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后感1000字 讀《愚公移山》有感_四年級-1297字作文
很小就聽過“愚公移山”的故事,但真正接觸這篇寓意深刻的古文卻是幾年后的今天。這是一個令人感動的故事,講了一個叫愚公的人,想把門前的兩座給鄉(xiāng)親們帶來麻煩的山移走,遭到了智叟的反對,但是經(jīng)過了他的努力,感動了上帝,派山神幫助寓公把這兩座擋路的山移走了。
乍一看,愚公確實很愚,而且還愚得不可理喻:以自己的殘念,去挖“方七百里高萬仞”的兩座大山不說,還要累及子子孫孫世世代代。但是,只要我們深深理解就不難發(fā)現(xiàn),愚公的“愚”實際上包含著一般人稀缺但又非常需要的兩種精神:一是敢想,二是敢做。
說他敢想,是因為愚公已是“年且九十”,這個年齡,該是清享晚年的時候,可愚公卻因“面山而居。懲山北之塞,出入之迂”,竟有了與家人“畢力平險,指通豫南,達于漢陰”的雄心壯志。這種想法,讓人震撼,這可是“方七百里高萬仞”的兩座大山?。∵@可是在沒有科學技術的古代,這可是一個耄耋之年的老人哪!即使是在科技如此發(fā)達的現(xiàn)代社會中,有誰敢有這驚天地、泣鬼神的想法呢?無怪乎他的妻子會提出疑問,智叟會出來阻止他這“不合實際”的想法。想到這里,我除了震驚,還有疑惑:是什么原因讓這位風燭殘年的老人身上充滿了力量呢,讓他能夠立此決心呢?是因為不甘屈服于惡劣的環(huán)境,不甘心屈服于命運?還是為了子孫后代造福,讓子孫們免“出入之迂”?抑或是他早已懂得了“有志者,事竟成”的道理?也許都有。
愚公沒有成為說話的巨人,行動的矮子。他不光敢想,更敢做。移山計劃一經(jīng)形成,他馬上“率子孫荷擔者三夫,叩石墾壤,箕畚運于渤海之尾”。辦事之果斷,行動之迅速與他的年齡極不相符,雖然“殘年余力,曾不能毀山之一毛”,但他卻無怨無悔,因為,他知道“子子孫孫無窮匱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敢想敢做的人終會創(chuàng)造奇跡,最終,“帝感其誠,命夸娥氏二子負二山”。愚公的愿望實現(xiàn)了,我在心里不禁為他喝彩。
古往今來,類似愚公的事還有很多。諾貝爾,他為了研制炸藥炸死了他的兄弟和父親,,居里夫人為了人民和國家的利益,在疲憊的狀態(tài)下進行試驗,被鐳射奪去了生命……這樣的例子有很多,愛迪生、萊特兄弟等。這些人都有愚公一樣的精神。
就當今社會來說,在改革開放中,我們曾遇到過很多困難,金融大風波、非典、汶川大地震,還有周圍國家對我國領土虎視眈眈……如果這些困難不一一克服,祖國能取得今天的成就嗎?
在我們的學習中,也會遇到許許多多這樣或那樣的困難,但只要我們堅持不懈,以愚公精神來對付這一群群“攔路虎”,最后到達的便是成功;反之,如果我們躊躇不前,在困難面前低頭,面對一個個齜牙咧嘴的“攔路虎”望而生畏,那么我們將會一事無成。
愚公精神就是要敢想敢做,要付之于行動,要敢于拼搏,要有排除萬難的決心;讓我們把愚公精神發(fā)揚光大!
推薦閱讀:讀后感1000字 《老人與海》有感讀后感1000字 讀《魯賓遜漂流記》有感讀后感1000字 絕境中的愛讀后感1000字 讀《老師您好!我的好老師》有感讀后感1000字 《愛是教育的原動力》讀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