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jié)的作文700字匯編8篇
【必備】端午節(jié)的作文700字匯編8篇
在平日的學習、工作和生活里,許多人都有過寫作文的經(jīng)歷,對作文都不陌生吧,作文根據(jù)寫作時限的不同可以分為限時作文和非限時作文。寫起作文來就毫無頭緒?下面是小編整理的端午節(jié)的作文700字8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端午節(jié)的作文700字 篇1
初一糕,初二粽,初三螺,初四桃,初五插艾……”每當念起這些兒時的歌謠,我就會想起家鄉(xiāng)的端午節(jié)來。
家鄉(xiāng)在壺公山下。山上的草木青翠,瓜果飄香;山下綠水環(huán)繞,田野肥沃。在一片郁郁蔥蔥的枇杷樹邊,有著整齊的紅磚綠瓦。一派安靜和諧的鄉(xiāng)野村落,這就就是我的家鄉(xiāng),也就是明代狀元柯潛的故鄉(xiāng)。每年端午節(jié)來臨,我們便會挎上籃子和姐姐一齊上山去采艾草,并配上石榴葉、枙子花等合為“五味草”。初五這一天,家家戶戶門上都會插上艾草,據(jù)說艾草會鎮(zhèn)邪辟災。當然在我們看來,只要聞一離那清新又奇異的艾草的清香,對我們來說就就是一件快樂的事情,所以每年我們都爭著到山上來,采下大片的艾草,也采下大片的快樂。
當然媽媽會用“五味草”給我們煮上好多的鴨蛋,據(jù)說小孩吃了還不咳嗽呢?而對我們小孩來說我們總就是拿著心靈手巧的姐姐用五彩的毛線編的袋子,裝滿鴨蛋到處炫耀。吃過午飯,媽媽又會用“五味草”煮鴨蛋的水給我們洗澡,真就是又香又舒服,整個夏天都不長痱子呢……
在我們的記憶中,端午給人的印象除了玩就就是吃。在端午節(jié)期間,我們除了能夠吃上香噴噴的鴨蛋,還有讓人記憶深刻的粽子呢?
包粽子也就是端午的保留節(jié)目之一。媽媽和阿姨總會買了好多的粽葉,用水少泡著,洗干凈碼好。粽子的餡一般就是糯米,配上綠豆、紅棗等,煮熟。然后在媽媽和阿姨的一陣靈巧的忙碌之后,我們小孩便饞貓般圍著蒸籠轉,等待粽子出籠的時刻的到來……
長大了念書才明白,包粽子的習俗和我國歷史上的愛國詩人屈原有關呢?據(jù)此時說屈原跳入汨羅江后,群眾為了不讓水里的魚咬著詩人的身體便做了好多的粽子,扔到水里。這樣魚兒有的吃就不會傷害到詩人了。于就是,為了保護并紀念這位偉大的愛國詩人,之后有了更為熱鬧的“賽龍舟”。
我們村里沒有賽龍舟,但在黃石每年都會有這樣的熱鬧非凡的場面出現(xiàn):
在木蘭溪畔,人們早早地圍在岸邊,鑼鼓震天鞭炮齊鳴。水面,數(shù)支整齊的龍舟隊伍,衣裳鮮艷隨風飄揚,小伙子們激情澎湃躍躍欲試。隨著一聲鑼響,各支隊伍爭相競發(fā),大家齊心協(xié)力,奮力爭先。這一刻,鼓聲、鞭炮聲人們的吶喊聲……湊成一片熱鬧非凡的畫面。
端午節(jié)的作文700字 篇2
一年一度的端午節(jié)又到了。
一大清早,我就被一股奇特的香味吸引了,我尋著氣味找去,只見院門邊插著幾根細細高高的植物,灰白色的葉子。原來那股清新而又奇異的香味就是它散發(fā)出來的。我好奇地用手摸了摸,手上立刻也沾上了這種氣味。這到底是什么呢?我立刻飛奔到廚房喊著:“奶奶,奶奶,門邊放的是什么?味道好奇怪呀,你聞聞,我手上都是呢!”
