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月優(yōu)美句子然后說明什么
【第1句】: 關于望月的句子
【第1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李白
【第2句】: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 李白
【第3句】:月下飛天鏡,云生結海樓. 李白
【第4句】: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李白
【第5句】:長安一片月,萬戶搗衣聲. 李白
【第6句】:明月出天山,蒼茫云海間. 李白
【第7句】:醉月頻中圣,迷花不事君. 李白
【第8句】:卻下水晶簾,玲瓏望秋月. 李白
【第9句】: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 李白
【第10句】:俱懷逸興壯思飛,欲上青天覽明月. 李白
【第11句】:峨嵋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李白
【第12句】:松風吹解帶,山月照彈琴. 王維
【第13句】: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 王維
【第14句】: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王維
【第15句】:廣澤生明月,蒼山夾亂流. 馬戴
【第16句】:月黑雁飛高,單于夜遁逃. 盧綸
【第17句】: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xiāng)明. 杜甫
【第18句】:星臨萬戶動,月傍九霄多. 杜甫、
【第19句】: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 陶淵明
【第20句】: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 李煜
【第21句】: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 辛棄疾
【第22句】:可憐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白居易
【第23句】:一彈流水一彈月,半入江風半入云. 對聯(lián)
【第24句】: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闌干南斗斜. 劉方平
【第25句】:曉鏡但愁云鬢改,夜吟應覺月光寒. 李商隱
【第26句】: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 蘇軾
【第27句】: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 蘇軾
【第28句】: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后. 歐陽修
【第29句】: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 孟浩然
【第2句】: 描寫“月光”優(yōu)美的句子有哪些
【第1句】: 獨上江樓思渺然,月光如水水如天.同來望月人何在?風景依稀似去年——唐.趙瑕《江樓感懷》
【第2句】: 醉月頻中圣,迷花不事君。 李白
【第3句】: 李商隱:嫦娥
云母屏風燭影深,長河漸落曉星沈。
嫦娥應悔偷靈藥,碧海青天夜夜心。
【第4句】: 月光是詩人心中酒的相思。她情緒如練,長短不絕;她忽痛忽悲,欲歌欲涕。那些描寫月光的詩歌,甜蜜中都有一絲銘心的苦澀……
【第5句】: 明月何皎皎
明月何皎皎,照我羅床幃。
憂愁不能寐,攬衣起徘徊。
【第3句】: 杜甫《望月》說了什么道理
杜甫《望月》賞析
岱宗夫如何? 齊魯青未了。 造化鐘神秀, 陰陽割昏曉。
蕩胸生層云, 決眥入歸鳥。 會當凌絕頂, 一覽眾山小。
杜甫《望岳》詩,共有三首,分詠東岳(泰山)、南岳(衡山)、西岳(華山)。這一首是望東岳泰山。開元二十四年(736),二十四歲的詩人開始過一種“裘馬清狂”的漫游生活。此詩即寫于北游齊、趙(今河南、河北、山東等地)時,是現(xiàn)存杜詩中年代最早的一首,字里行間洋溢著青年杜甫那種蓬蓬勃勃的朝氣。
全詩沒有一個“望”字,但句句寫向岳而望。距離是自遠而近,時間是從朝至暮,并由望岳懸想將來的登岳。
