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鑒賞表達(dá)情感的句子
【第1句】: 詩歌鑒賞中,表現(xiàn)詩人感情的詞語
【第1句】:有關(guān)表情達(dá)意的方法方面的:直抒胸臆、間接抒情(寄情于境、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形散而神不散、欲抑先揚、先抑后揚、首尾呼應(yīng)、細(xì)節(jié)中見真情、巧用修辭、虛實結(jié)合、由虛入實、對比鮮明、以小見大、巧用(妙用、化用、活用)典故(詩句)、虛構(gòu)想象、以動襯靜、以靜襯動、以靜寫動、以動寫靜、動靜結(jié)合。
【第2句】:有關(guān)語言方面的:用字精練、語言清鮮自然(質(zhì)樸自然、清閑淡雅)、膾炙人口、出神入化、爐火純青、登峰造極、言簡意賅、含蓄有韻味、委婉含蓄、細(xì)膩傳神、華美、實無華、言有盡而意無窮、含不盡之意見于言外、音節(jié)和諧富有音樂性。
【第3句】:其他方面的:言近旨遠(yuǎn)、沉郁中見豪放、形神兼?zhèn)?、境界壯闊、形象鮮明生動、意境優(yōu)美(平淡純樸、深邃)、別具匠心、聯(lián)想豐富、見解獨到、平淡(樸素)之中見真情、清新雋永、給人以哲理的啟迪(心靈的慰藉)、引起共鳴、情調(diào)曠達(dá)灑脫。因為某方面的原因心情不舒暢常用的術(shù)語有:沉郁、憂愁、怨恨、報國無門的憤慨之情、徘徊、惆悵、記分、壯志難酬、感傷、悲憤、痛心等等。
【第4句】:反映古詩總體表現(xiàn)手法的詞語:直接抒情(或說“直抒胸臆”“即事抒懷”)、間接抒情(包括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等),此外還有欲揚先抑、明貶實褒等。
【第5句】:反映詩人心情(感情)的詞語:愉快、歡快、激動、沉痛、悲憤、哀傷,贊美之情、仰慕之情、惜別之情、依戀之情、豪邁之情、閑適恬淡之情等。
【第6句】:反映古詩語言特色的詞語:凝練,簡潔、幽默、詼諧,質(zhì)樸自然、清新秀麗、生動形象,有節(jié)奏感、有音樂美、有藝術(shù)感染力等。
【第7句】:反映古詩結(jié)構(gòu)特點的詞語:開門見山、逐層推進、環(huán)環(huán)相扣、前后呼應(yīng)等。
【第8句】:反映古詩總體風(fēng)格的詞語:剛健、雄奇、悲壯、曠達(dá)、蒼涼、沉郁、飄逸、委婉、含蓄、纏綿、清新、明麗、秀美、恬淡、凄美、明快等。
【第9句】:反映古詩表達(dá)效果的詞語:真摯感人、動人心魄、催人淚下、意境高遠(yuǎn)、情景交融、耐人尋味、言有盡而意無窮等。
【第2句】: 描寫情感的古詩及賞析
玉階怨
玉階生白露,夜久侵羅襪.
卻下水精簾,玲瓏望秋月.
賞析:
這是一首抒寫宮女怨情的詩.在封建社會里,皇帝“后宮佳麗三千”,該有多少無辜的少女,長年被幽閉在深宮之中,度著那凄涼的歲月,遭受那難以忍受的折磨和摧殘啊.李白在這首詩中,從一個側(cè)面反映了她們的不幸生活,寄予了深切的同情.詩的開頭兩句,寫這位宮女久久佇立階前,以致夜露浸濕了她的羅襪,冰涼冰涼的,這才把她驚醒.一個“侵”字,把宮女凝思忘情的癡呆形象,生動地烘托了出來.在這寂靜的深夜里,這位宮女在凝思什么?一個孤獨的少女,她該凝思什么,又能凝思什么啊.無限憂傷、抑郁和苦悶的心情,通過這十個字所描繪的形象,鮮明地表現(xiàn)了出來.當(dāng)她意識到夜露侵肌,轉(zhuǎn)身返回室內(nèi)的時候,室內(nèi)也同樣是冰涼冰涼的.“卻下水精簾,玲瓏望秋月.”放下簾子,是為了擋住寒氣的侵襲,可是透過疏簾,那明晃晃的秋月又正照射著,又該增添多少愁緒啊.她在那里呆呆地望著和她相伴的孤月,通宵不眠.這里沒有正面著一怨字,而是通過形象本身的細(xì)節(jié)描寫,抒發(fā)了宮女的深深怨情,正是這首詩的藝術(shù)特色.
