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于廟會的優(yōu)美句子
【第1句】: 關(guān)于春節(jié)優(yōu)美的句子
眼看著春節(jié)就要來臨了,這幾天走在街上到處都是拎著大包小包購買年貨的行人,每個人的臉上,身上都是一片喜氣洋洋,仿佛過年的快樂從人們的心里溢了出來流淌到了全身。
一家人圍在堂屋里看春晚。當(dāng)電視里新年鐘聲敲響時,爸爸已經(jīng)在院壩里點燃了接年的爆竹,噼噼啪啪的鞭炮聲,在寂靜的山野里是那樣的清脆,響亮。
孩子們在院壩里放起了煙花,一朵朵美麗的禮花在天空中閃爍、爆炸,小孩在院壩里歡呼著,跳躍著,新年就在這歡樂,祥和的氛圍中來到了。 真的過年了,在忙忙碌碌行人的腳步中,在手拎肩扛物件的人群里,在一聲聲問候的話語間,在震動山河的鞭炮聲中,在濟(jì)濟(jì)一堂座無虛席的年夜飯的壯觀場面里,在熙熙攘攘的廟會人群里。
今天是大年三十。早晨,金色的陽光撒滿大地。
我和媽媽興高采烈地去街上買東西,街道上一夜之間仿佛變了個樣,大街上張燈結(jié)彩,熱鬧非凡,家家戶戶貼著“倒?!?、對聯(lián),還掛著紅燈籠。人們穿著節(jié)日的盛裝,紛紛臉帶微笑地走向各個市場,有的購物,有的觀賞,一片歡樂詳和的景象。
吃的用的東西應(yīng)有盡有,招待客人的東西數(shù)不勝數(shù),糖果瓜子不在話下,什么開心果、腰果,榛子…… 對于過年,總有一種說不出的歡悅、欣喜和久久的期待。 走進(jìn)廟會,人們比肩接踵,一個個面帶微笑,一派喜慶祥和的景象。
看,一串串大糖葫蘆笑彎了腰;聽,嘎嘎作響的小風(fēng)車笑得合不攏嘴;這邊捏面人兒的捏了個孫悟空;那邊吹糖人的吹了一個小羊羔兒。各種玩具各樣商品,真是琳瑯滿目。
“春節(jié)”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佳節(jié)。每到這時候,家家戶戶都要聚在一起吃團(tuán)圓飯。
外來打工者都忙忙地收拾行李,準(zhǔn)備回家,拿著一年的工資,心中暖洋洋的;我們小孩子,取得了好成績,心中美滋滋的,等待著家長們的夸獎……大街上、小區(qū)里、超市中,到處都洋溢著喜氣,一派熱鬧的場面。 春節(jié)是中國最古老的節(jié)日,是一年四季中最隆重的日子。
盡管我們民族眾多,幅員遼闊,但是千百年以來,還是逐漸形成了較為固定的風(fēng)俗習(xí)慣。 盼呀盼呀,眼看春節(jié)就快到了,想到這,我不由得笑了起來,在春節(jié)前,人們個個喜氣洋洋,個個精神飽滿,逛街的人很多,有的在買年畫,有的在買年貨,有的坐著板凳圍著火爐開電視,有的人在打麻將,打撲克,等等不一而足。
一年的日子是詩集,正月就是色彩斑斕的封面。封面上畫著玻璃窗上喜鵲登梅肥豬拱門的喧鬧,畫著脆生生的鞭炮炸響的粗門大嗓,畫著大街上高蹺旱船的豪壯和瀟灑。
春節(jié)悄悄的來到了人們身邊,帶來了喜氣,福氣還有那合家團(tuán)聚的機(jī)會。整個城市好象是一個待嫁的女孩濃裝淡抹,一派喜慶的樣子。
大街上人來人往,大家有的去拜年,有的去買年貨,有的全家人去旅游,好一派喜慶的樣子。 春節(jié)不知不覺在忙忙碌碌中到來,每到這個時刻,每個人都不得不停下手中的活,好好和家人及親戚團(tuán)聚一般,以續(xù)親情以報親恩以示孝順。