首句“岱宗夫如何?”寫乍一望見泰山時,高興得不知怎樣形容才好的那種揣摹勁和驚嘆仰慕之情,非常傳神。岱是泰山的別名,因居五岳之首,故尊為岱宗?!胺蛉绾巍?,就是到底怎么樣呢?“夫”字在古文中通常是用于句首的虛字,這里把它融入詩句中,是個新創(chuàng),很別致。這個“夫”字,雖無實在意義,卻少它不得,所謂“傳神寫照,正在阿堵中”。
“齊魯青未了”,是經過一番揣摹后得出的答案,真是驚人之句。它既不是抽象地說泰山高,也不是象謝靈運《泰山吟》那樣用“崔崒刺云天”這類一般化的語言來形容,而是別出心裁地寫出自己的體驗——在古代齊魯兩大國的國境外還能望見遠遠橫亙在那里的泰山,以距離之遠來烘托出泰山之高。泰山之南為魯,泰山之北為齊,所以這一句描寫出地理特點,寫其他山岳時不能挪用。明代莫如忠《登東郡望岳樓》詩說:“齊魯?shù)浇袂辔戳?,題詩誰繼杜陵人?”他特別提出這句詩,并認為無人能繼,是有道理的。
“造化鐘神秀,陰陽割昏曉”兩句,寫近望中所見泰山的神奇秀麗和巍峨高大的形象,是上句“青未了”的注腳。“鐘”字,將大自然寫得有情。山前向日的一面為“陽”,山后背日的一面為“陰”,由于山高,天色的一昏一曉判割于山的陰、陽面,所以說“割昏曉”?!案睢北臼莻€普通字,但用在這里,確是“奇險”。由此可見,詩人杜甫那種“語不驚人死不休”的創(chuàng)作作風,在他的青年時期就已養(yǎng)成。
“蕩胸生層云,決眥入歸鳥”兩句,是寫細望。見山中云氣層出不窮,故心胸亦為之蕩漾;因長時間目不轉睛地望著,故感到眼眶有似決裂。“歸鳥”是投林還巢的鳥,可知時已薄暮,詩人還在望。不言而喻,其中蘊藏著詩人對祖國河山的熱愛。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這最后兩句,寫由望岳而產生的登岳的意愿。“會當”是唐人口語,意即“一定要”。如王勃《春思賦》:“會當一舉絕風塵,翠蓋朱軒臨上春?!庇袝r單用一個“會”字,如孫光憲《北夢瑣言》:“他日會殺此豎子!”即杜詩中亦往往有單用者,如“此生那老蜀,不死會歸秦!”(《奉送嚴公入朝》)如果把“會當”解作“應當”,便欠準確,神氣索然。
從這兩句富有啟發(fā)性和象征意義的詩中,可以看到詩人杜甫不怕困難、敢于攀登絕頂、俯視一切的雄心和氣概。這正是杜甫能夠成為一個偉大詩人的關鍵所在,也是一切有所作為的人們所不可缺少的。這就是為什么這兩句詩千百年來一直為人們所傳誦,而至今仍能引起我們強烈共鳴的原因。清代浦起龍認為杜詩“當以是為首”,并說“杜子心胸氣魄,于斯可觀。取為壓卷,屹然作鎮(zhèn)?!保ā蹲x杜心解》)也正是從這兩句詩的象征意義著眼的。這和杜甫在政治上“自比稷與契”,在創(chuàng)作上“氣劘屈賈壘,目短曹劉墻”,正是一致的。此詩被后人譽為“絕唱”,并刻石為碑,立在山麓。無疑,它將與泰山同垂不朽。
【第4句】: 課文《望月》的 主要 內容
每段概括 望月 月下江景 美麗如畫 比背詩句 聰明好學 想象月亮 愛幻想 獨坐甲板 展開幻想 教學目標: 【第1句】: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文中有關詩句。
【第2句】:理解課文內容,體會作者在文中表達的思想——為小外甥的聰明好學、富于幻想而感到自豪,對祖國的未來充滿希望;激發(fā)學生熱愛祖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思想感情。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第1句】:這篇課文寫的是什么?(板書:“我”小外甥) 【第2句】:在夜深人靜的時候,“我”獨自一個在江輪甲板上賞月,看到的月光照耀下江上景色是怎樣的呢?(板書:賞月) 【第3句】:出示“月夜江上美景圖”。學生看圖后,出示第2自然段文字。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二、講讀課文第二段。
過渡:正當“我”盡情地欣賞著“月夜江上美景”的時候,小外甥也來賞月了。仔細閱讀課文的第二段,想一想,“我”與小外甥在賞月的過程中交談了什么呢?(板書:交談) 【第1句】:默讀,思考。
【第2句】:檢查、交流,小結,板書:頌月、論月。 【第3句】:講讀5—12自然段。
過渡:“我”和小外甥是怎么“我一句你一句”地對背誦頌月古詩的? (1)同桌分角色朗讀。并想一想,他們對背了幾次,每一次對背的詩句是什么意思,有什么聯(lián)系呢? (2)分角色對背古詩。
討論交流上述問題。(三次,每一組詩的作者教師都是明知故問,第二組都是表達思鄉(xiāng)之情的,第三組都是寫在江上看月亮。)
(3)小結。 (4)多媒體出示情景,學生背誦。
(5)想一想,讀了“我”和小外甥對背古詩的情景,你們體會到了什么?(對背詩不是隨隨便便的,你背的詩還得跟我背的詩有一定的聯(lián)系呢!小外甥自信、聰明、機靈,“我”真不愧是一位大作家。) (6)指名表演背誦。
