炎調(diào)動了二十多萬兵馬,分成六路水陸并進,攻打吳國,一路戰(zhàn)鼓齊鳴,戰(zhàn)旗飄揚,戰(zhàn)士威武雄壯。第二年就攻占了江陵,斬了吳國一員大將,率領軍隊乘勝追擊。在沅江、湘江以南的吳軍聽到風聲嚇破了膽,紛紛打開城門投降。司馬炎下令讓杜預從小路向吳國國都建業(yè)進發(fā)。此時,有人擔心長江水勢暴漲,不如暫收兵等到冬天進攻更有利。

杜預堅決反對退兵,他說:“現(xiàn)在趁士氣高漲,斗志正旺,取得一個又一個勝利,勢如破竹(像用快刀劈竹子一樣,劈過幾節(jié)后竹子就迎刃破裂),一舉攻擊吳國不會再費多大力氣了!”晉朝大軍在杜預率領下,直沖向吳都建業(yè),不久就攻占建業(yè)滅了吳國。晉武帝統(tǒng)一了全國。

34、退避三舍

春秋時候,晉獻公聽信讒言,殺了太子申生,又派人捉拿申生的弟弟重耳。重耳聞訊,逃出了晉國,在外流忘十幾年。

  經(jīng)過千幸萬苦,重耳來到楚國。楚成王認為重耳日后必有大作為,就以國群之禮相迎,待他如上賓。

  一天,楚王設宴招待重耳,兩人飲灑敘話,氣氛十分融洽。忽然楚王問重耳:你若有一天回晉國當上國君,該怎么報答我呢?重耳略一思索說:美女待從、珍寶絲綢,大王您有的是,珍禽羽毛,象牙獸皮,更是楚地的盛產(chǎn),晉國哪有什么珍奇物品獻給大王呢?楚王說:公子過謙了。話雖然這么說,可總該對我有所表示吧?重耳笑笑回答道:要是托您的福。果真能回國當政的話,我愿與貴國友好。假如有一天,晉楚國之間發(fā)生戰(zhàn)爭,我一定命令軍隊先退避三舍(一舍等于三十里),如果還不能得到您的原諒,我再與您交戰(zhàn)。

  四年后,重耳真的回到晉國當了國君,就是歷史上有名的晉文公。晉國在他的治理下日益強大。

  公元前633年,楚國和晉國的軍隊在作戰(zhàn)時相遇。晉文公為了實現(xiàn)他許下的諾言,下令軍隊后退九十里,駐扎在城濮。楚軍見晉軍后退,以為對方害怕了,馬上追擊。晉軍利用楚軍驕傲輕敵的弱點,集中兵力,大破楚軍,取得了城濮之戰(zhàn)的勝利。

  故事出自《左傳·僖公二十二年》。成語退避三舍比喻不與人相爭或主動讓步。

35、老馬識途

古代戰(zhàn)國時,齊國發(fā)兵攻打另一個國家。齊軍勝利返回時,因為不熟悉地形,走進了一個險谷,迷失了方向。足智多謀的齊國軍師說:老馬無論走多遠,總能順著來路回去。果然,齊軍跟在老馬后面,走出了險谷。將士們樂呵呵地夸贊:還是老馬識途??!

36、害群之馬

傳說黃帝要到具茨山去拜見一位叫大隗的神。他遇到一個牧馬兒童,就問:你知道具茨山往哪走嗎?牧童答到:知道。黃帝感到這小孩不簡單,就問他如何治理天下。牧童答到:治理天下跟牧馬一樣,只要去其害馬者(除掉害群之馬)就行了。黃帝一聽,趕忙叩頭致謝,稱牧童為天師。

37、塞翁失馬

戰(zhàn)國時期,靠近北部邊城,住著一個老人,名叫塞翁。塞翁養(yǎng)了許多馬,一天,他的馬群中忽然有一匹走失了。鄰居們聽說這件事,跑來安慰,勸他不必太著急,年齡大了,多注意身體。塞翁見有人勸慰,笑了笑說:丟了一匹馬損失不大,沒準會帶來什么福氣呢。

  鄰居聽了塞翁的話,心里覺得很好笑。馬丟了,明明是件壞事,他卻認為也許是好事,顯然是自我安慰而已。過了幾天,丟失的馬不僅自動返回家,還帶回一匹匈奴的駿馬。

  鄰居聽說了,對塞翁的預見非常佩服,向塞翁道賀說:還是您有遠見,馬不僅沒有丟,還帶回一匹好馬,真是福氣呀。

  塞翁聽了鄰人的祝賀,反而一點高興的樣子都沒有,憂慮地說:白白得了一匹好馬,不一定是什么福氣,也許惹出什么麻煩來。

  鄰居們以為他故作姿態(tài)純屬老年人的狡猾。心里明明高興,有意不說出來。

  塞翁有個獨生子,非常喜歡騎馬。他發(fā)現(xiàn)帶回來的那匹馬顧盼生姿,身長蹄大,嘶鳴嘹亮,膘悍神駿,一看就知道是匹好馬。他每天都騎馬出游,心中洋洋得意。

  一天,他高興得有些過火,打馬飛奔,一個趔趄,從馬背上跌下來,摔斷了腿。鄰居聽說,紛紛來慰問。

  塞翁說:沒什么,腿摔斷了卻保住性命,或許是福氣呢。鄰居們覺得他又在胡言亂語。他們想不出,摔斷腿會帶來什么福氣。

  不久,匈奴兵大舉入侵,青年人被應征入伍,塞翁的兒子因為摔斷了腿,不能去當兵。入伍的青年都戰(zhàn)死了,唯有塞翁的兒子保全了性命。

38、青梅竹馬

李白是唐朝最有名的大詩人,他有一首詩,是描述男女孩子彼此玩得很投機的情形;其中有兩句是這么說的:“郎騎竹馬來,繞床弄青梅”。青梅竹馬這句成語,就是從這兩句詩中得來的。它的意思是說:小孩子們聚在一起,感情很好,很少發(fā)生過打架、吵架的事情。

