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新加坡訪學匯報心得體會
求高中研究性學習課題和報告
《中學生用水調查》性學習課題報告 選題依據 是的源泉,水是生命的搖籃, 水是人體各種細胞和體液的重要組成部分。
人體內的水分約占體重的60%,水是人體內含量最多的一種化學物質,,人體的許多生理活動一定要有水的參與才能進行,人對水的需要僅次于氧氣 。
研究的意義 學以致用,提升自身的環(huán)保意識和節(jié)水自覺性.以及提倡人們自覺節(jié)約用水保護環(huán)境 研究的主要內容和思路
【心得體會第1句】:講出人們對水浪費,污染的不正確性
【心得體會第2句】:提出如何水資源及節(jié)約用水的幾項建議
【心得體會第3句】:總結水資源的重要性和保護節(jié)約緊迫性
【心得體會第4句】:青少年應如何保護水資源 研究的創(chuàng)新點及重點、難點
【心得體會第1句】:如何了解水的重要性;
【心得體會第2句】:怎樣保護我們的水資源;
【心得體會第3句】:現在人對水的關心程度度 研究的進程安排
【心得體會第1句】:2006年4月28日課題確定 2.2006年4月29日—5月2日確定調查確定對象,開始收集資料 3. 2006年5月3日—2006年5月3日到實地進行調查 4. 2006年5月3日—2006年5月4日對收集的資料進行整理 5.2006年5月5日定題、定稿 調查問卷 1. 您和您的家人洗臉\\\\洗手\\\\刷牙時是不是隨時關閉水龍頭? A. 是 B. 否 2. 您和您的家人洗碗\\\\筷時是不是不間斷地沖洗? A. 是 B. 否 C. 情況特殊下時使用 D. 不使用 3. 您和您的家人是不是一兩件衣服就用洗衣機洗? A. 是 B. 否 4. 你家是否采用”一水多用”? A. 是 B. 否 5.請問您家里安裝了以下哪幾種設備?(可多選) A. 安裝了節(jié)水龍頭 B. 安裝了節(jié)水馬桶 C. 安裝了”IC卡水表” D. 以上都沒有安裝 E. 不清楚 F. 其他(請注明: 6. 如果您知道節(jié)水方式,那么在日常生活中,您會不會考慮使用這些方式哪? A. 會 B. 不會 C. 不知道
【心得體會第7句】:當您看見公共場所的水龍頭在漏水,你會不會主動上前將水龍頭關上
A. 會 B. 不會 C. 不知道 答案 1 2 3 4 5 6 7 A 13.5% 17.3% 23.4% 19.8% 59.8% 77.2% 88.4% B 86.5% 82.7% 76.6% 70.2% 67.0% 06.7% 03.2% C 43.7% 16.1% 08.4% D 13.2% E 09.5% 調查發(fā)現 有些中學生及家人的節(jié)水習慣還是表現良好的。
有56.4%的被訪者在看見公共場所的水龍頭在漏水會主動上前將水龍頭關上。
要知道中學生的環(huán)境保護意識對于環(huán)境污染有著很大的改觀。
所以我們大力提倡中學生保護生態(tài)環(huán)境 中學生用水調查報告 內容摘要 一、人們對水浪費、污染的不正確性 水是生命之源,萬物生長離不開水。
水推動了人類的經濟發(fā)展,人類的歷史,就是在各大河流、海洋的沿岸發(fā)展起來的…… 一提到水這往往是對人類再也熟悉不過的一種物質,但是人類正因為對于它太過于熟悉,以致于造成水資源浪費,污染。
水是人類寶貴的自然財富,但往往我們都不曾了解它的重要性,這也是一個直觀的原因。
從地球上生命的起源到人類社會的形成,從生產力低下的原始社會到科學技術發(fā)達的現代社會,人與水結下了不解之緣。
水既是人類生存的基本條件,又是社會生產必不可少的物質資源。
沒有水,就沒有人類社會的今天。
所以說,水是人類的寶貴資源,是生命之泉。
長期以來,人們普遍認為水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不知道愛惜,而浪費揮霍。
應當知道我國水資源人均量并非豐富,地區(qū)分布不均勻,年內變化莫測,年際差別很大,再加上污染,使水資源更加緊缺,自來水其實來之不易。
在日常生活及工業(yè),農業(yè)中的需水量 在日常生活中燒飯,洗碗用水時的間斷(開門接客人,接電話,改變電視機頻道時),未關水龍頭;停水期間,忘記關水龍頭;洗手、洗臉、刷牙時,讓水一直流著;睡覺之前、出門之前,不檢查水龍頭;設備漏水,不及時修好。
