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送別的散文的好句子聚集100條
關于送別的散文隨筆
關于送別的散文隨筆一
白落梅曾說,“人生一世,來去匆匆,每天都在演繹聚散離合。再華美的花事,繁盛的宴席,都有散場的那一天?!逼鋵?,人的這一生,懼怕的就是離別。聚時往往短暫,而后則是漫長的離別。
相見時難別亦難。光陰如流水,它沖淡了過往痕跡,卻始終沖不散維系一生的親情的牽掛。別離的淚水,為記憶的長河增添了新的浪花;別離的祝福,為再一次相聚拉開了美好的序幕。
去年的國慶節(jié)前夕,我和表兄帶著萬分不舍,把姨娘一家送上了從常州返回包頭的列車。伴隨著列車驅(qū)動時的一聲汽笛長鳴,目睹姨娘病弱的身軀和日益蒼老的容顏,望著姨娘姨夫二老遠去的背影,一種依依不舍的情愫油然而生,一件件往事浮上心頭。
依稀記得,十幾年前姨娘回來時腰板還很硬朗。這次見到姨娘,感覺她憔悴了許多,她那飽經(jīng)風霜的臉上刻滿了滄桑,腰板也一下子佝僂得厲害,像一張彎彎的弓,可見姨娘這么多年吃盡了人世間的千辛萬苦。
2004年八月,當我聽說姨娘患上了癌這一不幸的消息后,我整個人如晴天霹靂一下子被驚呆了。那段日子,我心情一直處于郁悶狀態(tài),做什么事總是無精打采,生怕姨娘因為生了此病不久以后就會離我而去。姨夫一家更是哭得傷心欲絕,個個擔驚受怕,面如灰色。幸運的是姨娘的病發(fā)現(xiàn)得較早,手術(shù)也比較徹底。遺憾的是手術(shù)過程中損傷了音帶神經(jīng),姨娘從此落下了聲音嘶啞的后遺癥,加之她原先就有哮喘病、心臟病等,導致她說話呼吸都比正常人困難得多。我很想經(jīng)常給她打電話噓寒問暖,但又擔心她的嗓子說話久了會吃不消,所以心里就一直很糾結(jié),唯有把對姨娘的思念默默地藏在了心里。
盡管姨娘患上了癌癥,但她從來沒把自己當成癌癥病人。她在姨夫一步不離的陪同下,除了每天拖著虛弱的身體堅持步行五公里外,還經(jīng)常去學校干點力所能及的義務活,令學校員工深受感動。
據(jù)說在解放前日本鬼子占領包頭時,曾在包頭第二十中學駐地下面埋藏了大量有毒的化學武器。在他們學?,F(xiàn)有的教師隊伍中,目前有近八人患上了癌癥,其中七人已相繼去世,唯獨姨娘患了癌癥后還能活到現(xiàn)在,也許是她的菩薩心腸感動了上帝,保佑她平安無事吧。
2005年暑假,我特地帶著兒子去內(nèi)蒙包頭看望過姨娘。那年兒子剛剛小學畢業(yè),姨娘鼓勵兒子,叫他要向我看齊,好好學習,將來找個理想的工作。望著姨娘術(shù)后日漸消瘦的面容,我不免心里一陣陣酸痛。
想起我小的時候,就知道有個五姨娘在遙遠的內(nèi)蒙古包頭市工作。姨娘一直以來是我的驕傲,她慈眉善目,聰明賢惠,知書達理,在我們老家一度被人們傳為佳話,她的名字在老一輩中也是無人不曉。姨娘在我的心目中,不是母親勝似母親。聽母親說,外公過去出身不好,曾經(jīng)做過私塾教員,因患肺病過世得早。姊妹六人(五女一男)全由外婆一人不辭勞苦拉扯大。動蕩年代,地主富農(nóng)皆遭批斗,每日心驚膽戰(zhàn),日子過得非常艱苦。姊妹六人中,姨娘排行老五,目前健在的還有排行老四的我的母親和排行最小的舅舅。
