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自我名句
30【第1句】:要想省心,必須省事,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少一事不如沒事。沒事不如知足于當(dāng)下,善待于當(dāng)下。只要心中少貪欲,自然就省事了,事情少了,也就省心了。吃,不過是果腹,穿,無非遮體,用,不過是方便。苦海無邊回頭是岸,只要保持內(nèi)心的平和,那就是人世間的風(fēng)光無限。
30【第2句】:所謂身體,指的是欲望延伸的載體。
30【第3句】:無我誰成佛?無我誰證果?無我誰是你?無我你哪個?如來密中意?誰能告訴我?既然有輪回,主體是什么?!佛曰:心。真我也。
30【第4句】:所謂南傳佛教,解脫之道也。北傳佛教,成佛之道也。故此,解脫之道屬于生死解脫究竟圓滿之道,而成佛之道當(dāng)屬無上之道也。而諸佛菩薩之所以出世,實為了脫眾生無盡生死而來也。故此解脫道屬于圓滿之道。成佛之道,無非四攝六度而加萬行,解脫之道,無非苦集滅道四大圣諦三十七道品。孰高孰低,亮以為:成佛之道最高,而解脫之道至為究竟。
30【第5句】:好不好不僅僅取決于外境,更重要的是內(nèi)心是否掛礙于虛妄。
30【第6句】:假的真不了,真的假不了。假的再真,隨著因緣的變化也就漸漸貽笑大方。真的如何被魚目混珠,隨著黔驢技窮,假的也就無所遁形而消逝殆盡。本心是真,無論風(fēng)云如何變幻,終歸有一天會回歸清凈。五蘊六塵是假,任憑如何蒙蔽障礙,終歸無非一笑柄。善哉善哉。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斯言是也。
30【第7句】:科學(xué)之妙只在用,而不是究竟處,也解決不了生老病死憂悲苦惱無盡輪回的根本問題問題。世間萬相的絕對真相可以用科學(xué)去審視,去發(fā)現(xiàn),去利用,但科學(xué)同樣也是一把雙刃劍,在利用的同時,也存在著被利所害的危局。因為,萬物之用關(guān)鍵在于人心,人心才是一切問題的根本所在。如果世人都知道因果,敬畏因果,遵循因果。那么,一切都會恰到好處。否則,呵呵!
30【第8句】:科學(xué)不是真相,而是探索真相的手段和方法。佛法,是揭示真相和遠離痛苦得到幸福的解決方法。修行不是目的,而是過程,只要成功,就法尚應(yīng)舍,何況非法了。
30【第9句】:不爭是對自己的慈悲,不狡辯也是智慧的體現(xiàn)。不參與就是清凈的緣起,笑看風(fēng)云淡就是自在的源泉,無視心外就是導(dǎo)致解脫的體證,知足就是快樂的表相。
3【第10句】:在輪回的過程中,沒有足夠的福報和智慧來支撐那是非常之痛苦的。人之所以苦,那是因為福德和欲望不能夠成為正比從而導(dǎo)致的。
3【第11句】:人生,因選擇而幸福,也因選擇而痛苦。無論你當(dāng)下如何,未來都是不確定的。只要選擇善因,那未來就一定很幸福。如果選擇了惡因,那就只有面對痛苦了。假如惡因眾多,那就深陷苦海而不能自拔了。
3【第12句】:江山易改本性難移。無論風(fēng)云如何變幻,五蘊六塵如何折騰,而本心的清凈從來都不曾玷污,也不曾遷移。清除附在內(nèi)心的污垢,不再執(zhí)著于妄念,就能夠回歸清凈,從而不再輪回。
3【第13句】:由于世人對萬事萬物的絕對真相無知,從而生起貪愛,進而去追尋種種五蘊六塵的刺激以期獲得快感,于是,世間所有的斗諍、戰(zhàn)爭、屠殺、等等種種惡不善法隨之產(chǎn)生??嘣?。
3【第14句】:戰(zhàn)爭,屠殺,強奸,刑罰,衰老,病變,死亡,還有新生,無不提示我們?nèi)鐭o安猶如火宅,從而激發(fā)我們的厭離心,進而能夠安住在涅槃界那極樂境界之中。而世間所有的恩愛,幸福,歡樂,無一不是利刃上的一點蜂蜜,繼續(xù)舔食下去就會割掉我們的舌頭,更是魔界對我們的誘惑,企圖引誘我們繼續(xù)沉淪在生死苦海而不愿舍離。
3【第15句】:本心是意識的傀儡,被意識所綁架而被輪回在六道,輾轉(zhuǎn)于十方。如能看透萬有其本質(zhì),皈命在佛陀座下,收心攝意,不隨妄念,不攀俗緣,就能淡出三界,不再六道,安住在極樂境界。
3【第16句】:萬有皆因虛空而在,諸法都仗本心而生。虛空無生滅,無損減,無凈穢,無大小,乃至無邊際,非無無邊際,非有,非無。本心類同,亦復(fù)如是。
3【第17句】:所謂的死,只不過這個世界的壽命結(jié)束了,而在另外一個世界的壽命卻開始了。
3【第18句】:佛法,指的是佛陀開示教導(dǎo)離苦得樂的方法,這些方法包括成佛的方法,出離三界不再輪回的方法,以及往返人天不墮惡道的方法。
3【第19句】:世間的一切痛苦都是因為我對愛欲的執(zhí)著。
3【第20句】:往事隨風(fēng),所有成夢,最終皆成空,生生死死總心痛。說什么海誓山盟,道什么如影形蹤,因緣無常,最終都朦朧??吹?,不必嘆秋風(fēng),一切示夢。
3【第21句】:當(dāng)你所有人當(dāng)成善人而疏于防范的時候,他們都有可能變成惡人。因為,你給了機會。當(dāng)你所有人當(dāng)成惡人而加以防范的時候,他們都有可能卻是善人。因為,你無懈可擊。只要我們死守嚴防自己的欲望,嚴格約束自己在身、口、意三大方面的種種行為,那么,就算在亂世中,依然可以獨善其身,進而兼濟天下。
3【第22句】:身處高位,財富豐饒,知識淵博,皮膚白嫩,相貌端莊,家是豪門,超強技能等等諸如此類的都未必長久, 如果行為不端,則身敗名裂指日可待。 行為符合正道,則聲名遠播,終究有顯赫之日。 以此共勉之。
3【第23句】:為什么會有死耶?因為病也。為什么會有病耶?因為老也。 為什么會有老耶?因為生也。為什么會有生耶?因為愛也。 為什么會有愛耶?因為貪也。為什么會有貪耶?因為愚也。 愚乃生死根本,輪回之源。斷除愚癡,則跳出三界外, 不在五蘊中矣。得,大自在乎。
3【第24句】:如果一個人被毒蛇所害,那么這個人憑著自己的平時修行有可能證得一果二果三果乃至于羅漢果。但是被女色所害,就會在修行中一無所得。 如果一個人被毒蛇毒害,會被世人盡力救護。但是被女色所害,那么大家都會看不起而疏遠他,也沒有人會同情于他。
3【第25句】:出離三界的修行是減法,減到無數(shù)可減為止。發(fā)愿成佛是乘法,愿力越大無量無邊最好。廣結(jié)善緣是加法,有緣眾生多多益善為好。滅除五毒是除法,干干凈凈最好。
3【第26句】:無疑,美色是每一位有情都喜歡的。而在這娑婆世界中,想要追尋美麗極致的美色,則是好難的。而在這茫茫無際的宇宙中,極樂世界的美是眾所周知的。喜歡大家發(fā)願求生極樂世界,去體會那妙不可言的美麗感覺。
3【第27句】:無論是快樂的,還是痛苦的。這一切都會成為過去。智者會因看透這些而不會執(zhí)著,而愚癡的人總會再度去追尋這種感覺而行事。於是煩惱來了。
3【第28句】:什么人最快樂?置身事外的人。什么人最痛苦?惹火燒身的人。什么人最幸福?福慧雙足的人。什么人最煩惱??;叟c欲望不能夠成正比的人。什么人最自在?出離三界不在五蘊的人。什么人最可憐?跟隨欲望永無休止折騰的人。什么人最不值得同情?明知故犯的人。什么人最值得幫助?有慚愧心和心生懺悔的人。
3【第29句】:如果心生十善,那是天界對你的呼喚。如果心生十惡,則是三惡道中的勾引。如果心生念佛,那是佛界蓮友發(fā)給你的信息。如果全心素食,那是兜率天的朋友給你的啟示。但請記住:心不是你。因為無常。而你是永恒的。清凈的??鞓返摹?/p>
3【第30句】:學(xué)佛人是放下包袱,解放思想。舍棄一切,回歸自性清凈。而不是從一個極端又走向另外一個極端。
3【第31句】:做人三信守:回顧過去生懺悔心檢討得與失。展望未來出離苦海證得涅磐樂。把握當(dāng)下體無常苦空無我滅除一切欲。
3【第32句】:人之所以感到不幸福,是因為欲望和福報不能夠成正比。如果淡化欲望,多多積福,不久的將來,他就是最幸福的人之一。
3【第33句】:追求幸福生活是每一位有情的權(quán)利與希望。佛陀做到的,就是告訴我們?nèi)绾稳プ非笮腋I畹慕鉀Q方案。不在三界,跳出輪回,才是最徹底的幸福。
3【第34句】:學(xué)佛人當(dāng)體察諸法自性皆空,本性清凈,一切有為無非無中生有,有終歸無,惟識所顯,外境無我,故明心性變化莫測,遷流不住。是以看透虛華,甚深禪定,知曉宇宙實相,約束自己身口意四大方面的行為,修習(xí)相應(yīng)陀羅尼,跳出三界生死苦海,回歸凈土。乃為正道。
3【第35句】:既然沒有來世,我喜歡的干什么不去弄?哪怕是不擇手段也要去弄到。反正沒有來世,我干什么要留后路?既然沒有來世,我為什么還要那么多的顧忌?跟著感覺走,只要老子喜歡,管他什么法律,如果一個人這么想,就壞了一團。國人都這么想,國家和世界還能夠安寧嗎?這世界會成為什么樣的世界?世界末日。否定來世的后果也非常嚴重。既然沒有來世,我為什么不鋌而走險去追求我喜歡的感覺?沒有來世,我看到我喜歡的事或物為什么不去追求?反正沒有來世,我干什么要作好事?既然沒有來世,我為什么不作惡?既然沒有來世,今朝有酒今朝醉,干什么要等到明日?反正沒有來世,我可以為所欲為。否定因果論的后果是很嚴重的。這等于否定了一切事物差別的基礎(chǔ)。如果沒有因果,我可以胡作非為。如果沒有因果,我就得仇視社會所謂的不公平。如果沒有因果,憑什么我可以受窮,他就可以富貴?如果沒有因果,憑什么要我做什么善事,學(xué)什么雷鋒?諸如此類的后遺癥會層出不窮,也因此造成社會的動蕩不安。
3【第36句】:聞、思、修、證,乃修行的四大次第。缺一不可。 聞:聽到,見到、感覺到; 思:再深思,修:努力去作; 證:到達相關(guān)境界。如此。
3【第37句】:對生活和生活的心得是:回顧過去而不執(zhí)著,展望未來做好規(guī)劃,活在當(dāng)下不再糊涂。那么這人就是充實的,無悔的,幸福的。否則,沉迷于過去,失望于未來,浪蕩在當(dāng)下,這人就是可憐的,可悲的,可恥的。光亮曰:過去已過去,未來亦夢幻。當(dāng)下心無住,?;坌纳硇?。
3【第38句】:真真修行人,不見世間過。并不等于世間無過,而是世間過與己無關(guān),一旦見過,生嗔恨心,則被牽連。是以,睜一只眼閉一只眼則是正道,睜一只眼審查自己,閉一只眼不見他過。此是正道。
3【第39句】:僧,不特指出家人,也并非特指佛門的修行人。一切教育的奉行者都稱之為僧。佛家的僧分兩種:出家一心辦道的人稱之為比丘僧。在家護持的稱之為優(yōu)婆塞、優(yōu)婆夷僧。僧。就是學(xué)生。如來惟導(dǎo)師,我們依教奉行,不是佛陀的學(xué)生又是什么?