奶奶笑著說:“那是艾草?!?/p>
“為什么放在門邊呢?”我更加不解了。
“傻孩子,今天是端午節(jié)。有句話說‘清明插柳,端午插艾’,這一習俗從我們祖輩開始,一直延續(xù)到今天。”奶奶頓了頓,神秘地說,“據(jù)說啊,門邊放艾草能驅邪避災呢!”
“哦,原來是這么回事?!蔽尹c了點頭,又跑到門邊,仔細地研究起那新鮮玩意。
過了一會兒,媽媽喊:“陳驥,快來,包粽子啰!”我一聽,來勁了,三步并作兩步跑回客廳。嘿,真熱鬧!爸爸、媽媽、姑姑、姑父……全都圍在桌子邊,他們有說有笑,手里正在忙活著。我走近一看,原來大伙都在裹粽子。我趕緊擠上去,嚷道:“我也要包,我也要包?!眿寢屝χf:“正好,我也是門外漢,咱們就來比比誰學得快。”“好哇,好哇,我一定比你學得快!”我高興得手舞足蹈,心想,那還不容易。
還沒等奶奶做完示范,我就迫不及待地拿起兩片棕葉,想把它窩成一個漏斗狀,可是,怎么卷都卷不起來,我有點不耐煩了。奶奶說:“別急,慢慢來?!闭f著就手把手地教起來。很快,我也上手了,卷出一個漏斗型,抓起一把糯米塞進它的肚子里。奶奶在一旁指點道:“得把它塞得鼓鼓的,再用筷子搗一搗。”我一一照做后,便開始裹了。我把葉子的兩端從上繞到下,然后用線把它五花大綁起來。“哈哈,做好了!”我拎起粽子得意洋洋地對媽媽說,“怎么樣,我說比你強吧!”話還沒說玩,粽子就開花了,米一粒粒地直往下掉,我傻了眼。
媽媽說:“光吹牛,有什么用?”我不服氣地說:“哼!我沒吹牛,一定做個好的給你看?!庇谑?,我又開始了第二個“杰作”,這一次,我吸取了教訓,捋好粽葉,把糯米封得嚴嚴實實的,繩子也捆得更緊了。還別說,成了。雖然樣子不好看,但總算沒露肚子。我越裹越起勁,一個比一個裹得好。奶奶不住地直夸我:“我的孫子果然不一樣,真聰明!”我的心里比吃了蜜還甜。
粽子裹完了,奶奶開始煮粽子了。粽子還沒熟,一陣陣粽葉的清香彌漫開來,把我饞得直流口水,叫嚷著要吃。終于,粽子熟了,奶奶挑了個我裹的粽子。我剝開粽葉,嘗了嘗,覺得特別香甜可口。我又咬了一大口,真是吃在嘴里,甜在心里呀。
今年的端午節(jié)真難忘??!
端午節(jié)的作文700字 篇3
一年一度的端午節(jié)到了,我已經(jīng)期待已久,因為每年的端午節(jié),爺爺果園的楊梅就成熟了!
這次端午節(jié)與雙休日連在一起,學校放假三天,我們一家回到了家鄉(xiāng)蛟橋。端午節(jié)的早上,我們吃完早飯,爺爺開車,拉著我們在山路上奔跑。山路兩邊是一大片碧綠的菜園,清清的湖泊、嶄新的加油站,等到兩邊的樹木越來越多,我知道,我們進山了。我們在小樹林里轉了一會兒,就出來了,來到水渠上,車子從水渠上的小橋上開過,橋下湍急的水流沖擊著兩邊的石頭“嘩嘩”地響。弟弟妹妹“哇哇”大叫起來,不停地喊“慢點!慢點!不要掉下去了!”我才不擔心呢!我們已經(jīng)不是第一次經(jīng)過這里,更何況爺爺?shù)能嚰寄敲春茫?/p>
經(jīng)過小橋,車子在路邊停了下來,爺爺笑呵呵地說:“下車吧,孩子們!”我們陸續(xù)下了車,哥哥貓著腰往上走,邊走邊說:“跟我來!”我們跟著哥哥走進一片松樹林,地上鋪著一層藍色的小草,踩上去軟軟的,像踩在地毯上一樣舒服。
“我們到了!”哥哥喘著氣說。抬頭一看,我們已經(jīng)走出了松樹林,眼前又是一片新天地:一棵棵楊梅樹婀娜地站在眼前,一眼望不到頭,翠綠的枝葉上還掛著晶瑩的露珠,細看,在那狹長的葉片下,藏著一顆又一顆紅的、紫的、暗紅的、紅得發(fā)黑的圓圓的珍珠,那不就是楊梅嗎?我看呆了,大姑姑不停地按動手上的相機,小姑姑已經(jīng)選好了一棵掛滿了又大又甜的楊梅樹,說:“我們就在這摘吧!”我和哥哥二話不說,“蹭蹭蹭”地爬上了樹。我們騎在樹上伸手往前探著身子,左右開弓摘了起來。哥哥圖快,折下一枝就往下拋,而我卻舍不得綠油油的枝葉離開大樹,盡量只摘果子,不折樹枝。不一會兒,我的兩手沾上了楊梅的汁液,變成暗紫的啦!哥哥坐在樹干上,沖著我說:“蘭蘭,你都成孫悟空啦!”我看他那吃得滿嘴滿臉的楊梅,搖搖頭:“八戒,你就知道吃!”大家聽了,都哈哈大笑起來,笑聲在果園里傳得很遠很遠!