五姨夫早年是作為優(yōu)秀大學生去內(nèi)蒙支邊的,他曾是包頭市第二十中學的特級教師,今年已有八十一歲高齡。原本五姨夫跟二姨娘是原配,我也一直沒見過二姨娘,聽說她是在哈爾濱難產(chǎn)失血過多逝去的。那時候的婚姻幾乎都是奉父母之命。姊妹六人中,唯獨五姨娘和舅舅有文化,自然她就成了五姨夫的填房,義無反顧地搭上了去大西北的列車。
姨娘一路風雨兼程,到了包頭后,被安排在包頭市第二十中學后勤處上班,她待人誠懇,和藹可親,心靈手巧,樂于助人,幾十年如一日,義務為學校員工理發(fā),贏得了同事們的一致好評。內(nèi)蒙屬于沙漠缺水地帶,姨娘剛?cè)グ^近十多年里,幾乎都是人工從方圓幾公里的地方擔水回來飲用,姨娘為此吃盡了苦頭,她原本挺直的腰板也就是從那時開始逐漸變彎的。
幾十年來,她把那個家打理得井井有條,目前已是兒孫滿堂,人丁興旺。姨娘一生勤儉節(jié)約,盡管自己家里過得不是太富裕,但她每年都不忘給外婆家里寄錢回來,特別是鬧饑荒年代,姨娘幾乎每月都會往老家匯款一次,幫助外婆一家孤兒寡母度過了那段艱難的歲月。
姨娘深深懂得人生不易,世間疾苦。她在我的心里,是暗夜里的一盞明燈,寒冬里的一盆炭火。以往每次她跟我通電話時,都少不了提起過去生活艱苦的那些辛酸史,她教導我要學會感恩,好好珍惜幸福生活的來之不易。依然記得,我小時候用的紙和筆等學習用品,都是姨娘從外地郵寄回來的。姨娘每次來信到舅舅那里,都會少不了要提及我,鼓勵我好好學習,將來能夠有所出息,以報答父母的養(yǎng)育之恩。
姨娘曾說,人的一生陰晴不定,雖處盛世,但要甘于吃苦,懂得珍惜。曾記得我還在讀初中時,穿的咔嘰褲子,左右膝蓋處分別縫有兩個對稱的補丁,看起來顯得很寒酸,但我一點也不覺得羞愧,反而感到十分自豪,因為那是姨娘從幾千公里外寄回來,帶給我的一份溫暖。這次姨娘回來,她跟我說起困難時候的生活,依然是那樣激動萬分……她心里始終想著別人,唯獨沒有她自己。姨娘比舅舅僅大一歲,他們是老三屆高中同學,那時姨娘寧可自己中午不吃飯,也要省下伙食費來保證舅舅不挨一頓餓。
昨夜的星辰已墜落,不墜的是掛在歲月脖子上那串閃閃爍爍的記憶。記憶中姨娘共回來三次。最早的一次,那時我還年幼,只記得當時對姨娘買回來的香蕉感到特別稀奇。平生第一次看到香蕉,且相當好吃,自然記憶也就特別深刻。除此而外,我再也記不起其他什么了,更不知道那時送別究竟是個啥滋味。
1991年夏天,那時剛好發(fā)大水,到處是一片汪洋大海。姨娘毅然冒著生命危險,在我姨妹的陪同下回來了一趟,主要目的是看望病重中的九十多歲高齡的我的外婆?!把蛴泄蛉橹?,鴉有反哺之義?!币棠镫m然只待了短短的十天,卻一直在醫(yī)院護理著病重的外婆,衣不解帶,端屎端尿,極盡孝道。每次在外婆的凝望中,我都看到了那種相依相偎的親情,在她們彼此的心中靜靜地流淌著,那是一份母女情深的愛,這份愛,似船,似海,永遠不會消逝……
姨娘回來時,我剛剛參加工作不久。姨娘看到我已大學畢業(yè),且有了一份理想的工作,感到特別高興。她一直鼓勵我要好好工作,珍惜崗位,珍惜榮譽,力爭創(chuàng)造好的業(yè)績。姨娘返回包頭時,也是我和表兄帶著萬分不舍從常州火車站為她們母女送行的。
這一次,聽說姨娘一家子要回來了,我連續(xù)興奮了好幾天。在我的記憶里,姨娘一直都是非常喜歡我的。記得姨娘曾打趣地說過,我跟我的表兄二人中,誰要是考取了大學,就把我的姨妹子嫁給誰。盡管從近親婚姻的角度來看這是極不可能的荒唐事,但對我的人生也算是一種極大的鼓勵。姨娘這次回來,我還有意提及這一話題,當時一家人都笑開了懷,姨娘風趣地說:“你還記得???!”