3【第40句】:世間有一類有情沒有因果,因為他們已般涅槃。他也沒有來世。因為他們已經(jīng)證得不還果或羅漢果。至于鬼神,更與他們沒有干系了。因為他們已經(jīng)不在三界,超脫五蘊了。這一類有情就是羅漢或緣覺。
3【第41句】:天下事,很公平。沒有一樣是不公平的。因為,一切都是因果在支配。自作自受,無論是好,還是壞!所以,規(guī)勸世人少一分埋怨,多一些努力。正因為是因果,大家都各自按照自己的意愿多努力吧。
3【第42句】:普渡眾生談何容易,沒有堅固不退的道心是無法做到的??赐柑摶檬澜?,好好念佛,順利出離生死苦海或者是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才是至要之道。
3【第43句】:觀世間為苦海,視有為如夢幻??瓷钫骝_局,世事空無常。不由我做主,則生厭離心。念念觀世音,承彼大悲心。出得生死海,從此大自在。如此來修為,是為真放生。
3【第44句】:唯利是圖是每一位佛子所必須的基本心態(tài)。否則,就離佛愈來愈遠。其關(guān)鍵在于要分清楚何為利?何為害。十善業(yè)為利,十惡業(yè)為害。利害分清,則明矣。
3【第45句】:人,只是過路的。人生,是一場旅游而已。 既然是過路的,就不要想在這里撈一把。否則,呵呵!苦日子開始啦。
3【第46句】:世人都是自己挖坑自己跳。所不同的是:佛子挖的極樂坑,他們不久或者是當(dāng)下就可以跳出三界,或者是往生到十方佛國凈土中。俗人挖的坑就未必,有的是火坑,有的是水坑,有的是苦??印5鹊?。不一而足。希望大家增長智慧,挖好自己的坑,不要再來一個早知今日悔不當(dāng)初的哀嘆再度上演。
3【第47句】:對于那些想要出離三界,往生凈土的人,對人間的是是非非充耳不聞,對人間的世態(tài)炎涼也要無動于衷。一心廣集功德,廣修善法,一門心思專修。但對于那些發(fā)無上心的人,則要處處關(guān)心人間冷暖,除開廣集功德,廣修善法,還要廣結(jié)善緣,引導(dǎo)有緣步入佛門才好。
3【第48句】:世間沒有對錯,只有善惡。十善業(yè)是善,十惡業(yè)是惡。如果一定有對錯,那么,善就是對,惡就是錯。
3【第49句】:家庭!何為家庭?家者,枷也。這也不許,那也不許,這也必須,那也必須。否則,哼。庭者,挺也。知道你累得直挺挺地挺在了火葬場,方才罷休。正所謂鞠躬盡瘁死而后已。就是家庭的真實寫照。所以,單身才是王道。
3【第50句】:對佛陀不能夠深信不疑,是無法登陸彼岸的深層原因。對自己不能夠自信,也是無法登陸彼岸的。
3【第51句】:修佛人應(yīng)該知道謹守自己的本份,切記不可以過界。是老百姓就守好老百姓的本份。為人父母就應(yīng)該謹守教育子女的本份。政府官員就應(yīng)該謹守為人民服務(wù)的本份。為人下屬就應(yīng)該謹守拿人錢財替人分憂的本份。身處什么位置就應(yīng)該時刻牢記自己的職責(zé)和操守。切不可操之過界,否則后患無窮。本份,才是自己應(yīng)該的。
3【第52句】:我們在聲討他人缺失的時候,有沒有觀照過自己當(dāng)下在干什么?如果他的行為引發(fā)你的嗔恨心,這就證明你也不過如此。遇事?lián)Q位思考,將心比心,你就處在他的位置上,就一定會比他做得更好嗎?由此,我勸告大家謹守自己的清凈心田,莫被他人的所謂錯誤迷失了自己的本性。否則,你的結(jié)局一定會比他更慘。
3【第53句】:人來世上走一遭,不能三立,卻是浪費光陰,虛度年華,糟蹋萬物。哪三立呢?第一:立德,完善自己的德行,從而跳出苦海,登陸彼岸;第二:立言,著書立說警醒和教化世人;第三:立物,給世人留下紀念性的物件。
3【第54句】:立足于三界火宅,發(fā)心于普渡眾生。世間一切景象,都是緣生緣滅。他人造惡缺德,與你有何干系?關(guān)好自己心田,莫要生起三毒。世間沒有淤泥,何來蓮花綻放?
3【第55句】:不要去關(guān)心世界的末日什么時候來,因為這個說法不靠譜。還是用心去觀察自己的末日什么時候來吧。
3【第56句】:施舍時的心態(tài)也是很重要的。以歡喜之心施舍出去的財富,回報的財富也是讓你快樂的。而以不高興的態(tài)度施舍出去的財富,回報的也僅是財富,這些財富不能給你帶來快樂。
3【第57句】:無常是個好現(xiàn)象。富貴者可能貧窮,貧窮者也有可能富貴。升官者必定下課。下課者未必再上。一切中的一切,都處在無常之中。好啊。無常。因為無常,所以我厭倦。因為厭倦,才會想到出去這無常的花花世界。
3【第58句】:什么是女人?不以形體定義女人。因為,凡所有相皆是虛妄。拿什么來定義呢?心量和習(xí)氣。心量大,雖女身也實乃大丈夫也。心量小,雖男身也是小女子。
3【第59句】:富貴窮通的決定因素不是風(fēng)水,也不是命理,而是福報。福報是累生累世修來的。而這一生,積德行善,不需待來生,很快就可以看到現(xiàn)世的回報;多行不義,不孝父母,則事事難以如意,天災(zāi)人禍如影隨形。
3【第60句】:天底下最沒有良心的是什么? 我們的身體,我們的百分之百時間都是拿來奉承它的。結(jié)果呢?該生病的就得生病,該死的就得死。如果我們只是為它忙活,那就以身喂虎一般。
3【第61句】:世界,視界也。充滿誘惑的視界。有智慧的人知道那是陷阱。所以,不屑一顧,扭頭就走。愚癡的人就會被那如夢幻泡影的景象所吸引,步步深入,從而跌進萬丈深淵。慈悲的人明白真相,為了拯救那些沉淪在生死苦海的眾生,從而同流而不合污,伺機帶出苦海。
3【第62句】:無思則無我,無我則無思。思起則我起,我起則多思。思思多思思,輪回不覺知。有欲多過患,過患則苦起。聞思修了后,無我也無思。
3【第63句】:世人莫說他可憐,誰知過去又如何?但將慧眼觀寰宇,哪件不是因果現(xiàn)?當(dāng)下結(jié)局有前因,如今作為未來行。不如求佛往西去,出得苦海樂綿綿。
3【第64句】:看透生活本質(zhì)的人,無喜,也無悲。理解世事本相的人,無苦,也無樂。什么都是浮云。我只是個過路的。僅此。而已。
3【第65句】:人心思善,社會也就越來越善。人心思亂,時局也就越來越亂。人心思惡,環(huán)境也就越來越惡。人心思淫,天地之間也就越來越水深火熱。故此,我們身處的社會大環(huán)境,其實也是我們內(nèi)心的映現(xiàn)。不要只顧埋怨他人,看好自己的貪嗔癡吧。畢竟,我們只是過路的。人生旅途而已。
3【第66句】:世間之所以所謂不公平,盤根究底還是自己的心沒有擺正。尤其是一天到晚怨天尤人根本上就是于世無補,白白燃燒自己的心情。還不如看透這虛幻的世界,早一些出去,免得老是跟自己過不去。何必要把自己煎熬呢?