說說笑笑間,我們已經(jīng)摘了三大桶楊梅,我高興地說:“爺爺,這楊梅你拿去賣,一定能賣個好價錢!”“今天摘的楊梅不賣!”爺爺慈愛地看著我們,“這是我送給你們的禮物,你們帶回蓮塘去吃吧!”
大家一聽,都笑了:“太好了!爺爺!”我拿起一顆塞進嘴里,啊!真甜啊!我喜歡這禮物,它有家鄉(xiāng)的味道。
端午節(jié)的作文700字 篇4
“節(jié)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為屈原??靶Τ彰烀?,不能洗得直臣冤?!倍宋绻?jié)不久就到了,想必大家對去年過端午節(jié)的情形仍記憶猶新吧!現(xiàn)在我就介紹一下我家鄉(xiāng)的端午節(jié)吧!
我的家鄉(xiāng)――永昌,位于祖國的大西北,是座古城,歷史悠久,可如今也只是知道者微乎其微的小鎮(zhèn)而已。在彼,人們留心于早晚的云蒸霞蔚,四時的風花雪月,并不太在意小小的端午節(jié);在此,人們向往著都市的燈紅酒綠,生活的紙醉金迷,而忽略了小小的城鎮(zhèn)。他們都喜歡心目中美好的東西,卻不知在此邊陲小鎮(zhèn)中,端午節(jié)也是熱鬧非凡的。
家鄉(xiāng)的端午習俗可謂多種多樣。插茱萸。在端午的前幾天,人們就弄一枝茱萸(或一柳條)插于門楣之上,據(jù)說可以驅妖避邪。戴香包。大人們用布縫制成小布包,并將艾、蒼術、板藍根等草藥包于其中,讓孩子或戴于項下,或系于腰間,可增強免疫力。我的家鄉(xiāng)由于缺水,所以并不像江南等地劃龍舟。在我家鄉(xiāng),最典型的風俗便是吃粽子了(有些地方吃油糕)。將糯米洗凈,并配一把包,用棕葉寶成三角錐形,蒸熟,便成了香氣四溢、味甘可人的粽子了。在永昌吃粽子有一個講究,那就是在吃之前先祭屈原,在祭祖先,然后才能吃。
我最愛吃粽子。每逢端午節(jié),我總要吃個夠,直到再也吃不下為止。媽媽做的粽子十分可口。輕輕將棕葉撕破,便露出了又白又嫩的糯米糕,忍不住吃一口,甜汁溢入口中,那感覺簡直妙不可言。曾經(jīng)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云。吃慣媽媽包的粽子,吃起別人包的,總覺得有些干澀,不如媽媽包的香嫩。
不知怎的,每次吃粽子都會有同一種感覺。滿口噴香的糯米,氤氳香氣中,仿佛升騰起成敗英雄不滅的屈原,自己也仿佛回到了失落千年的楚國。不禁對靳尚、張儀與鄭袖的卑鄙無恥嗤之以鼻,為屈原的氣節(jié)所折服。何為英雄?生死契闊,氣吞山河?金戈鐵馬,仰天長嘯?都不是!而是喜笑悲歌氣傲然,九萬里風鵬正舉!隱隱的,似乎可見你將那無盡的沉淪拋進滾滾汨羅江,只有那涓涓流水重復著永不改變的晨昏。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你的心胸可吞日月,可囊星漢!整個世界因你而美麗!折斷柳條留不住的,是歲月的裙袂,挽短羅衣留不住的,還有你追尋真理的腳步……
忽然,一切都消失了,只剩下幽雅的餐桌。原來,手中的粽子已盡,才明白富貴名祿過眼云煙,君王霸業(yè)恒河沙數(shù),最終空留嘆嗟,沉淪不已……
粽子在口,母親在身邊,家鄉(xiāng)在心中。我想這是過端午節(jié)的意義。
端午節(jié)的作文700字 篇5
很快,一年一度的端午節(jié)又到了,這免不了要勾起我童年的回憶。