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每年的重大節(jié)日,我和姨娘都會通過電話彼此問候,互訴思念。
世界上最珍貴的感情莫過于親情。親情,就像沙漠中的一汪清泉,可以在你困難時給予你幫助;親情,就像一艘輪船,載著你揚帆遠航;親情是溫暖的,它讓你即便在寒冷的冬天,也能感受到春天般的溫暖;親情是濕潤的,它讓你的歲月即使蒙上了風塵,依然清澈澄凈;親情又是偉大的,它激勵你學習、奮進、永不停息……
歲月催人,往往令人措手不及。姨娘今年已七十五歲了,她含辛茹苦一輩子,如今病魔纏身,身體每況愈下,此次一別,不知道以后何時才能再次見到她。
短短幾日相聚,還沒來不及好好共敘舊話,姨娘他們卻又搭上了返回的列車?!案≡埔粍e后,流水十年間。歡笑情如舊,蕭疏鬢已斑?!眮硪泊掖?,去也匆匆,離緒千種,期待下一次重逢……
關于送別的散文隨筆二
又一年的開學季到了,今天是我回學校的日子,心里不知怎么地,頓時有種說不出的惆悵。
在火車站外,父親幫我從班車上卸下行李箱,看著父親的背影,我想起了朱自清的散文《背影》中父親的形象,心中不免又增添了一絲傷感。多少年過去了,父親還穿著十多年前的長大衣,那還是母親買給他的,我曾多次勸他把那件大衣燒了,再買一件新的,但父親每次都說:“還能穿幾年,別白糟蹋錢!”
記得前年這個時候,父親還專門請假,從廣東回家,專程護送我上省城報到。父親在擠滿了新生和家長的體育館里淌著汗為我排長長的隊辦理各種繁雜的手續(xù),之后又跑上跑下買生活用品,鋪床掛賬。臨走時,父親語重心長地撫著我的頭說:“兒子,我回去后,你要一個人在這里學習生活了。你長大了,大學里一切靠自覺,你要管好自己,別讓爸爸失望,爸爸相信你!生活費要節(jié)省些,但是該吃的還是要吃,注意身體??!”聽父親這么一說,我再也憋不住了,淚水竟然不爭氣地流了出來。“額,爸,我一定好好學習,爭取拿到獎學金,不辜負你和媽的期望的!”我向父親保證道。
大一剛開學時,我還像高三那樣每晚去自習室坐坐,把當天講的內(nèi)容復習一遍,再把下堂課的內(nèi)容預習一遍??墒沁@個過程都用不了一個小時。自習室里也不像小說里寫的那樣充滿艷遇,倒是有不少情侶依偎著“學習”,再熱的天也不分開。慢慢地,我就不愛去晚自習了,反正沒有老師管,學習也不緊張,不如跟室友們四處去玩,放松放松。過去12年的學生生涯,哪一天能像現(xiàn)在這樣瀟灑自由,無拘無束!這就是大學!那時的我頭一次發(fā)現(xiàn)自己有愛玩的潛質(zhì),以前一直以為自己是一心讀書的乖學生呢。
于是大一結(jié)束的時候,毫無疑問地,我沒有拿到獎學金,而且大一第二學期的時候,還掛了一門課程——工程數(shù)學。這讓我的心情低落到了谷底,我怎么也沒想到,事情會發(fā)展成這個樣子,父親啊父親,我該怎么向你交代呀?
