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朗月行比喻月亮形狀的句子
【第1句】: 古朗月行的哪句是描寫月亮的
古朗月行
作者: 李白
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
又疑瑤臺鏡,飛在青云端。
仙人垂兩足,桂樹何團團。
白兔搗藥成,問言與誰餐?
蟾蜍蝕圓影,大明夜已殘。
羿昔落九烏,天人清且安。
陰精此淪惑,去去不足觀。
憂來其如何,凄愴摧心肝。
【按】樂府古題,屬《雜曲歌辭》
【仙人】虞喜《安天論》說,月中有仙人和桂樹,月初生只見仙腳,漸明乃見仙及桂成叢狀。
【白兔】傅玄《擬天問》“月中何有,白兔搗藥”
【蟾蜍】《淮南子·山林訓》“月照天下,蝕于詹諸(蟾蜍)”
【第2句】: 李白的古朗月行中描寫月亮的詩句
詩中先寫兒童時期對月亮稚氣的認識:“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又疑瑤臺鏡,飛在青云端?!币浴鞍子癖P”、“瑤臺鏡”作比喻,生動地表現(xiàn)出月亮的形狀,顏色和月光的皎潔可愛,使人感到非常新穎有趣。剩下的是抒情部分了,如有疑問,歡迎追問,謝謝,望采納,好人一生平安!
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 又疑瑤臺鏡,飛在青云端。
《古朗月行》唐朝 李白
小時不識月, 呼作白玉盤。又疑瑤臺鏡, 飛在青云端。
仙人垂兩足, 桂樹何團團。白兔搗藥成, 問言與誰餐?
蟾蜍蝕圓影, 大明夜已殘。羿昔落九烏, 天人清且安。
陰精此淪惑, 去去不足觀。憂來其如何? 凄愴摧心肝。
【第3句】: 古朗月行詩中用什么一詞,寫出了月亮的顏色種形狀
《古朗月行》詩中用“白玉盤”一詞,寫出了月亮的顏色種形狀。(白玉盤:指晶瑩剔透的白盤子。)
古朗月行
朝代:唐代
作者:李白
原文:
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
又疑瑤臺鏡,飛在青云端。
仙人垂兩足,桂樹何團團。
白兔搗藥成,問言與誰餐?
蟾蜍蝕圓影,大明夜已殘。
羿昔落九烏,天人清且安。
陰精此淪惑,去去不足觀。
憂來其如何?凄愴摧心肝。
譯文
小時候不認識月亮, 把它稱為白玉盤。
又懷疑是瑤臺仙鏡,飛在夜空青云之上。
月中的仙人是垂著雙腳嗎?月中的桂樹為什么長得圓圓的?
白兔搗成的仙藥,到底是給誰吃的呢?
蟾蜍把圓月啃食得殘缺不全,皎潔的月兒因此晦暗不明。旦滬測疚爻狡詫挾超錨
后羿射下了九個太陽,天上人間免卻災難清明安寧。
月亮已經(jīng)淪沒而迷惑不清,沒有什么可看的不如遠遠走開吧。
心懷憂慮啊又何忍一走了之,凄慘悲傷讓我肝腸寸斷。
【第4句】:
古朗月行是一首描寫(月亮)的詩。 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在你眼前出現(xiàn)了(又圓又亮的白玉作的盤子)的畫面。 描寫月亮的古詩詞: 十五夜望月
唐 王 建
中庭地白樹棲鴉,冷露無聲濕桂花。
今夜月明入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
月下獨酌
(李白)
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
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飲,影徒隨我身。
暫伴月將影,行樂須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
醒時同交歡,醉后各分散。
永結(jié)無情游,相期邈云漢。
靜夜思
(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
望月懷遠
(張九齡)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
情人怨遙夜,竟夕起相思!
滅燭憐光滿,披衣覺露滋。
不堪盈手贈,還寢夢佳期。
【第5句】: 古朗月行詩中 詩人小時把月亮比作什么
詩人把月亮比作白玉盤。
出處:唐代大詩人李白《古朗月行》。
作品原文:
古朗月行
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
又疑瑤臺鏡,飛在青云端。
仙人垂兩足,桂樹何團團。
白兔搗藥成,問言與誰餐?