3【第67句】:人窮不要垂頭喪氣,只要有志氣,一切都會改變。因為世事無常。富人也無需得意忘形,福報享盡,就會一貧如洗。因為世無常理。無常真是好東西。
3【第68句】:世人來到這世界上,就有隨時離開的那一刻。在這來去之間,就看你執(zhí)著了什么,領(lǐng)悟到了什么,做到了什么,種了什么因,在人的下一站,是升華,仰或者是墮落?就看這一生中的修為了!
3【第69句】:唯利是圖,是每一個人所必須的選擇。但什么是利,什么是害,要用佛陀給予的智慧來辨別。皈依佛法僧是利,受持五戒是利,奉行十善業(yè)是利,出離心是利,發(fā)愿成佛是利,慈心是利,悲心是利,喜心是利,舍心是利,布施是利,忍辱是利,持戒是利,精進是利,一心一意是利,智慧是利,移民西方極樂世界是利。
3【第70句】:累,上面一個田,田代表財源,下面一個小,中間加幺。呵呵,也就是說:財源不夠欲望的擴張,所以,就怎么樣?累啦。累,是因為試圖抓緊一些什么。如果學(xué)會放手,一切都變得無所謂的了。自然也就不會感到累了。
3【第71句】:有智不在年高,無智空活百歲!
3【第72句】:成功必備十大因素:第一:自信;第二:發(fā)愿;第三:行動;第四:付出;第五:遵守相關(guān)規(guī)則;第六:經(jīng)得住來自方方面面的誘惑;第七:一心一意,專心致志;第八:堅持不懈,持之以恒;第九:具備相應(yīng)的知識和技能不能夠活學(xué)活用。第十:感恩之心時刻保持。
3【第73句】:沒有害意,沒有嗔心,沒有癡心的前提下,吃任何食物都是素食,也包括肉。反之,就算是吃草也是在造惡業(yè)。
3【第74句】:學(xué)佛人三心不可少,否則,將成為新的可憐人。第一:攀援心不可少,攀善緣莫攀惡緣;第二:分別心不可少,身、口、意三大方面的善與惡要時時刻刻分別清楚,切莫混淆;第三:執(zhí)著心不可少,執(zhí)著于善行,執(zhí)著于念佛,執(zhí)著與出離心或者是慈悲心的培植和完善,執(zhí)著與究竟彼岸的追求。
3【第75句】:積德的事情不要放棄,并且要執(zhí)著辦好,辦得盡善盡美!缺德的事情就盡可能的少些。越少越好!直到連念想也不要生起就好了。
3【第76句】:跟愚癡的人打交道,就好比是接近了臭物,自己日漸墮落都未必覺察到,隨著時間的推移,罪孽就會越來越大。跟圣賢相處日久,就好比跟香料處在一起就會變得很香一樣。循序漸近,就會開發(fā)一切智慧,廣行十大善業(yè),長此以往,總有一天也會成為圣賢之人。
3【第77句】:要想求得離苦得樂之正確方法,就必須先解決禍根愚癡,然后修行制服心意。心才是善惡輪回的根源。要想斷除輪回之根,就必須先制伏心念。心意一旦安定,然后就得到修行方法。
3【第78句】:不要留戀世界。因為他與你無關(guān)。你何嘗又不是多余的?!走好自己的路。小心些吧。摔倒了,可能連扶一把的人都沒有。
3【第79句】:來到人間走一遭,要么立德師范世人,要么立言影響世人,要么立物利益世人,如果不能夠做到這些,我們還有勇氣去面對我們的未來嗎?
3【第80句】:情者,擒也。對誰動情,就成為誰的俘虜,就被誰擒獲也。對誰動情,就是誰的奴隸。誰就是主人。所以,動情者辛苦,被動者逍遙。呵呵!
3【第81句】:缺德的人越來越多,缺錢的人越來越少。見利忘義的人越來越多,顧全大局的人越來越少。燒香的人越來越多,行善的人越來越少。念佛的人愈來愈多,知道佛的人越來越少。父母的操心越來越多,孝敬父母的人越來越少。滔滔不絕的人越來越多,真知灼見的人越來越少。妄談萬法皆空的人越來越多,忽略自心的人越來越少。
3【第82句】:如果知道世事萬法的真相是本來沒有,最后也將消失,就不會執(zhí)著于它們。這樣的人就能夠被稱之為大丈夫。也就再也不會沉迷于五欲之樂,再也不會被煩惱所侵擾,更不會被牽累在其中而有憂患。
3【第83句】:在在處處時時刻刻都要小心防護自己的身口意三業(yè)使之不要造作惡業(yè),以及修習(xí)禪思所積累的功德,并根據(jù)自身實力合理安排布施錢財以及飲食給有需要的人士。雖身處眾生數(shù)中卻能夠保持清醒的認知,如此修為也就不算在人間白活一場了。
3【第84句】:他們不知道為誰而活, 也不知道活著是為了什么。他們說著言不由衷的話,干著身不由己的活,吃著自以為是珍饈美味的腐爛尸體,喝著感覺良好的毒藥。到頭來,他們死了,卻仿佛沒有活過。他們活著,可卻是已經(jīng)死了的人。
3【第85句】:蠢蠢欲動,愚蠢的人隨著無明而跟隨欲念而動。輪回始焉。
3【第86句】:你是你輪回的編劇,何必把情節(jié)寫得苦不堪言?
3【第87句】:也有人喜愛美妙的聲音,也有人喜歡香味,也有人喜歡美食,也有人喜歡美妙的接觸。只要是他喜愛的,就會認為是最好的,所有的志趣也就會用在他喜愛的方面,除此之外,他也就沒有興趣去接觸甚至是不聞不問。
3【第88句】:無論愛我或是恨我,贊我或是損我,助我或是害我,甚至見到我、聽到我、憶念我,愿他們都能迅速獲得解脫的菩提圣果。
3【第89句】:心隨欲動,欲隨愛動,愛隨貪動,貪隨愚動。愚滅則貪滅,貪滅則愛滅,愛滅則欲滅,欲滅則心不動,心不動則輪回止??煸?。
3【第90句】:有了執(zhí)著,世界還有什么目的不能達到的呢?
3【第91句】:生命是靠謊言延續(xù)的。一旦醒悟過來就不想再混了。
3【第92句】:放下執(zhí)著普渡眾生的心吧。或許,他們根本上就不需要你去度化,唯一需要度化的是自己。
3【第93句】:債,是無論如何也還不清的,也說不清的。 因緣法本身就是不可思議。 那怎么辦?認清形式,生起厭離心和出離心,爭取早日出離三界,不再輪回那才是最佳的解決方案。
3【第94句】:身心所在即是道場。 無論您在哪里,道場就在您的當(dāng)下。
3【第95句】:其實,我們現(xiàn)在的世界也是蠻公平的。究其真實都是因果彰顯而已。
3【第96句】:修習(xí)解脫道的人以斷除貪嗔癡三毒來作為修持以期早日出離生死苦海。修習(xí)無上道的人則以貪嗔癡廣作佛事以期功德圓滿成就佛位普渡眾生。
3【第97句】:無因無緣怎么可能有果?有果就一定有其因和緣。
3【第98句】:貪嗔癡不是你,也不是你的呀。 不要跟貪嗔癡跑掉就可以了。不要反客為主就萬事大吉了。溜之大吉,溜到哪里去?溜出三界,莫再輪回啊。不再經(jīng)歷生生死死死死生生的無休止折磨,就萬事大吉了。 溜之大吉就是究竟圓滿的佛法。
3【第99句】:不要對三界中事抱有任何幻想,種種念想就像肥皂泡??粗每矗坏┫胍プ∷?,煩惱和痛苦也就如影隨形,慘淡收場。
400、世間就是大騙子。生活就是一場場沒完沒了的騙局。騙得血本無歸而慘淡收場??嘣?。
40【第1句】:有情眾生永垂不朽。不是肉身,而是精神。而這所謂的精神指的是本心。是為不生不滅、不垢不凈、不增不減的本心。呵呵!每一位眾生的本來面目都是無量壽,也是無量光。
40【第2句】:面對罪惡千萬不要生起嗔恚之心,堅固自己的仁慈就如同石頭堆積而成的山。如果能夠克制嗔恚之心,就如同駕御狂奔的馬車。真正能夠駕御自己的心念的人,那才是真正的高人。
40【第3句】:記?。翰灰P(guān)心身外之物的末日。而要用心觀察自己的世界末日,廣行十善,命終生天。多行十惡,命終三涂。誰都是要走的,就看今生今世的所作所為決定了下一站的境界。
40【第4句】:很多事情都是被自己的心念掛住而無法釋懷。 究其真實。其實什么也沒有。 身邊的種種事,無非是過眼云煙而已。
40【第5句】:禪堂在哪里?山林間?房子里?還是?亮曰:禪堂在方寸之間。身心所在即是禪堂。對否?