從小學到初中,自己年年是三好學生,高中后即使成績不算最拔尖,但好歹也在年級前兩百名。高考的發(fā)揮失常讓我與夢想的燕園失之交臂,現(xiàn)在還有一門不及格,自己算是徹徹底底掉進差生的隊伍中了。
當年接到大學通知書時,我反倒不如父母那樣高興,因為我看著信封上的校名高興不起來。這個學校不是我理想中的學校。燕園仍然離我那么遠,未名湖似乎也離自己那么遠。父親好像看穿了我的心事:“兒子,既然考上了這個學校,為了弟弟妹妹,咱們還是去念吧,復讀家里負擔不起。起碼這個學校離家近一點。你媽病剛好了一點,咱別讓她操心了,高興一點,大學生!”父親都說到這份上了,我又怎敢多想復讀的事,高二時媽媽突然病倒已經(jīng)讓這個家好一陣動蕩,幾乎把能賣的都賣了,眼下除了去這所剛剛建立起來的大學,我別無選擇。
現(xiàn)在大二第二學期已經(jīng)到了去報到的時間,如果這次再不努力的話,我可能就真的是不孝了,第一次還有理由搪塞過去,這次要再失言的話,說實話,我自己都瞧不起自己。
父親又把行李搬到了檢票大廳的門口,然后邊擦著汗邊囑咐我倒:“在學校里,該吃的就吃,該穿的就穿,不要擔心家里的情況,這還不是你操心的時候,錢不夠用就給我打電話……還有,要多打電話回家,不要擔心話費的事……知道嗎?”我心里有些酸酸的,沒有再次流淚,因為自己已經(jīng)不是當年的那個不懂事的`小男孩了,我緩緩地回答道:“知道了,爸,你也要保重身體啊,做不了的工作千萬不要蠻干,健康要緊??!”跟父親又說了一些話,我就慢慢地進了檢票大廳,父親一直在后面看著我,我不敢回頭,因為我怕眼中的淚水又不聽話的跑出來搗亂。
父親,你和母親的養(yǎng)育之恩,今生怕是無論如何都報答不了了,從今天起,我一定不會再辜負你們對兒子的期望!
此時我突然想起了臺灣女作家瓊瑤擁阿姨的一句話:“有思想的瞬間,是幸福的;擁有感受的快意,是幸福的;擁有父愛也是幸福的。父愛同母愛一樣的無私,他不求回報;父愛是一種默默無聞,寓于無形之中的一種感情,只有用心的人才能體會?!?/p>
等了一個小時后,我終于踏上去往學校的火車。疾馳的火車,窗外的風景,讓我想起了高中語文老師念過的一句詩:“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撫我,畜我,長我,育我,顧我,復我。”
關于送別的散文隨筆三
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來。
我揮一揮衣袖,
不帶走一片云彩……
徐志摩先生淡泊名利,視生死如煙云,這是真的,從他的思想和品格中我看見他飄逸灑脫的人生個性。在這位文學大師的心目中,我想,天有多大。心就有多大。他的思想和精神,敢恨、敢愛、敢為的性格,烙在時空中的各種痕跡,將注入我的靈魂。
人的生死別離,也許在道家和佛家看來是一個樣子,而普通人為什么揉進許多感情色彩?這源于一個“情”字,如果說徐志摩想的開,看得開,來自于他對生活的熱愛,才有了豐沛的、熾熱的感情;那么,魯迅呢?“無情未必真君子,有情何必非丈夫”,他的感情又是那樣的凝重、愛憎分明。那些馳騁在歷史長河中,文壇、詩會上的精英們,不都是別有情懷在心頭,他們直面人生,在這個世界上瀟灑的走一回。
在遼闊星空,茫茫宇宙中,一個人渺小的算不了什么?而像徐志摩這樣的大師們卻把超然的情懷留給了自然,賦予了社會,唯獨沒有留給自己,我們無法避開生活的制肘,經(jīng)常深陷在感情的漩渦里,在狹小的生活空間快樂得活著。
“你是誰,你來干什么?”,“我是下崗職工,來向你請教、聽您教誨,學您那樣豁達”。與大師們在夢中相遇,曾請教擺脫誘惑與煩惱,探討愛的真諦。他說,凡事看開些,向前看總有希望,不要氣餒,前途充滿光明。我相信只有博大胸懷的人才有這樣敞亮的思想,見他依然笑著,飄然而去。
殘夢縈繞,腦海閃現(xiàn)著歲月的年輪,是啊!是先人教會了我愛,熱愛家鄉(xiāng)、熱愛生活、熱愛關心愛護我的朋友和親人們,但現(xiàn)在我不得不忍痛離去,準備外出打工。
太陽用她炙熱的個性,蒸煮著生活。想起了“農(nóng)夫心內(nèi)如湯煮,公子王孫把扇搖”,仿佛看到“野田半枯焦”的景象。
在這炎熱的夏日,父親同二弟、三弟迎著撲面的熱浪從門外走進來,小屋里擺得滿滿的,行李、皮箱占去大半,完全是“黃鶴一去不復還”的景象,此情此景,“離家出走”的蒼涼之感油然而生;我知道父親他們必是來送別的。
才剛落座,父親說:“怎么,就走哇!”
