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巴黎名媛學到的是好句子集錦70條
跟巴黎名媛學到的事兒讀書筆記
這本書從各個方面來談優(yōu)雅生活,尤其適合女孩子閱讀,真的學到好多好多。
第一部分:飲食與運動
【第1句】: 飲食
1)給自己一個愉悅的早餐儀式
豐盛的食物+優(yōu)美的音樂+高品質的餐具
不管環(huán)境如何,若是你用這樣的方式對待所有的食物,虔誠地對待每次用餐。你就會更能享受到高品質的食物,也更有機會好好品味它。你對待食物的態(tài)度會更健康,而且最終你會吃得更少。因為你已經開始和你的身體和諧相處。你會知道什么時候已經攝取足夠了。
不要委屈自己放棄豐盛的美食
不要委屈自己放棄餐后甜點
不要委屈自己放棄享受美食家宴的體驗
------讓身體和心靈都得到滿足
感悟:很多人為了減肥不惜放棄自己的身體健康和美食。于我而言,美食是必須要享受的,但是要學會控制自己的體重。減肥從來都不要跟自己的健康作對,特別贊同的是運動減肥。學會控制,學會和身體和諧相處。在享受美食的同時也要保持好的身材。
2)讓你的休閑時光魅麗四射(特別特別喜歡這句話)
在巴黎,閑暇的時光通常我不會久坐,因為有許多有趣的活動在等著我。我會在塞納河邊散散步,去參觀博物館或咖啡館,我在城市里開始了探險。。。。。。
我在探索我的`人生!
感悟:在自己的城市里旅行,與其宅在家里,不如邁開腳步,先從自己住家的周圍開始,慢慢行走,慢慢發(fā)現(xiàn),用心發(fā)現(xiàn)感受生活中的每一份美好!不要浪費每一寸時光,每一寸時光都值得你去悉心對待!讓你的休閑時光魅麗四射!
【第2句】:運動
1)在家鍛煉----做家務也要光彩照人
播放動感音樂,答應自己完成后好好犒勞一下自己,盡你所能,讓過程更愉快些!
2)讓運動融入你的日常生活與工作,比如干家務和購物
感悟:做任何事情如果轉換一下心態(tài),給自己小小的儀式感,比如早餐,比如做家務放點音樂等,時刻抱著一種享受的心態(tài),而非抱怨的心態(tài),不管你做什么事情,過程都會快樂很多。讓運動融入生活中,讓運動成為一種習慣,成為一種生活方式!
第二部分:風格與美
衣服篇(關于這部分我會特意寫一篇文章《衣櫥人生》)
【第1句】:迷你衣櫥
迷你衣櫥的要點在于,它最終讓你從滿滿一柜子不適合自己的,不常用的或是質量低劣的衣服中解脫出來,最終目的是打造一個自己喜歡的衣櫥,里面的每件義務都能詮釋自己。
【第2句】:選擇10件核心單品
當我購物時更加從容,對價高質優(yōu)的衣服更感興趣,只逛不買,逛的過程是為了研究著裝。
我知道我購買的衣服一定質量很好,因為我在購物前花了更多時間來了解自己的需求。
學會混搭衣物,創(chuàng)造更多可能性。
你一定要非常了解什么能夠增添你的魅力,什么會削弱你的魅力,這對每個女人來說都是至關重要的。
我們應該只穿自己喜歡的衣服,這樣的衣服穿在身上會很好看,并且能夠展示我們的個人特質與風格。
首先,定義你的風格。(要學會熱愛自己衣櫥里的所有衣物)
其次,要找到適合自己的品牌。
最后,向世界展現(xiàn)自己。
關于化妝(享受嘗試的樂趣,別忘了時不時來些改變)
關鍵詞:自然美、自然妝容、充滿活力、光彩照人
營造神秘感是自然妝容的核心所在
學會一種妝容,可以增添我的魅力,讓我更有自信,更有光彩,同時快速簡單,毫不費力。
關于皮膚護理
補水無比重要(早喝水、每天喝水、晚喝水。建議把白開水當成日常飲料)
大量水果和蔬菜
感悟:我瑞士朋友的媽媽已經50歲了,看起里非常年輕,他跟我分享秘訣就是每天晚上大量水果和蔬菜,每兩天做一次按摩。
壓力之下,選擇熱情。選擇適合自己的減壓方式。
《明朝那些事兒》讀書筆記
《明朝那些事兒》讀書筆記1
個人感悟
第九本太倉促了,其中的人物、事件就跟歷史書上一樣,走馬觀花一般出來一下就over了,沒有色彩。前四五本色彩豐富,這也是區(qū)別于教科書的原因。
古代皇帝沒有一個是想當昏君的,之所以如此,是因為他不知道。他天天煉丹,大臣們冒死相諫他會不知道?他真的不知道,他所知道的是:大臣們都不懂得這樣的好處的,這樣對我好。我好就是國家好。
這好像一個人的性格。自己最不清楚自己的弱點。書的末尾不是寫了嗎,能改的叫缺點,不能改的叫弱點。一個小氣的人一毛不拔,自己也省吃儉用,朋友有難他不幫,大家都說他小氣,可他不會這么認為。換位思考一下就明白了,你就那個人,你是故事的主角,你覺得自己壞嗎。普通人都不會覺得。