都需要很龐大的用水量。
這些數據都是我們無法想象的。
人體重量的50~60%由水組成,兒童體內的水分更高達80%。
可以說,沒有水就沒有生命。
但地球上的淡水資源只占地球水資源總量的3%,在這3%。
淡水中,可供直接飲用的只有0.5%。
地球是水之行星。
地球表面約70% 為水覆蓋。
地球上全部生物體主要由水組成,如: — 一棵樹含有約60% 水(重量); — 多數蘑菇含有約80至90% 水; — 而多數動物含有約50至65% 水。
· 如沒有水,沒有生命能存在。
二、節(jié)約用水和防止水污染的建議 1. 考慮利用海水作為城市居民區(qū)生活雜用水和沖廁用水,兼作城市消防系統(tǒng)用水。
2. 各地農業(yè)區(qū)發(fā)展并推廣應用了新的灌溉技術,大大降低了用水量并提高了利用率,節(jié)水效果明顯。
3. 工廠都必須有污水處理器,污水不可以直接排到河流小溪等等地區(qū)。
4. 編制專項治理規(guī)劃。
狠抓規(guī)劃的控制實施,提出“以發(fā)展為中心,以規(guī)劃為龍頭,以法制為手段,以治水為重點,以工程為紐帶,以達標為己任”的治理工作方針,進一步明確了運河流域水污染控制的目標任務和基本思路。
5. 市區(qū)截污處理工程。
將市區(qū)生活污水收集處理達標后,再排入河流。
6. 家庭只要注意改掉不良的習慣,就能節(jié)水70%左右。
與浪費水有關的習慣很多,比如:用抽水馬桶沖掉煙頭和碎細廢物;為了接一杯涼水,而白白放掉許多水;先洗土豆、胡蘿卜后削皮,或沖洗之后再擇蔬菜;用水時的間斷(開門接客人,接電話,改變電視機頻道時),未關水龍頭;停水期間,忘記關水龍頭;洗手、洗臉、刷牙時,讓水一直流著;睡覺之前、出門之前,不檢查水龍頭;設備漏水,不及時修好。
7. 用魚缸里換出的水澆花,用洗完衣服的水沖廁所。
8. 新建供水工程時,新增工業(yè)水用量要經上一級城市建設主管部門同意。
超計劃用水應加價收水費。
生活用水按戶計量收費。
新建住宅安裝分戶計量水表。
三、講出保護水資源及節(jié)約用水的緊迫性 目前,水缺乏已成了嚴重制約我國社會經濟發(fā)展的“瓶頸”之一。
而據專家預測,到2030年前后,中國用水總量將達到每年7000億至8000億立方米,而中國實際可利用的水資源量約為8000億至9500億立方米,需水量已接近可利用水量的極限。
由于水資源供給的穩(wěn)定性和需求的不斷增長,使水具有了越來越重要的戰(zhàn)略地位。
國外的一些專家指出,估計到21世紀水對人類的重要性將象20世紀石油對人類的重要性一樣,成為一種決定國家富裕程度的珍貴商品。
一些世界著名的科學家提醒人們:一個國家如何對待它的水資源將決定這個國家是繼續(xù)發(fā)展還是衰落。
那些將治理水系作為緊迫任務的國家將占有競爭優(yōu)勢。
如果水資源消耗殆盡,人類的健康、經濟發(fā)展以及生態(tài)系統(tǒng)將受到威脅。
對水資源控制權的爭奪,將可能在下個世紀引發(fā)許多種族和國家間的敵對。
如何解決水資源供應問題,保持水資源供給和需求之間的相對平衡,世界各缺水國家和地區(qū)長期以來都做了大量的探索,一些發(fā)達國家或者比較發(fā)達的國家已取得了很多成功的經驗,概括起來,主要是三個方面:一是采取積極的措施,通過區(qū)域調水解決地區(qū)之間水資源分布不均問題;二是通過科學管理維護水資源的供需平衡;三是開發(fā)和采用各種節(jié)水技術。
如果政府和人民能夠配合的話,政府改善水供的效率,人民愛惜水的話,現有的水源已經足夠大馬人使用,根本不需要接二連三的建大型水壩。
只有綜合國家水供政策才能夠一勞永逸的解決大馬水供問題,同時也有助于消弭政府和民間因為水供所引發(fā)的種種爭端和糾紛。
在地球上,哪里有水,哪里就有生命。
一切生命活動都是起源于水的。
人體內的水分,大約占到體重的65%。
其中,腦髓含水75%,血液含水83%,肌肉含水76%,連堅硬的骨胳里也含水22%哩
沒有水,食物中的養(yǎng)料不能被吸收,廢物不能排出體外,藥物不能到達起作用的部位。
人體一旦缺水,后果是很嚴重的。