我“嗯”了一聲算是作了回答。
父親明知道的,他怎么了?我無法猜透,話里的弦外之音,他是否有話要囑咐我???這時,父親一陣接一陣的咳嗽,“爹!吃幾個餃子壓壓就好啦。”
我把妻子煮好的餃子送到父親面前,他一邊揮手,一邊搖頭,說什么也不肯吃,見他黑痩黑痩生病的樣子,額頭和眼瞼布滿了皺紋,眼睛沒了昔日的光澤;我心里頓生一種酸楚。
“爹,你都快70的人了,身上又有病,還記掛著我?!蔽?guī)缀跏沁煅实恼f。
我在請求父親原諒嗎?我有什么資格?。〖词垢赣H早已原諒了我,并支持我到遙遠的沈陽打工;即使我有千百個理由給父親一個安慰,都失去了意義,“父母在,不遠游”,又有誰心甘情愿的離開溫暖的家啊!而我就像沒根的草,還是隨風漂流著;即使有個好去處,有可觀的收入,父親也高興、喜歡,但對我來說仍是一種折磨。
盡管熱騰騰的餃子擺在盤子里,散發(fā)著誘人的香氣,我一點食欲也沒有,心里堵的慌;父親很認真的敘說著為人的原則,他還是像對待小孩子似的,生怕我忘記,反復的敘說著。
“放心去吧!別惦記家,我死不了”。他的這句話更讓我傷感,令我潸然淚下。
“爹你說啥呢!”不知是二弟還是三弟對父親的說法表示不滿,我盡量忍著打轉(zhuǎn)的眼淚,把那份愧疚藏在心底。
把幾十年來一幕幕零碎的碎片拼接起來,記憶里,我苦命的人生,幾乎都是在忙忙碌碌的東奔西跑,為生存和生活在努力的工作著。受苦之人,既便費心傷神也沒有換取衣食的安然無虞,對家,尤其是對父親的關照就少些,父親不僅理解了我,而且在我遇到困難的時候,他總是給我以精神的支撐。
在人生道路上,還是父親看得準,“別人做什么,不做什么,你可以不去管它,甚至不去想它,自己該做什么,不該做什么,必須有數(shù),‘不合與俗,不謀于眾’,到頭來吃虧的還是你,做什么都要有一定的限度,你那一板正經(jīng)的樣子能當飯吃???林子大了什么鳥沒有,社會之大什么人沒有?你甭犟,不結(jié)幫,不入流,不過多給你脖子上套上幾把枷鎖罷了?!备赣H的話是真的應驗了。
這次下崗,本不該是我,其實誰都心知肚明,論資格、能力、人品怎么會是我?深刻反思:是官場上惡斗、派系的紛爭的受害者,是腰桿子挺得太直了,是剛直的個性礙了別人的眼,是涇渭分明不相容,自己表現(xiàn)的太直、太純,不屈、不虛、不諂媚的人格所致。在那“五分看錢物、三分看關系、二分看工作”的環(huán)境里,我越發(fā)不適應了,我可以不在乎下崗,但我無法與之相容,無法改變自己。仔細想想,父親的“想得到,看得開”不也是一種“不在乎”嗎!父親有超人的大氣。
我相信所有經(jīng)受的一切都會過去,只有記憶還會重新再來。
真的該上路了,當“毒日頭”,更發(fā)威的時候,父親拖著不大靈便的腿腳,一直送我到車站、到車上,是他目送我一路得期望。
我知道父親對我的處世哲學很生氣,而當我真的需要他時,父親最疼我。
離別的心情的散文隨筆
從別后,憶相逢。幾回魂夢與君同。今宵剩把銀缸照,猶恐相逢是夢中。
離別
這就是那來自記憶中的聲音……
輕輕地……
輕輕地……
假如離別是一艘紙疊的小船
我是船長
我是水手
我是蒼白的帆
如果你理解這寂寞的懷念
你就是海
你就是風
你就是曲折的岸
噫吁嚱!此心傷哉。時光如電,日月如梭。倏忽經(jīng)年,轉(zhuǎn)眼即過,憶往昔飛越天塹,艱難相逢。匆匆一晤,今又分手。千頭萬緒,化聲珍重。
自今以后,你我陌路。唯君清影,依駐心中。眉似臥蠶,眼若丹鳳;賽場英姿,凜然威風;文采精華,小榭清發(fā)。而越語清麗,似黃鶯啼鳴;舞池燕回,揮灑從容。語笑嫣然,萬花叢中。
此去經(jīng)年,良辰不再;山風凄凄,相聚似煙。離恨恰似春草,綿延千里;思念卻如煙云,彌漫蒼穹。紅顏易得,摯友難求。有友似君,幸何甚之;君復離去,心甚傷哉。
望梅畫餅,猶可自欺;鏡花水月,原亦是空。人生之事,可遇可求。愿君此去,珍重珍重!