明月的文筆贊一個。只有幽默才能驅使人一口氣看完那么厚的書。歷史就在眼前發(fā)生,好像看電視劇一樣,只是這比電視劇更精彩。
說幾個人物,讓我記憶尤深。
【王守仁】,這位已經屬于神話級別了,無所不能,能文能武,能伸能屈。大學里所學的唯物主義辯證法,算是當今哲學的主流觀點了。唯物辯證法所批判的正是單一的唯心。只是每一種哲學的產生都有他們那個時代所需要的。我一直在想,如果他活了幾百歲,能否改變后面的結局。真是個迷。
【楊繼盛】不評論了,還是把那段話貼上來吧。記得看到那里的時候,我渾身的汗毛都豎起來了。敬佩之心不能表矣。
”在那個深夜,楊繼盛被腿上的劇痛喚醒,借著微光,他看見了自己的殘腿和碎肉,卻并沒有大聲呻吟叫喊,只是叫來了一個看守:“這里太暗,請幫我點一盞燈借光。”
這是一個比較合理的要求,看守答應了,他點亮一盞燈,靠近了楊繼盛的牢房。
就在光亮灑入黑暗角落的那一刻,這位看守看見了一幕讓他魂飛魄散、永生難忘的可怕景象:
楊繼盛十分安靜地坐在那里,他低著頭,手中拿著一片破碎碗片,聚精會神地刮著腿上的肉,那里已經感染腐爛了。
他沒有麻藥,也不用鐵環(huán),更沒有塞嘴的白毛巾,只是帶著一副平靜的表情,不停地刮著腐肉,碗片并不鋒利,腐肉也不易割斷,這是令人難以忍受的劇烈疼痛,然而楊繼盛沒有發(fā)出一點聲音。
在這個深夜,單調的摩擦聲回映在監(jiān)房里,在寂靜中訴說著這無與倫比的勇敢與剛強。
在昏暗的燈光下,楊繼盛獨立完成著這個前無古人,后無來者(可以肯定)的手術,當年關老爺刮骨療毒(真假還不一定),也還有個醫(yī)生(特級醫(yī)師華佗),用的是專用手術刀,旁邊一大群人圍著,陪他下棋解悶。
相比而言,楊繼盛先生的手術是自助式的,沒有手術燈,沒有寬敞的營房,陪伴他的只有蒼蠅蚊子,他沒有消毒的手術刀,只有往日吃飯用的碎碗片。
楊繼盛繼續(xù)著他的工作,腐肉已經刮得差不多了,骨頭露了出來,他開始截去附在骨頭上面的筋膜。
掌燈的看守快要崩潰了,看著這恐怖的一幕,他想逃走,雙腿卻被牢牢地釘在原地,動彈不得。
他曾見過無數(shù)個被拷打得慘不忍睹的犯人,聽到過無數(shù)次凄慘而恐怖的哀嚎,但在這個平靜的夜里,他提著油燈,面對這個鎮(zhèn)定的人,才真正感受到了深入骨髓的恐懼和震撼。
于是他開始顫抖,光影隨著他的手不斷地搖動著。
一個沉悶的聲音終于打破了這片死一般的寂靜:
“不要動,我看不清了?!?/p>
二十年前,曾有一部極為轟動的電影《第一滴血》,后來還拍了續(xù)集,里面的蘭博兄極為彪悍,曾把火藥灑在傷口上,給自己消毒,國人為之側目,皆視其為硬漢偶像。
然而許多人并不知道,在四百多年前,有一個叫楊繼盛的人曾經比蘭博還要蘭博,而他們之間的最大區(qū)別在于:蘭博是假的,楊繼盛是真的。
楊繼盛就這樣活了下來,就這樣名震天下,就這樣永垂青史,因為他的堅忍、頑強、以及正直。
【朱元璋】創(chuàng)造歷史的人物,既然走上了這條路,就沒有回頭路。
【朱棣】同上,按理說朱允炆是個好人,可是在看書的時候,還是期待朱棣能贏,皇帝不需要好人來做,只需要有能力的人來做。
氣節(jié),為這兩個字喪命的人太多了。前赴后繼。按照書中說發(fā)來說。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三大都掛了,就剩下中國一個,八國聯(lián)軍,軍閥統(tǒng)治,內憂外患,抗日戰(zhàn)爭,內戰(zhàn)。這才是真正的歷經滄桑。而在這滄桑中,正是氣節(jié),保全了唯一的文明古國。
關于清軍入關。不知道廣大漢人是怎么看的。當然了,如今是56個民族是一家,不過那個時候可不是。
我猜想,如今外蒙古國的史書上會不會這么寫,想我大蒙古國的輝煌歷史,幾百年前打敗了明朝,一統(tǒng)中國,建立了屬于我們帝國的清朝。在他們筆下,“我們“可能就是外人了。
《明朝那些事兒》讀書筆記2
《明朝那些事兒》記述了明朝兩百多年的歷史,將暗淡的歷史煥發(fā)精彩。當年明月用他那幽默的筆風,從客觀的角度,剖析人物的心理,帶著讀者去品明朝。
一個王朝的興起,在于前一個王朝的腐敗,一個王朝的滅亡,在于這個王朝的無能。每一個王朝都是一個階段,在這個階段里,人們打打殺殺,從叔侄大戰(zhàn)到闖王李自成,從蒙古部落到后金部,大人物被打倒,小人物趕上去。一個王朝滅亡,另一個王朝誕生,這像是在輪回,但其實是在進步。