【第3句】: 詩詞鑒賞中的思想情感
一、怎樣快速把握一首詩歌的基本內(nèi)容 在考場上,一道詩歌鑒賞題留給考生的時間僅有六七分鐘,快速把握詩歌的基本內(nèi)容是考生做題的關(guān)鍵,也是鑒賞的基礎(chǔ)。
方法有以下三點: (一)關(guān)注詩題、詩眼、詩注 在詩歌閱讀中,我們觸目所及的首先是詩題,詩題往往體現(xiàn)了一首詩的內(nèi)容、情感、主題、意趣、手法等。如杜牧《山行》,表明作者是山中行走所見之景,是一首寫景抒情詩。
2007年全國高考題詩歌鑒賞題是王維的《新晴野望》,標(biāo)題直接表明了久雨初晴,作者放眼遠(yuǎn)望村野之景是這首詩的主要內(nèi)容。李白的《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一詩從題目中得知,這是一首抒離愁別恨的送別詩,賀知章的《詠柳》是一首詠物抒懷詩,白居易的《問劉十九》:“綠蟻新醅酒,紅泥小火爐。
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標(biāo)題的一個“問”和正文相互照應(yīng),更是意趣橫生,親切自然。讀詩時,一定要細(xì)品標(biāo)題,把詩歌標(biāo)題中隱含的信息了然于胸,切不可繞道而行,舍近求遠(yuǎn)。
詩眼是一首詩中能體現(xiàn)作者情感的字眼,抓住了詩眼,也就抓住了作者的情感趨向,抓住了詩歌的主題。詩眼可以在詩歌標(biāo)題中,如杜甫的《春夜喜雨》,一個“喜”字直接表達(dá)了作者對夜晚一場春雨的喜悅之情;詩眼可以在詩的正文的某句中,如杜甫被稱作“古今七言律第一”的《登高》詩中“眼難苦恨繁霜鬢”一句,把國家民族命運的艱難和個人前途命運的傷感濃縮在一個“恨”字中,家國之恨讓人感到無盡的沉重與辛酸!宋之問《渡漢江》中有名句“近鄉(xiāng)情更怯,不敢問來人”,“怯”字真切表達(dá)了作者由貶所還歸家鄉(xiāng),既渴望了解家中近況,又害怕聽到家中近況的矛盾心情。
詩注是在一首詩后命題人所給的補注,可能是對作者寫這首詩時相關(guān)的時代背景的介紹,也可能是詩中難讀字句的解釋,還可能是詩中涉及的典故等,對閱讀整首詩和后面的答題都至關(guān)重要,切不可輕易放過。 (二)學(xué)會知人論世 中華詩歌早在遙遠(yuǎn)的古代就明確提出“詩言志”的主張,并且說“詩者志之所之也,在心為志,發(fā)言為詩”。
詩歌是詩人主觀情感的載體,是詩人所處的時代,詩人的人生際遇和命運沉浮的直接反映,因此,了解詩人的生平、思想、創(chuàng)作風(fēng)格,有助于對其作品的理解和把握。 如辛棄疾曾經(jīng)在抗金斗爭的最前線出生入死,南歸之后又遭到投降派的排擠和打擊,所以其詞多為回憶過去如火如荼的戰(zhàn)斗生活,或者表達(dá)報國無門的憤懣情緒。
再如高考中幾次考到王維的詩,王維晚年隱居藍(lán)田輞川,以禪悟詩,故有“詩佛”之稱,與孟浩然同為盛唐山水田園詩派杰出代表,再加上其人多才多藝,詩歌而外,兼擅散文、音樂、書法、繪畫、幾者相互影響,故其“詩中有畫,畫中有詩”,所以,以山水田園詩為主,詩風(fēng)或清幽恬淡或壯麗雄闊,“詩中有畫”就是王維詩的主要內(nèi)容和風(fēng)格。當(dāng)然,如李白的樂府歌行極富浪漫主義色彩,五七言絕句豪放飄逸;杜甫一生工于詩作而命運多舛,其詩以其愛國憂民的激情,全面而深刻地反映了安史之亂前后的廣闊現(xiàn)實;東坡才冠古今,雖宦海沉浮屢遭排擠卻超然豁達(dá),其詩詞更多地表達(dá)經(jīng)過人生歷煉后的一種大氣,一種感悟,更體現(xiàn)了他不凡的人生境界。
(三)把握古代詩歌的常見類型 我國詩歌眾多,類型多樣,大致可分為以下幾類: 贈友送別詩。一般是叮嚀對方,贊頌對方,表達(dá)一種依依不舍的感情或別后的思念。
寫景詠物詩。這類詩歌類型在中國古代詩歌中最多,其中寫景詩多是借景物描寫來表達(dá)詩人或喜或悲或憂的感情,即“一切景語皆情語”。
詠物詩多為托物言志之作,借物表達(dá)自己的志趣、胸襟或抱負(fù)。 山水田園詩。
下筆多描寫山林的靜謐、田野的悠閑,借以表達(dá)詩人對現(xiàn)實的不滿,對安靜平和生活的向往。 羈旅思鄉(xiāng)詩。
抒寫羈旅之愁,表達(dá)對家鄉(xiāng)親人和朋友的思念,憂愁傷感,真切動人。 詠史懷古詩,一般是憑吊古代的人或事。
