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蕪湖天門山的詞句
【第1句】:關(guān)于天門山的古詩
1,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出自唐代:李白《望天門山》
白話文釋義:長江猶如巨斧劈開天門雄峰,碧綠江水東流到此回旋澎湃。兩岸青山對峙美景難分高下,遇見一葉孤舟悠悠來自天邊。
2,進(jìn)帆天門山,回首牛渚沒。川長信風(fēng)來,日出宿霧歇。故人在咫尺,新賞成胡越。寄君青蘭花,惠好庶不絕?!鲎蕴拼豪畎住蹲越鹆晁萘鬟^白璧山玩月達(dá)天門寄句容王主簿》
白話文釋義:揚(yáng)帆再行來到天門山,回頭望去牛頭渚已被掩沒。大江長啊季風(fēng)按時吹來,太陽升起夜霧消散。老朋友近在咫尺卻未見面,不能共同欣賞奇景相隔如胡越。寄您一枝青青的蘭花,愿我倆和諧美滿友誼長存。
3,迥出江上山,雙峰自相對。岸映松色寒,石分浪花碎。參差遠(yuǎn)天際,縹緲晴霞外。落日舟去遙,回首沉青靄。——出自唐代:李白《姑孰十詠之天門山》
白話文釋義:遠(yuǎn)遠(yuǎn)出現(xiàn)于江面上的天門山,兩座山峰隔江相對。江岸掩映在松色中顯出了寒意,巨石將江浪激成花一樣碎。天邊的群山參差起伏,縹緲立于晚霞外圍。航船隨著落日遠(yuǎn)去,四看山色蒼蒼,如同沉于一片青靄。
4,海神來過惡風(fēng)回,浪打天門石壁開。浙江八月何如此?濤似連山噴雪來!——出自唐代:李白《橫江詞·其四》
白話文釋義:好像是海神來過之后一樣,又來了一陣惡風(fēng),巨浪拍擊著天門山,打開了山門石壁。浙江八月的海潮能比得上這里的風(fēng)浪嗎,浪濤像連綿的山峰噴雪而來。
5,揚(yáng)帆下蕪湖,梁山在吾目。大江從西來,天門勢如束。——出自明代:管訥《過蕪湖望天門山》
白話文釋義:揚(yáng)帆起航到安徽蕪湖,梁山的壯觀景色映入眼簾。江水滔滔從西邊涌來,到天門山勢如破竹。
【第2句】:望天門山的詩意(字詞句段篇)
望天門山的詩意:
這首詩寫了碧水青山,白帆紅日,交映成一幅色彩絢麗的畫面。但這畫面不是靜止的,而是流動的。隨著詩人行舟,山斷江開,東流水回,青山相對迎出,孤帆日邊駛來,景色由遠(yuǎn)及近再及遠(yuǎn)地展開。
詩中用了六個動詞“斷、開、流、回、出、來”,山水景物呈現(xiàn)出躍躍欲出的動態(tài),描繪了天門山一帶的雄奇闊遠(yuǎn)。【第1句】:二句寫出了天門山水雄奇險峻不可阻遏的氣勢,給人驚心動魄之感;【第3句】:四句寫足也寫活了渾闊茫遠(yuǎn)的水勢。
“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边@兩句寫詩人遠(yuǎn)眺天門山夾江對峙,江水穿過天門山,水勢湍急、激蕩回旋的壯麗景象。第一句緊扣題目,總寫天門山,著重寫出浩蕩東流的楚江沖破天門山奔騰而去的壯闊氣勢。
“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這兩句是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第三句承前第一句寫望中所見天門兩山的雄姿;第四句承前第二句寫長江江面的遠(yuǎn)景,點(diǎn)醒“望”的立腳點(diǎn)和表現(xiàn)詩人的淋漓興會。
這首詩意境開闊,氣魄豪邁,音節(jié)和諧流暢,語言形象、生動,畫面色彩鮮明。雖然只有短短的四句二十八個字,但它所構(gòu)成的意境優(yōu)美、壯闊,人們讀了詩恍若置身其中。
詩人將讀者的視野沿著煙波浩渺的長江,引向無限寬廣的天地里,使人頓時覺得心胸開闊、眼界擴(kuò)大。從詩中可以看到詩人李白的豪放不羈的精神和不愿意把自己限在小天地里的廣闊胸懷。
擴(kuò)展資料:
《望天門山》:
唐代:李白
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
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
詞句注釋
天門山:位于今安徽省當(dāng)涂縣西南長江兩岸,東為東梁山(又稱博望山),西為西梁山(又稱梁山)。兩山隔江對峙,形同天設(shè)的門戶,天門由此得名。《江南通志》記云:“兩山石狀曉巖,東西相向,橫夾大江,對峙如門。俗呼梁山曰西梁山,呼博望山曰東梁山,總謂之天門山?!?/p>
中斷:江水從中間隔斷兩山。楚江:長江流經(jīng)舊楚地的一段,當(dāng)涂在戰(zhàn)國時期屬楚國,故流經(jīng)此地的長江稱楚江。開:劈開,斷開。
至此:意為東流的江水在這轉(zhuǎn)向北流。一作“直北”,一作“至北”?;兀夯劁?,回轉(zhuǎn)。指這一段江水由于地勢險峻方向有所改變,并更加洶涌。
兩岸青山:分別指東梁山和西梁山。
出:突出,出現(xiàn)。
日邊來:指孤舟從天水相接處的遠(yuǎn)方駛來,遠(yuǎn)遠(yuǎn)望去,仿佛來自日邊。
白話譯文
天門山從中間斷裂是楚江把它沖開,碧水向東浩然奔流到這里折回。
兩岸高聳的青山隔著長江相峙而立,江面上一葉孤舟像從日邊駛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