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有樂感作文1100字
好的散文,給讀者帶來的不僅是清境美的感染,哲理美的啟迪,還包括音樂美的享受。這樣的文章,讀起來瑯瑯上口,有詩一般的韻味,有樂一樣的節(jié)奏。激昂時象黃鐘長鳴,鏗鏘作響;委婉時象澗邊小溪,曲折蜿蜒;順暢時象浩蕩江水,一瀉無阻。例如我們熟悉的課文一一《桂林山水》’ 隨意挑出一段,找出一節(jié),讀出來都能令人覺得聲流情涌,通暢感人。
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連,象老人,象巨象,象駱駝,奇峰羅列,形態(tài)萬千…… 這句話音節(jié)對稱,語音諧調(diào),三字句和四字句連用、套用,猶如活潑快板,讓人在領略“山奇”時感到歡快、喜悅。 這樣的山圍繞著這樣的水,這樣的水倒映著這樣的山,再加上空中云霧迷蒙,山間綠樹襯紅花,江上竹筏小舟,讓人感到象是走進了連綿不斷的畫卷,真是“舟行碧波一L,人在畫中游”。
這句話由排比、對偶相間的整句和長短不一的散句交錯構(gòu)成。音節(jié)整齊、勻稱而富有變化;音響起伏、跳躍而使節(jié)奏輕快、鮮明。朗誦這段文字,會感到心情激動,通暢順口,甚至產(chǎn)生自己也真的到了桂林山水之間,在那里嬉戲、徜徉的感覺。語言富于音樂感,是使我們晃如身臨其境的一個重要因素。
其實,同學們練寫文章,要是注意選詞用句,也是可以寫出語言和諧,可讀性強的文章來的。鄭慶余同學寫的《藕》就是一例。 《藕》先從外形寫起,寫到種種吃法,寫到荷葉、蓮花的風采。語言生動活潑,充滿著流動感。
特別是蒸江米藕、吃生拌藕、。腌蜜餞藕那兒節(jié),寫得真象個口齒伶俐的孩子津津有味地向你傾訴“食藕經(jīng)”, 這篇文章的樂感是怎樣形成的呢? 第一,它整句、散句交錯并用。例如:生藕吃起來,又是一種味兒,新藕上市,買上一段,切成片,薄薄的藕片象雪一樣潔白,象冰一樣晶瑩……每當赤日炎炎當空照的時候,你吃上片藕,水淋淋的,涼絲絲的,又脆又香,滿口生津,從心底感到?jīng)隹臁?/P>
這段話長短句交織,整散句互用,既有對稱感,’又有跳動性,行文圓潤流轉(zhuǎn),樂感躍然紙上。 第二,從音節(jié)上看,字數(shù)整齊,疏密有致。讀起來自然上口、動聽。例如:用糖把藕腌成蜜餞,或是制成藕粉,更是別有風味,蘇杭的糖藕,西湖的藕粉,早已馳名中外。
…… 蘇軾寫道:“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這是贊美西湖荷塘的。盛夏季節(jié),翠葉紅花,陣陣清香,人們在荷邊散步,倍覺心情舒暢。 小作者顯然注意到了音節(jié)的整齊、勻稱,時而五字句成雙,時而六字句成對,時而四字句重現(xiàn),令你讀出來和諧、舒展、娓娓動聽。 有的專家說:“一切藝術(shù)到精致境界都求逼近音樂”。
我們寫《藕》的小作者,才上四年級,遠遠沒有達到“精致的境界”。與《桂林山水》的作者相比,在使用文字的技巧上,只處于初級階段。然而,這篇《藕》已經(jīng)顯示出小作者對音樂美、節(jié)奏美的追求。同時也說明,小學生在作文訓練中,只要注意選詞用句的鍛煉,就會取得可喜的收獲。
應該指出的是:文章的音樂美是以“情”作基礎的。只是因為本文主要講運用語言文字的技法,所以也就沒有把 “情感”牽起來,做更復雜的講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