追慕古人,表緬懷之情,實則是懷古而傷今,表達(dá)自己壯志難酬的苦悶;吟詠史實,多為借古諷今,或表達(dá)昔盛今衰的感嘆。 以上幾點談到了快速把握詩歌基本內(nèi)容的方法,在迅速領(lǐng)會古詩大意的基礎(chǔ)上,下一步就是懂得詩歌表達(dá)的基本技巧。
二、懂得詩歌表達(dá)的基本技巧 和其它文學(xué)作品的閱讀一樣,古典詩歌表達(dá)的基本技巧主要從以下二個方面把握。 (一)表現(xiàn)手法 【第1句】:直抒胸臆和借景抒情 直抒胸臆指的是詩中有直接表達(dá)喜怒哀樂和理想愿望等情感的字句。
如陳子昂的《登幽州臺歌》:“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念天地之幽幽,獨愴然而涕下?!敝苯邮闱?,表達(dá)了一種曠世的孤獨感。
還有如“人生在世不稱意,明朝散發(fā)弄扁舟”,“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等,都是直抒胸臆,真切感人。 借景抒情在古詩中很常見,因為中國詩人作詩有一個共同的宗旨——詩貴在含蓄。
詩人的感情往往通過景物描寫含蓄地表現(xiàn)出來,杜甫《蜀相》中“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以丞相祠堂的冷落凄清來表達(dá)命運不濟,壯志難酬的失落;李清照《聲聲慢》中“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表達(dá)出無限的凄涼之情,感人至深。 【第2句】:象征和托物言志 象征是借用某種。
【第4句】: 表達(dá)思想情感的古詩
一、古代詩詞中常見的思想情感 ●憂國傷時【第1句】:揭露統(tǒng)治者的昏庸腐朽如:杜牧《過華清宮》長安回望繡成堆,山頂千門次第開。
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第2句】:反映離亂的痛苦如:杜甫《春望》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镜?句】:同情人民的疾苦如:《茅屋為秋風(fēng)所破歌》、白居易《賣炭翁》【第4句】:對國家民族前途命運的擔(dān)憂 如:杜甫《登樓》花近高樓傷客心,萬方多難此登臨。
錦江春色來天地,玉壘浮云變古今。北極朝廷終不改,西山寇盜莫相侵。
可憐后主還祠廟,日暮聊為梁父吟。這是一首感時撫事的詩。
作者寫登樓望見無邊春色,想到萬方多難,浮云變幻,不免傷心感喟。進而想到朝廷就象北極星座一樣,不可動搖,即使吐蕃入侵,也難改變?nèi)藗兊恼y(tǒng)觀念。
最后坦露了自己要效法諸葛亮輔佐朝廷的抱負(fù),大有澄清天下的氣概。全詩即景抒情 ●建功報國【第1句】:建功立業(yè)的渴望。
如:曹操《龜雖壽》、陸游《書憤》【第2句】:保家衛(wèi)國的決心如:王昌齡《從軍行》【第3句】:報國無門的悲傷 如:辛棄疾《京口北固亭懷古》《丑奴兒?少年不識愁滋味》【第4句】:山河淪喪的痛苦如:陸游《示兒》、文天祥《過零丁洋》【第5句】:年華消逝,壯志難酬的悲嘆 如:蘇軾《水調(diào)歌頭?赤壁懷古》【第6句】:揭露統(tǒng)治者窮兵黷武如:杜甫《兵車行》【第7句】:理想不為人知的愁苦心情如:屈原《涉江》●思鄉(xiāng)懷人【第1句】:羈旅愁思如:孟浩然《宿建德江》移舟泊煙渚,日暮客愁新。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
溫庭筠《商山早行》【第2句】:思親念友 如:王維《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蘇軾《江城子?十年生死兩茫?!贰镜?句】:邊關(guān)思鄉(xiāng)如:范仲淹《漁家傲?塞下秋來風(fēng)景異》【第4句】:閨中懷人 如:王昌齡《閨怨》、歐陽修《踏莎行?候館梅殘,溪橋柳細(xì)》、李白《樂府》(長安一片月,萬戶搗衣聲) ●生活雜感【第1句】:寄情山水、田園的悠閑 如:王維《山居秋暝》、孟浩然《過故人莊》【第2句】:昔勝今衰的感慨如:姜夔《揚州慢》、劉禹錫《烏衣巷》【第3句】:借古諷今的情懷 如:辛棄疾《京口北固亭懷古》【第4句】:青春易逝的傷感如:李清照《如夢令?