一個國家的統(tǒng)治需要實力。沒有實力就會被推翻。弱的遲早會被強的征服。只有這樣推陳出新,社會才能發(fā)展,人類才能進步。一個經濟繁榮,軍事力量強大的國家才能長治久安。人民富有就不會造反,軍事國防強大就不會有別國侵略。
一個國家是不能沒有錢的。明朝亡于無銀。國富則民強,國貧則民受欺。中國原來是世界上罕見的帝國,西漢時有絲綢之路,明朝時有七下西洋,各國的友好使臣,商人留學生不斷的涌來,那時何等的強大。后來貧窮下去了,經濟不能再使人溫飽,軍隊不能夠足以保衛(wèi)領土,八國聯(lián)軍就來趁火打劫。
為人處事要講氣節(jié),但有時候氣節(jié)等于死心眼,我們要有氣節(jié),但不能死心眼。暫時的忍讓是為了以后的長治久安。正所謂大丈夫能屈能伸。否則就是欠扁,很顯然,明朝的大部分官員就是欠扁的。
在很多時候心態(tài)和信念是可以決定成敗的。一支抱著必死決心的軍隊是一支無敵的軍隊。連死都不怕還有什么可怕的呢?相信自己能行,仗就打贏了一半,相信自己不行,那么仗就別打了,早點認輸投降或者干脆自殺算了。所以說士氣很重要,堅定信念調整心態(tài),有決心才有動力。自信很重要,但過于自信就成了驕傲,一個驕傲的將軍會讓手下的千萬士卒喪命。一個好將軍就是一個高素質的兵。一次次血腥的戰(zhàn)役磨練了他們的意志,從失敗中吸取教訓,從戰(zhàn)友的尸體中獲得總結。面對強勁的敵人,不斷的戰(zhàn)敗,敗久了就會產生恐懼,但不管有多么恐懼,下次依然要與他再戰(zhàn),因為國家需要。終有一朝打垮敵人所向披靡!那么一塊好鋼就這么煉成了。
什么物件都有氣數(shù),氣數(shù)就相當于保質期。一個王朝在世界上存在多久,這段時間就是他的保質期。氣數(shù)的保質期就相當于國力,國力有增無減時氣數(shù)殆盡。國力如果永遠強盛氣數(shù)就永遠不盡。所以我認為氣數(shù)是可以左右的。
斷斷續(xù)續(xù)用了一年的時間終于看完了整套的《明朝那些事兒》
《明朝那些事兒》讀書筆記3
趁今年寒假有空余的時間,我又捧起了講述明史的書——《明朝那些事兒》。
這本書開頭主要講述的是自幼是農民出身的朱元璋因為忍受不了元朝的統(tǒng)治,先是出家做了和尚,后被人誣陷說他要起義,被迫投靠了當時的起義隊伍。慢慢的,他在軍事方面的才能漸漸顯露了出來,他先是打敗了其它比他強的起義隊伍,后又經過與元的數(shù)十年的征戰(zhàn)。最后趕走了,元朝的皇帝,統(tǒng)一了中國。
中間又講述了朱元璋的改革和明朝的政法。其中,朱元璋建立明朝后便利用胡淮庸這個“導火索”,廢除了丞相制度。又創(chuàng)造了內閣。當初朱元璋只是想把權力歸于君主,可是他錯了,后面的朝代中,任何一個內閣都比丞相還會奪權。
在這本書里,我看到了一個個嘴臉丑惡的小人,一個個專制奪權的宦官,一個個見利忘義的奸臣,當然,更看到了舍生取義的將領,還有獨守正道的孤膽英雄。讀完了這本書,回過頭來想想,才發(fā)現(xiàn)自己從書中看到了好多的改變,人的改變,物的改變,環(huán)境的改變……而這些改變都是因“利益”起:兄弟互相殘殺、父子反目成仇、將好好的一代王朝攪和的烏煙瘴氣,不都是因“利益”而起的嗎?
在這本書中,最讓我佩服的人就是鐵鉉。他不過是一個書生,可是在面對朱棣的起義下,唯有他沒有退縮,他前往了前線,找到了那些傷兵,逃兵,并帶領著他們與朱棣展開了抗衡,正是這么一位普普通通的書生,讓朱棣吃了不少苦頭。看到這里,我們可以想象一下,就是這么普通的書生,就可以在國家危難時挺身而出,這說明他懷有多大的愛國情懷啊!
在這本書的末尾,我看到了一句話“按照自己的方式,去度過人生?!笔前?,我想鐵鉉正是靠著對國家熱愛的心和隨時準備為國家獻身的信念而活的吧。
我認為,如果我們想要成為像他們那樣的人話,就必須樹立我們人生的目標。只有準確的認識到我們每時每刻應該做什么,應該怎么做,才是正確的。
雖然如今我們的國家不需要我們去著想,但是我們必須要為我們的未來著想。就像外國文學家說的那樣“為面包而活”,意思就是:我們必須為我們自己有的吃而努力。因為一旦我們沒吃的了,就會餓死。不說保衛(wèi)國家,就連自己的命都沒了,還談何國家?
或許等我們擁有這個信念之后,我們的人生路會越來越順暢的!