這是中國人的傳統(tǒng)觀念和特有的文化情緣。 春節(jié)快到了,人們都忙碌起來。
去集市上轉(zhuǎn)轉(zhuǎn),就會發(fā)現(xiàn)市場上的年貨很多,購置年貨的人們摩肩接踵,甚是擁擠。偶爾注目各色各式的花炮,便有了一種沖動,似乎快過年了應(yīng)該高興起來,然而我卻很少有喜慶的感覺和釋然的心情。
人生的意義是企盼,沒有企盼,人生便沒有意義。嚴(yán)冬來臨,我們微笑面對,坦然處之,因為知道后面接踵而來的是春節(jié),是春天。
“待到山花爛漫時/她在叢中笑”,春節(jié)會治愈我們手腳上的凍瘡,春天會撫平我們面龐上的皺紋。為了換取母親的微笑,孩子會加倍刻苦學(xué)習(xí);為了春節(jié)腳步聲的誘惑,很多時候,我們“砍頭只當(dāng)風(fēng)吹帽”。
每逢春節(jié)來臨,家家戶戶都燃起鞭炮,放起禮花,辭舊迎新,釋放一年的快樂。我當(dāng)然也不例外,過足了放鞭炮的癮。
回憶起童年放鞭炮來,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 歡聲笑語透著和諧和吉祥。
在燈籠里、豐富多彩的廟會里、在聲聲的祝福里,迎來了新的一年。 家人下樓點燃鞭炮,頓時滿城近帶鞭炮聲,震耳欲聾,花炮升騰五彩斑斕,整個城市沉浸在煙花爆竹聲中。
空氣里彌漫著過年的香甜氣。愈來愈濃。
相信在寒冷的冬天,沒有我的祝福您也一樣的快樂,有了我的問候您會更加幸福!雖然相隔千里,我依然能夠看到您的微笑,親愛的朋友,祝您新年快樂。
過年了,年夜飯,一道紅紅火火的過年大餐。海鮮類,肉類,蔬菜類,各種山珍海味擠滿了團(tuán)團(tuán)圓圓的餐桌。
平時吃慣了油膩的大魚大肉,過年時最想吃的卻是清爽可口的綠色蔬菜,這究竟是時代的進(jìn)步,亦或是人們飲食習(xí)慣的后退 咄咄逼人的猜忌不會再出現(xiàn),春風(fēng)拂過牽掛的夢灣,雖然還帶著料峭的寒意,但卻足以溫暖被愛包圍的心扉。靦腆的心事寫滿新年的首頁,愿來年的心海充滿詩意的生機(jī)! 春節(jié)前,家家戶戶都亮著燈籠,把家里的東西都整理好,等著春節(jié)的到來,買來年畫的人,想怎么貼法就怎么貼,有的正著貼,有的倒著貼,有的歪著貼,有的反著貼,有的人還殺豬宰羊,準(zhǔn)備慶祝春節(jié)的到來,而且有的人準(zhǔn)備放煙花爆竹,可開心了;有的人會準(zhǔn)會放狗,讓狗也快樂一下,不再在那里受苦了,而是和人準(zhǔn)備過年。
【第2句】: 速求一篇描寫廟會的散文
端午廟會
廟會,這個詞好像變得越來越陳腐,落后。秦腔的粗獷,在國粹京劇的雅韻面前,顯得寒酸窘迫。周杰倫那些聽不清一個完整句子的一連串的音符,也早已占領(lǐng)了年輕一代的聽覺。
端午廟會,好像沒落的貴族,在逐漸走向消亡??墒?,老人們卻像過年一樣,熱鬧非凡。
小腳老奶奶不顧兒女的反對,提上小凳子,一跛一踏,急不可待地奔向戲場。提前一小時占個極佳位置,等待演員披紅掛彩,粉墨登場。
白發(fā)老奶奶推著笨重的輪椅,輪椅上,白胡子老爺爺?shù)陌櫦y里能倒下三升扁豆。在相公小姐的一唱一和中,追憶似水流年。
大鼓咚咚響徹云霄,一聲苦音尖板,撕心裂肺,將西北老人們悲苦的人生震憾得一陣顫栗。