40【第6句】:生如蒸煮,苦也。老而不止,苦也。病而難熬,苦也。死無幸免,苦也。愛而不得,苦也。恨而常聚,苦也。求而不應(yīng),苦也。諸行無常,大苦也。
40【第7句】:所謂的罪業(yè)也只是一個念想而已。究其真實,什么也得不到啊。
40【第8句】:問:我想請教一下你,你迷茫的時候你會怎么處理的?亮曰:我比較較真,倒想找找是什么原因?qū)е挛颐悦?。然后找來找去,啥也沒有找到,原來察覺所謂的迷茫只是一念想而已。
40【第9句】:因為在乎,所以在意。因為在意,所以,累。要想不累,就需要不在意。要想不在意,就要不在乎。要想不在乎,就要斷除貪愛和欲念。要想斷除貪愛和欲念,就必須斷除無明。無明斷,則愛斷。愛斷則不在乎。不在乎,也就無需在意。只要不在意,還會感到累嗎?
4【第10句】:駕馭超越并遠離情感就是圣人。被情感駕馭并掌控就是俗人。
4【第11句】:什么都不要往心里去。這就是佛法的奧妙之處。為啥?因為:神馬都是浮云。
4【第12句】:其實,萬事都是有因和緣的。 我們究其真實是什么也阻攔不了的, 既然因緣成熟了,就面對吧。當(dāng)因緣違和時就節(jié)哀順變吧。
4【第13句】:心法?不是正法嗎?心法才是正法,心外之法都是邪法。心凈則國土凈,心濁則環(huán)境濁。
4【第14句】:其他人的觀點其實是不重要, 重要的是自己想要什么結(jié)果。
4【第15句】:止息一切妄念,觀照諸法實相。修行至要也。
4【第16句】:過去的,已經(jīng)成為過去。往事不堪重記省。我們最重要的是要把握好當(dāng)下,認認真真做好我們的每一刻。如此以來,我們才會有勇氣面對我們的未來。
4【第17句】:食色性也。光亮的解讀為:食者,精神和糧食也。因為,只有借助精神的不斷延續(xù)和食物的注入,人才能夠得以生存。色者,生存必備的物質(zhì)條件也。性者,本能也。聯(lián)系起來說就是:追求精神的愉悅和食物注入的滿足以及生存條件的優(yōu)劣,是一個人的乃至于有情眾生的本能。不知讀者認可我的解讀否?
4【第18句】:傷害他人的生命和慧命,盜取他人財物、亂搞男女關(guān)系、言說與事實不符的話語、挑撥離間、說話粗魯、為達到自己目的而花言巧語和邪知邪見是不善法,遠離上述行為乃至于有正知正見則是善法。
4【第19句】:身體軀殼都不是你的。你又何必在乎那些身外之物呢?山川大地,無非幻影。紅塵世事,皆是客塵。如如不動,登極樂門。
4【第20句】:我們每一個人都有一方凈土。當(dāng)我們看到外境時,心不著相。聽到美聲時,心不留音。聞到香氣時,心中不染。嘗到美味時,心不在意。接觸美感,心不介意。想到好處時,心不動念。久而久之,心就不染客塵也。
4【第21句】:原諒自己,就是墮落的開始。
4【第22句】:凈化心靈,貴在自我。透過心靈的鏡子,能窺見真實的自己。當(dāng)鏡子蒙上了世俗的塵埃,我們也就迷失在萬丈紅塵之中??傆心敲匆惶欤哿?,倦了,想要回歸真實的自己。于是想要擦去塵埃,讓一心靈純凈、安謐,讓生活簡單、安詳,讓人生一屬于真正的自己??社R子藏在心里,除了自己,誰能擦得干凈?
4【第23句】:古人言:識時務(wù)者為俊杰。但茫茫眾生誰又能夠深解個中滋味?何為時務(wù)耶?亮曰:識三界無安為時務(wù)也,識世事無常為時務(wù)也,識身不凈為時務(wù)也,識心念無常為時務(wù)也,識一切感受皆是苦惱為時務(wù)也,識諸法與我毫不相干為時務(wù)也,識善惡標準為時務(wù)也。等等。不一而足。既識時務(wù),當(dāng)知大體。何為大體也?
4【第24句】:有人云:緣份天注定。亮想請教的是:何為緣?何為份?何為天?天外之天又是誰?天是如何注定緣份的?抽獎么?
4【第25句】:看不透是智慧和正知正見還沒有到位的結(jié)局。放不下是因緣還沒有滅盡的原因。只要具有正知正見,就沒有看不透的萬事萬物。因緣一旦盡了,也就不存在放不放的下的問題。
4【第26句】:留戀三界的是魔法,出離三界的才是佛法。三界是有為法,而有為法是夢幻泡影,如露如電,有為極苦。而三界是魔王波旬的地盤。涅槃界才是佛陀安住的境界。
4【第27句】:趨吉避兇乃世人之根本, 所不同的是,各家各派所給予的解決方案不一樣而已。而只有佛陀告知的解決方案才是究竟圓滿的。
4【第28句】:欲成大事者,當(dāng)忍受內(nèi)心的孤寂和外界的喧囂。
4【第29句】:本性似水,外境如月。水中月影,月相映水。月在水乎,水在月中?心動月真,心靜影爾。不隨客塵,生死是誰?誰在生死?皆虛妄耳。
4【第30句】:有些人在此生就把貪、嗔、癡徹底永久斷除干凈,一切煩惱都不會再度生起,身壞命終之后就直接證入涅磐。這類人就是即身成就,證得阿羅漢果。
4【第31句】:世間五大魔,你能過幾個?色魔與聲魔,氣魔與食魔。還有觸覺魔,無明根本魔,無處不出現(xiàn),在在都誘惑。引發(fā)貪嗔癡,激活情欲魔。心中諸意念,無非是塵客。分清真與假,行云流水過,出得三界外,自然大快活。
4【第32句】:大自然的寒冬和炎夏都容易躲避,人世間的炎涼冷暖卻難以 消除;人世 間的炎涼冷暖即使容易消除,積存在我們內(nèi)心的恩仇怨恨卻不易排除。假如有人能排除積壓在心中的恩仇怨恨,那祥和之氣就會立刻充滿胸懷。如此,自然也就到處都充滿極富生機的春風(fēng)。
4【第33句】:人生在世能減少一些麻煩, 就多一分超脫世俗的樂趣,例如 交際應(yīng)酬減少,就能免除很多不必要的糾紛困擾,閑言亂語減少就能避免很多錯誤和懊悔,思考憂慮減少就能避免精神的消耗,聰明睿智減少就可保持純真本性。
4【第34句】:人生本來就像一場木偶戲,只要你能把控制木偶活動的線掌 握好,那你的一生就會進退自如去,絲毫不受他人或外物的操縱,能做到這些你就可以超然物外置身于煩囂的塵世之外。
4【第35句】:不是自己份內(nèi)應(yīng)享受的幸福 ,無緣無故得到意外之財,即使 不是上天故意來誘惑你的釣餌,也必然是人間歹徒來詐騙你的機 關(guān)陷阱。為人處世如不在這個地 方睜大眼睛,就很少有人能逃過歹徒詐術(shù)圈套了。
4【第36句】:不要將自己的幸福寄托在他人身上。
4【第37句】:每天要三省其身,我今天說過哪些錯話,做過哪些錯事,哪些意念錯了。 自己凈自己,念念凈意。你的身體像一件衣服,總有一天會丟掉,你的心永遠跟著你,所以自凈其意很重要。
4【第38句】:因果報應(yīng)不是佛家所制定的,而是宇宙運行的規(guī)律。佛陀唯一發(fā)現(xiàn)的是:如何去改變命運的掌控從而得大自在。
4【第39句】:無論世界多么精釆,其實都只是誘惑你輪回而已,究其真實,你什么也得不到。
4【第40句】:不要關(guān)心世界的末日,那無異于杞人憂天。還是關(guān)心一下自己身心世界的末日吧,看看在自己身壞命終之前還有什么需要亡羊補牢的么?
4【第41句】:為何說保護好他人的同時也保護好了自己呢?不去恐嚇他人以免他人感到恐慌,不作違背他人意愿的事情,不行傷害他人之事,用慈心面對所有有緣的有情眾生。這就是保護好他人的同時也保護好了自己的真正含義。
4【第42句】:一個人能夠保護好自己其實也是保護好了他人,保護好了他人其實也是保護好了自己。親近自己的內(nèi)心,修習(xí)防護自心清凈的種種佛法,就是既利益了自己也利益了他人。
4【第43句】:方便他人,成就的是自己。
4【第44句】:打開心門,好一個紛蕓錯亂精彩卻迷失自己又無奈的世界。關(guān)閉心門,寂靜清涼極樂世界得大自在。
4【第45句】:渴了,喝水。餓了,吃飯。睏了,睡覺。醒了,起床,善念生起,盡力做好。惡念來到,讓其隨風(fēng)而去,不去理會。心念紛飛,乃客塵也。生死事大,時時警醒。生死之間萬緣糊涂,難得糊涂也。
4【第46句】:建議國人把自己父親的生日定為父親節(jié)。父親生日的這一天,無論多忙,都應(yīng)當(dāng)回到父親身邊,嘮嘮家常,喝杯小酒,按照父親的生活方式實實在在過一天??梢砸患胰舜虼蚵閷ⅲ瑸楦赣H洗一次腳。等等。建議所在單位特別為他放一天假。父親才是生命的起源地。從他身體出來的那一剎那,我們就開始了人生之旅。母親是大地,父親是種子。種子進入土壤,生命也就開始。沒有母親的哺育,我們這棵苗子就有可能夭折。所以,在母親的生日這一天,讓我們回家去吧。做做飯,聊聊天,逛逛街,喝杯茶,捶捶背,洗洗腳,不亦樂乎?!強烈建議把自己的母親生日定位母親節(jié)。愿天下人的母親健康長壽,身心健康!
