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話故事傳說
對于中國古代神話作為一個中國人必定是耳熟能詳。從盤古開天地到倉頡造字,從八仙過海到哪吒鬧海,每一個神話故事作為中華民族偉大文化中的一部分,閃閃發(fā)光。
中國古代神話總是非常的引人入勝,總有一股神秘的氣息。從盤古開天地到女媧造人開始,中國的人類發(fā)源史也就此拉開序幕。講起盤古開天地,說在太古的時侯,太空中飄浮著一個巨星,形狀非常像一個雞蛋,萬物處于混沌,沒有天地之別,在無際的黑暗云霧之中運行,萬賴無聲,死寂一片。
就在那巨星的內部,有一個名叫盤古的巨人,在此孕育了一萬八千多年之后盤古終于蘇醒過來,可是醒來之后眼前的景象讓盤古非常的憤怒。于是隨手拿起一把大斧把這雞蛋一樣的混沌給劈開來。只聽一聲巨響,混沌一片的東西漸漸分開了。輕而清的東西,緩緩上升,變成了天。重而濁的東西,慢慢下降,變成了地。天和地分開以后,盤古怕它們還會合在一起,就頭頂著天,用腳使勁蹬著地。天每天升高一丈,盤古也隨著越長越高。這樣不知過多少年,天和地逐漸成形了,盤古也累得倒了下去,由此世界誕生。
自盤古開天辟地之后,天地之間有了太陽,有了月亮,有了草木,有了風雨雷電,有了五岳山川,豐富多彩的世界中有了萬物,但是偏偏還沒有人類。不知何時起,天地之間孕育出了一位美麗的大神,她叫女媧,接下來就出現(xiàn)了女媧造人的神話故事。她在這個美麗的世界無憂無慮的生活著,但是時間一長,她就覺得有些許無聊。
一日,女媧大神來到一個大湖泊前,看到湖面上自己的倒影,她笑影子就笑,她生氣影子也就生氣,覺得有趣極了,突然,女媧大神靈光一閃,“為什么我不照著自己的樣子做一些小玩意呢?”。隨后,女媧大神抓起一把黃土,和著湖泊的水開始動手,她對著湖面的倒影用泥巴捏出了一個個的小泥人,但是泥人是死物,不會動不會說話,女媧大神就對著泥人吹了一口氣,泥人們神奇的開始動了起來,圍著女媧大神載歌載舞。女媧大神高興極了,她又仿照前面的方法做了更多的泥人,她不斷捏泥人,不斷吹氣,時間一長,女媧大神覺得累及了,她就隨手抓起一根仙藤,往黃泥里一攪,然后一甩,仙藤上的泥點掉到地上后直接化為人形,只是泥人有高有矮,有胖有瘦。女媧就這樣造出了許多的泥人,最后女媧給他們起了一個統(tǒng)一的名稱,叫做“人”,自此人類的歷史便開始了。
從盤古開天地再到女媧造人,這些上古神話似乎都預示著某些中華文明的歷史發(fā)展。那么這些神話是否是真實存在的?關于中國神話的最初文字記載可以在《尚書》、《禮記》、《左傳》、《列子》、《莊子》、《楚辭》、《國語》、《緯書集成》、《呂氏春秋》、《山海經(jīng)》、《楚帛書》、《淮南子》、《史記》、《水經(jīng)注》等古老典籍中發(fā)現(xiàn),從文學的角度來說,神話以故事的形式表現(xiàn)了遠古人民對自然、社會現(xiàn)象的認識和愿望,是“通過人民的幻想用一種不自覺的藝術方式加工的自然和社會形式本身”。神話通過以神為主人公,它們包括各種自然神和神化了的英雄人物。神話的情節(jié)一般表現(xiàn)為變化、神力和法術。神話的意義通常顯示為對某種自然和社會現(xiàn)象的解釋;有的表達了先民征服自然、變革社會的愿望。中國神話一般指的是關于上古傳說、歷史、宗教和儀式的集合體,通常它會通過口述、寓言、小說、儀式、舞蹈或戲曲等各種方式在上古社會中流傳。某些方面而言,上古神話會被假定是歷史真實的一部份。從另一個意義來說,這些神話就是歷史,或許在上古時代,人們就是以神話傳說來講述歷史也未嘗不可。當然至今對于神話還有許多人們未知的秘密。
在遠古時期,對于人們來說,神話就是一種記錄。神話就是一種對于自然現(xiàn)象的解釋,神話就是一種社會現(xiàn)象的認知,神話就是當時上古社會的縮影。“任何一個民族故事的開端必然是和神話結合在一起的。”山東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研究員王永波稱,古史傳說是遠古各部族在沒有文字記錄的情況下,通過口口相傳的方式保留下來的歷史,而古代神話則是古史傳說在流傳過程中的異化和演變,“歷史人物以神話的面目出現(xiàn)在傳說中,本來就是再自然不過的事情”。
對于中華民族而言,
神話也是歷史的一部分。神話是傳播歷史的載體,為中華民族歷史的延續(xù)貢獻了不可估量的力量。對于上古歷史,我們在神話中可見一斑,自然對于神話的代代流傳,也是我們不可推卸的責任。在神話中,不僅有歷史,有故事,還有我們這個民族對于自然的敬畏,對于強權的反抗,對于災難的勇敢斗爭。這些優(yōu)秀的精神,是值得每個人去繼承,去發(fā)揚,去傳揚的。也許這就是神話的力量,神話的魅力也源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