昨夜雨疏風(fēng)驟》【第5句】:仕途失意的苦悶 如:白居易《琵琶行》、蘇軾《水調(diào)歌頭?明月幾時有》【第6句】:告慰平生的喜悅?cè)纾憾鸥Α洞阂瓜灿辍贰堵劰佘娛蘸幽虾颖薄?、辛棄疾《西江?明月別枝驚鵲》●長亭送別【第1句】:依依不舍的留念如:柳永《雨霖鈴》、王維《渭城曲》、李白《金陵酒肆留別》【第2句】:情深意長的勉勵如: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第3句】:坦陳心志的告白 如:王昌齡《芙蓉樓送辛漸》寒雨連江夜入?yún)?,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
【評析】 這是一首送別詩。詩的構(gòu)思新穎,淡寫朋友的離情別緒,重寫自己的高風(fēng)亮節(jié)。
首兩句蒼茫的江雨和孤峙的楚山,烘托送別時的孤寂之情;后兩句自比冰壺,表達(dá)自己開郎胸懷和堅強性格。全詩即景生情,寓情于景,含蓄蘊藉,韻味無窮。
二、評價作品思想內(nèi)容在注意的問題【第1句】:了解作家的生平、思想、創(chuàng)作風(fēng)格,有助于對其作品內(nèi)容的理解和把握。如辛棄疾曾經(jīng)在抗金斗爭的最前線出生入死,南歸之后又遭到投降派的排擠和打擊,所以其詞多為回憶過去如火如荼的戰(zhàn)斗生活,或者表達(dá)報國無門的憤懣情緒,風(fēng)格豪放悲慨。
【第2句】: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特點,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文學(xué),適當(dāng)了解某個時代的風(fēng)貌,同樣有助準(zhǔn)確把握這個時代的文學(xué)作品。比如,唐代國力強盛,投筆從戎的知識分子大多精神昂揚,情感豪邁,在他們的詩,尤其是邊塞詩,雖有塞外環(huán)境的惡劣,也有對故鄉(xiāng)、親人的深切的思念,但更多的是同仇敵愾的憤慨,保家衛(wèi)國的決心,因而格調(diào)高亢,情緒激蕩。
而宋代則大不相同,積貧積弱、國力衰微的大宋朝,已沒有了大唐的氣象,在知識分子的筆下,豪邁之氣少了,悲涼之氣多了,雄偉氣魄少了,家國之愁多了?!镜?句】:許多古代詩詞的前面都有一個不長的“序”,有的交代了創(chuàng)作的年代,有的交代了創(chuàng)作的緣由,有的交代了創(chuàng)作的經(jīng)過,有的交代了創(chuàng)作的背景,有的又為整個作品奠定了情感基調(diào),它對理解作品的思想內(nèi)容也是至關(guān)重要的,因而不能忽視。
【第4句】:大多數(shù)作品的思想感情不是單一的,其中可能交織著許許多多非常復(fù)雜的情感,這一點要特別注意,當(dāng)然,讀者有時也可以在原作的基礎(chǔ)之上發(fā)揮想象,進行二度創(chuàng)作。另外,一個作家的整體創(chuàng)作趣向和風(fēng)格要般是固定的,但也不排除個別作品的特例存在。
如李清照、辛棄疾等,都有其固有風(fēng)格之外的創(chuàng)作。三、檢測練習(xí) 下列詩詞中均有“愁”,請分析每一首詩中“愁”的具體內(nèi)容。
【第1句】:長相思(白居易) 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渡頭,吳山點點愁。思悠悠,恨悠悠,恨到歸時方始休,月明人倚樓。
【第2句】:菩薩蠻(辛棄疾) 郁孤臺下清江水,中間多少行人淚。西北望長安,可憐無數(shù)山。
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聞鷓鴣。
【第3句】:聞王昌齡左遷龍標(biāo)遙有此寄(李白) 楊花落盡子規(guī)啼,聞道龍標(biāo)過五溪。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fēng)直到夜郎西。
【第4句】:武陵春(李清照) 風(fēng)住塵香花已盡,日晚倦梳頭。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