“錦繡圖忠考圖八義圖公明下山財神圖,黃河陣群英 陣五雷陣教主大會萬仙陣”,戲臺上的對聯(lián)很有氣勢,應(yīng)該包含了很多典故。
姑娘們明知那戲場上塵土飛揚,也要抹了桂花油,穿上最時髦的衣服。她耳朵中塞著耳麥,不是為了看戲,而是為了讓人看。小伙子的注意力不在踩著鼓點,雙手捧著笏板,穩(wěn)步前行的文臣武將,也不是丟著手帕靈巧轉(zhuǎn)身的花旦,他們追著塵土沒過皮鞋,“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的姑娘,爽心悅目地笑。
只有上了年級的老人,汗水浸透又蒙了塵土,裂了小口子的草帽下,是油亮的衣領(lǐng),和帶著炕煙味兒的衣衫。他們聚精會神,張著沒牙的嘴巴,涎水順著白胡子滴下來也不知道。一鍋旱煙,吞云吐霧;一把麻子,輕脆的破裂聲,秦腔的古色古香,仿佛在這樣的意境中,才具有了地道的背景。
他們也許不知道陳橋兵變,黃袍加身的趙匡胤,但對下河?xùn)|王哭先行官卻耳熟能詳;老奶奶們一字不識,背過“昔孟母,擇鄰處;子不學(xué),斷機(jī)杼”的微乎其微,可一說起三娘教子,個個能背它個十句八句。這不,那老奶奶跟著演員哼上了:“左邊尿濕右邊換,右邊尿濕換左邊,左右兩邊齊尿濕,放在娘懷又暖干……”
小時候,沒有唐詩宋詞可讀。縮著肩膀在戲場人群中穿行。臉譜的夸張使孩子輕而易舉分出了好人與壞人,奸臣與忠良。弟弟三番五次問爺爺,他的眼角是垂下來的還是挑上去的。若說是挑上去,他必定高興。若爺爺故意說他是垂眼角,他又會氣得哭起來,說垂眼角的是奸臣,他不愿當(dāng)奸臣。耳濡目染的是“清早間梳油頭梨花對面,開一箱穿兩件新線衣衫”的情境描寫;是“月昏昏燈初上,步履沉沉出牢房”的沉重;是“憶往事,愁斷腸,朝朝暮暮思張郎”的悲情;是“定付銅鍘不留情,龍子龍孫以律行”的鐵面無私。
一陣風(fēng)過,幾滴雨落,那老人便極神圣地說,這老人家真靈,每年廟會,必下一陣雨。即便那雨解決不了任何干旱問題,神靈的威望已經(jīng)很高了。
甜醅,釀皮,各種小吃,搭一個布棚便可開張。大老遠(yuǎn)來的女人坐在攤位前,嘮叨間,一碗甜醅已經(jīng)下肚。瓷碗兒,壇壇罐罐也趕廟會。鄰縣的開了三輪車,帶著手藝,將包谷粒變成粗蟲子一樣的黃色小棒,一袋一塊錢。暴火花的老板汗流浹背,只顧裝袋。小孩子用臟手抓著往嘴里喂。
看戲的不多,做小本生意的,湊熱鬧的倒是不少。
戲臺對面,香煙繚繞。廟宇門楹上是“陰陽相同”“幽明一理”的對聯(lián)。
陰陽是否相同,幽明是否一理,似乎已經(jīng)不重要了。
【第3句】: 有關(guān)“廟會”的詩詞有哪些
古代詩:
【第1句】:
《趕廟會》
熙熙攘攘人如云,適用百貨兩邊分。呼兒喚女上街云,農(nóng)村廟會鬧似春。城鄉(xiāng)發(fā)展和諧勁,新風(fēng)處處耳邊聞。親朋好友一堂聚,明年今日還相尋。
【第2句】:《廟會》
曉去龍華三半兩, 歸時香燼滿爐裝。
九叩默禱萬事愿,則靈無處不廟堂。
現(xiàn)代詩:
《廟會》
鼓樂聲聲震天價響,
串串紅燈結(jié)成圍墻;
吆喝聲連成一片,
涌動的人潮熙熙攘攘。
這邊買一串轉(zhuǎn)運的風(fēng)車,
那邊把羊肉串嘗上一嘗;
瞧!大秧歌扭的多么歡快,
再把折子戲聽上一場。
廟會是春節(jié)里精彩的高潮,
人們無論多遠(yuǎn),
都會來逛上一逛;
它是對上蒼的祭祀,
更是一個民族的信仰。
或許,
