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jié)日民風俗的好句子匯總200句

1249 分享 時間: 收藏本文

節(jié)日民風俗的好句子匯總200句

描寫民風民俗的句子

家家戶戶都清掃了房屋的庭院,貼了春聯(lián)、年畫,到處煥然一新。

桓溫很感激費長房的救命之恩,每年九月初【第9句】:便帶著糕點登山遠眺,希望再見到費長房,家中還插茉萸。千百年來,這便成了一種風俗。

終于,“盲歌會”正式開始了。沒有什么開場白,盲姑娘高亢悠揚的歌隨著歡快的鼓聲響了起來。

人們身穿節(jié)日盛裝,喜氣洋洋,從懷里掏出新毛巾或手帕,雙手伸開彎腰讓彼此的毛巾或手帕碰到一起,互問“新年好”。

“七咚鏘,七咚鏘,七八隆咚鏘!”隨著這歡快的鼓聲,秧歌隊在“頭兒”的指揮下,踏丁步,邁十步,飛舞彩綢,穿花打場。

7月是舉辦那達慕的黃金季節(jié),整個綠色的海洋隨著草原的盛會沸騰了。

深藍色的夜幕下,喝足包谷酒的人們舉著火把,紛紛擁向曬谷場,圍著幾堆篝火,跳起歡快的擺手舞,開始慶祝畢茲卡節(jié)日的狂歡。

“火把節(jié)”是撒尼人歡快的節(jié)日,它具有強烈的民族風情,表姐曾繪聲繪色地給我講過撒尼人歡慶“火把節(jié)”的熱鬧場面。我渴望去參加撒尼人的“火把節(jié)”。

吃早飯的時候,只見桌上放著一碗香噴噴的粽子和一碟白糖。我用筷子戳了一個粽子蘸了點白糖,就津津有味地吃了起來。我說:“端午為什么要吃粽子呢?”爸爸想了想說:“這是我們的民族傳統(tǒng)習慣呀!”我聽得不過癮,就央求爸爸給我講粽子的來歷。爸爸高興地說道:“好吧,我現(xiàn)在就說給你聽……”

彭陽人吃蔥的習俗真是“堪稱一絕”。他們吃的蔥,從種類上分,可以分為小白蔥、大白蔥、紅蔥幾種。小白蔥的長相和大白蔥沒啥區(qū)別,都是綠葉白稈兒,只不過是比大白蔥小些,可以說是縮小了的大白蔥。因為小白蔥的辣味兒淡,所以常被彭陽人生吞活剝。在集市上,小男孩拿著一把白蔥狼吞虎咽般地往嘴里塞的情景屢見不鮮;健壯的種田人蹲在田埂上,一手拿蔥,一手拿饃,有滋有味地吃著,那就更是常見了。

大年初一早上,我和姐姐穿上節(jié)日的盛裝去“走坡”。初一至初五是我們仫佬族傳統(tǒng)的“走坡”的日子。這天,碧空如洗,陽光燦爛。當我們趕到“同年坡”的時候,那里已經是人山人海了。芳草蔥翠的`山坡上,歌聲此起彼伏,婉轉動聽。有一男一女對唱的,有二男二女對唱的,也有成群男女對唱的。我們簡直是走進了歌的海洋。這時,已有成對的青年男女了,他們成雙結伴親親熱熱,正在低聲談論著什么:也有些青年男女,大概剛剛趕到吧,正焦急地吹著口哨,尋覓知音。

天終于黑了,幾千只火把霎時點燃。一瞬間,這“光明之神”發(fā)出的火焰照亮了天空,照亮了石林大地,光亮如同白天一樣。頓時鑼鼓聲、歡呼聲響成一片,在美麗的石林上空回蕩。撒尼人高舉火把轉來轉去,一支支火把如同一朵朵燦爛的星花。高舉火把的人們,有時排成一直排,火把一上一下,扭來扭去,如同一條游動的火龍;有時圍成一個大圓圈,遠遠望去就像一個大火環(huán)。接著,撒尼人同來觀看的人圍成了幾個大圓圈,撒尼小伙子彈起了大三弦,撒尼姑娘跳起了她們最喜愛的撒尼族舞。姑娘和小伙子們真是越跳越歡快,周圍的人們和外國的朋友也加入了跳舞的行列,我也情不自禁地跟著他們跳了起來。跳呀,唱呀!我們多么快樂,每個人都沉浸在節(jié)日的幸福之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