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話題作文(通用11篇)
端午話題作文(通用11篇)
相信大家都經常接觸到作文吧,尤其是作為主要學習作文類別之一的話題作文,話題作文只提供寫作的話題,而沒有中心、材料、結構、文體、語言等等的限制。如何寫話題作文才更具感染力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端午話題作文(通用11篇),歡迎大家分享。
端午話題作文1
“五月五,是端陽。門插艾,香滿堂。吃粽子,灑白糖。龍舟下水喜洋洋?!?/p>
同學們,你們有沒有聽過這一首民歌呢?這首民歌唱的就是農歷五月初五的端午節(jié)。端午節(jié)是我國漢族人民的傳統(tǒng)節(jié)日,端午節(jié)的名稱在我國傳統(tǒng)節(jié)日中叫法最多,有二十多個,如:端午節(jié)、端陽節(jié)、龍舟節(jié)、粽子節(jié)、地臘節(jié)、詩人節(jié)
端午節(jié)最主要的習俗,要數(shù)吃粽子、賽龍舟了。相傳這些民俗活動是為了紀念2200多年前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的。那么端午節(jié)是怎么由來的呢?
屈原本為楚國重臣,早年受楚懷王信任,任左徒,常與懷王商議國事,參與法律的制定。同時主持外交事務。主張楚國與齊國聯(lián)合,共同抗衡秦國。在屈原努力下,楚國國力有所增強。但由于自身性格耿直加之他人讒言與排擠,屈原逐漸被楚懷王疏遠。懷王二十四年,屈原被逐出郢都,流落到漢北。流放期間,屈原感到心中郁悶,開始文學創(chuàng)作,在作品中洋溢著對楚地楚風的眷戀和為民報國的熱情。后來曾經被召返。懷王三十年,楚懷王不聽屈原勸阻,執(zhí)意入秦,被扣留,后來客死秦國。楚頃襄王即位后昏庸無道,聽信令尹子蘭的讒言,再次驅逐屈原。屈原流落在今湖南沅水湘水一帶。頃襄王二十一年(前278年),秦國大將白起揮兵南下,攻破了郢都,屈原在絕望和悲憤之下懷大石投汨羅江而死。傳說當?shù)匕傩胀断卖兆游刽~以此防止屈原遺體被魚所食,后來逐漸形成一種儀式。以后每年的農歷五月初五為端午節(jié),人們吃粽子,劃龍舟以紀念這位偉大的愛國詩人。
端午節(jié)還有很多習俗,比如:畫門符、吃五黃、戴香包、掛艾草等。怎么樣,咱們中國傳統(tǒng)文化是不是博大精深、豐富多彩呢?
端午話題作文2
每一個節(jié)日,似乎都有其獨特的韻味。提起端午節(jié),或許人們會立刻想到粽子的味道,會想起到鴨蛋的味道,對于我來說,這是永生難忘的味道。
佳節(jié)意味著團圓。從小到大,每一個節(jié)日都是一家人歡聚一堂,其樂融融,一起分享媽媽親手包的餃子。每一個佳節(jié)里,媽媽忙碌的身影,親友送來的月餅以及美好的祝愿,奶奶精心腌制的鴨蛋以及她笑容中夾雜著的喜悅,還有全家合力制作的粽子以及大家其樂融融的笑聲。一年又一年,我們重復著這樣的方式過節(jié),平淡中,蘊藏著幸福的味道。
但自從在縣城買了新房后,我們從老家搬出來,以前幸福的場景漸漸淡了。過節(jié)時,就僅有三個人圍著一起吃著食物。為了我們讀書,爸媽買了新房;可為了還債,爸媽去外地打工了,差不多每年只會回一次。元宵節(jié)根本沒有在家,因為元宵節(jié)時工廠早已經開工。爸媽也考慮過接我們去外面過年過節(jié),可奶奶卻因病痛而不能坐車,爸媽在家的時間很短,我是多么希望過年那一段時間過得慢一點啊。
偶爾,爸媽若能在端午回來,大家又聚在一起吃美味的粽子,輕輕的剝開,里面是白白的糯米,還有兩個大大的紅棗。一口咬下去,香香甜甜,加之竹葉淡淡的清香,讓人回味無窮此時,那種幸福的感覺就在心里慢慢蔓延開來。
小小的粽子里滿載著愛的味道,又回到了從前的幸福。
也許,每個人對各種節(jié)目的不同味道都有著獨特的體會和深刻的記憶。而這種體會和記憶,不僅僅源于各種節(jié)目食品的美味,更是由于某種情感摻雜其中。就像這端午的味道,那是清清的竹葉香,濃濃的紅棗甜,還來雜著淡淡的感動和濃濃的親情。
端午話題作文3
五月初五是端午節(jié),風箏漫舞,龍舟競發(fā),喝艾酒,插艾葉,包粽子。
提起粽子,父母總有說不完的話,那是他們孩提時珍貴的回憶了。那時候,父親家里窮,兄弟姐妹又多,粽子里只有赤豆和糯米,母親家稍微好些,因為她可以吃到外婆包裹的肉粽。
五月初五的前幾天,是家家戶戶忙碌的日子。端午是從那林間的蟬鳴開始的:它們是最賣力的演唱家,早上唱,下午也唱,在歡歌,在慶祝。夏蟬兒,夏蟬兒,你是不是也口饞了?