聞?wù)f雙溪春尚好,也擬泛輕舟。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
【第5句】:南鄉(xiāng)子(王安石) 自古帝王州,郁郁蔥。
【第5句】: 幫忙賞析一首古代詩歌,說說詩人的情感.表達(dá)技巧
途中見杏花吳融 一枝紅艷出墻頭, 墻外行人正獨愁. 長得看來猶有恨, 可堪逢處更難留! 林空色暝鶯先到, 春淺香寒蝶未游. 更憶帝鄉(xiāng)千萬樹, 澹煙籠日暗神州. 詩人漂泊在外,偶然見到一枝杏花,觸動他滿懷愁緒和聯(lián)翩浮想,寫下這首動人的詩. “春色滿園關(guān)不住,一枝紅杏出墻來”,是宋人葉紹翁《游園不值》詩中的名句.杏花開在農(nóng)歷二月,正是春天到來的時候,那嬌艷的紅色就仿佛青春和生命的象征.經(jīng)歷過嚴(yán)冬漫長蟄居生活的人,早春季節(jié)走出戶外,忽然望見鄰家墻頭上伸出一枝俏麗的花朵,想到春回大地,心情該是多么欣喜激動!葉紹翁的詩句就反映了這樣的心理.可是吳融對此卻別有衷懷.他正獨自奔波于茫茫的旅途中,各種憂思盤結(jié)胸間,那枝昭示著青春與生命的杏花映入眼簾,卻在他心頭留下異樣的苦澀滋味. 他并不是不愛鮮花,不愛春天,但他想到,花開易落,青春即逝,就是永遠(yuǎn)守著這枝鮮花觀賞,又能看得幾時?想到這里,不免牽惹起無名的惆悵情緒.更何況自己行色匆匆,難以駐留,等不及花朵開盡,即刻就要離去.緣分如此短淺,怎不令人倍覺難堪? 由于節(jié)候尚早,未到百花吐艷春意濃的時分,一般樹木枝梢上還是空疏疏的,空氣里的花香仍夾帶著料峭的寒意,蝴蝶不見飛來采蜜,只有歸巢的黃鶯聊相陪伴.在這種情景下獨自盛開的杏花,難道不感到有幾分孤獨寂寞嗎?這里顯然融入詩人的身世之感,而杏花的形象也就由報春使者,轉(zhuǎn)化為詩人的自我寫照. 想象進一步馳騁,從眼前的鮮花更聯(lián)想及往年在京城長安看到的千萬樹紅杏.那一片蒙蒙的煙霞,輝映著陽光,彌漫、覆蓋在神州(指中國)大地上,景象是何等絢麗奪目呀!浮現(xiàn)于腦海的這幅長安杏花圖,實際上代表著他深心憶念的長安生活.詩人被迫離開朝廷,到處飄零,心思仍然縈注于朝中.末尾這一聯(lián)想的飛躍,恰恰泄露了他內(nèi)心的秘密,點出了他的愁懷所在. 詩篇借杏花托興,展開多方面的聯(lián)想,把自己的惜春之情、流離之感、身世之悲、故國之思,一層深一層地抒寫出來,筆法特別委婉細(xì)膩.晚唐詩人中,吳融作為溫(庭筠)、李(商隱)詩風(fēng)的追隨者,其最大特色則在于將溫、李的縟麗溫馨引向了凄冷清疏的一路.本篇可以視為這方面的代表作.。
【第6句】: 表達(dá)思鄉(xiāng)情感的古詩
0【第1句】: 請君試問東流水,別意與之誰短長? ——李白 0【第2句】: 勸君更進一杯酒,西出陽關(guān)無故人。
——王維 0【第3句】: 日幕征帆何處泊,天涯一望斷人腸。 ——孟浩然 0【第4句】: 孤帆遠(yuǎn)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李白 0【第5句】: 海內(nèi)存知已,天涯若比鄰。 ——王勃 0【第6句】: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
——李白 0【第7句】: 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蘇軾 0【第8句】: 獨在異鄉(xiāng)為異客,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
——王維 0【第9句】: 若為化得身千億,散向峰頭望故鄉(xiāng)。 ——柳宗元 【第10句】: 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
——李商隱 【第11句】: 春風(fēng)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王安石 【第12句】: 不知何處吹蘆菅,一夜征人盡望鄉(xiāng)。
——李益 【第13句】: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李白 【第14句】: 悠悠兮離別,無因兮敘懷。