缺水1%~2%,感到渴;缺水5%,口干舌燥,皮膚起皺,意識不清,甚至幻視;缺水15%,往往甚于饑餓。
沒有食物,人可以活較長時間(有人估計為兩個月),如果連水也沒有,頂多能活一周左右。
地球是水之行星。
地球表面約70% 為水覆蓋。
《給水技術博物館》 ---------白明良 人的生命一刻也離不開水,水是人生命需要最主要的物質。
從水化學角度分析,水由氫與氧兩種元素組成。
在人體內水分子間結合成水分子團,水還能用氫鍵與體內許多物質結合,因而使水具有許多生理機能。
首先從人體構成上來看,水使構成人體最多的物質,已測定出1個成人含水量占體重的65%,而兩個月的嬰兒則為91%。
人體不同器官的水分含量差別很大,如人的眼球含水量是99%,血液85%、肌肉76%、骨骼22%。
對人體而言的生理功能是多方面,而體內發(fā)生的一切化學反應都是在介質水中進行,沒有水,養(yǎng)料不能被吸收;氧氣不能運到所需部位;養(yǎng)料和激素也不能到達它的作用部位;廢物不能排除,新陳代謝將停止,人將死亡。
因此,水對人的生命是最重要的物質。
人體每日出入水量受氣候,勞動和生活習慣等影響波動較大,但人體內水的動態(tài)平衡必須保持,否則將引起疾病。
現在醫(yī)學已測定出成人的每日水出入量:成人每日通過飲水、食物進入人體內水量約2200毫升,糖、脂肪、蛋白質氧化產生水約300毫升,每日人體內水量總計約2500毫升。
人每日排出的水量為:腎臟排尿1500毫升、皮膚蒸發(fā)500毫升、肺呼吸400毫升、糞便排出100毫升,總計約2500毫升。
從白明良的話可以看出水對生命體有著至關重要的地位 四、作為當代青少年我們應如何保護水資源 青少年應樹立珍惜和保護水資源的觀念,積極向周圍的群眾宣傳保護水,節(jié)約水的重要性.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從節(jié)約每一滴水做起,認真落實環(huán)保行動,為南水北調工程和經濟社會的可持續(xù)發(fā)展貢獻力量,(提幾條節(jié)約水的建議,如:1隨手關水龍頭,用節(jié)水水龍頭,利用洗臉水澆花、沖廁所等
【心得體會第1句】:用水時的間斷(開門接客人,接電話,改變電視機頻道時),應關水龍頭;
【心得體會第2句】:用噴頭淋浴比用浴缸洗澡節(jié)省水量達八成之多。
【心得體會第3句】: 洗菜、淘米、洗衣的水可以用來澆花、拖地、沖廁所。
【心得體會第4句】: 使用洗衣機或洗碗機時要節(jié)約用水:集齊衣物或碗碟一起洗滌
【心得體會第5句】: 滴漏的水龍頭每天可耗水70升,為免浪費,應立即修理。
6.切勿拿水嬉戲。
7.看到自己身邊的人們有浪費水資源的現象應極力勸阻,不應視而不見 總之,樹立節(jié)水意識,養(yǎng)成節(jié)水習慣,把北京建成節(jié)水型城市,讓青少年積極地加入到節(jié)約用水的行列中來,以實際行動為首都的美好生活貢獻力量。
五、研究過程的感受
關于楊姓的歷史和現狀的研究報告
關于楊姓的歷史和現狀的研究報告一、問題的提出我們學校有不少同學姓楊,聽爸爸媽媽說,姓氏是一種很深奧的文化。
于是,我對楊姓的歷史和現狀做了一次調查。
二、 調查方法1. 查閱有關姓氏的書籍,了解楊氏的起源。
2. 閱讀相關的報刊、教科書,搜集有關楊氏名人的資料。
3. 上網瀏覽有關楊氏人口數量的資料,記錄下來。
4. 查閱書籍和相關資料,了解楊姓在百家姓中的排名。
5. 上網瀏覽有關于楊姓族譜的資料。
6. 上網查閱資料,了解楊姓遷徙史。
7. 上網瀏覽,了解楊姓的地位。
三、 調查情況和資料整理信息渠道涉及的方面具體內容書籍楊姓的起源一、出自姬姓 二、賜姓轉姓 三、少數民族楊姓 四、出自姞姓 五、出自揚姓 報刊、教科書歷史上的楊姓名人楊纂、楊堅、楊延昭、楊士奇、楊延和、楊慎、楊震、楊振宇、……上網楊姓人口楊姓為中國第六大姓氏,約占全國漢族人口的3.08%,約有400萬。
書籍資料楊姓在家姓”中排第16。
上網楊姓宗譜、、、、、、……上網楊姓遷徙史臺南佳里楊氏 臺北半線楊氏 臺中楊氏 臺中沙鹿鎮(zhèn)楊氏 香港楊氏 海外楊姓 沙巴州楊氏孟加拉楊氏 緬甸仰光楊氏 菲律賓楊氏 新加坡楊氏 泰國楊氏 印度尼西亞楊氏 歐美澳洲楊氏上網地位是現時中國第六大姓氏,也是全球華人十大姓之一。