每逢端午,鄰里都歡聚一堂,坐在小板凳上,環(huán)成一圈,笑容不由自主地洋溢在臉上。此刻,碧綠泛青的粽葉散發(fā)著清香,柔和地鉆進你的鼻孔。鮮艷晶瑩的赤豆褪去了外衣,靜靜地躺在盆里。浸泡了一夜的糯米正躺在簸箕上,堅韌的水草亦洗凈放在一旁。而我中規(guī)中矩地坐在一旁,望著外婆用她那嫻熟的手藝在我眼前變戲法。映入眼簾的是讓人垂涎三尺的五花肉,表面撒了一層薄薄的白芝麻,好似給它穿上了一件亮麗的外衣。只見外婆將三四片葉子疊齊,卷成一個圓錐,依次填進潔白的糯米和幾只蝦仁,再鋪上一層糯米,加入赤豆〡五花肉、橘紅色的咸蛋,最后撒上糯米,兩拇指一壓,其余幾只手指攏成一個立體的三角形,再修剪粽葉,后用水草捆綁,一個小巧玲瓏的“工藝品”就這樣誕生了!
最后一步,把包好的粽子放在大鍋里,用柴火煮透。等上幾個小時,煮熟后,把熱乎乎的粽子放于瓷碗當中,輕輕地解開粽葉,我迫不及待地把它放入口中,細細品嘗,粽香在唇齒間徘徊,整個口腔彌漫著端午的味道,充斥著食材相互碰撞而產生的火花,美味極了!
“粽葉香飄十里,對酒攜樽俎”。同學們是否也如同我一樣愛吃粽子?還記得這熟悉的節(jié)日味道?
端午話題作文4
每年的五月初五,是我國的傳統(tǒng)節(jié)日端午節(jié)。我翻了翻日歷,呀,今天就是端午呢!
端午節(jié)是怎么來的呢?我很好奇。媽媽跟我說,傳說端午節(jié)是人們?yōu)榧o念屈原而設立的。屈原是戰(zhàn)國時期楚國的詩人和大臣,秦軍攻破楚國都城后,他不忍離棄自己的祖國,便抱著石頭跳江自盡了。楚國的百姓非常哀痛,就自發(fā)地去打撈屈原的尸體,這就慢慢地演變成了劃龍舟的習俗。他們認為,把飯團、雞蛋等食物扔到江里,喂飽了江里的魚蝦蟹,它們就不會啃咬屈原的尸體了。后來,人們怕飯團被蛟龍吃了,就想出用楝樹葉包飯,外纏彩絲,這樣就慢慢發(fā)展成粽子。
原來,端午節(jié)還有這么一段凄涼感人的愛國故事呀??墒俏矣钟幸粋€疑問了,我們臺州的習俗好像很不一樣?。槭裁次矣浀梦覀冞@里端午節(jié)從來不吃粽子呢?你知道我們吃的是什么嗎?告訴你吧,它叫食餅筒,這可是我們臺州的特色食品。每到端午,家家戶戶就搟面皮,再炒些紅燒肉、綠豆芽、炒面、洋蔥等,然后把面皮攤開,把這些炒好的菜一層層夾到面皮上疊起來。最后,用面皮裹著菜慢慢卷成小筒,注意,卷的時候可要把邊緣的面皮折進來,做成一個底哦,不然里面的菜可都要掉出來了。你看它的形狀,是不是很像一個放著許多食品的竹筒呢?所以啊,它的名字就叫食餅筒,味道可好了,既有葷菜又有素菜,既方便又營養(yǎng),這可是我最愛吃的一種食品呢!