離別的瞬間
在離別那個的瞬間
我忽然有些 有些害怕
害怕那一揮手之間深深的眷念
所以 我先說了再見
在離別的那個瞬間
我忽然莫名的 莫名的心煩
我知道那一個轉(zhuǎn)身會留給我多少悵然
所以 我先轉(zhuǎn)身別過淚眼
在離別的那個瞬間
我的心在那一刻 一刻間顫抖
我感覺到心的隱痛一次次劃過 只為天涯兩相牽
所以 我先藏起難舍的語言
在離別的那個瞬間
我把相思揉進 揉進無限的纏綿
期盼著遙遙無期的相見 那一份堅守的信念
只因為你說過 分離的苦 要秒秒的補
所以 在想你最深的時候
我用裝滿相思的眼凝望天上的`白云 藍天
我想知道哪朵云彩是你深情的眼睛
在與我的思念一起對眸
雪花點綴的離別
古道
西風吹低了荒野
木轱轆吱呀著,在瘦石上
刻出深轍
回眸里滴落不舍
濺幾顆沙塵
溢滿眼窩
早春,冬天已容忍雁飛
你背著聲聲孤鳴
邁出勇氣
那不是,不是錯覺——
腳印沉重,重的你每一步
都邁的憔悴
背陰處,還有幾點雪花點綴
你出走的春天,遲早
會在窗外豐美
而屋內(nèi)還算溫熱的盼歸
是否會等到
一朵朵消瘦,
枯萎
精選關于送別的古詩 《芙蓉樓送辛漸》
芙蓉樓送辛漸
唐·王昌齡
寒雨連江夜入?yún)?,平明送客楚山孤?/p>
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
【注釋】
芙蓉樓:遺址在潤州(今江蘇鎮(zhèn)江)。
辛漸:詩人的一位朋友。
寒雨:寒冷的雨。
連江:滿江。
吳:三國時的吳國在長江下游一帶,簡稱這一帶為吳,與下文“楚”為互文。
平明:清晨天剛亮。
客:指辛漸。
楚山:春秋時的楚國在長江中下游一帶,所以稱這一帶的山為楚山。
孤:獨自,孤單一人。
一片冰心在玉壺:冰在玉壺之中,比喻人清廉正直。
冰心:比喻心的純潔。
洛陽:位于河南省西、黃河南岸。
【譯文】
昨天晚上,透著寒意的雨灑落大地,迷蒙的煙雨籠罩著吳地江天。
清晨當我送別友人的時候,感到自己就像楚山一樣孤獨寂寞。
洛陽的親朋好友如果向你問起我,就請轉(zhuǎn)告他們:
我的心依然像一顆珍藏在玉壺中的冰一般晶瑩純潔。
【賞析】
據(jù)《元和郡縣志>)卷二十六《江南道·潤州》丹陽:“晉王恭為刺史,改創(chuàng)西南樓名萬歲樓,西北樓名芙蓉樓?!钡り栐诮窠K省西南部,東北濱長江,大運河斜貫,屬鎮(zhèn)江市。王昌齡大約于開元末年受任江寧丞,有“詩家夫子王江寧”之稱。江寧屬今南京市,東鄰鎮(zhèn)江。王昌齡由江寧至鎮(zhèn)江西北隅的'芙蓉樓,餞別友人辛漸,寫了兩首贈行詩,這是第一首。
此外,王昌齡還寫過一首《別辛漸》,其中有“別館蕭條風雨寒”句,“別館”即客館。庾信《哀江南賦序》云“三年囚于別館”??梢娦痢⑼醮藙e是在被貶滴或流落途中。芙蓉樓之別則是在一個陰雨的秋夜?!昂赀B江夜入?yún)恰钡摹皡恰?,就是前文所說的江寧一帶,此地是三國孫吳故地?!捌矫鳌苯由暇?,意謂次日清晨?!俺健庇械睦斫鉃橛讶私?jīng)鎮(zhèn)江取道安徽入洛陽,安徽古屬楚國,故稱楚山。其實這里當是泛指南方的山?!俺弊种皇桥c上句的“吳”字相照應。因為安徽不僅屬楚國,也曾經(jīng)屬孫吳,而孫吳占有今長江中下游的安徽、江蘇等地。所以“楚山”與通常所說的“楚天”一樣,也是指遼闊的南方。第二句還值得一提的是“孤”字的用法,它在修辭上被賦予的擬人化性質(zhì),能夠更好地體現(xiàn)作者的感情色彩,突出特定的氛圍,收到物我渾一之效。
《新唐書》王昌齡本傳稱“其詩緒密而思清”。他的絕句大都有這一特點,此首也不例外,特別是“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二句,細致精密,給人以冰清玉潔之感,正如俞陛云在《詩境淺說續(xù)編》中所云:
