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真諦,舍本求末作文900字
不得真諦,舍本求末。有些作品,特別是一些古典的和外國的具有較強(qiáng)人民性的作品,其主流和基本方面是好的、健康的,對人們是有益的,但也有不足或有害之處。一些讀者往往置主流方面于不顧,卻偏偏欣賞作品的不足或有害部分,這就比那種瑕瑜不分,兼收并蓄的情形更加糟糕。
陳其元在其《庸閑齋筆記》里曾講過這樣一個故事:據(jù)說杭州有個女子酷愛《紅樓夢》,而且特別欣賞書中對多愁善感的林黛玉的描寫,她處處效仿林黛玉,久而久之,自己竟也和林黛玉一樣地染上了肺病,且危在旦夕。父母認(rèn)為這是《紅樓夢》這本書的罪過,于是把書扔到火里燒了,那病入膏育的女子見此情景,則失聲痛哭,高喊,“奈何燒殺我寶玉”,隨即身亡,這個故事可能有夸張的成分,一但用來說明閱讀作品不得真諦而造成的悲劇,則是令人信服的。幾這不得真諦的現(xiàn)象,在今天的文學(xué)鑒賞中仍不乏見。一如有的青年讀了法國批判現(xiàn)實主義作家司湯達(dá)的長篇小說《紅與黑》以后,對于主人公“于連的那種個人鉆營奮斗,躋身上層的思想推崇備至,甚至把他對社會的思想搬到現(xiàn)實中來”,“決心要以于連作為自己奮斗的榜樣”。于連何許人也?他本來是一個性格非常復(fù)雜而矛盾的人物,他僧恨并反對封建等級制度,不信神,厭惡社會的陰謀和偽善,在一定程度上同情貧苦的勞動人民;然而他又耍兩面派,向上爬,玩弄女性,個人奮斗等等。如果棄前者而不顧,而對于連的“個人鉆營奮斗、躋身上層”的思想推崇備至,甚至以他作為自己“今后奮斗的榜樣”,這樣的舍本求末,其后果豈不令人擔(dān)心嗎? 第二,以丑為美,格調(diào)低下。
還有少數(shù)讀者,由于思想意識不很健康或很不健康,他們在閱讀作品時,則一專門欣賞一些庸俗的甚至低級無聊的描繪,什么悲觀頹廢呵,講排稱比闊氣呀,三角戀愛、多角戀愛,以及一些露骨}i`J色情描寫等等,用以填補(bǔ)精神的空虛,或?qū)で笊淼膭⒓?。有的看了《醉入花叢》、《失去的,永遠(yuǎn)失去了》等作品,被其中的一些不堪入口的描寫所吸引,“對兩性關(guān)系產(chǎn)生了神秘感”,看過之后還要“經(jīng)?;貞浤切┒温洹?。
有人雖然也討厭這樣的作品,可“有時又很想看”,極少數(shù)人甚至專門找那些被大多數(shù)讀者所不齒的格調(diào)低下的作品去看,看一遍不行,還要音丙遍、三遍,為了隨時隨地看,竟肯花高價買下,帶在身邊,視若珍寶,實在可憐而又可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