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游記-1647字作文
新春佳節(jié)已至,卻沒有去拜年拿紅包,而是遠渡重洋,來到千里之外的酷暑之地——泰國——避寒——避年。不同的氣候,不同的國度,不同的文化,不同的風情。
照片鎖得住瞬間,卻難以捕捉全程美景。只好記記流水賬,留作回憶。由于每天的“帳”都是在旅途之后所記,當中難免夾雜夢話,請讀者和自己多多包涵。Day1——可惡的泰國航空從廣州到泰國曼谷,坐飛機要兩個半小時左右。泰國航空公司的航班怎么樣不得而知,只知道國泰航空的很不錯。萬萬沒有想到只是一字之差,卻距之千里。爸去歐洲時是坐國泰的航班,每個座位都有獨立的電視屏幕,電影可以任君選擇;而且那里的服務(wù)一流。
班機從廣州起飛。機上會講中文的乘務(wù)員只有一個,算了吧,可以說英文的。上機以后放下行李,驀地發(fā)現(xiàn)爸媽“四散”于機艙不同角落,原來大家機票上的座號隔了萬丈遠!有這么發(fā)機票的嗎?!于是乎滿艙的牛郎織女。所幸牛郎織女們都是中國人,調(diào)位子的事好說好辦。Day1——夜幕下……夜幕下的布吉。轉(zhuǎn)機從首都來到了人口只有20萬的風光小島布吉,夜幕已經(jīng)拉上,銀河的淡光像輕紗,罩住的卻是陣陣熱浪。從18度到30度,許多人身上仍是厚重的大衣,于是邊脫邊狂吼不已。路邊的燈光異常昏暗,那才真稱得上是渴睡人的眼。
定睛一看不禁心一寒——路燈不是鎂光燈,也不是鈉燈,只是一根普通的光管——為旅行車的安危擔憂,繼而為自己的安危擔憂。夜幕的黑是奠定在藍的基礎(chǔ)之上的,下面是起伏的暗影,導(dǎo)游說那是橡膠樹,要是在白天風景還算可以。在這個大多數(shù)人從事農(nóng)業(yè)的島上,割橡膠的工人凌晨一點出動,五點收工,因為割出來的橡膠汁遇到陽光會變硬,迫使他們過著日夜顛倒的生活。橡膠樹總是整整齊齊地種植,導(dǎo)游解釋這是為了避免忘了哪棵橡膠樹被割過。
好想見識橡膠樹的景色——是否就是熱帶的景色?借著可憐的燈光,導(dǎo)游指著路邊低矮的一排類似灌木叢的東西,說那是“芒果的弟弟”,泰國南部的人對它的吃法很有講究,大人們吃“弟弟”的上部用來送酒,小孩子沾沾鹽巴吃下部,風味獨特。大家對這種奇怪的食物表現(xiàn)出了極大的興趣,建議導(dǎo)游帶著去吃,后來才知道那東西其實就是——腰果。只是泰國人采摘以后把果肉連同上面一大塊酸酸的東西都拿去吃——而那塊酸酸的東西在中國是通常會被扔掉的罷了。
Day2——浪從布吉乘船到著名的PP島要兩個小時。船是往東行的,而印度洋來到泰國這邊已是東岸,于是海水從北邊涌向南。十分不幸,我們坐在船的左舷,開船前二十分鐘的風平浪靜甫過,隨船顛來的是一波高過一波的巨浪,跳過兩米高的船舷,炸開,濺得人一身冰涼,而且頻率也在加快,不消五分鐘,甲板已經(jīng)濕透,左舷上的旅客也早已躲到了右邊。駕駛室在甲板前端,門外有半米寬的篷,許多游客躲在那里,但是突如其來的一記水炮仍然將他們淋了個精濕——一個高浪。
正如魚與熊掌不可兼得,這次行程中并沒有又急又高的浪——如果有,那就是在海嘯的時候了。急浪通常有三四米,劈頭蓋臉地飛過來,活像是打照面被潑了一盆水,一眨眼全身已經(jīng)在滴水,然后浪頭的來勢——去勢,并不減弱,仍然像阿甘那樣神經(jīng)質(zhì)地向下一條船奔去。高浪比較溫和,常常是兩個急浪對撞后升起一幅近六米的水簾,然后客船穿行其中,剛開始的時候大家只覺得有幾滴水沾到了身上,微不足道,隨后卻領(lǐng)教到了真功夫,一場暴雨劈頭蓋下——盡管如此,比起急浪的那記耳光,還是十分溫和的。
那些浪——不是浪花——看起來很像國畫中用渲染描出來的群山,峰巒起伏似的。渲染算是輕描淡寫,但眼前深綠的“群山”卻不“輕”、“淡”,客船像被一只巨手托起,然后巨手消失了,船墜向深淵,船頭、龍骨……然后沒等船尾也墜下去,巨手又把船頭打了起來。有時巨手不會消失,抓住船身向左右搖,于是——坐在右舷的帥哥屁股打滑飛了起來,撲向一位已經(jīng)嚇得呆住的小姐,卻差之毫厘未能完成好事,被狠狠摔回原位,并且釘死在凳子上。
Day2——自在快艇開到了PP島周邊一個由幾座小島圍成的海灣,然后大家穿上救生衣,戴上潛水鏡和通氣管,準備“浮潛水”,俯瞰海底美景。這里的小島都是石灰?guī)r質(zhì),因此風景有點像桂林,只是水比漓江更清澈。綠水中的魚實在太多,眼前有很多很多種顏色在飛來飛去,令人很有看個究竟的欲望——而不僅僅是隔著搖晃的水面遠望。滿足這個欲望,先得學會——呼吸——在水下呼吸。
戴上潛水鏡,把鼻子蓋住了,只能用嘴呼吸。于是用嘴咬住通氣管連接的膠喙口。我還沒下水,幾個“先行者”已經(jīng)把頭狂甩出水面,吐掉膠喙口和滿嘴咸水,大叫“咸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