4【第47句】:人生就象一場旅行,不必在乎沿途的風(fēng)景如何,在乎的只是終極目標怎樣,無論看風(fēng)景的心情,旅行經(jīng)過的每一個城市村落,遇見過的人讓人如何感動,也許這一切過去了就不再見,留下的只有不僅僅是記憶。等我們身壞命終之后,縱然精彩,也那么無奈。走好自己的路,找好自己的目標,一路走好吧。
4【第48句】:無論你用什么方式來傷害我,我都應(yīng)該來包容你,接受你。這才是慈心的真諦所在。
4【第49句】:人身只是工具。有些人借此出離三界,有些人借此成就佛位,有些人借此生到天上,有些人借此還得人身,有些人卻墮落到了三惡道。
4【第50句】:人人都是工具。俗人是成為圣人的工具,圣人是促成俗人成為圣人的工具。我如是,你如是,他如是。一切有情亦復(fù)如是。
4【第51句】:我們心中的魔障太厲害了。心中的魔還得靠自己清除,佛陀也無能為力。 他也只能夠告訴我們方法。路,還得靠自己去走。
4【第52句】:引發(fā)嗔恨心的成本是最低的,但后果卻是最慘烈的。
4【第53句】:貪瞋癡三種毒素一旦發(fā)作,智商為零。
4【第54句】:佛弟子應(yīng)當(dāng)在生活中以以遵守戒律為最高指導(dǎo)思想,時時刻刻起心動念一言一行都要嚴格按照世尊制定的戒律來約束自己,嚴以律己寬以待人,使之各種戒律都能夠得到圓滿究竟具足,得到世人的贊嘆和敬仰。
4【第55句】:信仰皈依處即是上帝。有人信仰權(quán)力能夠為他帶來快樂,那權(quán)力就是他的上帝。有人信仰財富,那金銀珠寶就是他的上帝。有人信仰名聲能夠為他帶來快樂,那名聲就是他的上帝。有人信仰耶和華,耶和華就是他的上帝。有人信仰默罕默德,那默罕默德就是他的上帝。我信仰釋迦牟尼佛如來,釋迦牟尼佛就是我的上帝。
4【第56句】:不管你是夢什么,心念才是最重要。要知道菩薩是重視心行,因此我們應(yīng)該留意自己的心念,并對自己的心念負責(zé),保持自己內(nèi)心的的單純、平和、寧靜,只有讓自己的身心安定下來,我們才能減少業(yè)障。
4【第57句】:世間最難免的是生,最難斷的是愛,最難銷除的是恨,最難鏟除的是情。而這一連串的最,都是無明的作怪。只要鏟除了無明,一切的最都不是最了。
4【第58句】:一切貪欲都是魔界的召喚,沖動是魔眾的支使,喜樂是魔眾的誘惑,生老病死憂悲苦惱就是下場。
4【第59句】:如果無明得以斷除,也就不會有福業(yè)、非福業(yè)和非福非不福的行為產(chǎn)生,沒有行為產(chǎn)生也就不會形成各種意識,沒有意識的產(chǎn)生也就不會有身心,沒有身心也就沒有眼耳鼻舌身意這六入處,沒有這六入處也就不會有接觸,沒有接觸感受自然也就無從生起,沒有感受又哪里來的愛念,沒有愛念自然不會去攝取,沒有攝取也就不會有生,沒有生,老病死憂悲苦惱自然也就無從生起。
4【第60句】:感覺是個大騙子。它讓我們長劫以來都在生死苦海中被傷得體無完膚。
4【第61句】:種種苦難的起因是源于對渴愛事物的執(zhí)著。也由于對渴愛事物的執(zhí)著這個因緣,就會形成苦難。也由于這個因緣,苦難也就隨之而生成。
4【第62句】:所謂的幸福,確實是一種雖虛無縹緲經(jīng)歷過的一種遷流不住的感覺。而已。
4【第63句】:蓮花永遠感恩淤泥,沒有淤泥的成就,焉有蓮花的今日?可問題是:淤泥又是如何看待蓮花的呢?它們?yōu)槭裁从肋h只能夠成為淤泥?
4【第64句】:沒有淤泥焉有蓮花?奇怪,極樂世界沒有淤泥,怎么會有蓮花呢?奇怪,這難道是?
4【第65句】:與解決生死問題這一根本問題無關(guān)的一切所謂雞湯,無非是稽湯吧?;臏:鲇贫?。還是站住,立正,向右看齊,稍息吧。
4【第66句】:如果你愛一個人,那就去想想愛TA什么。愛身體嗎?只不過是個臭皮囊而已,而且還是個萬蟲聯(lián)合體,就好比是美麗的花瓶里面卻裝滿了屎尿血膿一般。要說是愛心,心意虛無縹緲,瞬息萬變,一秒之間,億萬念想。愛的又是什么呢?沉思中。既然能夠生活在一起,無非是一段因緣而已。來了?!善待。走了?祝福吧。
4【第67句】:如果煩惱,就回心想想未生之前你又有什么吧。如果難受,就看看腳下的土地吧。如果難過,就抬頭看看天空吧。
4【第68句】:明明知道沒完沒了的欲念是造成無盡輪回的罪魁禍首,那你為什么還要執(zhí)著于夢幻泡影而不肯停下追尋的腳步呢?
4【第69句】:本體好比大地,一切皆因大地承載而生萬物。一切行為舉止喜怒哀樂嬉笑怒罵皆依本體得以運作。
4【第70句】:當(dāng)洞悉世事無常的真相并將這種觀念扎根在心里的時候,對三界中的一切也就不會產(chǎn)生愛欲之心。因為沒有欲念,就能夠?qū)κ篱g萬事萬物的真相清楚了知,并能夠所謂其中的義理,所謂的憂愁苦惱也就無從生起。因為沒有貪愛,就不會有愚癡迷惑從而導(dǎo)致修行錯誤。
4【第71句】:最難把握的是人心,最難改變的是世事。累了嗎?放下吧,休止妄念,熄滅三毒,早些出去吧。
4【第72句】:改變不了環(huán)境,就改變心態(tài)吧。
4【第73句】:幸運,莫過于心死。悲哀,莫過于心動。
4【第74句】:什么叫去世?指的是去到另外一個世界了?;蛱焯?,或地獄,或畜生,或鬼道,或人間,或他方世界。是以為善者無所畏懼,因為他知道去向??謶终撸耸菬o知或知道去三大惡道。是以,自求多福吧。
4【第75句】:連身體都只是個工具,更何況身外之物那些本來就不靠譜的玩意兒。
4【第76句】:莫看中物質(zhì)世界的奢華,莫輕視內(nèi)心世界的安寧,莫怠慢福業(yè)智慧的培植,莫忽略微小惡行的蔓延。
4【第77句】:與其是一味譴責(zé)社會,還不如反思自己為著社會做了些什么。
4【第78句】:就算是由于善業(yè)的使然能夠在人天之間輪回,在未來的歲月里也會消耗殆盡而再度回到三大惡道飽受眾苦煎熬。而要想擺脫這茫茫無際的輪回,只有出離三界不再輪回從而證入到不生不滅的涅磐境界那才是真正的極樂境界。
4【第79句】:身體是我們的最愛??墒侨绾螢樗M勁心機它總是忘恩負義。一聲嘆息。
4【第80句】:如果以物質(zhì)的擁有來定義幸福的話,神賜給幸福這個是成立的。如果只是精神愉悅,那么,神也無能為力。
4【第81句】:怎么做,是聰明。做不做,是智慧。
4【第82句】:所謂生活,就是在生死之間活活被折騰到死。如果是意猶未盡,那么,再來。
4【第83句】:整個人類史就是貪嗔癡三毒的演煉史。也是佛性與魔性斗爭的經(jīng)歷史。佛法的出現(xiàn),猶如曇花一現(xiàn),隨之消失在漫漫夜空。而魔性,卻在相當(dāng)長的時間內(nèi)主宰了這演煉場。自古以來中國人說:邪不勝正。其實準確來說是:正不勝邪。正氣就像一陣風(fēng),雖然可以崢嶸一時,但很快就會消失,而后無影無蹤。
4【第84句】:我們在生活中,對世間的萬事萬物要有一個清醒的認識,深刻領(lǐng)會世事無常,無常即苦的本來真相,真正體會諸法無我的真正含義,從而到達寂滅我們心中的貪、嗔、癡這導(dǎo)致苦海無限輪回的根本無毒之后的涅槃極樂狀態(tài)。
4【第85句】:所有結(jié)使都是魔眾境界。一旦被魔眾拖下水,就不可能避免生老病死和憂悲苦惱。我如今告訴你們脫離生死苦海的正確方法,那就是心不隨意動而安定,不被種種結(jié)使所系縛,也就會從生老病死憂悲苦惱無盡苦海中徹底解脫出來。
4【第86句】:嚴格按照佛陀的教導(dǎo)依教奉行,六根寂定,時時修正自己的志向,再也不沉迷于睡眠。眼睛不再追逐外景,耳根不再留意美聲,鼻根不再癡迷香氣,舌根不再留戀美味,身根不再期待細滑的感覺,甚至是意識之中也不再被種種憶念所牽引,本心再也不會種種客塵所轉(zhuǎn)動。
4【第87句】:就算是滄海桑田,大地變?yōu)樘摽眨摽粘蔀榇蟮?,過去世造就的種種因都是不會腐敗的,隨著因緣的和合,就一定會遭受相應(yīng)的果報。
4【第88句】:逃離三界,躲避輪回,面對當(dāng)下,接受現(xiàn)實,改變未來,修行之道也。
4【第89句】:學(xué)佛之人三心不可少,分別攀緣執(zhí)著都是一樣重要。分別善惡不要種惡因,攀緣三寶終身不改變方是英豪,執(zhí)著于這兩者之間的所有方能夠證得極樂境。證涅磐不生不滅三心已經(jīng)是毫無必要。
4【第90句】:我覺得有件事的牛角尖是必須鉆的。那就是:我是誰?誰是我?我在哪里?哪里是我?我在何處?何處有我?