【第6句】:講讀14—20自然段。 過渡:小外甥不僅向“我”挑戰(zhàn),對背誦月的古詩,而且問“我”“月亮像什么?” (1)指名朗讀。
思考:“我”有沒有直接回答小外甥的問題?為什么? (2)檢查交流。 (3)自讀,思考:小外甥把月亮比作什么?劃出有關的句子。
(4)出示句子,指名朗讀,要求“繪聲繪色”地敘述。 (5)小結。
[教學要求]【第1句】: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讀課文。聽寫課文的第二自然段。
【第2句】:學會本課3個生字,兩條綠線中的3個字只識不寫,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生詞?!镜?句】:憑借課文語言文字,感受望月的樂趣。
理解文中描寫月光和小外甥對月亮產生想象的句子的意思。通過朗讀訓練,啟發(fā)學生展開幻想的翅膀,用童心來感受和反映世界。
[教學重難點] 閱讀課文感受小外甥的聰明好學和愛幻想。感受文章的意境美,體會人們追求美好事物的感情。
[教學課時] 二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要求]【第1句】: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第2句】:學會本課3個生字,兩條綠線中的3個字只識不寫,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生詞。
【第3句】:初讀課文,初步了解課文內容,理清課文脈絡。[教學準備] 小黑板 [教學過程] 一、背詩導入【第1句】:月色是柔和迷人的,在月光下阿炳創(chuàng)作了名曲《二泉映月》,面對皎潔的月光,有多少詩人為之陶醉,所以留下了許許多多描寫月亮的詩句,你會背哪些呢?【第2句】: 今天我們就隨趙麗宏以及他的小外甥一道來《望月》。
【第3句】:板書課題《望月》,指名學生讀題。二、初讀課文,讀通課文【第1句】:自由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順句子。
讀通課文,讀好詩句。邊讀邊畫出不理解的生字或句子,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生詞。
【第2句】:檢查 (1)出示詞語,指名讀詞語,相互正音 晶瑩閃爍 光斑 剪影 鍍上 旅行 外甥 挑戰(zhàn) 清幽曠遠 繁星 沉醉 瞳仁 不假思索 比喻 繪聲繪色 封鎖 艙里 注意:“甥”是翹舌音后鼻音。注意:“挑”是多音字。
(2)說說自己理解的詞語或不懂得詞語,商討解決 繪聲繪色:形容敘述和描寫生動逼真。(3)選擇自己喜歡的自然段讀一讀,說說主要內容。
同學相互正音。三、再讀課文,理清課文脈絡【第1句】:再讀課文,想想課文中賞月人物有什么變化,嘗試給課文分段。
【第2句】:交流分段情況 第一段(第1—2自然段)“我”在江輪甲板上欣賞月夜美景。第二段(第3—20自然段)講小外甥和“我”背詠月詩說對月亮的幻想。
第三段(第21自然段)寫“我”凝視月亮消失的地方,展開幻想,留下美好回憶?!镜?句】:說說課文的主要內容。
【第4句】:談談讀文后的初步感受。四、學習生字【第1句】:自主學習,記憶字形,看書寫注意點。
【第2句】:提示:注意“喻”右邊一橫不要漏寫?!镜?句】:學生描紅,教師巡視。
五、作業(yè)【第1句】: 抄寫生詞?!镜?句】: 抄寫文中詩句。
【第3句】: 摘錄課外寫月的詩句【第4句】: 聽寫課文第二自然段。第二課時 [教學要求]【第1句】: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第2句】:能聯(lián)系課文內容,理解文中描寫月光詩句的意思,積累詩句?!镜?句】:朗讀課文,感受小外甥的聰明可愛和愛幻想,啟發(fā)學生展開幻想的翅膀,用童心來感受和反映世界。
[教學準備] 收集寫月的詩句。課件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第1句】:這節(jié)課我們將繼續(xù)學習24課《望月》?!镜?句】:通過上節(jié)課學習,說說課文主要講了什么?【第3句】:過渡:夜深人靜,讓我們和作者一起走上江輪的甲板,去欣賞月夜的美景。
二、學習第一段?!镜?句】:自由朗讀第【第1句】:2自然段,邊讀邊想象這幅畫面,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第2句】:你好象看到了什么?指名說。
(月光、江水、光斑、蘆蕩、樹林、山峰的剪影) 【第3句】:這些景物在月夜是怎樣的呢?【第4句】:讀了課文,你感受到了什么?能把你的感受讀出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