——徐淑 【第15句】: 本知人心不似樹,何意人別似花離。 ——蕭子顯 【第16句】: 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fēng)無力百花殘。
——李商隱 【第17句】: 相思相見知何日,此時此夜難為情。 ——李白 【第18句】: 無窮無盡是離愁,天涯地角尋思遍。
——晏殊 【第19句】: 別后不知君遠(yuǎn)近,觸目凄涼多少悶! ——歐陽修 【第20句】: 梧桐葉上三更雨,葉葉聲聲是別離。 ——周紫芝 【第21句】: 惆悵曉鶯殘月,相別。
從此隔音塵。 ——韋莊 【第22句】: 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jié)。
——柳永 【第23句】: 此去經(jīng)年,應(yīng)是良辰好景虛設(shè)。 ——柳永 【第24句】: 離愁正引千絲亂,更東陌、飛絮瀠瀠。
——張先 【第25句】: 離愁漸遠(yuǎn)漸無窮,迢迢不斷如春水。 ——歐陽修 【第26句】: 迢遞路回清野,人語漸無聞,空帶愁歸。
——周邦彥 【第27句】: 生怕離懷別苦,多少事、欲說還休。 ——李清照 【第28句】: 凝眸處,從今又添、一段新愁。
——李清照 【第29句】: 馬上離魂衣上淚,真自個、供憔悴。 ——程垓 【第30句】: 何處合成愁,離人心上秋。
——吳文英 【第31句】: 今夜雨,定應(yīng)化作相思樹。 ——劉基 【第32句】: 離人無語消魂,細(xì)雨斜風(fēng)掩門。
——楊慎 【第33句】: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 ——李清照 【第34句】: 因思人事苦索繞,離愁別恨,無限何時了? ——柳永 【第35句】: 明月樓高休獨倚,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
——范仲淹 【第36句】: 天涯倦客,山中歸路,望斷故園心眼。 ——蘇軾 【第37句】: 兩處春光同日盡,居人思客客思家。
——白居易 【第38句】: 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 ——王建 【第39句】: 此夜曲中聞?wù)哿?,何人不起故園情? ——李白 【第40句】: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 ——張九齡 【第41句】: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xiāng)明。
——杜甬 【第42句】: 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 ——王昌齡 【第43句】: 莫愁前路無知已,天下誰人不識君! ——高適 【第44句】: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兩鄉(xiāng)。
——王昌齡 【第45句】: 這次弟,怎一個愁字了得! 李清照 【第46句】: 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李清照 【第47句】: 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李煜 【第48句】: 離恨恰如春草,更行更遠(yuǎn)還生。 ——李煜 【第49句】: 都來此事,眉間心上,無計相回避。
——范仲淹 【第50句】: 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 ——李煜 【第51句】: 愁腸已斷無由醉,酒未到,先成淚。
——范仲淹 【第52句】: 便做春江都是淚,流不盡,許多愁。 【第53句】: 又送王孫去,萋萋滿別懷。
——白居易 【第54句】: 君自故鄉(xiāng)來,應(yīng)知故鄉(xiāng)事。來日綺窗前,寒梅著花未? ——王維 【第55句】: 寧戀本鄉(xiāng)一捻土,莫愛他鄉(xiāng)萬兩金。
【第56句】: 一葉浮萍?xì)w大海,為人何處不相逢! 【第57句】: 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 【第58句】: 美不美,故鄉(xiāng)水,親不親,故鄉(xiāng)人。