  小朋友,當我們在引用這句成語的時候,還應該注意到描述的對象是誰,如果是同一個家庭的兄弟姊妹,或者是已經(jīng)成年的知己朋友,就不太適合了。那么,“青梅竹馬”到底用在什么人身上最適合呢?它通常是指男女各一人,在孩童時代就已經(jīng)奠定很好的友誼,等到雙方都長大了,由于常有機會接近的緣故,自然而然的,就發(fā)生了情愛的事情。這句成語,也可以用來追述兩個成年人以往的感情,雖然他們都已經(jīng)是成年人了,但是因為是追述他們的童年往事,所以,仍然可以引用。

其實,廣泛一點來說,這句成語對于人數(shù)和性別,并沒有嚴格的限制,例如:有一群小孩子,大家聚在一塊兒,彼此都很好,這樣就可以說是“青梅竹馬”,而不必特別去理會是男是女,或者是人數(shù)的多少了。

39、車水馬龍

漢光武帝劉秀去世后,太子劉莊即位,就是漢明帝。他為了紀念那些幫助光武帝中興漢朝的功臣,命畫師在南宮云臺中畫上他們的像。在這些功臣像中,卻沒有大功臣伏波將軍馬援的像。這是為什么?原來,皇后馬氏是馬援的女兒。明帝為了避免親寵外戚的嫌疑,故意不畫的。

  馬皇后牢記父親遭人嫉妒陷害、含冤而死的教訓,處處虛心待人。馬皇后那時沒有親生兒子,明帝立賈氏的兒子為太子,委托馬皇后教養(yǎng)。馬皇后把他當作親生兒子一般,精心培養(yǎng),母子十分親熱。明帝去世后,18歲的太子繼皇位,就是漢章帝。馬皇后被尊為皇太后。

  漢章帝根據(jù)一些大臣的建議,打算把馬太后的兄弟封爵。馬太后遵照光武帝生前的規(guī)定后妃家族不得封侯的制度,堅決反對。她說:從前外戚外出的情景,真是‘車如流水,馬如游龍’,如此招搖,實在不好??!

  后人把車如流水,馬如游龍簡略為成語車水馬龍,形容車馬不絕的熱鬧景象。

40、一敗涂地

漢高祖劉邦是江西人,秦朝末年是泗水亭亭長(秦代制度,十里設一亭,十亭設一鄉(xiāng)。亭長,像是后來的保甲長、村長一樣。

  有一次,他奉命送一批民工去驪山建造秦始皇的陵墓。一路上,每天都有很多民工逃跑,劉邦是個有智謀的人,他怕民工逃光了自己會被治罪。于是,他對大家說:你們到驪山做苦工,就算不累死也不知什么時候才能重回家鄉(xiāng),現(xiàn)在你們自己去找活路吧!

  當時秦二世非常殘暴,陳勝的起義軍攻下了陳縣,那里的縣令想投靠陳勝,但他想做領導,他的手下勸他去把劉邦幫忙,他答應了。當劉邦到城外時,他卻反悔而且下令關城門要殺兩個手下,劉邦知道后寫了一封信射進城里,調(diào)動城內(nèi)的老百姓殺了縣令。后來老百姓都推舉他做縣長,劉邦在大家的幫助下很快就在沛縣正式起義了。

小學生中國成語故事大全注音版兒童勵志閱讀書6-12歲課京東¥69.40去購買?
信息流廣告 競價托管 招生通 周易 易經(jīng) 代理招生 二手車 網(wǎng)絡推廣 自學教程 招生代理 旅游攻略 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 河北信息網(wǎng) 石家莊人才網(wǎng) 買車咨詢 河北人才網(wǎng) 精雕圖 戲曲下載 河北生活網(wǎng) 好書推薦 工作計劃 游戲攻略 心理測試 石家莊網(wǎng)絡推廣 石家莊招聘 石家莊網(wǎng)絡營銷 培訓網(wǎng) 好做題 游戲攻略 考研真題 代理招生 心理咨詢 游戲攻略 興趣愛好 網(wǎng)絡知識 品牌營銷 商標交易 游戲攻略 短視頻代運營 秦皇島人才網(wǎng) PS修圖 寶寶起名 零基礎學習電腦 電商設計 職業(yè)培訓 免費發(fā)布信息 服裝服飾 律師咨詢 搜救犬 Chat GPT中文版 語料庫 范文網(wǎng) 工作總結 二手車估價 情侶網(wǎng)名 愛采購代運營 情感文案 古詩詞 邯鄲人才網(wǎng) 鐵皮房 衡水人才網(wǎng) 石家莊點痣 微信運營 養(yǎng)花 名酒回收 石家莊代理記賬 女士發(fā)型 搜搜作文 石家莊人才網(wǎng) 銅雕 關鍵詞優(yōu)化 圍棋 chatGPT 讀后感 玄機派 企業(yè)服務 法律咨詢 chatGPT國內(nèi)版 chatGPT官網(wǎng) 勵志名言 兒童文學 河北代理記賬公司 教育培訓 游戲推薦 抖音代運營 朋友圈文案 男士發(fā)型 培訓招生 文玩 大可如意 保定人才網(wǎng) 黃金回收 承德人才網(wǎng) 石家莊人才網(wǎng) 模型機 高度酒 沐盛有禮 公司注冊 造紙術 唐山人才網(wǎng) 沐盛傳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