《明朝那些事兒》讀書筆記4
認真讀了當年明月的《明朝那些事兒》,很想寫段讀書筆記。許是書寫的太精彩了,忍不住想寫幾句。一段幾百年的明史,卻在作者筆下娓娓道來。第一部里記憶猶新的是那段八股科舉考試,最佩服的是那幾百年間就出現(xiàn)的寥寥無幾的三甲狀元。張居正也著實厲害。慶幸的是當年黃觀投河自盡,否則以他的氣節(jié)豈不比那方孝孺等人下場更慘。最想解開的迷便是朱允炆到底去了哪,難不能被火化成了灰?最狠的人非朱元璋和他的四兒子朱棣莫屬,為了保全皇帝位,殺了身邊所有的人,寧我負天下人不能讓天下人負我,格外覺得朱棣愛記仇。最現(xiàn)實的人非李景隆是也,墻頭草,兩邊倒。做不成軍事奇才也罷,卻成了內奸。
看完第一部后覺得老天格外厚愛朱棣,穿了朱允炆的防彈衣不說,連沙塵暴都格外青睞朱棣一方,那幾仗勝利的更外驚險和僥幸。(其實也許是書里故意這么寫的,但是那四年的風風雨雨也讓我深刻感受到了朱棣的強大,敢弒君奪位,比起寧王那些人,讓我佩服不已。至少他不那么做,肯定會被朱允炆貶為庶民。那段洪武年間,那個風雪之夜,便已經讓人記憶深刻,這是一個怎樣有隱忍之心的男人。也可以感受到朱棣裝瘋賣傻背后的豪情壯志、說他是社會青年,我覺得并不完全符合。早年跟隨父親征戰(zhàn),可能是父親疏忽了他,倒也罷。正因為有這樣一段不尋常的亂世之戰(zhàn),才成就了后來這樣一位不平凡的永樂皇帝。我覺得榜樣的力量是偉大的。) 朱棣和朱元璋都有個共同的地方,狠起來,會絕到底。要么不做要么做絕。但是他們的兩位長子又與其相反。朱標若是沒有英年早逝的話,應該是位仁君。宋濂天天教他的都是做皇帝要宅心仁厚,善待百姓。而那位當了十個月皇帝的朱高熾似乎也是比他老子厚道許多。同樣的老子生出來的兒子們可真是性格迥異。 最喜歡書里寫的金戈鐵馬的場面,不算宏大,稱不上寫的精致,卻頗有戲劇化。無論是對戰(zhàn)陳友諒火燒那些鐵索戰(zhàn)艦,還是對戰(zhàn)那些前朝元人在那個漫無邊界的沙漠里尋找敵人,或是盛庸在追殺北軍時突然帥旗刮倒,都覺得充滿了戲劇化。正是因為如此,戰(zhàn)爭才能寫得如此精彩。
第一次發(fā)現(xiàn)即使沒有愛情的小說故事里,也能讓人看得如此投入。無論是從哪位強大的將軍身上,都隱藏著這樣一句話。即使日后身處絕境,亦需堅守,萬勿輕言放棄。 心的強大,才是真正的強大。 有人說這些事兒,不夠真實,其實在我看來,假假真真也好,這段歷史能夠在輕松的氛圍里寫的如此深刻,已覺得不易,何必要做到絕對真實呢,本來歷史就沒有絕對的真實,即便是正式記載,也不能說明絕對可靠。歷史可以寫的如此好看,像書里所說,生澀的道理用最普通的語言來描述,豈不更易理解。為什么非要鉆牛角尖呢。 我想把這部書完全讀完,還需要很長一段時間。作為枕邊書,它還是不錯的選擇,應該有很多人都看過,類似于易中天的品三國。暢銷千萬冊。不過相比之下,無論是品三國還是論語心得,比起這部書,都遜色不少。 那么長的一本書,我居然都記得書里的人名,有點過目不忘。哈哈。就此罷筆。希望你會喜歡。
《明朝那些事兒》讀書筆記5
最近,我一直在讀一套筆鋒驚奇的歷史書籍,它不僅讓我獲得了頗多知識也讓我獲得了不少的感觸……
此書其名為《明朝那些事兒》是當年明月(筆名)所著。這是一套向我們講述明史的系列叢書。這位作者用生動活潑的語言向我們介紹了從朱元璋開國到1644明朝的沒落其間之事。當我在某書評網站看到這番簡介時并沒有感覺到這套書有什么太大的亮點。但當我讀了之后,我的所有想法全部改變了。我以往讀史書都是極其的費勁甚至感到枯燥乏味,但這次不同,這套書讓我很容易讀懂,而且讀后自己也會有很多的想法,也會試著去揣測作者筆下人物當時的想法、感受,這本書令我愈發(fā)的渴求,恨不得茶飯不思也要讀完。
讀這套書之前,我仿佛一直都站在歷史的大門外,苦苦尋著開門的鑰匙,讀完了這套,我才發(fā)現(xiàn)打開歷史之門的并非是一把鑰匙,其實只用輕叩幾下扣門環(huán)就能看見明朝正撥開云霧向我傾城而來。
當年明月(作者)可以說是一個非常出色的說書人,他的文字并不是拘泥于歷史的高深莫測和難以理解的文言文,而是摻雜著他自己對歷史的理解、感悟與評論,讓我們得以更直接得面對歷史的滄桑與神秘。就像他本人所說的:“我很喜歡歷史,喜歡那些過去的人和事。在歷史的長河中,有太多的事情值得我們去回味。我寫文章有個習慣,由于早年讀了太多學究書,所以很痛恨那些故作高深的文章。其實歷史本身很精彩,所有的歷史都可以寫的很好看。我想寫的,是一部讓人可以在輕松中了解歷史的書,一部好看的歷史,僅此而已!”顯然,他真的做到了,而且做的很出色。