說到食餅筒,我的口水都快流下來了,我不停地催促媽媽,可以去奶奶家吃食餅筒了。一到奶奶家,我就發(fā)現(xiàn)了不同,咦,這大門上掛了綠綠的葉子,這是什么呀?奶奶說,這是菖蒲,可以趨吉避兇。奶奶說著,端出了一碗雄黃酒,用手蘸著往我頭頂、額頭上抹雄黃,說是抹了雄黃,也能趨吉避兇。原來,掛菖蒲、抹雄黃也是端午的習俗?。〗裉爝€真學到了不少知識。
我國有很多的傳統(tǒng)節(jié)日,任何一種節(jié)日和習俗都需要傳承與發(fā)揚。越來越多像我這樣的小朋友可都不認識它們了,更不要說了解它們了,你們說對嗎?
端午話題作文5
我已經好幾年沒在家鄉(xiāng)過端午節(jié),現(xiàn)在的我猶記得幾年前全家一起過端午的情景。
那天我們都起了個清早,為什么呢?因為我們要去在在粽葉。早晨的粽葉是最新鮮的,翠綠的葉子上不是劃過小水珠,顯得它更加的生機勃勃。我們只挑大的摘。我年紀較小,眼睛尖,這樣我和奶奶就成了一對好搭檔。我一看到大的就告訴奶奶,奶奶就去摘,一個早晨就這樣溫馨的過去了。
糯米、配料、粽葉、結繩,一切準備就緒,只差包了。我往常一般都是在旁邊觀看,玩耍,但這一次我要包。在家鄉(xiāng)包粽子是一件很神圣的事,是不允許人打擾的。中午,大家都坐在庭院了,我也不例外。由于第一次包,所以奶奶手把手的教我。“首先要將棕葉卷起進來。”說時遲,那時快,我看都沒看奶奶的.示范,就拿起一片粽葉豎著卷了起來,卷完后,我還得意洋洋拿著去炫耀,結果大人們都哈哈大笑,我迷茫的看向奶奶,奶奶笑著說:“要卷成圓錐形,像花束一樣?!闭f罷,便示范了一遍,我學的有模有樣,下一步是放糯米,這一步簡單,我三兩下就完成了,放完糯米,就可以在配料,有紅棗、肉、花生等,我喜歡甜,所以我選了蜜餞。最后一步是最難的也是最關鍵的。我選來一根綠色的結繩,按照奶奶的指導在它最突出的部位打繩,我是一個沒耐心的人,半天沒打好結,心一急,就打成一個很小很緊的小結,我十分滿足。我做完了一個就沒做了,圍在大人們身邊左看看,右看看。奶奶已經包了很久,于是,我便走到奶奶身后,為奶奶捶背,庭院中其他的小孩看見我這樣,也紛紛的去幫忙了。
又是一個端午節(jié),但卻有不復以往的溫馨快樂,到嘴的不再是自己辛勤包的甜美粽子,而是拿起超市里的速凍餃子。所以我希望在城市中的人啊,放手中的事情,一起體驗過節(jié)團圓的喜悅。
端午話題作文6
少年佳節(jié)倍多情,老去誰知感慨生;不效艾符趨習俗,但祈蒲酒話升平。鬢絲日日添白頭,榴錦年年照眼明;千載賢愚同瞬息,幾人湮沒幾垂名。
在我們的中國有著許許多多古老的傳統(tǒng)節(jié)日,現(xiàn)在我為大家說說端午節(jié)吧!端午節(jié)又稱為端陽節(jié),是我們中國十分隆重的節(jié)日。端午節(jié)是我國二千多年前的舊習俗,直到現(xiàn)在人們還在過端午節(jié)。
吃過早飯,就見奶奶在客廳整理那一大堆的粽葉,又是清洗,又是剪去多余的邊葉……忙得有條不紊。我湊過去,這時爺爺已把洗凈糯米端來,只見奶奶先拿來粽葉然后把它折成喇叭狀,把米放進去,又在中間放一粒我最愛吃的紅棗,再把粽葉左繞右繞的,最后拿一根線沿著對角扎起來。嗬!一個有棱有角的粽子就包好了。我問奶奶:“為什么每年的五月初五,大家都要包粽子呢?誰第一個包粽子的?”奶奶一邊包粽子,一邊說:“這里有關于粽子的一個感人的故事,想聽這個故事嗎?”我連忙央求奶奶,說:“想聽!奶奶你給我講講吧!”聽完奶奶的故事,我明白了,原來端午節(jié)是紀念我國戰(zhàn)國時期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屈原是戰(zhàn)國時期出國人,很有學問。他在楚王身邊做官,以形象是自己的國家富強起來?;杈鯀s聽信奸臣的話,把屈原削職流放。在流放中,屈原聽說楚國的都城被敵人占領,百姓遭難,悲憤極了。五月初五這一天,他來到汨羅江邊,懷抱一塊石頭,以縱身跳入汨羅江中。出國的百姓聽到屈原投江的消息,都十分悲痛。他們含著淚劃著船趕來打撈屈原,還把粽子扔到江里喂魚,希望魚兒不要傷害屈原的身體。這就是五月端陽包粽子的來歷。