恬退之人,借送友以自寫胸臆。其詞自瀟灑可愛。玉壺本純潔之品,更置一片冰心,可謂纖塵不染。其對洛陽親友之意,乃自愿隱論,毋煩招致。洛陽雖好,寧動冰心。左太沖詩:“峨峨高門內(nèi),藹藹皆王侯。自非攀龍客,何為欻來游”,正與同意。但此詩自明高志,與送友無涉。故作第二首云:“高樓送客不能醉,寂寞寒江明月心?!睌⒊鲕饺貥丘T別之意。
“一片冰心在玉壺”,即所謂“自明高志”。其中“冰心”二字見于《宋書》卷九十二:“冰心與貪流爭激,霜情與晚節(jié)彌茂”。這是劉宋時代“清平無私”、“為上民所愛詠”的良吏陸徽的話,王呂齡取用“冰心”二字,當表示自己與“厲志廉潔,歷任恪勤,奉公盡誠,克己無倦”的陸徽志同?!坝駢亍忠娪邗U照《代白頭吟》:“直如朱絲繩,清如玉壺冰”。是高潔的象征。此外,陸機《漢高祖功臣頌》的“周苛慷慨,心若懷冰”、姚崇《冰壺誡序》的“夫洞澈無瑕,澄空見底,當官明白者,有類是乎。故內(nèi)懷冰清,外涵玉潤,此君子冰壺之德也”,大致都是“不牽于宦情”之意。王昌齡的這一名句不僅包蘊了“冰心”、“玉壺”、“心若懷冰”、“玉壺之德”等語意,而且深情而含蓄地表達了自己的品格和德行。
與此詩有關的還有一個故事,這個故事叫旗亭畫壁,見于唐代薛用弱《集異記·王之渙》條,其文曰:“開元中,詩人王昌齡、高適、王之渙齊名。時風塵未偶,而游處略同,一日天寒微雪,三詩人共詣旗亭,貰酒小飲。忽有梨園伶官十數(shù)人登樓會宴,三詩人因避席隈映,擁爐火以觀焉。俄有妙妓四輩。尋續(xù)而至,奢華艷曳,都冶頗極。旋則奏樂,皆當時之名部也。昌齡等私相約曰:‘我輩各擅詩名,每不自定其甲乙,今者可以密觀諸冷新謳,若詩入歌詞之多者,則為優(yōu)矣。俄而一伶拊節(jié)而唱曰:‘寒雨連江夜入?yún)牵矫魉涂统焦?。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昌齡則引手畫壁曰:‘一絕句’……”這個故事的真實性,從明代起就有人提出懷疑,這里只引以說明王昌齡的這首絕句與高適、王之渙的優(yōu)秀作品一樣,流傳人口,備受喜愛。
【作者簡介】
王昌齡 (698— 756),字少伯,河東晉陽(今山西太原)人。盛唐著名邊塞詩人,后人譽為“七絕圣手”。早年貧賤,困于農(nóng)耕,年近不惑,始中進士。初任秘書省校書郎,又中博學宏辭,授汜水尉,因事貶嶺南。與李白、高適、王維、王之渙、岑參等交厚。開元末返長安,改授江寧丞。被謗謫龍標尉。安史亂起,為刺史閭丘所殺。其詩以七絕見長,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邊塞所作邊塞詩最著,有“詩家夫子王江寧”之譽(亦有“詩家天子王江寧”的說法)。
關于送別的古代詩
引導語:不管是同學的離別,朋友的離別,戀人的.離別,或者是親人的離別,每一種我們都會經(jīng)歷,而這種感覺也被古人用詩歌記錄了下來。下面,小編為大家收集整理了一些關于送別的古詩,歡迎參考。
《送孟浩然之廣陵》——李白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lián)P州。
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山中送別》——王維
山中相送罷,日暮掩柴扉。
春草明年綠,王孫歸不歸?
《送元二使安西》——王維
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