作者的寫作不僅筆鋒活潑幽默,而且加進了自己的感悟,這就拉進了作者與讀者的距離,也拉進了古人與今人的距離。這是套好書,除了把史實擺出來,還要評論挖掘,用現(xiàn)代的語言去說。我很贊成作者對歷史的解讀,畢竟歷史本就是一堆堆的故事和生動的人物組成,用人們喜歡接受的方式讓他們去了解,是好事。我們需要更多的去了解歷史,了解我們祖先的智慧所在。
要說明的是,這部書別看它的敘述語言并沒有用那種標準的學術體,但他描寫的都是正史,資料來源包括《明實錄》《明通鑒》《明史》《明史記事本末》等二十余種明代史料和筆記雜談,雖然用了很多流行文學的描寫手法和表現(xiàn)方式,但文中絕大部分的歷史事件和人物,甚至人物的對話都是有史料來源的,可以看出作者為了寫它也是下足了功夫。
明朝,歷經了三百年的風雨洗禮,從十六位皇帝的手中成長衰敗,就這樣在中國歷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后與世長辭,我們縱有神力也無法再還原那宏偉而沉重的歷史,只能從先人留下的文字中窺探到那神秘背后的艱辛。歷史是唯一的,不可復制的,但卻真是地存在過。
書中很多的描寫刷新了我對一些人事物的看法,比如戚繼光,我以前只是單純的覺得他是一個傳統(tǒng)的民族英雄,印象中是一位呆板橫沖直撞的略顯呆萌的武將。后來我才明白,在戰(zhàn)爭中橫沖直撞只會丟掉自己的性命,真正的武將是有勇有謀的,這才能夠在你死我活不擇手段的戰(zhàn)爭中生存并且連戰(zhàn)連捷。戚繼光的情商很出眾,他并不是一個廉潔的官,否則以明朝的工資肯定不能養(yǎng)起傳說中的“戚家軍”,他善于搞關系,八面玲瓏,所以在那些書中介紹的重要任務中他的結局是最好的。這也正是殘酷的生存之道。
明朝還有很多讓人驚艷的事物,比如王守仁的“心學”。王守仁在我眼中是個天才,軍事、思想、文化樣樣有拿得出手的東西,尤其是“格物致知”這四個字,留給后人的是無限的思考。明朝輝煌的歷史長河中還有海瑞、黃宗羲解縉等等等等,相對這些人才來說,明朝的皇帝卻是庸庸碌碌了些。
看完《明朝那些事兒》,我懂了很多,思考了很多,也讓我更明白歷史其實并不是單純的只有歷史,在歷史中我們甚至能窺見自己,窺見自己的未來。
《明朝那些事兒》讀書筆記6
有一本書,講述了一位出生在貧農的偉大皇帝,用心把這美麗的江山托起。他就是朱元璋,建設了一個偉大的朝代——明。
《明朝那些事兒》的作者當年明月寫道,歷史本身很精彩,歷史可以寫得很好看。
我們先來看看朱元璋的座右銘:你的就是我的,我的還是我的。呵,朱元璋的野心真大,什么都是他的才行!
再來瞧瞧朱元璋與他的侄子朱文正。朱文正因官位而背叛朱元璋,但朱元璋見到朱文正后一點兒也不玩虛的,直接用鞭子去抽朱文正,一邊抽還一邊說:小子,你想干什么?
當朱元璋進攻張士誠時,作者是這樣寫的:可是朱地主用行動告訴他,天下只能有一個最大的地主,而這個人絕對不會是你張士誠。
最精彩的是朱元璋對付王保保的篇章,其中有一段是這樣的:當天晚上,王保保沒有睡覺(算他運氣好),這個愛讀書的人,此刻正坐于軍營之中秉燭夜讀兵書。突然聽見外面喊聲大作,他心知不妙,當機立斷,毅然決定逃跑,逃跑時頗為狼狽,光著一只腳跑出大營,匆忙騎上一匹馬,就飛奔出營。
你問那十萬大軍怎么辦?連我的鞋都不要了,還要軍隊干什么?可見名將就是名將,懂得權衡利弊,畢竟自己的命最重要,所謂千軍易得,一將難求嘛。
聯(lián)想集團創(chuàng)始人柳傳志是這樣評價《明朝那些事兒》的:我覺得喜歡看的`人都是有思想、愿意想事情的人,這是好書,除了把史實擺出來,還要評論、挖掘,用現(xiàn)代的語言去說,他有他的角度。
確實,這是好書。它用動人的筆調描繪明朝的歷史,使我們討厭看的史書化為有趣的書。讀了《明朝那些事兒》你一定會很了解明朝的歷史了。不用擔心史書不好看,真的,歷史本身很精彩,歷史可以寫的很好看!
你不妨捧起當年明月寫的《明朝那些事兒》,細細品讀,一定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喲!
《明朝那些事兒》讀書筆記7
有一本書,講述了一位出生在貧農的偉大皇帝,用心把這美麗的江山托起,《明朝那些事兒》讀書筆記700字。他就是朱元璋,建設了一個偉大的朝代——明。
《明朝那些事兒》的作者當年明月寫道,歷史本身很精彩,歷史可以寫得很好看。
我們先來看看朱元璋的座右銘:你的就是我的,我的還是我的。呵,朱元璋的野心真大,什么都是他的才行!
再來瞧瞧朱元璋與他的侄子朱文正。朱文正因官位而背叛朱元璋,但朱元璋見到朱文正后一點兒也不玩虛的,直接用鞭子去抽朱文正,一邊抽還一邊說:小子,你想干什么?