有些人來此尋找些愜意,
還有一些人,
來尋找逝去的那段時光;
我想:更多的人,
是為了心中那個未盡的夢,
把中華民俗盛宴,
來細(xì)細(xì)品嘗。
因此上,
綠葉在枝頭醞釀綻放,
姍姍來遲的,
是羞答答的春姑娘;
風(fēng)兒也變得溫文爾雅,
太陽公公也悄無聲地,
把溫暖拋灑的越來越長……
【第4句】: 關(guān)于春節(jié)的優(yōu)美句子
“春節(jié)”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佳節(jié)。每到這時候,家家戶戶都要聚在一起吃團(tuán)圓飯。外來打工者都忙忙地收拾行李,準(zhǔn)備回家,拿著一年的工資,心中暖洋洋的;我們小孩子,取得了好成績,心中美滋滋的,等待著家長們的夸獎……大街上、小區(qū)里、超市中,到處都洋溢著喜氣,一派熱鬧的場面。
今天是大年三十。早晨,金色的陽光撒滿大地。我和媽媽興高采烈地去街上買東西,街道上一夜之間仿佛變了個樣,大街上張燈結(jié)彩,熱鬧非凡,家家戶戶貼著“倒?!?、對聯(lián),還掛著紅燈籠。人們穿著節(jié)日的盛裝,紛紛臉帶微笑地走向各個市場,有的購物,有的觀賞,一片歡樂詳和的景象。
到了晚上8點鐘,《春節(jié)聯(lián)歡晚會》開始了,我們一家坐在電視機(jī)前看《春節(jié)聯(lián)歡晚會》,晚會的節(jié)目很精彩:有優(yōu)美動聽的歌曲,有幽默風(fēng)趣的小品,還有滑稽逗人的相聲…。節(jié)目豐富多彩,看得我眼花繚亂。
“當(dāng)當(dāng)當(dāng)……”隨著新年鐘聲的敲響,煙花和爆竹便齊鳴起來。我和爸爸拿出了早已準(zhǔn)備好的煙花,點燃了煙花筒,只聽見“轟”的一聲巨響,一顆煙花彈升到了空中,在一瞬間爆炸了,那爆炸了的煙花仿佛是一朵美麗的蓮花在空中展開了花瓣,這時,一顆顆煙花又從煙花筒中噴發(fā),像無數(shù)明亮而璀璨的流星,在天空中一閃而過……天空中還閃爍著其他的煙火,它們有的如一串串珍珠,有的如一顆顆流星,有的如一朵朵菊花,有的如一條條瀑布……讓我目不暇接。一聲聲響亮的爆竹聲,一朵朵光芒四射、燦爛無比的煙花,在天空中飛舞,各式各樣,五光十色,把天空點綴成一朵鮮花, 夜空頓時變得光彩奪目。此時的場面,被笑聲、鞭炮聲、喊聲、樂曲聲合成的旋律包圍著,真是熱鬧極了。
---------------------------------------------------------------------------------------------------
新年的鐘聲即將敲響,時光的車輪又留下了一道深深的印痕。伴隨著冬日里溫暖的陽光,2010年元旦如約而至。
在繽紛的焰火和歡快的樂曲中,新的一年向我們走來。辭舊迎新之際,我們總是百感交集、思緒萬千。在新的一年,我們有許許多多的事情要做,有許許多多的任務(wù)要去完成,我們將面臨新的挑戰(zhàn)和新的機(jī)遇。新年的禮花也即將起,世界的每個角落都將沉醉于新年的喜悅中。當(dāng)然,為了活躍校園氛圍,我想,我校將在元旦前后舉行了一個“慶旦,迎新春”的活動。到那時,優(yōu)美的歌聲將會在美麗,歡樂地校園回蕩;同學(xué)們的心情也會如同海浪般跌宕起伏,同學(xué)們將會在新的一年里煥發(fā)光彩,“更上一層樓”!