四、結論1.我國楊姓源遠流長,楊姓的發(fā)源也在今山西省汾水中游霍縣一帶,后來繁衍分布至今河南境內,成為后世楊姓發(fā)展的主流。
2.在歷史長河中楊姓人才輩出。
有北宋名將楊震,唐玄宗
美容院總結學習報告怎么寫
香玉《花園相會》:無限相思苦,含情對天光。
遙望三竿月,花下會無雙。
良宵有時盡,何須對天光。
愿為梁上燕,棲處自成雙。
求一篇小學語文老師實習報告
一、實習目的 通過教育實踐,充分發(fā)揮主觀能動性,把在大學課堂上所學的理論知識和實際教學相結合,初步掌握小學語文的教學方法和技能,以及班主任的和方法,了解現今小學生和教育的現狀。
實習單位為重慶市豐都縣龍河鎮(zhèn)中心校,班級為三年級二班。
二、實習內容
【心得體會第1句】:語文教學 ,包括備課、上課、修改作業(yè)、批閱試題。
做一個語文教師所做的事情。
積極引導,認真做好工具性與人文性教育工作。
【心得體會第2句】:班主任工作 及時正確引導學生思想,處理班上日常雜務,管理好學生日常行,培養(yǎng)良好的行為習慣,調動學生干部處理班上各事務。
三、實習效果 在實習學校有關領導和指導老師的悉心指導下,認真開展語文教學工作和班主任實習工作。
在整個實習階段,我從一個沒有經驗的大學生到略有經驗的小學語文教師及班主任。
在實習過程中,通過教師及自己的刻苦努力,現能較好地上課及做好班主任工作。
四、及體會 初為人師,對于我而言卻是件極具挑戰(zhàn)性、頗具誘惑力的事情。
2008年8月31日,我懷著興奮的心情來到重慶豐都龍河中心小學校,開始了為期一個月二十天的。
實習期間的點點滴滴、酸甜苦辣,讓我體驗到作為一位人民教師的崇高和艱辛。
下面我從幾個方面對我的實習進行總結。
【心得體會第1句】:認真做好實習前期工作 首先是把自己的心態(tài)放正,因為心態(tài)決定一切是輔導員叮囑的。
學做師者就得像師者。
指導老師對我的要求:嚴格要求自己,為人師表,言必行,行必果,身正為范。
在開學典禮后指導教師介紹了各項實習工作的安排和實習期間該注意的事項。
我也主動把實習班級的每個學生和學校的基本情況有個初步的了解。
有了這一切的統(tǒng)籌安排,我的實習才能進行的如此順利。
【心得體會第2句】:名師指導按步驟提高教學水平 教學實習的開展,指導我的是本校的,教育前線工作者,也是一個非常負責的教師。
我們將實習分為兩個階段: 第一階段為見習階段,時間為一周。
在這個星期里,我全面熟悉小學三年級的語文教材,認真聽指導老師的每一堂課,并做好每節(jié)聽課紀錄,課后與老師交流,虛心求教,深入了解的要求和。
學習如何備課、備學生,如何更好地將素質教育的理論與落實考綱考點的要求相結合。
不斷地進行反思,仔細體會老師在課堂上的每個細節(jié),并這個細節(jié)中所蘊含的意思。
因為在課堂上的每個動作都是為教學服務的。
這是指導教師經常強調的一句話。
還經聽一些竟賽課、公開課、優(yōu)質課。
之后與指導教師一起探討,更多的是老師的指點。
吸取他人優(yōu)秀成份作為自己所用。
是模仿與學習相結合的階段。
第二階段是上課階段,我的指導老師是本校的,并且是三年級二班的班主任,所以她給我上的課是很多,而且給我安排的課時也是很多的,這就使得我有更多的鍛煉機會。
上講臺的次數就自然增多。
一天中最多有三節(jié)課,一般都是兩節(jié)課。
所以就有很多交流的時間,在做得不好的地方老師也是及時地經我指出。
另外在課后細心琢磨教材、詳細寫教案、做課件,每一樣都是改了又改,直到自己認為能教好本課為止,這才交到教師那里進行初審。
在審查時指導老師要求我說出我的上課計劃,這就練習了說課的環(huán)節(jié)。
在指導老師的批改和建議下再做修改,之后在上課前進行試講。
我的每一節(jié)課指導老師都堅持聽課,在課后細心幫我評課,針對我課堂上出現的缺點提出寶貴意見,并且肯定了我的一些可取之處,讓我倍受鼓舞,在課后努力改正,提高教學水平,以確保在下一次的教學中不出現同樣的錯誤。
還要在中學會整體規(guī)劃,依的按排創(chuàng)造性完成教學任務。
在這樣的努力下,我在教態(tài)、語言、板書、提問技巧、與學生互動等各方面都有了顯著的提高。
【心得體會第3句】:積極做好班主任實習工作 做班主任是辛苦的,而當一個小學三年級的班主任則是更辛苦的。