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草》——白居易
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
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遠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孫去,萋萋滿別情。
《芙蓉樓送辛漸》——王昌齡
寒雨連江夜入?yún)?,平明送客楚山孤?/p>
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
《送友人》——李白
青山橫北郭,白水繞東城。
此地一為別,孤蓬萬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揮手從茲去,蕭蕭班馬鳴。
《餞別王十一南游》——劉長卿
里君煙水闊,揮手淚沾巾。
飛鳥沒何處,青山空向人。
長江一帆遠,落日五湖春。
誰見汀洲上,相思愁白蘋。
《送友人》——薛濤
水國蒹葭夜有霜,月寒山色共蒼蒼。
誰言千里自今夕,離夢杳如關塞長。
《送靈澈上人》——劉長卿
蒼蒼竹林寺,杳杳鐘聲晚。
荷笠?guī)﹃?,青山獨遠歸。
《贈汪倫》——李白
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
桃花流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重送裴郎中貶吉州》——劉長卿
猿啼客散暮江頭,人自傷心水自流。
同作逐臣君更遠,青山萬里一孤舟。
《江亭月夜送別二首·其二》——王勃
亂煙籠碧砌,飛月向南端。
寂寞離亭掩,江山此夜寒。
《山中相送》——王維
山中相送罷,日暮掩柴扉。
明年春草綠,王孫歸不歸?
《送李端》——盧綸
故關衰草遍,離別自堪悲。
路出寒云外,人歸暮雪時。
少孤為客早,多難識君遲。
掩淚空相向,風塵何處期?
《別董大》——高適
千里黃云白日曛,北風吹雁雪紛紛。
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
《巴陵夜別王八員外》——賈至
柳絮飛時別洛陽,梅花發(fā)后到三湘。
世情已隨浮云散,離恨空隨江水長。
《送柴侍御》——王昌齡
流水通波接五岡,送君不沒有離傷。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兩鄉(xiāng)。
《送朱大入秦》——孟浩然
游人五陵去,寶劍值千金。
分手脫相贈,平生一片心。
《南浦別》——白居易
南浦凄凄別,西風裊裊秋。
一看腸一斷,好去莫回頭。
《青門柳》——白居易
青青一樹傷心色,曾入幾人離恨中。
為近都門多送別,長條折盡減春風。
《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岑參
北風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散入珠簾濕羅幕,狐裘不暖錦衾薄。
將軍角弓不得控,都護鐵衣冷猶著。
瀚海闌干百丈冰,愁云慘淡萬里凝。
中軍置酒飲歸客,胡琴琵琶與羌笛。
紛紛暮雪下轅門,風掣紅旗凍不翻。
輪臺東門送君去,去時雪滿天山路。
山回路轉(zhuǎn)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