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yōu)秀西瓜作文4篇
【精選】優(yōu)秀西瓜作文4篇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都有寫作文的經歷,對作文很是熟悉吧,借助作文人們可以反映客觀事物、表達思想感情、傳遞知識信息。一篇什么樣的作文才能稱之為優(yōu)秀作文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優(yōu)秀西瓜作文4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優(yōu)秀西瓜作文 篇1
富翁弄清楚了青年的來意之后,什么也沒有說,只是轉過身從廚房拿來一個大西瓜。
青年有些疑惑不解,不知道富翁要做什么,他只是睜大眼睛看著,只見富翁巴西瓜切成了大小不同的三塊。
“如果每塊西瓜代表一定的利益,你會如何選擇呢?”富翁一邊說一邊把西瓜放在青年的面前。
“當然選擇最大的一塊!”青年毫不猶豫的回答。
富翁又笑了笑說:“那好,請用吧!”
于是,富翁把最大的那塊遞給了青年,自己卻吃了最小的一塊。當青年還在津津有味地享用最大的那一塊時,富翁已經吃完了最小的那一塊。接著,富翁很得意地拿起了剩下的一塊,還故意在年輕人眼前晃來晃去,然后,又大口大口的吃了起來。
其實,最小的那一塊和最后的那一塊加起來的分量比最大的那一塊要大得多。青年馬上就明白了富翁的意思:富翁開始吃的那塊瓜雖然沒有自己吃的那塊大,可是最后卻比自己吃得多。
如果每塊代表自己的利益,那么富翁贏得的利益自然要比自己的多。
吃完西瓜,富翁講述了自己的成功經歷,最后對青年語重心長地說:“要想成功,就要學會放棄,只有放棄眼前的小利,才能獲得長遠的.大利益,這就是我的成功之道?!?/p>
優(yōu)秀西瓜作文 篇2
童年,多么令人回味無窮。誰不曾有過快樂的童年?誰的童年不曾充滿歡聲笑語?在我的腦海深處,吃西瓜的往事,至今記憶猶新。
一個盛夏的下午,太陽毫不猶豫地炙烤著大地的一切,到處都是熱的,人也透不過氣來,仿佛被一個巨大的籠子給罩住了。媽媽見這鬼天氣,直打抱怨。于是,媽媽從街上買回了一個大西瓜。這西瓜穿了件綠外套,皮上有一條又一條的花紋,西瓜柄像小豬的小尾巴一樣卷著。剛剛放在桌子上,我的口水就流得兩丈長了,著急地問:“媽媽,什么時候吃呀?”“你這小饞貓,急什么,等奶奶來了一起吃?!眿寢屝χ卮穑缓笞哌M廚房忙活起來。我盯著西瓜直舔嘴唇,又跟媽媽吵著要了一回,可她就是不同意。于是,我撅著嘴轉開了腦筋,終于想出了好主意。那時候,我年紀很小,個子很矮,還沒有桌子高哩。于是,我悄悄地把椅子移近桌子,又小心地爬上椅子。用小手把西瓜慢慢向桌邊滾動了。這時,我連忙跳下椅子大叫起來:“媽媽,西瓜要滾下來了!”語音剛落,沒等媽媽走出廚房,西瓜就“啪”的一聲摔在了地上,成了八瓣兒。媽媽撿起西瓜,一邊埋怨我一邊叫我趕快吃掉幾塊。我高興極了,一邊啃西瓜一邊露出得意的神態(tài),心里想:“終于可以大飽口福了!嘿,媽媽這下可上當嘍!”我還偷偷地朝媽媽看了一眼,沒發(fā)現(xiàn)媽媽看出什么破綻,于是咧開嘴笑了。
童年是一片云彩,我坐著這片云彩已經由童年走向了少年,然而童年時代太多的趣事令我難忘,讓我回味無窮。
優(yōu)秀西瓜作文 篇3
星期五,爸爸送我到老爺家去,老爺和老娘要帶我去地里摘西瓜,我很高興。
我們到了田地里,老娘說;“要摘不熟的西瓜?!蔽覇柪蠣斶@是為什么?老爺說要送到舅舅的牛場里去,摘最小的就可以了。我還是不明白,又問老娘為什么?老娘說;“舅舅是給牛吃,所以摘小的不熟的就可以。”奧,我這時才明白過來。
摘西瓜開始了,老娘在前面摘西瓜,我和老爺在后邊運西瓜。我運了三四趟西瓜,是又熱又渴。我看到老爺和老娘也熱得滿頭大汗。我就跑到西瓜地里摘了一個又大又圓的西瓜。老爺看到了說;“你為什么要摘大西瓜呢?”我說;“你們肯定又熱又渴一定很想吃個西瓜吧?!崩夏?、老爺都高興的笑了。還夸我是個尊敬老人的好孩子。
我們都高興的吃了起來,也忘記了身體的疲憊和累。吃完西瓜我們又接著干了起來。一會滿滿的一車西瓜就摘完了。
我和老爺高高興興的開著裝滿西瓜的車,向著舅舅的牛場出發(fā)了。
優(yōu)秀西瓜作文 篇4
鄰居家的小孩子聰聰在某小學讀二年級,美術課上畫西瓜,別的小孩子畫的圓西瓜,惟獨聰聰畫了方西瓜,被老師當著全班同學的面訓斥了一頓,說他調皮搗蛋,不動腦筋,聰聰委屈得直哭。事后我問聰聰為西瓜畫成方的?聰聰天真地說,他賣西瓜,圓西瓜老滾,方西瓜就滾了。聰聰的話使我不禁另“畫蘋果”的故事。在日本的一節(jié)美術課上,老師讓學生畫蘋果,學生畫了方蘋果,老師見了批評也指責,問:“你為蘋果畫成方的?”“圓蘋果摔在會到處亂滾,方蘋果滾?!薄澳愕南敕ㄕ婧茫M愫煤脤W習,早日培育出方蘋果來?!?/p>
是畫瓜果,中日教師不同的方法了兩種不同的教育觀。據資料介紹,中長最感興趣孩子提了。殊不知,科學的次進步都離不開可貴的想象力、力和勇敢精神,是牛頓的萬有引力愛迪生的小發(fā)明,一項不閃現(xiàn)著想象和的火花。既然,為不學生想象出方西瓜、方蘋果來呢?
不同的教育方法,不同的教育結果。那位美術教師的一頓訓斥不但扼殺了聰聰可貴的想象力,也地刺傷了聰聰的自尊心,聰聰以后再也“胡思亂想”、“調皮搗蛋”了。
而那位日本教師簡短的幾句鼓勵,則燃起了少年探求知識、發(fā)明的欲望,二十一世紀的大科學家、大發(fā)明家誕生了,教師對的不同,會產生截然不同的結果。人類的工程師,應該從中有益的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