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梁惠王上的好句子錦集五篇
《孟子》經(jīng)典的句子集錦
【第1句】:國必自伐,而后人伐之 ----孟子
【第2句】:“得志與民由之,不得志獨(dú)行其道”
【第3句】:故為政者,每人而悅之,日亦不足矣。
【第4句】: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惡于眾也。
【第5句】:離婁上:人之患,在好為人師。
夫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毀,而后人毀之;國必自伐,而后人伐之?!短住吩唬骸熳髂?,猶可違;自作孽,不可活’,此之謂也。 ----孟子
【第6句】:梁惠王上: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仁者無敵。
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權(quán),然后知輕重;度,然后知長短。物皆然,心為甚。
五畝之宅,樹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雞豚狗彘之畜,無失其時(shí),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畝之田,勿奪其時(shí),八口之家可以無饑矣;謹(jǐn)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義,頒白者不負(fù)戴于道路矣。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饑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孟子
【第7句】:徒善不足以為政,徒法不能以自行
【第8句】:滕文公上:或勞心,或勞力。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天下之通義也。
有恒產(chǎn)者有恒心,無恒產(chǎn)者無恒心
設(shè)為庠序?qū)W校以教之:庠者,養(yǎng)也;校者,教也;序者,射也。夏曰校,殷曰序,周曰庠,學(xué)則三代共之,皆所以明人倫也。人倫明于上,小民親于下。有王者起,必來取法,是為王者師也。《詩》云‘周雖舊邦,其命惟新’,文王之謂也。子力行之,亦以新子之國。 ----孟子
【第9句】:“天時(shí)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環(huán)而攻之而不勝。夫環(huán)而攻之,必有得天時(shí)者矣;然而不勝者,是天時(shí)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堅(jiān)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第10句】:公孫丑上:昔者曾子謂子襄曰:“子好勇乎?吾嘗聞大勇于夫子矣:自反而不縮,雖褐寬博吾不惴焉;自反而縮,雖千萬人吾往矣。”
我善養(yǎng)吾浩然之氣。
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贍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悅而誠服也。
無惻隱之心,非人也;無羞惡之心,非人也;無辭讓之心,非人也;無是非之心,非人也。
惻隱之心,仁之端也;羞惡之心,義之端也;辭讓之心,禮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孟子
【第11句】:孟子曰:“愛人不親,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禮人不答,反其敬——【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諸己】,其身正而天下歸之。詩云:‘永言配命,自求多福。’” ----孟子
【第12句】:人之有德慧術(shù)知者,恒存乎疢疾。獨(dú)孤臣孽子,其操心也危,其慮患也深,故達(dá)。 ----孟子
【第13句】: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兼得,舍魚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兼得,舍生而取義者也。 ----孟子
【第14句】:仁者榮,不仁者辱。
【第15句】:梁惠王下曰:“獨(dú)樂樂,與人樂樂,孰樂?”曰:“不若與人?!?/p>
孟子對曰:“有。惟仁者為能以大事小,是故湯事葛,文王事昆夷;惟智者為能以小事大,故大王事獯鬻,句踐事吳。以大事小者,樂天者也;以小事大者,畏天者也。樂天者保天下,畏天者保其國?!对姟吩疲骸诽熘跁r(shí)保之?!?----孟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