小學生各方面都要細致如微,稍有不注意就有意想不到的事情發(fā)生。
這給管理教育帶來了巨大的困難,所以一開始我就暗下決心,一定要加倍努力,要投入比別人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將我的工作做好。
我從早上7點20就起床,早餐之后就到學校簽到。
每天的主要任務:一是看早讀,每天早上7:50到教室督促他們打掃衛(wèi)生,檢查,紅領巾的佩戴,督促他們認真早讀。
二是在上課時間進行巡堂,檢查上課情況,如有上課不認真聽講者,下課及時找他談話,正確引導。
三是第六節(jié)課后為課外活動,我要輔導個別學生,給個別學生作思想工作。
在這過程中,我做到,任勞任怨,不喊苦不喊累,盡責的做好每一項工作,帶領學生參加學校的各項活動。
如全校大掃除、紅領巾檢查、“紅歌傳唱”等活動。
經過不懈的努力,班級整體情況有了改善,我與學生也建立了良好的師生關系,得到他們的信任,我成為他們訴說心事的對象,我也是他們忠實的傾聽者,借此及時進行正確的思想引導
【心得體會第4句】:虛心求教認真吸取他人優(yōu)點 在實習期間,除了教學實習和班主任工作,我在認真地寫實習日志,對每節(jié)課都要反思。
得與失都在我的心里很清楚,做到下一次少犯錯誤。
在反省自的同時,也要向他人學習。
我多去參加學校的,不放過每一次到講課比賽現場聽課,并做好聽課記錄。
親臨片區(qū)賽的現場,從那里我學到了許多有價值的東西。
虛心聽取別人的意見和批評。
從他人身上學到了不少的能力,如不同的教學風格,班主任工作技巧等等。
雖說我的實習生活已結束,但我對教學的追求和努力將一如既往,我對學生的關愛也將永不消減,作為準老師的我有信心做好教育工作。
爭取做一名優(yōu)秀的人民教師。
微笑服務體現了一種什么觀念
微笑服務體現了一種什么觀念? 簡要回答: 體現了顧客為中心的市場營銷觀念。
微笑服務吸引了顧客,但之所以能夠留住顧客決不僅僅對顧客微笑。
微笑只是一種形式。
其含義是非常豐富的。
它體現了一種觀念、一種心態(tài)。
一種把顧客利益置于中心位置的經營理念。
在這種理念的支配下,為足顧客的要求,希爾頓“帝國”除了到處都充滿著“微笑”外,在組織結構上,希爾頓盡力創(chuàng)造一個盡可能完整的系統(tǒng),以便成為一個綜合性的服務機構。
飯店除了提供完善的食宿外,還設有咖啡廳、會議室、宴會廳、游泳購物中心、銀行、郵電局、花店、服、航空公司代理處、出租汽車站等一套完整的服務機構和設施,使得到希爾頓飯店投宿的旅客有一種“賓至如歸”的感覺。
這才是留住顧客的根本原因。
關于譚姓的歷史和現狀的研究報告表
譚姓 - 來源
【心得體會第1句】: 出自姒姓。
相傳堯時中原洪水泛濫,堯派鯀治水,鯀采用堵的方法,結果失敗了。
遞舜即位后任用鯀的兒子禹治水。
據說鯀的妻子夢食薏苡,醒來后有了身孕,生下了禹。
禹治水成功后,舜賜姒姓于禹。
周初大封諸侯時,姒姓的一支被封于譚國(今山東省章丘縣西),爵位為子。
譚國國勢一直不盛,不久就淪為齊國的附庸。
到了春秋初期,齊桓公稱霸諸侯,于周莊王四年(公元前683年)吞并了譚國。
譚國國君之子逃亡到莒國(今山東莒縣)。
而留在故國的子孫就以國為氏,稱譚氏,史稱譚氏正宗,是為山東譚氏。
[1]
【心得體會第2句】: 出自古代西南少數民族。
據《萬姓統(tǒng)譜》的考證,巴南(今云南、貴州一帶)六姓有譚氏,自稱盤古的后代,望出弘農,是為云南、貴州譚氏。
【心得體會第3句】: 談氏有避諱改姓譚氏。
又據《萬姓統(tǒng)譜》所載,譚氏有避仇去言旁為覃,今嶺南(泛指五嶺之南,大致相當今廣廣西大部分地區(qū)。
譚姓 - 分布 譚氏起源于山東。
漢代巴南(今川東、鄂西南部)少數民族中也有譚姓。
巴南譚氏有可能是譚國遺民逃到巴南,融入當地民族形成的。
譚氏早期主要在山東省境內繁衍發(fā)展,后因戰(zhàn)亂、自然災害、官職調遷等原因離開故土,向各地遷徙。
漢代時,譚氏已分布于河南、山西等地。
南北朝時譚氏開始遷入廣東,唐末時遷入江西。
五代時,福建泉州人譚峭在嵩山從事辟谷養(yǎng)氣煉丹之術。
他提出要“均其食”,幻想一種“無親、無疏、無愛、無惡”的“太和”社會。
從宋代起,譚姓人物漸多見于史冊,分布地更廣,集中于江南地區(qū)、江蘇、浙江、安徽及湖南、湖北、四川等地。