4【第91句】:你在意,就覺得什么都是事。當(dāng)無所謂的時候,神馬都是浮云。
4【第92句】:耶和華和默罕默德說:你們回來吧。這里是天堂。佛陀說:你們出去吧。就算是身處天堂,也屬無常。只有出離三界不再輪回,那才是真正的天堂。
4【第93句】:在輪回的過程中,生命是有主體的。只有主體隱滅之后,方才能夠出離三界,不再輪回。
4【第94句】:洞悉了因果的真相,也就把握了改變命運的鑰匙。
4【第95句】:世間萬物,無非是真真假假,假假真真。真中有假,假中有真。真假互依,相互轉(zhuǎn)換。
4【第96句】:所謂的愛,其實就是一種意念而已。這種意念能夠安住多久,取決于因緣。愿各位在生死之間時,盡量多斷一點愛,多一點隨緣吧。
4【第97句】:休止一切行為,息滅所有妄念?;貧w不生不滅寂靜清涼的涅磐境界也。是為:休息之真諦也。
4【第98句】:物質(zhì)世界是精神世界的服務(wù)員。切記不要本末倒置。那么?又有疑問:精神世界又是誰的仆從呢?
4【第99句】:正因為能夠看透這些事物的無常本性從而使得徹底斷除對物欲的貪愛與執(zhí)著,就能夠掙脫生死苦海的輪回之鏈從而證入到不生不滅寂靜清涼的涅磐境界。
500、世人都說無來世,卻不細想從何至。無古何來有今朝,今朝過后是何時。之前當(dāng)下和未來,世人心盲真愚癡。勸君放棄邪知見,回歸正道不嫌遲。
50【第1句】:世人都變態(tài),都奔虛妄來。明知山有虎,還要往前邁。財色名食睡,樣樣往心塞。精疲力竭后,還不思悔改。傷疤尚未好,苦痛就拋開。輪回折騰中,沉淪在苦海。
50【第2句】:老祖宗說:欲壑難填。欲望是無窮無盡的。是以,只要人們執(zhí)著于虛妄的欲念時,就不可能有滿足的時候。
50【第3句】:貪婪是餓鬼的表現(xiàn),嗔恨是地獄的條件反射,愚癡是畜生的習(xí)氣。只要我們內(nèi)心有貪嗔癡,就在與三惡道結(jié)緣。因此,在人道中也有三惡道的顯現(xiàn)。
50【第4句】: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修行也不是一天,一月,一年甚至是一生就可以完成的。
50【第5句】:人在生死之間,總會遇到千差萬別的種種煩惱,時時刻刻都面臨形形色色的取舍,由于智慧的缺失,人們總也無助,無奈,和無法。只能任由無知和貪欲驅(qū)使,輪回在那漫漫六道路之中。
50【第6句】:心的本質(zhì)是永遠不變的。意念是隨著因緣在變。
50【第7句】:你們要想出離三界不再輪回,就應(yīng)當(dāng)時時刻刻在在處處都要約束自己的身口意三業(yè),莫使德行有缺。在修行中盡早斷滅貪欲、嗔恚、我慢、嫉妒和慳吝這導(dǎo)致輪回的五大結(jié)時,早日成就堅信、精進、正念、禪定和智慧這五大根本,就能夠早日成就你們?yōu)榱嗣撋雷C入涅磐的夙愿。
50【第8句】:有恃方能無恐。世人所有的恃對像是靠不住的,錢?權(quán)?父母?丈夫?妻子?親戚?科學(xué)?朋友?這也是對像都是不靠譜的。相比而言,耶穌、真主等等一天之主還是相對靠譜些。放眼世界,環(huán)顧宇宙,在這世界上最靠譜的則是一方世界的佛陀,以及那些即將成佛的大菩薩。是以,我們皈命諸佛,依止正法,親近僧團。
50【第9句】:用智慧改變可以改變的事,用勇氣面對應(yīng)當(dāng)面對的事,用慈悲去分別可以分別的事。
5【第10句】:面對紅塵中的種種無奈,在還沒能夠逃離之前,還是選擇忍受羞辱至為恰當(dāng)。
5【第11句】:愛之深,自然恨之切。恨之切,只因愛己深。
5【第12句】:愛之毒,痛徹骨髓。是以,當(dāng)遠離之。
5【第13句】:誰也沒有逼你,都是自己在折磨自己。
5【第14句】:當(dāng)面對在媽媽肚里安住和破門而出的時候,當(dāng)面對身體不由自主衰老的時候,當(dāng)面對身體病變的時候,當(dāng)面對死亡的時候,當(dāng)面對恩愛卻要面對分離的時候,當(dāng)面對仇家找上門的時候,當(dāng)面對求而不得的時候,當(dāng)面對身心都受熬煎的時候,此時此刻的人生就是苦海。
5【第15句】:趨吉避兇是人正常之心理,也是人人的本能。區(qū)別在于解決方案的不同。佛家提出的解決方案雖然徹底,但世人心有不甘。
5【第16句】:生命在流逝,思惟在穿流,身體在代謝,我們的思想境界還在原地踏步么?
5【第17句】:世間上所有的人,心像猿猴一樣的狂亂,一刻都不能靜下來,終日被愛執(zhí)所囚,一點自由都沒有。
5【第18句】:明明知道感覺是個靠不住的大騙子,可是,我們?yōu)槭裁催€要被他牽制呢?
5【第19句】:身體發(fā)膚,受之父母。務(wù)要珍惜,切勿怠慢。用之修行,當(dāng)成法器。功德圓滿,是報重恩。
5【第20句】:人生的價值就在于折騰。流芳百世,千古聞名,乃世人之所追求也。要想成佛,必須通過折騰從而積功累德,廣結(jié)善緣。要想出離三界不再輪回,也必須通過折騰從而明白自我。一句話,廣行善莫做惡是最到位的折騰。折騰萬歲。
5【第21句】:世人之所以悲傷,是因欲福不相當(dāng)。知足常樂固然好,紅塵怎能沒欲望?有為無常是苦根,是以當(dāng)?shù)麍觥I瞎┫率V培福,廣學(xué)多聞智慧揚。無量福德遍世界,智慧無極知實相。因緣俱滅情欲無,清涼寂靜極樂鄉(xiāng)。
5【第22句】:發(fā)愿往生到包括西方極樂世界在內(nèi)的十方清凈諸佛世界去,了斷生死,不再淪落到包括娑婆世界在內(nèi)的污濁惡世中去。則不辜負我們到人世間來走一遭,也不枉父母生養(yǎng)我們一場,也不負國家庇護我們一生,也不悔眾生關(guān)懷我們一世,也對得起諸佛菩薩對我們點化重恩。
5【第23句】:只要留了縫,就不要怪蒼蠅叮。
5【第24句】:人一生時間中百分之九十九都在為這個軀體而忙。它需要睡覺…它會餓…為了生活奔波…結(jié)果,它還是不屬于我的,最后屬于殯儀館的焚化爐。你看!我們被它騙得多苦!又是名,又是利,那更有得忙了,忙了一輩子,結(jié)果如何呢?萬般皆不去,唯有業(yè)隨身。人真是可憐??!要透過這些假相來尋求生命真正的價值所在。
5【第25句】:堡壘是從內(nèi)部攻破的,輪回是從心動開始的。
5【第26句】:放下是美,而放棄才是大美。放棄一切,出離三界,證入涅磐,何其美哉!
5【第27句】:助長貪嗔癡的方法就是惡不善法,熄滅貪嗔癡的佛法就是大善之法。
5【第28句】:生活即是苦,苦才是生活的真相??吹@些,作壁上觀,笑看世事人生,無非夢幻泡影,何必跟他們較什么真?!
5【第29句】:回顧過去,展望未來,活在當(dāng)下?;仡欉^去是為了反省和總結(jié)。展望未來是選擇和決定自己的未來?;钤诋?dāng)下是為了目的和方向給予持之以恒的努力。
5【第30句】:面對同樣的失去,有些人內(nèi)心豁達,不會糾結(jié)很久,遇到什么都能隨遇而安,心安了也就自在了;有些人則耿耿于懷,難以面對,要么憤世嫉俗,要么自暴自棄,給自己和他人都帶來了困擾。所以,外境好壞并不是苦樂的來源,真正的始作俑者,就是我們心中出現(xiàn)的意念。
5【第31句】:煩惱的時候,想一想到底為什么煩惱,你會發(fā)現(xiàn)其實都不是很大的事,計較了,就煩惱。我們要知道,所有發(fā)生的一切都是該發(fā)生的,都是因緣。順利的就感恩,不順利的就懺悔,然后放下。修行者的心靈: 過而不留。
5【第32句】:休息是佛法。 ? 為何?光亮曰:休止身口意的一切行為,息滅一切妄念,心安意定之后就可以出離三界不再輪回。
5【第33句】:學(xué)佛的目的就是讓我們認清世事虛幻的本質(zhì),從而跳出輪回不再三界。
5【第34句】:所謂關(guān)愛,其實是關(guān)閉六根愛護自己之意,當(dāng)一個人關(guān)閉心門不被客塵所擾不隨外境所動就是真正的愛護自己。而非是指愛護他人之意也。
5【第35句】:活在當(dāng)下?不!缺乏正知正見的人不是活在當(dāng)下,而是禍在當(dāng)下。具足正知正見的人在大事已了的情況下才能夠活在當(dāng)下。
5【第36句】:人定勝天,說的是人一旦心定,就可以戰(zhàn)勝哪怕是來自于天界的種種誘惑而自得其樂。
5【第37句】:神馬都是騙子,最終都會讓你傷痕累累而一無所有!