----------------------------------------------------------------------------------------------------------
我國北方人有一種習(xí)俗,逢年過節(jié),迎親待友,總要包頓餃子吃。尤其是大年初一,全家人拜罷年,便圍坐在一起,邊包餃子邊聊天,山南海北,無所不談,不時引來歡聲笑語,大有其樂無窮之意。"水餃人人都愛吃,年飯尤數(shù)餃子香"。當(dāng)人們吃著這滑潤適口滋味鮮美的水餅時,如果再知道一些它的來歷,誰能不驚嘆我們文明古國的源遠(yuǎn)流長的面食奇苑呢!
-----------------------------------------------------------------------------------------------------
“拉鉤上吊一百年不許變!”童謠又響起來了,我們記著春節(jié)前的約定:過年去照相。
吃著津津有味的點心,漫步來到麗都照相館,好幸慶!它仍然開著門。我們行動起來,個個穿著喜慶的紅色上衣,拿著鮮紅的鮮花,咔嚓咔嚓照了許多張相。哇,不錯!這個姿勢擺得好!傳來了攝影師的贊許聲。的確,不是吹牛,莉莉這個姿勢擺得確實妙極了,真是個靚女!瞧,第二個又上場了,只見屁股一扭,右手放在后腦勺上,左手還向我們擺了個boss相呢!緊接著第三個,第四個,好像你爭我趕,互不相讓,真是其樂融融??!
【第5句】: 家鄉(xiāng)廟會最精彩作文2000字
家鄉(xiāng)廟會最精彩
我的家鄉(xiāng)定州,是個普普通通的小城,它沒有大都市的繁華景象,也沒有江南小鎮(zhèn)的美麗多姿。我所住的鄉(xiāng)村,有打工的,有務(wù)農(nóng)的,這兩種主要的工作充斥著人們的生活。
如果生活只有忙碌,也就沒有多大意思了,幸虧還有幾個小節(jié)日,來讓人們放松一下。比如二月二,廟會節(jié),端午,重陽,冬至等節(jié)日,我們這里是都過的。每次臨近過節(jié),家里都準(zhǔn)備下新鮮蔬菜,雞鴨魚什么的,老人們就等著和滿堂兒女們相聚一餐。這其中,數(shù)農(nóng)歷的三月二十一廟會節(jié)過得大,也過得熱鬧。
所謂廟會,也就是比集市大的買賣市場,更像是百貨市場。鍋碗瓢盆,桌椅板凳,衣服布料,吃的用的等,應(yīng)有盡有。據(jù)說以前有燒香拜佛的,現(xiàn)在也越來越少了。這種廟會都是成小片形式的,幾個村一起過,其他地方的日期另定。其實也就是為了方便老百姓買東西,商家掙點錢。
和往年一樣,今年的廟會前兩三天奶奶就忙碌著包粽子,買好瓜果蔬菜。包粽子?不是端午節(jié)才吃粽子嗎?也不全是,這個節(jié)家家戶戶也包粽子。每次都是奶奶包,看著她拿幾片葦葉,像變戲法似的三下兩下就包好一個。煮好后晾涼,白白凈凈的江米粒透著香氣,吃在嘴里甜津津的。每次一出鍋,我等不到晾涼就得先吃一個,用爺爺?shù)脑捳f,就是“光吃不干”。
廟會那天,兩個姑姑都來了,還有媽媽爸爸和妹妹。他們做買賣的上班的都忙,一年到頭相聚不了幾次,為過個節(jié)日,奶奶要準(zhǔn)備好幾天。吃飯時圍了一大桌子人,奶奶忙前忙后的又是炒菜又是做飯,還總樂呵呵的,熒光滿面。
他們男人們聚到一起總少不了喝酒。勸酒聲,碰杯聲,大笑聲,把節(jié)日的氣氛喊到了頂峰。窗外的一群孩子們,你追我趕,嘻嘻哈哈地笑著。這情景,簡直比個演唱會還熱鬧。
看著奶奶笑,我也很高興。她身體不好,年輕時為生活奔波落下了一身病,打針吃藥經(jīng)常不斷。每次我都說不用為我爸爸他們操心,好好關(guān)心關(guān)心自己,可就算病了,她也念念不忘她的兒女。
“吃餃子了!”奶奶端來了餃子。她包的餃子,皮薄餡大,吃在嘴里,很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