奶奶包好幾個粽子后,我就迫不及待的讓媽媽給我煮粽子,煮好后,我咬著香甜的粽子,望著天空,仿佛看到屈原投江時堅毅而悲憤的面容。心中,似乎突然升騰起一陣火焰。端午節(jié),帶給我的不只是粽子的甜美,似乎還有……精神上的洗禮。久久地思索,我的未來將怎樣回報給我的祖國……
端午話題作文7
端午節(jié)到了!大家知道端午節(jié)的習俗嗎?下面,我給大家簡單的介紹一下。
端午節(jié)為每年農歷五月初五,又稱端陽節(jié)、午日節(jié)、五月節(jié)、五日節(jié)、艾節(jié)、端五、重午、午日、夏節(jié)等。
賽龍舟,是端午節(jié)的主要習俗。相傳起源于古時楚國人因舍不得賢臣屈原投江死去,許多人劃船追趕拯救。他們爭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時不見蹤跡。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劃龍舟以紀念之。
端午節(jié)吃粽子,這是中國人民的又一傳統(tǒng)習俗,其由來已久,花樣繁多。直到今天,每年五月初,中國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葉、包粽子。吃粽子的風俗,千百年來,在中國盛行不衰,而且流傳到朝鮮、日本及東南亞諸國。
端午節(jié)那天,我們學校舉行了“樂在端午”的活動,時間安排在午睡后。
活動開始了,我們拿出麥花皮,用剪刀在中間筆直地剪了五六刀。接著,按住其中一邊的頭,一翻,漂亮的麥花就成了。很快,麥花被食堂師傅炸好了,裝在一個大盆里。大家爭先恐后地上去搶麥花。只見每個人手里都拿著一只托盤,手飛快地在盆里挑選著,不一會兒,盆里便裝滿了麥花。
酥脆的麥花仿佛成了我們的最愛,班里只聽見一片咀嚼的聲音“咔吧,咔吧”。吃完了麥花,我拿出一個肉粽(其實,不瞞你說,粽子我也很愛吃),香氣誘人,一粒粒糯米都變成深咖啡色的了,最抵擋不住的還是粽子那誘人的香氣,咬一口,又糯又甜,味道好極了。
端午節(jié)活動很快結束了,這個端午節(jié)可謂是“舌尖上的美味”,好想再過一個端午節(jié)啊!
端午話題作文8
五月五,是端陽,插艾葉,戴香囊,吃粽子,灑白糖,龍船下水喜洋洋。每當這首兒歌唱起時,我就知道——端午節(jié)到了。
端午節(jié)的前一天,爸爸就會準備好包粽子的各種食材。端午節(jié)當天,爸爸會早早的起床包粽子,只見爸爸拿起兩片箬竹葉,先卷成一個斗,往斗里放上糯米、香菇、蝦仁、瘦肉,然后把斗口蓋上,包成一個三角形,再用繩子綁緊,一個個可愛的小粽子就誕生了??粗职职媚敲摧p松,我也開始蠢蠢欲動,可是箬竹葉像長了脾氣一樣,不是這邊破一點,就是那邊漏點米,好不容易包好了一個,和爸爸包的一比簡直是天差地別!爸爸看我有點灰心,就對我說:“橦橦,包粽子要認真學,要有耐心,才能包出好看的粽子。”我聽了以后想:如果我堅持認真學,一定會像爸爸包得那么好看。
粽子在鍋里煮的時候,我們一家圍坐在電視機前,看著熱熱鬧鬧的龍舟賽。龍舟很漂亮,狹長,細窄,遠遠看就像一條真龍,漂浮在清澈的水面上。盡管比賽還沒開始,可觀看臺上卻早已是人山人海,擠得水泄不通了。掌聲雷動,吆喝震天。龍舟上的槳手們雙手緊握著劃槳,黑得發(fā)亮的肌膚緊緊得繃著,突然“啪”的一聲槍響,龍舟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沖了出去,站在龍頭上的鼓手,飛舞著雙槌有節(jié)奏的擂著,槳手們默契賣力地劃著……我不禁為他們吶喊加油,和其他觀眾一樣熱血沸騰。忽然,一陣清香撲鼻而來,這時我才想起來我是在家里觀看龍舟賽。
我愛端午,不僅僅因為它是我們的一個傳統(tǒng)節(jié)日,更是因為賽龍舟震天的擂聲、加油的歡呼吶喊聲、粽子在鍋里的翻騰聲,拼湊成了一個歡樂的端午。
端午話題作文9
端午節(jié),有許多習俗:賽龍舟,插艾草,喝雄黃酒……可我覺得最不能少的就是包粽子了。今天我和同學們就一起包粽子啦!拿到材料,我和同學們就迫不及待地做了起來。同學們有的不會倒米,有的不會捆扎繩子,還有的甚至不知該從何下手。我心里暗暗自喜:“不就是包個粽子嗎,還能難倒我不成?”