5【第38句】:愛是煩惱和痛苦的別名。
5【第39句】:再美的東西,都無外乎是誘惑人下水的夢幻泡影而已。究其真實,你什么也得不到。什么也不可能得到。
5【第40句】:因為愛,才會痛苦。 因為愛,才會顯得小氣。因為愛,才會失去。因為愛,才會停步不前。假如不愛呢?解放了。
5【第41句】:因為諸行無常,且諸法無我,是以,寂滅為樂。不要以為有什么眾生可以度化的,不要以為你能夠改變一切的。還是收起那執(zhí)著于虛妄的心,早些走吧。
5【第42句】:收心攝意,淡出江湖。
5【第43句】:無論男女,只要能夠常常供養(yǎng)出家人或者是在家的修行人,或者是布施財物給有需要的弱勢群體,這就是以不可靠的財物尋求到堅實可靠財物的方法。
5【第44句】:如果修行人深知色身的真相和所帶來的嚴重后患,就會停止追逐種種虛妄之想,防護自己的六根,回歸到清凈本心之后就即身成就,證得圣果從而樂在其中了。
5【第45句】:當(dāng)面對生老病死憂悲苦惱人生八苦折磨的時候,神馬都是浮云。此時此刻,無助的,才是人生真面目。
5【第46句】:人存活于世,無外乎是兩大目的。第一是找回自我,第二是傳宗接代。找回自我,人生有了方向。傳宗接代,人類就有未來。傳宗接代無外乎是兩種。一種是血脈的傳承,一種是法義的傳承。而在這兩種傳承當(dāng)中,法義的傳承尤其是顯得更加重要一些。如能將佛法一代一代傳承下去,人類就會有一個美好的未來。
5【第47句】:如果本心已經(jīng)遠離一切行為,不再愛戀和貪著心外之物,也就不會再來三界六道投胎轉(zhuǎn)世,長久安住在涅槃寂靜的極樂境界之中。
5【第48句】:在長達無數(shù)劫的時間里,生生死死死死生生經(jīng)歷的三界輪回是無法計算。在每一次的轉(zhuǎn)世投胎中都想求得一個安身之所,而最終都落得個慘淡收場,苦惱萬端。舊的身體毀壞了,就會再度尋找新的身體繼續(xù)休養(yǎng)生息。肢節(jié)一旦毀壞,形體也就不可能保全。
5【第49句】:隨緣不是得過且過,因循茍且,而是隨發(fā)心順因緣從而登陸彼岸。
5【第50句】:真理,是個廉價的奢侈物。
5【第51句】:佛只是導(dǎo)師。路還是要靠自己去走的
5【第52句】:目標正確,方向正確,方法正確,假以時日,就可以登陸涅磐彼岸。
5【第53句】:心外諸境,無不顯現(xiàn)在內(nèi)心,如同夢幻泡影。
5【第54句】:閉,關(guān)。關(guān),閉。閉緊六根,關(guān)住心門。關(guān)上心門,閉合六根。是為閉關(guān)之真諦。
5【第55句】:若被欲望驅(qū)使,既不能夠恢復(fù)內(nèi)心的寧靜與安祥。
5【第56句】:持有錯誤見解的眾生所作所為以及趣向都不可能是珍貴的,也被世間人民所輕賤。為什么呢?因為其錯誤知見是不善的緣故。好比是種子是苦的,就算是種在最好的田里到時候結(jié)出的果子也是苦澀的。那些具備邪知邪見的眾生無論是心里想的,嘴里說出的,還是身體力行的,都是惡行。
5【第57句】:思路絕對出路,那又是什么決定思路呢?環(huán)境。環(huán)境又是什么決定的呢?業(yè)力。那業(yè)力又是什么決定的呢?行為。行為又是什么決定的呢?知見。知見又是什么決定的呢?無明。無明起,則諸法起。無明滅,則萬法滅。
5【第58句】:執(zhí)著于彼岸何嘗不是一種美麗。
5【第59句】:因,起心動念為因。緣,指的是天時地利人和。因緣具足,萬法形成。
5【第60句】:請忽視萬事萬物的存在。否則。心系于斯就是累。
5【第61句】:正確的知識和見解來源于兩大因緣,第一因緣是廣學(xué)多聞如來教法,第二因緣是止息一切妄念觀照萬法實相。這兩種因緣的造就,就能夠生起正知正見。
5【第62句】:釋迦如來所講述開示的法理之中已經(jīng)是包羅萬有了。有智慧的人聽到正法之后就能夠斷除一切病根而獲得安穩(wěn)快樂。
5【第63句】:身體對你來說只有管理權(quán)和使用權(quán),而惟獨沒有所有權(quán)。
5【第64句】:欲望有多大,煩惱也就有多大。
5【第65句】:利欲熏心,說的是追求名聞利養(yǎng)的欲念能夠蒙蔽清凈的本心使人變得愚蠢起來,甚至是喪失了理智。
5【第66句】:為了斷生死不再輪回而出家修習(xí)梵行的人,就應(yīng)當(dāng)時時刻刻在在處處看透身體的本質(zhì)并將這正念時時刻刻安住于心。
5【第67句】:將快樂的源泉寄希望于他人注定是不快樂的。一旦不如己意就深陷苦海。
5【第68句】:無明為父,欲念為母。眾緣為食,輪回開始。
5【第69句】:不要生起嗔恨心那是導(dǎo)致不善境界的惡因。
5【第70句】:因諸行無常,且諸法無我,是以,寂滅為樂也。共勉之。
5【第71句】:既然諸行無常,諸法又由不得我,那又何必在這世間浪費表情?還搞得自己灰頭土臉,里外不是?我會寂滅所有欲念從而使得心安意定不再執(zhí)著于虛妄進而證入涅磐大城而不再經(jīng)歷輪回的。
5【第72句】:在業(yè)力面前,我們是蒼白無力的。命是無法改變的,運也是無力改變的,生存空間一時也難以得到改變。唯一可以做到的就是我們的心態(tài),認清這世界的無奈,建立出離心,早日回歸凈土吧。
5【第73句】:那么,什么是正法呢?是能夠使一切欲念永遠消失,導(dǎo)致輪回的一切結(jié)縛和覆蓋得以徹底鏟除的方法就是正法。
5【第74句】:觸景生情,假如沒有接觸到外景,情還會生起嗎?比如說極樂世界等十方凈土,還會有情衍生嗎?深思中。
5【第75句】:在在處處時時刻刻行住坐臥都觀照自己的內(nèi)心和關(guān)注自己的一呼一吸,心意高度集中不會被心中出現(xiàn)的種種雜念所牽引,就算是高山崩于眼前海浪向自己鋪天蓋地席卷而來也無動于衷,心不狂亂。這樣的禪定才是至善圓滿的修持。
5【第76句】:人不為己,天誅地滅。廣行十善,才真為己。多行十惡,終害自己。以一己之私利益億億萬萬蒼生,自私也公。以一己之私不思利民,其私也害。
5【第77句】:作為要想出離三界而出家修習(xí)梵行的修行者,就必須安下心來全神貫注憶念佛陀、憶念正法、憶念僧團、憶念圣戒、力行布施、憶念諸天功德、憶念止息妄念觀照諸法實相、關(guān)注一呼一吸、憶念身本不凈而且無常、憶念自己肉身死亡之后的境況。
5【第78句】:只要有需要,連自己的腦袋、眼睛以及身體這血肉之軀都要毫不顧惜地舍棄,更何況那妻、妾、王位、錢財或者是兒女這些身外之物。只有做到如此境地,這才是真正至善圓滿的布施。
5【第79句】:有煩惱故名為系縛。無煩惱故名為解脫。
5【第80句】:不要被諸等美色迷失眼睛,要知道這個世界越是美麗的東西越是丑陋越是無常;不要總是喜歡聽好聽的話,因為忠言逆耳;不要被各種香味迷惑,要知道世間還有臭穢等味道;不要沉浸于美味當(dāng)中,要知道世間還有苦辛等味道。
5【第81句】:人的生命又好比那水從高山流下,晝夜流淌不息沒有一刻停止,直奔那死亡終點而去。就算如此,人道還是上三道,投生為人實屬不易。既然我們知道投生人道不易,那么我們就要過好每一天,要走正道要謹守佛戒不得傷害眾生,要積極布施老弱貧窮。
5【第82句】:凡是人沒有不死的,就算他壽命八萬四千歲,如果作惡的話墮入地獄也要承受少則數(shù)劫的磨難,八萬四千歲和幾劫時間相比是多么的短暫。所以投生為人的話就要再接再厲杜絕慳貪之心,積極布施貧困之人,控制自己的情欲不要犯下惡事。
5【第83句】:色、聲、香、味、觸、法,無非是誘惑而已。視而不見、聽而不聞、聞而不思、嘗而不著、觸而不記、法不動心,對治之道也。
5【第84句】:三十六計,走為上策。此乃了義究竟之佛法也。三者,欲界、色界、無色界也。十,四攝六度十波羅蜜也。六者,地獄、餓鬼、畜生、人類、阿修羅、天人六道也。走者,出離也。與其計較三界六道過得好與不好,不如橫出三界,不再六道,安住涅槃為好。要想不再輪回,就要廣積十大波羅蜜也。不知其解當(dāng)否?