大概是四歲時吧,那時候家鄉(xiāng)的河還能夠劃船的。當我遠遠地聽見鑼鼓震天、呼喊撼地的時候,好奇的我便硬是拉著家里的婆婆出門看熱鬧去。作為保姆的婆婆總是很慈祥,我也把她看作自己的親人,她便拖著我的小手,顫顫巍巍地往長堤那邊走去。剛好,河上五彩繽紛的龍舟正威嚴地列成一排,氣勢洶洶地準備捕捉那一聲令下。
發(fā)令槍響后,箭在弦上的龍舟真如一條條迅猛如雷的水龍,在水上飛竄。而船上的那些“馭龍者”更是精神抖擻、斗志昂揚,特別是船兩頭正奮力擊鼓的鼓手,劃舟人的斗志似乎隨著那一下一下的如雷鼓聲而不斷激漲。
這一幕真讓少見世俗的我看得如癡如醉,家鄉(xiāng)竟有如此激動人心的場面!而婆婆在旁一直緊緊地攥著我的手,和藹地笑著。繼而我又跑去一睹那些拔得頭籌的選手們。每條船上的人都濕了,而在我這稚嫩的眼中,冠軍不過是更加濕透了的人們。
興高采烈的我又挽著婆婆的手回到家中。午飯時間到了,婆婆端出兩只冒著熱氣的翠綠的三角體,又手把手地叫我褪去它表面的'大片葉子。婆婆微笑著說,這些用荷葉包著香米的三角體就叫粽子,我還驚喜地發(fā)現(xiàn)米飯里面還有內(nèi)涵豐富的肉餡。它們都是婆婆從鄉(xiāng)下帶來的,大家都會在劃龍舟的時候吃粽子。我似懂非懂地捧著這噴著荷香的飯團,用力地咬下了一塊。望著婆婆仁慈的笑容,我只感到口中無比的親切與溫馨。
婆婆在我上小學以后便回鄉(xiāng)下頤養(yǎng)天年了,但是我們家還是經(jīng)常在端午節(jié)去探望她的時候帶回幾只粽子,來重溫舊日的快樂與節(jié)日的喜悅。只是這幾年來給我?guī)淼氖沁z憾,端午節(jié)被韓國人注冊了,家鄉(xiāng)的的河臟得不能夠再劃龍舟了,婆婆壽終正寢了。然而,端午節(jié)被外國人注冊了,我們還能夠吃粽子;這條臟河總有變清的那一天,我們還能夠在水上劃龍舟;但是最讓我傷感的是,我永遠不能夠再牽著婆婆的手在長堤看比賽了。
我愛家鄉(xiāng)的端午節(jié),但是我更懷念的是那永遠不再回來的童年和婆婆。端午雜思,思憶至此,足矣。
端午節(jié)的作文700字 篇6
愛國的詩人屈原出了一個能夠富國強民的好主意,但是沒有被國王采納,反而被逐出宮中。他氣的不得了,跳下了汩羅江。當?shù)氐臐O夫劃著小船去把竹筒里的米撒下汩羅江給屈原。后來,大家把盛著竹筒的米改為粽子,把劃小船改為賽龍船來紀念屈原。大家為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才每年都過端午節(jié)。我們?nèi)叶挤浅>磁迩?,因此,我們家每年都過端午節(jié)。
端午節(jié)的傳統(tǒng)習俗就是吃粽子。因此,我們家有一個名副其實的包粽子好手——我媽媽。所以每年過端午節(jié)的時候,我們?nèi)叶寄艹缘皆S多粽子。我媽媽常說:用蘆葦?shù)娜~子包粽子最香。所以,她用蘆葦?shù)娜~子來包粽子。
她在包粽子之前,先做好準備工作:把蘆葦?shù)娜~子放在水里煮一煮,把準備好的糯米和棗分別洗一洗,準備工作就做好了。等蘆葦?shù)娜~子涼了以后,她就開始包粽子了。她先取三片葉子,把兩片葉子正著放,一片反著放,夾在中間,把這三片葉子卷成一個圓雉體的模樣,然后在里面放上糯米,中間夾幾個棗,最后把葉子用線捆好,一個粽子就包好了。她包得又肥又大,活像一個老佛爺在睡覺。等她把粽子包完后,把它們放在高壓鍋里蒸四十分鐘,再放三四個小時,使其入味后,就可以吃了!雖然我媽媽包的粽子的原料極其簡單,但是包出來的粽子卻是香噴噴的。香得使你只要一聞到味,就會挑起你的食欲;只要你的餐桌前一有粽子,你就會大口大口地吃起來。所以,我每當吃粽子時,總是吃得很多,可能是因為粽子太合我口味了吧!說到合我的口味,我也不知道我媽媽包粽子有什么“秘決”,每次包的粽子總是香噴噴的,吊人的胃口,使人饞誕欲滴,不得不吃得很多。