當朱元璋進攻張士誠時,作者是這樣寫的:可是朱地主用行動告訴他,天下只能有一個最大的地主,而這個人絕對不會是你張士誠。
最精彩的是朱元璋對付王保保的篇章,其中有一段是這樣的:當天晚上,王保保沒有睡覺(算他運氣好),這個愛讀書的人,此刻正坐于軍營之中秉燭夜讀兵書,讀書筆記大全《《明朝那些事兒》讀書筆記700字》。突然聽見外面喊聲大作,他心知不妙,當機立斷,毅然決定逃跑,逃跑時頗為狼狽,光著一只腳跑出大營,匆忙騎上一匹馬,就飛奔出營。
你問那十萬大軍怎么辦?連我的鞋都不要了,還要軍隊干什么?可見名將就是名將,懂得權衡利弊,畢竟自己的命最重要,所謂千軍易得,一將難求嘛。
聯(lián)想集團創(chuàng)始人柳傳志是這樣評價《明朝那些事兒》的:我覺得喜歡看的人都是有思想、愿意想事情的人,這是好書,除了把史實擺出來,還要評論、挖掘,用現(xiàn)代的語言去說,他有他的角度。
確實,這是好書。它用動人的筆調描繪明朝的歷史,使我們討厭看的史書化為有趣的書。讀了《明朝那些事兒》你一定會很了解明朝的歷史了。不用擔心史書不好看,真的,歷史本身很精彩,歷史可以寫的很好看!
你不妨捧起當年明月寫的《明朝那些事兒》,細細品讀,一定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喲!
《明朝那些事兒》讀書筆記8
一口氣讀完《明朝那些事兒六》(簡稱明六),有感而發(fā),不吐不快。
明六主要是寫了張居正死后,萬歷十年(1582)至天啟六年(1626)朝廷中發(fā)生的政治、權利爭斗,邊界的入侵,百姓的生活。主要描寫了東林黨的崛起和覆滅,魏忠賢的陰謀及勢力的擴張,努爾哈赤的強大和對明朝的入侵,最后以袁崇煥領導的艱苦卓絕的寧遠大捷和努爾哈赤的死亡作為結局。
明六已經是才子當年明月的第六部作品了,風格不改,幽默、耍寶、充滿智慧,雖然已經沒有初次拜讀明一的驚艷,沒有其后五部的嘆為觀止,但是出于對明朝系列發(fā)自肺腑的喜愛,還是對明六充滿贊賞,對作者充滿欽佩。
讀完明六,相比前五部,感覺能讓人記住的可圈可點、才華橫溢、名垂千古的名臣、名將明顯少了,不是作者的寫作枯竭,而是——真的沒有了,明末那些像楊一清、李東陽、徐階、張居正等那些很牛很牛的人死光了,接班人要么是天資平庸要么歷練尚淺,況且朝廷面臨前所未有的黑暗:作為老板的能力太差,奸佞魏忠賢等的素質前無古人、后無來者、空前絕后的低。沒有很牛很牛的能力,想在這樣一個亂七八糟、妖風肆虐、黑暗無比的時代明哲保身、肩負重任,幾乎,是不可能的。
天啟年間,太亂。書中的幾句對現(xiàn)實的細節(jié)描寫真的讓我毛骨悚然:某財主故意殺人,七品縣官判其死罪,財主找關系,此人是魏忠賢之流,索要一萬兩,財主予之,附加條件因知縣判刑,殺知縣,允。沒有天理了……慶幸自己沒活在那個時候。
雖然沒有可圈可點的人物,還是被一個天資平凡的人感動了——楊漣,他是一個純粹的人,一個偉大的人,一個值得名垂千古、載入史冊的人,當我看到黑暗中死囚楊漣的絕密遺書和絕筆還有素不相識、文化水平不高、道德水平未必好的監(jiān)獄看守不顧生死、不顧地獄的折磨留存,尋找機會昭示天下的時候,我真的流淚了,我知道不管多殘酷,高尚的操守終能喚醒良知!
閱罷明六,感悟良多,如果是我,出于黑暗的天啟年間,若身居高位,我是選擇尚有操守和良知的東林,還是明哲保身的沉默?面對天啟年間權監(jiān)魏忠賢不顧家國天下,任人投靠即給官給權的拉攏與誘惑,我想,能直面魏忠賢的東林黨人,即便有很多缺點,也可稱作不朽,因為,他們尚存良知,尚悲天下!
《明朝那些事兒》讀書筆記9
最近,班里《明朝那些事兒》這本書特別火,聽同學說好看的不得了,我經不住誘惑,也買了一套看。
這本書語言風趣幽默,時不時蹦出來點《三國殺》之類的小插曲也讓人覺得十分親切,這才促使我再不到兩個月的時間里看完了整整7本。
《明朝那些事兒》講述了明朝從太祖皇帝朱元璋38年登基到年清軍入關,大明王朝近三百年的興衰,在這條長河中有于謙、楊漣這些忠臣,有死太監(jiān)王振、魏忠賢這些奸臣,有浙黨和宦黨、東林黨和庵黨的明爭暗斗,有嚴嵩和徐階、高拱和張居正的首輔之爭。
在忠臣里,我最喜歡于謙,一年級的時候我就會背“粉身碎骨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于謙小的時候就很聰明,可當他站在城樓上決定與也先決一死戰(zhàn)的時候他還是沒帶兵打仗過得一個小小的兵部侍郎。我想敵眾我寡,于謙絕對不會贏的??墒钱斔麍蟪鲎约旱淖鲬?zhàn)計劃時所有人都團結一心,最終大獲全勝,也先不知道,這叫決心和信念。
在皇帝里我最喜歡朱元璋,從一個幾乎一無所有的貧農到建立了27年的王朝的明太祖。把元朝的領地一點點的收入囊中,最后建立了明朝,表現(xiàn)出了他過人的能力。
在奸臣里,我最討厭魏忠賢,沒有他,明朝可能就不會滅亡。這都是因為不管事的木工皇帝朱由校,如果我是朱由校,早就把他拉出去凌遲滅九族了。
當然了,歷史是不能改變的,歷史就是是用來借古喻今,告誡后人的??傊?,《明朝那些事兒》是一本難得的好書,大家可以去多看看哦!