大約從清代開始,閩、粵譚氏部分族人遷徙至東南亞,僑民于新加坡等國。
譚姓 - 郡望堂號 堂號:“善斷堂”:唐憲宗時候,譚忠為燕的牙將,受燕的派遣出使魏。
恰恰這時朝廷派大軍越過魏國去伐趙。
魏牧田季安要興兵,譚忠說:“不可
如果興兵,就是對抗朝廷,魏的罪就大了。
”季安采納了他的話,按兵不動。
譚忠又說服燕牧劉濟出兵幫朝廷伐趙,連克趙城饒陽、束鹿。
魏和燕都受到朝廷表彰,大家都佩服譚忠善斷。
另外還有“濟南”、“弘農”等堂號。
郡望:濟陽郡:晉惠帝時分陳留置郡,治所在洛陽。
相當于今河南蘭考東境、山東東明南境。
齊郡:西漢時改臨淄郡置郡,治所在臨淄(今屬淄博市)。
相當于今山東淄博市和益都、廣饒、臨朐等縣地。
弘農郡:西漢元鼎四年(公元前113年)置郡。
置所在弘農(今河南靈寶北)。
相當于今河南以南,宜陽以西的洛、伊、浙川等流域和陜西洛水、杜川河上游、丹江流域。
譚姓 - 歷史名人 譚嗣同(1865-1898):字復生,號壯飛,湖南瀏陽人,改良派政治家、思想家,其父為巡撫。
譚嗣同不僅飽讀經書,而且遍歷南北各省,足跡踏至新疆、臺灣諸地。
游歷中他對祖國大好河山留連忘返倍加熱愛,對列強蹂躪奴役下的民眾災難倍感痛心疾首。
面對滿目瘡痍日趨衰落的中華民族,他冥思苦索著挽救良策,終于從西方自然科學與社會政治學說中找到了變法圖強的道路,形成了變法維新思想。
這一思想自中法戰(zhàn)爭萌芽,至中日甲午戰(zhàn)爭后迅速發(fā)展。
甲午戰(zhàn)爭后,憤中國積弱不堪,在瀏陽倡立學社。
1896年入資為候初知府,在南京候缺,著《仁學》成稿。
1897年,協助湖南巡撫陳寶箴、按察使黃遵憲等設立時務學堂,籌辦內河輪船、開礦、修鐵路等新政。
次年又倡設南學會,辦《湘報》,宣傳變法。
八月以徐致靖薦,被征入京,任四品銜軍機章京,參與戊戌變法。
九月政變發(fā)生,與林旭、楊銳、劉光第、楊深秀、康廣仁等同時遇害,史稱“戊戌六君子”。
譚嗣同來到世上僅僅33個春秋,他用鮮血與生命去實現自己的抱負。
時間雖短,但留給后人的東西卻十分豐富。
一部《仁學》中留下了其深邃而又進步的哲學思想,在中國哲學史上占有一席之地。
變法雖敗,但其不屈不撓以生命喚醒國民的精神永存。
譚紹光:太平天國慕王,廣西桂平人,1855年1月參加金田起義,英勇善戰(zhàn),1860年因破江南大營和攻克蘇杭有功,被封為慕王。
1862年率軍圍攻上海,打敗英法聯軍、華爾洋槍隊,后又轉戰(zhàn)太倉、昆山,屢創(chuàng)敵軍。
1863年在蘇州被叛徒刺死。
譚綸:明代抗倭名將,江西宜黃人,嘉靖進士,初任臺州(今浙江臨海)制服,練兵抗倭。
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巡撫福建,率戚繼光、俞大猷等平定境內倭寇。
隆慶元年(1567年)總督薊遼,與戚繼光訓練部隊,加強北方防務。
他官至兵部尚書,太子太保,主持兵事三十余年,與戚繼光共事齊名,號稱“譚戚”。
譚元春:文學家,湖廣竟陵(今湖北天門)人,與鐘惺同為“竟陵派”創(chuàng)始者。
論文強調性靈,提倡幽深孤峭的風格。
主有《譚有夏合集》。
譚夫吾:戰(zhàn)國時期人物,曾以無比崇高的言行而名垂青史。
作文1500字關于感恩孝親的心得體會
“創(chuàng)新是一個民族的靈魂”。
21世紀科學技術迅猛發(fā)展,經濟全球化,人類即將步入知識經濟的時代。
有人預言:知識創(chuàng)新和技術創(chuàng)新將是一個國家和民族賴以發(fā)展的生命線。
對于教師來說教育對象的多變性與差異性,決定教師工作本身就應是一種創(chuàng)造性勞動。
但是,現實生活中,相當數量的小學骨干教師,常常是按照某種常規(guī)或程序周而復始的從事自己的教育教學工作,并不帶有明顯的創(chuàng)新性特征,因而工作平平,無所建樹。
新課標要求教育的根本任務是為新世紀培養(yǎng)具有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一代新人。
因此,教育教學創(chuàng)新能力就成了小學骨干教師諸能力中最具根本意義的能力。