過端午節(jié)除了要吃粽子,當然也少不了賽龍舟喲!
我最喜歡看得就是賽龍舟的情形,幾十個水手都手拿著槳,用盡全身的用手奮力地劃著,擂鼓的水手勢氣高昂,用力地敲著有規(guī)律的鼓點兒。“加油,加油!”,場邊的拉拉隊激情洋溢,發(fā)出雷鳴般地加油聲、吶喊聲、助威聲,使水手們不得不更加使勁劃船。整個賽龍舟的場面多么壯觀、激烈,可以說是獨一無二,是端午節(jié)傳統(tǒng)的象征。
吃粽子、賽龍舟,這兩樣傳統(tǒng)習俗,共同編織了一個愉快的端午節(jié)。
端午節(jié)的作文700字 篇7
今天讓我歡天喜地的是,一年一度的端午節(jié)又來到了,我從媽媽這剛一打聽到,高興的歡蹦亂跳。因為呀!這個端午節(jié)是我最喜歡的節(jié)日。
農(nóng)歷五月初五為端午節(jié),又稱端陽節(jié)、午日節(jié)、五月節(jié)、艾節(jié)、端五、重午、午日、夏節(jié)。雖然名稱不同,但各地人民過節(jié)的習俗是相同的。端午節(jié)的來源是由于千百年來,屈原的愛國精神跟感人詩辭,深入人心。人們“惜而哀之,世論其辭,以相傳焉”。在民俗文化領域,中國民眾從此把端午節(jié)的龍舟競賽跟吃粽子等,與紀念屈原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隨著屈原影響的不斷增大,端午節(jié)逐步傳播開來,成為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節(jié)日。
很多人有個疑問:為什么端午節(jié)要吃粽子,比賽劃龍船呢?事情是這樣來的。一個偉大詩人屈原愛國,為皇帝出謀劃策,但有些紅眼病者覺得屈原勢力太大,多管閑事,天天在皇上面前說屈原的壞話,慢慢的皇上相信了這些荒唐的謊言,把屈原撤了職,流放到湘南去。屈原抱著救國救民的志向,富國強民的打算,反而被奸臣排擠出去,簡直氣瘋了。他到了湘南,經(jīng)常到汩羅江一帶,一邊走一邊唱著傷心的詩歌。到了公元前278年5月初五這天,抱著塊大石跳河自殺了。附近的老百姓得知,大家劃著小船去救屈原,可是一片汪洋大海,到處波浪起伏,哪兒有屈原的什么痕跡。大伙很傷心,把竹筒子里的米撒了下去,算是獻給屈原,讓江里的魚蝦、蛟龍、魚……等動物飽了肚子,不再傷害屈原的身體了。到了第二年、第三年、第四年……照辦了,后來他們把盛著米飯的竹筒子改為粽子,劃的小船改為賽龍船。
關于端午節(jié)的由來,說法甚多,諸如:紀念屈原說;紀念伍子胥說;紀念曹娥說;起于三代夏至節(jié)說;惡月惡日驅避說,吳月民族圖騰祭說等等。以上各說,各本其源。據(jù)學者聞一多先生的《端午考》跟《端午的歷史教育》列舉的百余條古籍記載及專家考古考證,端午的起源,是中國古代南方吳越民族舉行圖騰祭的節(jié)日,比屈原更早。但千百年來,屈原的愛國精神跟感人詩辭,已廣泛深入人心,故人們“惜而哀之,世論其辭,以相傳焉”,因此,紀念屈原之說,影響最廣最深,占據(jù)主流地位。在民俗文化領域,中國民眾把端午節(jié)的龍舟競渡跟吃粽子等,與紀念屈原聯(lián)系在一起。
??!端午節(jié)的由來可真多呀,我喜歡端午節(jié)的美、喜歡端午節(jié)的熱鬧、喜歡端午節(jié)的粽子,喜歡屈原這種愛國精神,當然我還喜歡最好玩的賽龍舟!你喜歡端午節(jié)嗎?