《明朝那些事兒》讀書筆記10
說起讀書,那真是我的最愛。但要問最愛讀的一本書,一定是《明朝那些事兒》。
打開第一頁,我一下子被吸引住了。這書具有一種別的書沒有的魔力。那詼諧而又嚴肅的語言,令我哭笑不得,我為朱元璋打敗陳友諒建立明朝而歡呼雀躍,又被王振,那個惹人恨的奸相氣得火冒三丈。
明朝末年的出名壞人魏忠賢與許雪純的罪行甚至讓我流下眼淚,楊漣等人組成的東林黨為道統(tǒng)而戰(zhàn),卻無可奈何的死在一幫為權力和錢財甘愿失去人性的人的屠刀下。還死的那么不明不白,令人心酸。歷史是很精彩的呀,我通過學歷史,似乎明白了什么。
跟奶奶學包粽子作文
我愛吃香噴噴粽子,也看過別人包粽子,卻從未自己動手包過。直到今天,我才跟奶奶學包粽子。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跟奶奶學包粽子作文,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篇一:跟奶奶學包粽子作文
端午節(jié)到了,一大早,家家戶戶門前都懸掛著艾蒿和昌莆,整個村子彌漫著艾葉芳香。
我生長在水鄉(xiāng),從小特別喜歡看賽龍舟。水手們身穿統(tǒng)一服裝,在一陣陣敲鑼打鼓聲中,齊心協(xié)力地往前劃,“咚、咚,劃起!”“咚、咚,劃起!”那號子聲吶喊聲至今還在我耳邊響起??上у⑺佑袔啄隂]有看見這樣熱鬧場面了。
端午節(jié)還有非常多習俗,比如吃“五黃”,還有用艾葉熬水洗澡等。每年這時候,我都會聞到那種熟悉氣味,奶奶說,洗過艾葉后百毒不侵呢。
端午節(jié)不吃粽子,那就不像端午節(jié)了,對我們小孩子來說也缺少了許多情感托付,也許就沒有了念想。這一天村子里家家戶戶都會包粽子吃。還小些時候,我就非常希望能親手包制粽子,可那時候大人們不讓,說是反給她們添亂。今年端午節(jié)學校正好放假,我便纏著奶奶教我包粽子。我一直認為包粽子就是兩張粽葉放上糯米放上餡,一包,再用繩子捆起來,簡單至極,根本難不住我。
這一次我跟著奶奶做:先把粽葉兩邊重疊,使重疊處成為一個小漏斗狀,再在粽葉里裝已經泡好糯米。而裝也有講究,先裝三分之一,然后將準備好餡料:肉、咸雞蛋黃、大棗等等,拿兩三個裝進去,再用一層糯米鋪在上面。我正準備用粽葉把糯米蓋住時候,糯米卻像調皮孩子似紛紛蹦了出來,一點兒也不聽我使喚。這可怎么辦呀?我急得直跺腳。幸虧奶奶替我去掉一些糯米,這才解了圍。最后把上面葉子疊下來,用線用力捆住。
我一心認為奶奶她們扎樣子特老土,不好看。于是,我把粽子五花大綁捆了一圈后,又自作主張地打了一個漂亮蝴蝶結。只要不隨便碰到繩子,那也是十分結實。大功告成!我拿起粽子準備放入碗中,可是不留神扯了一下棕繩那短一部分,只聽得“嘩啦”一聲,粽葉散開了,糯米撒了一地。
看著奶奶和媽媽就像變戲法似,一只只又結實又漂亮粽子從她們手中滑出來,可我連一只都包不好,心里又羨慕又著急。我牛勁兒頓時上來了,非把粽子包好不可。細細地看,認真地學,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了幾次失敗,我終于也成功地包出了幾只粽子。
這有在這時我才明白包粽子也是門手藝,真是“看事容易做事難”,要包得漂亮而結實,確不容易。世上萬事也許都是這樣吧!