蟾蜍蝕圓影,大明夜已殘。
羿昔落九烏,天人清且安。
陰精此淪惑,去去不足觀。
憂來其如何?凄愴摧心肝。
白話譯文:
小時候我不認識月亮,將它呼作白玉盤。
又懷疑是瑤臺仙人的明境,飛到了天上。
在晚上觀看月亮,可以先看到有仙人的兩足開始慢慢地出現(xiàn),接著一棵團團的大桂樹也出現(xiàn)了。
傳說月中有白兔搗仙藥,請問它是搗給誰吃的?
又傳說月中有一個大蟾蜍,是它蝕得月亮漸漸地殘缺了。
以前有位英雄羿,是他將九個太陽射落了,只留下了一個,才使得天人都得以清平安寧。
陰精的沉淪蠱惑,遂使月亮失去了光彩,便再也不值得觀看了。
對此我覺得憂心非常,凄愴之情,真是摧人心肝??!
擴展資料:
整體賞析
這首詩,大概是李白針對當時朝政黑暗而發(fā)的。唐玄宗晚年沉湎聲色,寵幸楊貴妃,權奸、宦官、邊將擅權,把國家搞得烏煙瘴氣。詩中“蟾蜍蝕圓影,大明夜已殘”似是諷刺這一昏暗局面。沈德潛說,這是“暗指貴妃能惑主聽”。
詩中先寫兒童時期對月亮稚氣的認識:“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又疑瑤臺鏡,飛在青云端?!币浴鞍子癖P”、“瑤臺鏡”作比喻,生動地表現(xiàn)出月亮的形狀和月光的皎潔可愛,使人感到非常新穎有趣?!昂簟?、“疑”這兩個動詞,傳達出兒童的天真爛漫之態(tài)。
這是一首樂府詩。鮑照有《朗月行》,寫佳人對月弦歌。李白采用這個題目,故稱“古朗月行”,但沒有因襲舊的內(nèi)容。
詩人運用浪漫主義的創(chuàng)作方法,通過豐富的想象,神話傳說的巧妙加工,以及強烈的抒情,構成瑰麗神奇而含意深蘊的藝術形象。詩中先寫兒童時期對月亮稚氣的認識:“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又疑瑤臺鏡,飛在青云端?!?/p>
以“白玉盤”、“瑤臺鏡”作比喻,生動地表現(xiàn)出月亮的形狀,顏色和月光的皎潔可愛,使人感到非常新穎有趣?!昂簟薄ⅰ耙伞边@兩個動詞,傳達出兒童的天真爛漫之態(tài)。這四句詩,看似信手寫來,卻是情采俱佳。然后,又寫月亮的升起:“仙人垂兩足,桂樹何團團?白兔搗藥成,問言與誰餐?”古代神話說,月中有仙人、桂樹、白兔。
當月亮初升的時候,先看見仙人的兩只腳,而后逐漸看見仙人和桂樹的全形,看見一輪圓月,看見月中白兔在搗藥。詩人運用這一神話傳說,寫出了月亮初生時逐漸明朗和宛若仙境般的景致。然而好景不長,月亮漸漸地由圓而蝕:“蟾蜍蝕圓影,大明夜已殘。”傳說月蝕就是蟾蜍食月所造成,月亮被蟾蜍所嚙食而殘損,變得晦暗不明。
“羿昔落九烏,天人清且安”,表現(xiàn)出詩人的感慨和希望。古代善射的后羿,射落了九個太陽,只留下一個,使天、人都免除了災難。詩人在這里引出這樣的英雄來,既是為現(xiàn)實中缺少這樣的英雄而感慨,也是希望能有這樣的英雄來掃除天下。然而,現(xiàn)實畢竟是現(xiàn)實,詩人深感失望:“陰精此淪惑,去去不足觀?!?/p>
月亮既然已經(jīng)淪沒而迷惑不清,就沒有什么可看的了,不如趁早走開吧。這是無可奈何的辦法,心中的憂憤不僅沒有解除,反而加深了:“憂來其如何?凄愴摧心肝。”詩人不忍一走了之,內(nèi)心矛盾重重,憂心如焚。
參考資料來源:搜狗百科-古朗月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