端午節(jié)的作文700字 篇8
端午節(jié)前夕,路邊的店家里又傳來了粽子的清香。不知從什么時候起,我這個從來不吃粽子的人,開始對端午節(jié)充滿了期待。
記得小時候,除春節(jié)外,我最喜歡的節(jié)日是中秋節(jié)。因為過中秋節(jié)就有月餅吃。那時候的月餅按個賣,選好個數(shù)后,店主會用一張黃牛皮紙將月餅包成筒狀,然后用細繩捆好,根本沒有現(xiàn)在這么精美的月餅盒。單個月餅也是用一張臘紙包著的,紙往往被油浸透,上面畫著嫦娥的圖案,寫著“廣式月餅”、或“蘇式月餅”幾個字。我現(xiàn)在依然清晰地記得,字與圖案都是鮮紅色。咬一口月餅,皮就會松散,用紙接著,吃完月餅后還會將落在紙上的皮吃干凈。那時候的我覺得,這真是一種多么美味的食品啊。80年代的農(nóng)村,經(jīng)濟條件并不寬裕,家里的月餅還不可能由著自己的喜好吃個夠。也許正是因為這個原因,年少的我對月餅一直十分癡迷。隨著經(jīng)濟條件的改善,家里買的月餅個數(shù)越來越多,月餅本身也悄然發(fā)生了變化。首先是包裝變得精美,用紙包的月餅越來越少,直至現(xiàn)在完全消失,全部改用塑料包裝。最主要的變化是月餅本身。月餅的品種越來越多,為人們提供了更多的選擇,月餅皮也不像以前那樣一咬就散。而我,也越來越找不著以前的那種味道了。童年時代我愛吃的月餅,正離我越來越遠?,F(xiàn)在,每年的中秋節(jié),我更關心假期是在哪幾天,至于月餅,則變得可有可無了。
粽子,恰恰與月餅相反。小時候我從來不吃粽子。我覺得,剝開外面的竹葉,飄出的那股青味實在難聞,而里面的糯米團更是難吃。那時我很迷惑,這么難吃的食物,竟然會在每年的端午節(jié)前出現(xiàn),竟然還有人愛吃它。在很長的一段歲月里,我都不喜歡吃粽子,屬于一口都不會吃的那種。直到成家后,老公會在吃粽子時讓我也嘗一兩口。最開始是我對粽子不那么抗拒了,但也沒有覺得它好吃。后來,我發(fā)現(xiàn)自己喜歡上了X米排骨這道菜。有段時間在外面吃飯時,只要菜單上有,我都會點。再后來,我發(fā)現(xiàn)自己喜歡上了X米,而用X米做的粽子,我也開始喜歡了。到今年,是很喜歡、很癡迷。
從我自己的經(jīng)歷我知道了,每個人的喜好總是會變的,不管我們喜歡,還是不喜歡,我們身邊的那些食物始終都在那里。每一種食物都有它存在的價值,因為每一種食物,都會成部分人記憶中的美食,就如同對我而言,那曾經(jīng)的月餅、現(xiàn)在的粽子。這種記憶、這種癡迷、這種期待,會讓我們的生活更有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