【第59句】: 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fēng)。 ——崔護 【第60句】: 不見去年人,淚滿春衫袖。
——歐陽修 【第61句】: 同來玩月人何處?風(fēng)景依然似去年。 ——趙嘏 【第62句】: 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
——李白 【第63句】: 天長地久有窮時,只有相思無盡處。 【第64句】: 幾時杯重把,昨夜明月行。
——杜甫 【第65句】: 故人入我夢,明我長相憶。 ——杜甫 【第66句】: 何處是歸程?長亭更短亭。
——李白 【第67句】: 家在萬里云外,有沙鷗相識。 ——陸游 【第68句】: 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馬致遠(yuǎn) 【第69句】: 身居異土兮心內(nèi)傷,愿為黃鵠兮歸故鄉(xiāng)。 ——劉細(xì)君 【第70句】: 曉來誰染霜林醉,總是離人淚。
——王實甫 【第71句】: 新啼痕壓舊啼痕,斷腸人憶斷腸人。 ——王實甫 【第72句】: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王維 【第73句】: 故鄉(xiāng)今夜思千里,霜鬢明朝又一年。 ——高適 【第74句】: 春欲暮,思無窮,舊歡如夢中。
——溫庭筠 【第75句】: 思悠悠,恨悠悠,恨到歸時方始休。 ——白居易 【第76句】: 一看腸一斷,好去莫回頭。
——白居易 【第77句】: 如今俱是異鄉(xiāng)人,相見更無因。 ——韋莊 【第78句】: 一曲離歌兩行淚,不知何處再逢君! ——韋莊 【第79句】: 滴不盡相思血淚拋紅豆。
——曹雪芹 【第80句】: 今夕為何夕,他鄉(xiāng)說故鄉(xiāng)。 ——袁凱 【第81句】: 欲寄相思千點淚,流不到,楚江東。
——蘇軾 【第82句】: 我思君處君思我。 ——蘇軾 【第83句】: 換我心,為你心,始知相憶深。
——顧復(fù) 【第84句】: 多少恨,昨夜夢魂中。 ——李煜 【第85句】: 直道相思了無道,未妨惆悵是清狂! ——李商隱 【第86句】: 春心莫共花爭發(fā),一寸相思一寸灰。
——李商隱 【第87句】: 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極天涯不見家。 ——李覯 【第88句】: 黯鄉(xiāng)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夢留人睡。
——范仲淹 【第89句】: 萬里經(jīng)年別,孤燈此夜情?!拙右? 【第90句】: 蒼茫去鄉(xiāng)回,無事不傷情。
——吳敬梓 【第91句】: 淚中為寫相思字,寫到相思淚轉(zhuǎn)多。 ——蒲松齡 【第92句】: 傷往事,寫新詞,客愁鄉(xiāng)夢。
【第7句】: 描寫情感的古詩及賞析
玉階怨 玉階生白露,夜久侵羅襪. 卻下水精簾,玲瓏望秋月. 賞析: 這是一首抒寫宮女怨情的詩.在封建社會里,皇帝“后宮佳麗三千”,該有多少無辜的少女,長年被幽閉在深宮之中,度著那凄涼的歲月,遭受那難以忍受的折磨和摧殘啊.李白在這首詩中,從一個側(cè)面反映了她們的不幸生活,寄予了深切的同情.詩的開頭兩句,寫這位宮女久久佇立階前,以致夜露浸濕了她的羅襪,冰涼冰涼的,這才把她驚醒.一個“侵”字,把宮女凝思忘情的癡呆形象,生動地烘托了出來.在這寂靜的深夜里,這位宮女在凝思什么?一個孤獨的少女,她該凝思什么,又能凝思什么啊.無限憂傷、抑郁和苦悶的心情,通過這十個字所描繪的形象,鮮明地表現(xiàn)了出來.當(dāng)她意識到夜露侵肌,轉(zhuǎn)身返回室內(nèi)的時候,室內(nèi)也同樣是冰涼冰涼的.“卻下水精簾,玲瓏望秋月.”放下簾子,是為了擋住寒氣的侵襲,可是透過疏簾,那明晃晃的秋月又正照射著,又該增添多少愁緒啊.她在那里呆呆地望著和她相伴的孤月,通宵不眠.這里沒有正面著一怨字,而是通過形象本身的細(xì)節(jié)描寫,抒發(fā)了宮女的深深怨情,正是這首詩的藝術(shù)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