(一)、認識創(chuàng)新,理解創(chuàng)新,培養(yǎng)骨干教師創(chuàng)新精神 在教學工作中循規(guī)蹈矩、墨守成規(guī)、照本宣科,是束縛創(chuàng)新力發(fā)揮的桎梏。
骨干教師須有創(chuàng)新的意識,才會有創(chuàng)新的行動,才會取得創(chuàng)造的成果。
大部分骨干教師對“創(chuàng)造”、“創(chuàng)新”懷有神秘感,把“創(chuàng)造”、“創(chuàng)新”看成是高層次的東西,一談“創(chuàng)造”、“創(chuàng)新”,就把它與科學家的創(chuàng)造發(fā)明或超人智慧聯系起來。
這是誤解。
什么是創(chuàng)新?“創(chuàng)新就是要素的新的組合,就是創(chuàng)造、發(fā)展、交流和應用新的想法,使之轉化為市場適銷的商品與服務的活動。
”它包括四個層面:1.原始性發(fā)現和發(fā)明。
2.再次發(fā)現或發(fā)展。
3.知識(信息)重組。
即通過對相關要素(知識、信息、物質)的不同組合而產生新想法,新技術、新事物。
如鄧-小-平理論就是把馬克思理論與中國社會主義具體情況的組合、融會和升華。
4.知識信息(方法)的轉化、推廣和應用。
(二)、對小學骨干教師進行心理健康教育 只有心理健康的小學骨干教師,才能夠適應現代生活的激烈競爭、工作節(jié)奏的高速運轉、知識的快速更新,才能承受挫折,堅忍不拔。
對創(chuàng)新型骨干教師進行心理學基礎知識和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其心理適應水平,促使其創(chuàng)新發(fā)展的重要途徑。
骨干教師只有掌握了心理學的基礎知識,積極進行心理調節(jié),才會促進自身的心理健康發(fā)展。
對自己從事的教育教學工作才會抱有廣泛興趣,因為濃厚的興趣是創(chuàng)新的先導。
有了健康的心理,能正確對待人身,從而表現出情緒穩(wěn)定,情感豐富,在教育教學工作中總是保持著激-情、愉悅等有助于創(chuàng)新的肯定性情感,并能利用自己對生活的熱愛、對真善美的追求等積極的情感,來感染、鼓舞學生不斷地去探索、去創(chuàng)新 (三)、拓展骨干教師創(chuàng)新思維 創(chuàng)新首先是創(chuàng)造思維的反映,發(fā)展創(chuàng)新性思維是培養(yǎng)創(chuàng)新能力的關鍵環(huán)節(jié)。
創(chuàng)新性思維往往帶有強烈的探索動機,并經歷有疑、假設、推理、頓悟,驗證等階段,達到對新事物或對真理的認識,解決某些前人或自己不曾解決過的問題,因而就表現出獨創(chuàng)性。
如何培養(yǎng)小學骨干教師創(chuàng)新思維?我們在培訓中采取了如下方法:
【心得體會第1句】:沖破習慣性思維。
習慣是創(chuàng)新的大敵。
牛頓對力和運動的研究得出牛頓第一定律最能說明習慣性思維和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不同結果。
可見,習慣性思維是創(chuàng)新的大敵。
骨干教師面對教學教育中的復雜情況,應有意避開思維定勢的影響,善于從側向或逆向去思考,別出心裁,隨機應變,沖破習慣性思維的束縛,才能跨入創(chuàng)新性思維的坦途,奪取創(chuàng)新性的教育教學成果。
【心得體會第2句】:創(chuàng)造問題情境,培養(yǎng)骨干教師的質疑能力 發(fā)展創(chuàng)造思維能力的關鍵是動腦思考。
創(chuàng)設問題意識情境,啟發(fā)引導骨干教師獨立思考,讓他們提出不同的看法和見解。
只有在活躍、寬松、民-主的培訓中,學員具有的問題意識才能充分表露和發(fā)展。
在培訓中讓他們積極思維敢于質疑。
質疑是創(chuàng)新的種子。
我國宋代學者朱熹說:“大疑則大進。
”所以愛因斯坦說:“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因為解決問題也許僅是一個數學上或實驗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問題、新的可能性,從新的角度去看舊的問題,卻需要有創(chuàng)新性想象力,標志著科學的真正進步。