可我發(fā)現(xiàn),想是一回事,做又是另一回事。我在放米的時候卻發(fā)生了一件大事——米順著我手中的“粽葉漏斗”嘩嘩地漏了下去……哎,看來我對包粽子也是一竅不通??!于是我偷偷地跑出了教室,想要去向其他班級取取經,結果他們更好玩,連個粽葉的正反面都分不清!一圈逛下來,留給我的時間已經不多了,我趕緊回到了自己的教室。同學們都圍在老師身旁,每個人手上都拿著一張粽葉,包得無比認真。“哈哈哈……”望著同學的“杰作”我忍不住直發(fā)笑,我對其中一位拿著圓粽子的同學說:“哪有圓形的粽子???你這可怎么綁繩子呀?“難道粽子的四個角就是為了好綁線嗎?難道世界上就不能有圓形的粽子嗎?”同學馬上反駁道,我不僅無言以對……
展示粽子的環(huán)節(jié)到了。我們教室登時就變成了菜市場,哪里有最新奇的粽子,大家就往哪里去。嘿!我也趕緊去看看。原來大家包的粽子形狀都不一樣,有的是三角形的,有的是長方形的,還有的因為一個腳太長直接變成了帽子型了!這可真是個了不得的新品種呢!最后,同學們都面帶笑容地吃著自己親手包的、甜甜的粽子,那味道簡直甜進了每個人的心窩。
端午話題作文10
一天晚上,寫完作業(yè)后,我問爸爸:爸爸,端午節(jié)的來歷是什么呀?爸爸笑著對我說:好,今天我就來給你說說端午節(jié)的來歷。我猶豫著說:我好像在書上看過,是為了紀念一位詩人。爸爸摸著我的頭說:是呀,那位詩人叫屈原,是一個非常愛國的人。
爸爸接著嚴肅地說:屈原是戰(zhàn)國末期楚國人,為國家盡心盡力,可是后來卻受到壞人的迫害,被放逐到江南。秦國大將白起攻破楚國國都后,屈原的政治思想破滅了,對前途感到絕望,他選擇了為國捐軀,就在同年五月初五跳進汨羅江自殺了。爸爸接著又說:兩千多年來,每到五月初五,人們就把粽子投入江中,據(jù)說是拿粽子去喂魚,以免屈原的尸體被魚吃掉。這也是每年端午節(jié)吃粽子的由來。
我滿懷深情地說:原來,我們端午節(jié)吃粽子,為的就是讓我們永遠不要忘記屈原為國捐軀的愛國精神?。“职指吲d地點了點頭。
端午話題作文11
在眾多的中華傳統(tǒng)節(jié)日里,我最喜歡的就是端午了,正好今天就是端午,那我們就來說說端午吧。
要說端午,那我們就得先說說愛國詩人屈原。屈原他生活在戰(zhàn)國時代末期,是我國已知的最早的詩人和政治家。因他性格耿直被同僚排擠,最終被流放。他被流放到洞庭湖一帶,后來又在汨羅江畔,寫下了千古名篇《離騷》。
公元前278年。屈原見自己無力救國,于農歷五月初五在汩羅江投水自沉。據(jù)說,屈原投江后,百姓撈救的船只從四面八方駛入汨羅江,洞庭湖。為使他的遺體不被魚鱉侵食,人們就往江中投放粽子類的食物,這樣就演化出了端午節(jié)“龍舟競渡”,“角黍投江”等習俗。這就是端午節(jié)的由來了。
端午節(jié)還有許多有趣的習俗呢,如賽龍舟、吃粽子、懸艾草、避五毒、吃五黃等習俗。所謂“五黃”,就是指黃瓜、黃鱔、黃魚、鴨蛋黃。雄黃酒。
幾天前,爸爸媽媽就帶我買好了包粽子的材料,然后包了許多粽子。粽子的口味有許多,有紅豆粽,有肉粽,還有蛋黃粽……剛出鍋的粽子熱乎乎的,一口咬下去,味道香糯可口,美味極了,我愛端午節(ji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