5【第85句】:眾生六道輪回的根本原因——眾生無明。無明就是所謂的愚癡,眾生愚癡不懂得因果輪回這才造下各種業(yè),投生于六道當(dāng)中。六道當(dāng)中的天道、人道是上三道,可是仍然充滿痛苦,不能獲得解脫。那么,如果想解脫怎么辦?那只有依靠佛、法、僧獲得智慧,從而看透因果循環(huán),堅持積累功德最終遠離六道。
5【第86句】:人之所以痛苦,就是因為心中存在著情愛。只有放下這些牽絆自己的情和愛,人才能得到解脫。
5【第87句】:不要過度在乎身邊的人,也不要刻意去在意他人的事。在這世上總會有人讓你悲傷、讓你嫉妒、讓你咬牙切齒。并不是他們有多壞,而是因為你很在乎。所以想心安,首先就要不在乎。你對事不在乎,它就傷害不到你;你對人不在乎,他就不會令你生氣。在乎了你就已輸了。什么都不在乎的人才是無敵的。在乎即累。
5【第88句】:元本清凈因無明,旦因心中染客塵??鞂⑶橛猿郎纾瑯吩谀筒辉偕?。光明無量照沙界,亮度世間諸有情。祝賀大家結(jié)佛緣,?;垭p修極樂境。
5【第89句】:修正初心是根本,是善就要盡力行。是惡務(wù)要早除盡,?;垭p修四正勤。
5【第90句】:靜心觀自在,處事妙吉祥。降伏金剛手。積福地藏王。除恚觀世音,靈感虛空藏。待人如彌勒,行動普賢王。平安摩利支,去礙除蓋障。心中駐十念,早證涅磐場。
5【第91句】:心有掛愛不自在,瞻前顧后怕禍害。膽戰(zhàn)心驚過日子,到頭卻是沉苦海。
5【第92句】:你有我沒有,是以我無憂。我有你沒有,笑看君白頭。你有我也有,看看誰長久。你我皆沒有,瀟灑世間走。
5【第93句】:耗舊不造新,將來淚淋淋。富貴也無常,培福切莫停。上供又下施,成就是自心。錯失這人身,惡道苦無盡。
5【第94句】:念念阿彌陀,念念想極樂。念念身不淨(jìng),念念生死河。念念除客塵,念念情慾沒。念念皆厭離,念念福慧多。
5【第95句】:如果只是為肉身而活著,這樣的人是來自于禽獸。為無窮無盡的愛欲而活著,這樣的人來自于餓鬼。為斗諍而活著的人,來源于阿修羅。為升華而活著的人,來自于天堂。為嗜殺而活著的人,來自于地獄。為了脫生死不再輪回而活著的人,則來自于佛國。
5【第96句】:所謂安息,指的是安住無為,熄滅情欲。證入到不生不滅的涅磐境界。是為安息之真諦也。
5【第97句】:行為之中莫傷害,將心比心記心懷。換位思考終有報,無因無果最自在。
5【第98句】:幸福就如同手的單面,另外一面一定是辛苦。
5【第99句】:三界六道行世間,處處皆要保安全。惡業(yè)不作廣行善,功德圓滿入涅磐。
600、人生有六大財富:第一是對佛陀有著金剛不壞的信仰;第二是對離苦得樂的正法信受奉行;第三是尊重供養(yǎng)佛陀座下的弟子們;第四是對佛陀制訂的圣戒能夠圓滿受持;第五是對父母雙親能夠發(fā)自內(nèi)心的的孝養(yǎng);第六是厭離一切有為法而生起的菩提心。
如何找回自我
如果不知道自己要什么,那么你要先知道,人總會經(jīng)歷一段迷失自我的歷程,那么就需要把自己找回來,因為前途一片迷茫喪失自信,是對未來憂心忡忡,其實人與人之間不好去比較,每個人都獨一無二,你過你的人生他過他的人生,身世不一樣,接受的教育不一樣,后天的努力又不一樣,不過相同的是過程都需要經(jīng)歷一些坎坷的,多讀書,多注意健康,似乎人人都知道卻做到的人很少,你的努力不會白費
如何找回自我,做回自己
首先要明確什么是自我,我要做什么,于人于己是益還是害!有人選擇一步一樣足跡,發(fā)展自己開創(chuàng)未來!有人選擇損人利己,局限思路,最后害人害己。其實,人的思想就是一扇門,打開就是外面世界,自有四季風(fēng)景,風(fēng)花雪月。關(guān)上就是家庭環(huán)境,柴米油鹽,清湯寡水。唯一的就是:發(fā)展自己,開創(chuàng)未來,窮則獨善其身,達責(zé)兼濟天下。做一個有責(zé)任義務(wù)和承擔(dān)的自我,決不做一個損人害已,坑蒙拐騙的小人!
生活中迷茫的時候應(yīng)該怎么找回自我
行了,趕緊搬磚吧,哪來的時間迷茫。
網(wǎng)絡(luò)賭博迷失了方向,怎樣找回自我
謝謝平臺:網(wǎng)絡(luò)賭博迷失了方向,怎樣找回自我?常言道:“有人住的地方就有人賭,有車到的地方就有人賣面粉。”關(guān)于網(wǎng)絡(luò)賭博,在現(xiàn)在這個社會上,提供這樣的平臺也許太多了。最好不要有好奇之心,想去尋找刺激。因為里面的水太深,相信很多人是玩不起的,最好大家好自為之。
所以我不想多說,也許我接觸這樣的東西也許太多。只能說一句話,最好別去,錢放在自已袋里才是你的。關(guān)于你說怎么辦?怎樣找回自我?自已種下的果,自已去償!然后自已去面對,最好不要連累家人。再者知過能改,也是最好的選擇。就當(dāng)作人生一次教訓(xùn)吧!再者踏踏實實賺錢還債啰!你說還能怎樣辦?
再說你若想有人拉你一把,但你的手在哪里?值不值得可憐去拉你。即使能拉起你的人,但能拉起一個賭徒的心嗎?最后希望善待家人,忘記賭博,轉(zhuǎn)移目標,才是上上之選,然后靠雙手去創(chuàng)造屬于你的東西,多走正路吧!大家午安。
該怎樣走出困境,找回自我
核心關(guān)鍵詞:公司不錯、內(nèi)部動蕩、跨專業(yè)、底子差、不在狀態(tài)……說白了就是自己能力不行,態(tài)度也不行,跟不上組織的變化!
別動不動就問咋找回自我,重點是你認識自我了嗎?研究生只是個學(xué)歷,證明你受過相應(yīng)的教育而已,社會是看能力不是看紙的,何況還是個專業(yè)不對口的紙質(zhì)證明。
底子差就去補,不在狀態(tài)就找狀態(tài),不想被淘汰就努力去爭取,否則打醬油都打不下去!
說了那么多,看似理由實際都是借口,底子差還打醬油。社會不是課堂,沒有人手把手教你,不能張嘴等食,自己要尋找一切可以精進的方式和渠道,沒有不努力就可以獲得的舒適!自己提升了,能力牛了,再多的變革都會輕松面對。
婚姻中的女性該如何找回自我
我是一個男生,對于這個問題??隙]有女生感悟的那么深刻。既然問到這里了,就談一下個人的看法。不妥之處,請見諒。
人的一生,不同的階段,轉(zhuǎn)變不同的角色,并為這個角色展現(xiàn)出不同的自我。對女性來說,從一個姑娘轉(zhuǎn)換成妻子,母親,媳婦。看來最先的自我都會得到延伸,或者徹底的轉(zhuǎn)換。誰在年輕的時候都會有些夢想,但是隨著你的角色的轉(zhuǎn)換,有些夢想永遠成為了夢想。因為你的夢想,被附加了一些責(zé)任。如果你現(xiàn)有的環(huán)境,還能承載你曾經(jīng)的夢想。那么恭喜你,你的這段婚姻比較圓滿??赡苣隳贻p時候。更多的是實現(xiàn)什么愿望或者達成什么成就,或者想成為什么人。隨著角色的轉(zhuǎn)換。你除了需要別人的呵護理解以外,你還會成為呵護理解別人的人,也需要更大的包容心,更懂得遷就。你會把自己的命運和家庭聯(lián)系在一起,把你變成你們。當(dāng)你萌生一個思維或者行動的時候,不單會考慮你自己,你還會考慮整個家庭關(guān)系。你會有很多牽絆。不自覺的就形成了一種共命運同呼吸的整體。你再去想體現(xiàn)自我的時候,更多的可能還是會從整體出發(fā)。如果整體當(dāng)中的個體,都只考慮自己的自我實現(xiàn)。那么這個整體就會出現(xiàn)危機。所以你要想在這個整體當(dāng)中實現(xiàn)自我價值。那你就必須處理好夫妻,兒女,父母等等關(guān)系。這個時候的自我實現(xiàn)。除了你不忘初心的本性或者品格,更多的就轉(zhuǎn)換成適合現(xiàn)在角色的品質(zhì)提升,比如賢妻,良母,慈媳等。說到底,其實是你必須從內(nèi)心認可這種轉(zhuǎn)變。自然而然的,你會覺得婚姻更能體現(xiàn)你的自我價值。因為你要經(jīng)營好自己的婚姻家庭,你要付出的會更多,承擔(dān)也會也會更多。
在自我迷失時你是怎么找回自己的
活在當(dāng)下。。。
調(diào)整好心態(tà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