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一官職責(zé)以民為本的詩詞句 當(dāng)官為民的詩句
【第1句】:當(dāng)官為民的詩句
觀刈麥
[白居易]
田家少閑月,五月人倍忙.
夜來南風(fēng)起,小麥覆隴黃.
婦姑荷簞食,童稚攜壺漿.
相隨餉田去,丁壯在南岡.
足蒸暑土氣,背灼炎天光.
力盡不知熱,但惜下日長。
復(fù)有貧婦人,抱子在其旁。
右手秉遺穗,左臂懸敝筐。
聽其相顧言,聞?wù)邽楸瘋?/p>
家田輸稅盡,拾此充饑腸。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農(nóng)桑。
利祿三百石,歲晏有余糧。
念此私自愧,盡日不能忘。
【第2句】:描寫“當(dāng)官為民”的詩句有哪些
【第1句】:蓀獨(dú)宜兮為民正(先秦·屈原·《九歌 少司命》)
【第2句】:獨(dú)為匪民(先秦·詩經(jīng)·《何草不黃》)
【第3句】:為民不利(先秦·詩經(jīng)·《桑柔》)
【第4句】:勞民為君(魏晉·曹操·《度關(guān)山》)
【第5句】:不爾民為魚(唐·白居易·《自蜀江至洞庭湖口,有感而作》)
【第6句】:擁朱輪、特地為民來(宋·盧炳·《滿江紅·碧眼真仙》)
【第7句】:為民乞雨(宋·陳著·《沁園春·蓮葉山前》)
【第8句】:民仰使君為食天(宋·姚勉·《沁園春·鶴發(fā)鴉髫》)
【第9句】:為民廣洽(宋·無名氏·《六州》)
【第10句】:端為民祈(宋·無名氏·《十二時(shí)/憶少年》)
【第11句】:五馬為民來(宋·無名氏·《水調(diào)歌/水調(diào)》)
【第12句】:農(nóng)為兵兮民重嗟(唐·劉叉·《冰柱》)
【第13句】:使汝發(fā)早白;長為南畝民(宋·陸游·《縱筆》)
【第14句】:掃除民蜮不為災(zāi)(宋·黃庭堅(jiān)·《叔父給事挽詞十首》)
【第15句】:后為檀島土民所殺(清·梁啟超·《二十世紀(jì)太平洋歌》)
【第16句】:亦本為民保(宋·張镃·《雜興》)
【第3句】:有哪些關(guān)于"以民為本"的名言
【第1句】:安民者何,無求于民,則民安矣——清·金纓《格言聯(lián)璧》
【第2句】:安民之道,在察其疾苦而已.——明·張居正《張?zhí)兰?/p>
【第3句】:百姓所以養(yǎng)國家也,未聞以國家養(yǎng)百姓也.——宋·王安石《再上龔舍人書》
【第4句】:百姓所以養(yǎng)國家也,未聞以國家養(yǎng)百姓也.——宋·王安石《再上龔舍人書》
【第5句】:邦以民為本,民以食為天,仍不外乎開地利而已.——《晚清文選·(彭玉麟)力阻和議片》
【第6句】:不憂一家寒,所憂四海饑.——清·魏源《偶然吟》
【第7句】:處富貴之地,要知貧賤的痛癢.——明·洪應(yīng)明《菜根譚》
【第8句】:大廈不傾,匪一瓦之積,黎庶之安,乃眾賢之力.——明·方孝孺《瓦銘》
【第9句】:大約小變其治,則人為本,法為末.欲變法,先變?nèi)?大變其治,則法為本,人為末.——張鶴齡《晚清文選·彼我篇》
【第10句】:但得眾生皆得飽,不辭羸病臥殘陽.——宋·李綱《病?!?/p>
【第11句】:但愿蒼生俱飽暖,不辭辛苦出山林.——明·于謙《詠煤炭》
【第12句】:但愿天下人,家家足稻粱,我命渾小事,我死庸何傷!——宋·文天祥《五月十七日夜大雨歌》
【第13句】:道也者,導(dǎo)之也,上導(dǎo)之而下遵以為路也.——清·王夫之《讀通鑒論》
【第14句】:得民心者,可以為官;失民心者,何足道哉?——元·趙素《為政九要》
【第15句】:得土地易,得人心難.——《宋史·楊簡傳》
【第4句】:有哪些關(guān)于"以民為本"的名言
【第1句】:安民者何,無求于民,則民安矣——清·金纓《格言聯(lián)璧》【第2句】:安民之道,在察其疾苦而已.——明·張居正《張?zhí)兰贰镜?句】:百姓所以養(yǎng)國家也,未聞以國家養(yǎng)百姓也.——宋·王安石《再上龔舍人書》【第4句】:百姓所以養(yǎng)國家也,未聞以國家養(yǎng)百姓也.——宋·王安石《再上龔舍人書》【第5句】:邦以民為本,民以食為天,仍不外乎開地利而已.——《晚清文選·(彭玉麟)力阻和議片》【第6句】:不憂一家寒,所憂四海饑.——清·魏源《偶然吟》【第7句】:處富貴之地,要知貧賤的痛癢.——明·洪應(yīng)明《菜根譚》【第8句】:大廈不傾,匪一瓦之積,黎庶之安,乃眾賢之力.——明·方孝孺《瓦銘》【第9句】:大約小變其治,則人為本,法為末.欲變法,先變?nèi)?大變其治,則法為本,人為末.——張鶴齡《晚清文選·彼我篇》【第10句】:但得眾生皆得飽,不辭羸病臥殘陽.——宋·李綱《病?!贰镜?1句】:但愿蒼生俱飽暖,不辭辛苦出山林.——明·于謙《詠煤炭》【第12句】:但愿天下人,家家足稻粱,我命渾小事,我死庸何傷!——宋·文天祥《五月十七日夜大雨歌》【第13句】:道也者,導(dǎo)之也,上導(dǎo)之而下遵以為路也.——清·王夫之《讀通鑒論》【第14句】:得民心者,可以為官;失民心者,何足道哉?——元·趙素《為政九要》【第15句】:得土地易,得人心難.——《宋史·楊簡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