篇二:跟奶奶學包粽子作文
生活就像五彩味瓶,由各種味道組成,我們就在一次次經歷和體驗中成長。
那是一個周末,暖暖陽光在清新空氣中發(fā)酵,醞釀著和煦芳香。我心情融在這幸福金色里,說不出愉悅。聽奶奶說今天要包粽子,我更興奮了——又可以吃到奶奶包冒著熱氣香氣撲鼻粽子了!奶奶淘凈了米,把肉和粽葉準備好,開始包粽子了。
我不會包粽子,從來也不敢自己親手去試試包個粽子,我怕弄砸了惹出更大的麻煩,只好眼巴巴地站在旁邊看奶奶包粽子。別看奶奶年紀大了,包粽子可真厲害:拿過兩張粽葉,兩只手往里一折,卷成一個倒置錐形漏斗,然后放上米,再在當中放一小塊肉,最后順手一推一轉,一個粽子就成型了。扯根線攔腰一扎,一個嚴嚴實實粽子就擺在眼前。這簡直就是在表演魔術,哪是包粽子啊?看著看著,我不禁心里癢癢兒,躍躍欲試,非常想學著奶奶樣子也來上幾下??蛇@繡花般活兒難度太大了,我恐怕無法勝任。動手呢,還是不動手?過了這村兒再也沒這個店兒了。奶奶大概看出了我心思,笑著對我說:“要不,你也來試一試?正好這里還有一些米?!甭犃四棠淘?,我再也按捺不住這顆蠢蠢欲動心,豁出去了,包吧!頭掉了也只有碗口大疤兒,粽子包壞了不是還有米在嗎?于是,我在奶奶鼓勵下壯著膽子開始嘗試包粽子。
我學著奶奶動作,依葫蘆畫瓢,先把兩片粽葉交叉疊放,再把粽葉做成一個漏斗形狀,開始往里面放米。我先放了少量米,再把肉放進去,再抓了一小撮米覆蓋在肉上面,然后用粽葉蓋起來。由于有些緊張,我試圖用手按住粽子兩邊,再捏緊綁上繩子,可是好幾次粽子散開了。我越是想把粽子包得嚴實一些,越是手忙腳亂,更不行了。粽子似乎在更我作對似,裂開縫隙好像在嘲笑我:不行了吧?我更加緊張了,近乎沮喪。我硬著頭皮嘗試了好久,還是包不起來,每一回都是差不多要包好了,粽葉又咧嘴壞笑,米又掉出來了!看著我急得不行,奶奶輕輕地拿著我手,教我怎么完成最后步驟。在奶奶幫助下,我終于成功地包出了一個粽子!接著,我按奶奶教方法自己包,順利地包出了好幾個粽子。盡管有點像水貨,畢竟還是自己產品??粗约嘿M盡辛苦包出粽子,我心里一股成就感油然而生,像吃了蜜一樣甜。
時至今日,見過非常多粽子,也吃過非常多粽子。但有關粽子經歷和體驗,只有那次跟奶奶包粽子讓我至今記憶猶新。因為我清楚了一件事:只有自己通過努力獲得成功,才會讓你真正快樂。
篇三:跟奶奶學包粽子作文
端午節(jié)前夕,奶奶正在包粽子。我看見了,覺得非常有趣,便讓奶奶教我,奶奶爽快地答應了。
奶奶叫我先仔細看她是如何包,我就目不轉睛地看了起來。只見奶奶先把粽葉繞成了粽子形狀,然后往粽殼里灌米。灌到一半時,又往粽殼里放了幾個花生米,之后繼續(xù)往粽殼里灌米,還不時地用筷子把米往里搗,聽奶奶說,這樣做出粽子好吃有嚼勁。米灌好了,奶奶用一根粽葉包了露出口,粽葉在粽身上繞幾圈,最后用粽針把粽葉穿過粽身中心扎了起來。就這樣,一個粽子就做好了。
我看完后問奶奶:“奶奶,我可以包一個嗎?”“能,能!”奶奶說。我按照剛才學方法,草草地包了一個,雖然不怎么耐看,但總算還是個粽子。奶奶為了鼓勵我,一個勁地說“不錯,不錯! ”接著我連續(xù)包了好幾個,還好,進步挺大,一個比一個好看。
端午節(jié)那天,我吃著自己包粽子,覺得格外地香甜!
跟老爸學釣魚作文
在我的心靈深處,往事就像那五顏六色的花朵,盛開在記憶的原野中,其中有一朵花兒盛開地特別美麗,我永遠難忘……。
那年我6歲,上小學一年級。周末,爸爸帶著我去姑奶奶家玩,姑奶奶家有一個大大的魚塘。爸爸要去魚塘釣魚,我死纏著要去,爸爸經不起我的軟磨硬泡,就讓我跟著他一起去了,爸爸把一個小釣竿拿給我,我就有模有樣的學釣魚了。
在正式釣魚前,爸爸拿著釣竿手把手地教我,連教連說:“拋竿時,左手拿著線,右手拿著釣竿,魚漂往下沉了許多,就表示有大魚來了,沉了一點,就是小魚在搗亂,沉了兩格,就是有魚來了。爸爸還教我放餌、打窩子、掛餌,用爆炸鉤等。
我開始釣魚了,過了一會,魚漂動了,我立馬提釣竿,它是……。額………一只小蝦子,而且是一只紅紅的小蝦子。我把蝦子取下來,放上餌,又靜坐等魚上鉤。過了一會兒,不是小魚,就是垃圾,不是垃圾,就是水草,不是水草,就是空的.,反正沒有一條大魚,我火了,生氣地說:“這是什么爛魚塘呀”!魚都跑到老爸那里去了,我這里幾乎連一只魚都沒有釣著。爸爸看著氣急敗壞的我,安慰地說:“不要心急,要靜下來,慢慢等魚上鉤,不能急躁,不然魚都被嚇跑了”,聽了爸爸的話,我頓時冷靜下來。功夫不負有心人,果然,魚漂動了,看浮漂的走向應該是大魚上鉤了,我和爸爸齊心協(xié)力,兩個一起拉起來,釣到的是一條大草魚,爸爸很高興,我也覺得好有成就感。
這件事令我永生難忘,它讓我學會了釣魚,還品嘗到了美味的“全魚宴”;明白了“心急吃不了熱豆腐”,遇事要冷靜,不能急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