”同樣,小學骨干教師在教學領域應善于發(fā)現新問題,提出新見解,這是激發(fā)創(chuàng)新活力的重要條件;尤其要善于在不疑之處質疑,因為愈是在不疑之處發(fā)現矛盾,就愈有創(chuàng)新的希望;在培訓中,要鼓勵他們對前人的科學理論和傳統(tǒng)觀點有一個大膽的質疑精神,對尚未揭示的事物的提問,在爭辯中某些與眾不同的見解,考慮問題時“標新立異”的構思以及別出心裁的想法,都應充分肯定,并對其合理的、有價值的一面,培訓者還應引導學員進一步思考,擴大思維中的閃光因素,他們的探索精神往往是出自發(fā)現矛盾,為解決矛盾尋找突破口,探索的過程往往也是思維的創(chuàng)新過程。
培訓者應針對教育教學的基本概念、原理,巧妙地設計問題。
這類問題主要是學員沒能提出而又是教學教育中非常重要的問題,一般是在重點、難點、社會熱點和思維盲點處提出問題。
培訓教師要注意引導學員沿著問題思考,引發(fā)學員去探究、思考、解決問題,從而點燃學員創(chuàng)新思維的火花,培養(yǎng)他們的創(chuàng)新能力。
為此,首先是要盡可能多一些創(chuàng)新機遇,其次要所培訓的內容安排刺激思考的情境,提出引起思考的問題,激發(fā)學員認識結構上的矛盾,使培訓充滿積極創(chuàng)新的氣氛,從而激發(fā)骨干教師向上進取的精神和創(chuàng)造力。
【心得體會第3句】:展開想象的翅膀。
想象是創(chuàng)新的前提。
創(chuàng)新的結果是事物產生質的變化;而從已知的高地到新知的彼岸,中間隔著一大-片神秘莫測的未知地帶,邏輯思維是無能為力的,只有借助想象的翅膀才能飛越。
鄧-小-平說的教育的三個面向其中一個“面向未來”,這就需要骨干教師能思考未來,想象未來,孜孜不倦地探求未來,做教育領域真正的探索者、創(chuàng)新者。
如何實踐上述三個方面內容呢?在培訓中,我們要求骨干教師參加教育教學基本功競賽,學習案例評析與撰寫,學習信息技術的使用,參加“三新一德”自學考試,學習先進的教育教學理念并將其應用于課堂教學實踐等來更新教師觀念,提高教學技能,增強創(chuàng)新信心,使小組和個人的學習積累轉化為優(yōu)異的創(chuàng)新成果 (四)、骨干教師要能夠創(chuàng)新,必須要先成為反思型教師。
如何才能成為反思型教師,做一個合格的反思型實踐者呢?我認為要著力做好以下幾方面:(1)養(yǎng)成自覺反思的習慣,使反思成為教師的生活和存在方式,形成對教學實踐的反思意識。
(2)知曉反思內容。
概括起來,反思的內容包括:①教學技術。
即反思課堂情景中各種教學策略、技能與技術的有效性,如選擇了哪些方法進行教學,教學過程是否合理,是否有效地達到了預期的目標,教學中存在哪些問題,有哪些成功的經驗和失敗的教訓等。
②教學理念。
即反思教學得以推進所依賴的各種顯性的和隱性的假定。
如教學的人性假定、目的預設、價值觀及教學的哲學、心理學、社會學基礎等。
③教學倫理。
即反思直接或間接與教學有關的道德、倫理規(guī)范。
如教學中師生關系的處理是否得當,教師主體性的發(fā)揮是否有害于學生及其他主體的主體性彰顯,是否符合主體間性原則等。
④教學背景。
即對教學賴以存在和進行的社會、組織、文化背景等反思。
(3)掌握反思策略。
根據個人的特點選擇合適的反思策略,建議使用的方法:教學札記---定期詳細記錄教學中發(fā)生的重要事件;教學攝像---通過推敲錄像發(fā)現教學中的問題;同伴觀察---請同伴觀察找出自己的不足;行動研究---對反思的問題通過行動研究來確證和發(fā)展,進一步發(fā)揮反思的效果。
以上三點是相互促進的動態(tài)過程,只有養(yǎng)成了一定的反思意識,反思才有可能;只有知曉了一定的反思內容,反思才會有的放矢;只有掌握了一定的反思策略,反思才能更高效。
當每一次反思結束后,反思意識更強了,反思內容更全面、更深刻了,反思策略更豐富,運用更嫻熟了。
這樣,下一次反思則在新的起點上啟動。
如此循環(huán)往復,反思能力不斷提升,教師的專業(yè)能力也會不斷進步。
有了這種專業(yè)能力教學中也才能夠不斷地進行創(chuàng)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