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格斯經(jīng)典語錄
1【第51句】: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道。(《禮記·學記》)
【譯文】一塊玉如果不加雕琢的話,不會成為一件好器物;人如果不學習,不會通曉一些道理。
1【第52句】:雖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雖有至道,弗學不知其善也。(《禮記·學記》)
【譯文】雖然有好的熟魚肉,但不吃就不知道它的美味;雖然有極高明的道理,但不學就不知道它的正確。
1【第53句】: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禮記·學記》)
【譯文】一個人單獨學習而沒有朋友一起切磋,就會學識短淺,見聞不廣。
1【第54句】:君子既知教之所由興,又知教之所由廢,然后可以為人師也。(《禮記·學記》)
【譯文】一個君子如果知道教化人因何而起,又知道教化人因何而廢的話(即知道教育的目的以后),然后就可以做人的老師了。
1【第55句】:大樂必易,大禮必簡。(《禮記·樂記》)
【譯文】重大的音樂活動,必定是(講規(guī)格而不講排場)的簡易活動;重大的禮儀,必定是(講規(guī)格而不講俗套)的簡樸活動。
1【第56句】:樂行而倫清,耳目聰明,血氣和平,移風易俗,天下皆寧。(《禮記.·樂記》)
【譯文】音樂推行以后,人間的倫理便清楚了。(人們聽到肅穆、高雅的音樂后)耳聰目明,心情和平,便可以達到移風易俗、天下太平的目的。
1【第57句】:惡言不出于口,忿言不反于身。(《禮記·祭義》)
【譯文】惡意的語言不從口中說出來,別人對你忿恨的話就不會返回到你身上了。
1【第58句】:子曰:“君子約言,小人先言?!保ā抖Y記·坊記》)
【譯文】孔子說:“一個君子往往不先說話(而是先干實事),而小人卻先說些大話(不一定干出實事來)?!?/p>
1【第59句】:子云:“善則稱人,過則稱己,則怨益亡?!保ā抖Y記·坊記》)
【譯文】孔子說:“發(fā)現(xiàn)善事稱別人,出現(xiàn)過失自己承擔。這樣,百姓對你的怨恨便消失了?!?/p>
1【第60句】:子曰:“隱惡而揚善,執(zhí)其兩端,用其中于民。”(《禮記·中庸》)
【譯文】孔子說:“把人家的惡言隱藏起來(不要過分宣揚),對人家的善言大力提倡。抓住兩頭(進行分析,找出最佳方案)用不偏不倚的辦法對待百姓?!?/p>
1【第61句】:子曰:“忠恕違道不遠,施諸己而不愿,亦勿施于人?!保ā抖Y記·中庸》)
【譯文】孔子說:“忠(盡己之心)和恕(推己及人)的品德離中庸之道不遠,用到自己身上也不愿意的事,就不應(yīng)該加到別人身上?!?/p>
1【第62句】:子曰:“在上位,不陵下;在下位,不援上;正己而不求于人,則無怨。上不怨天,下不尤人。”(《禮記.·中庸》)
【譯文】孔子說:“身居高位的人,不欺凌下面的人;身居下面的人,不攀附上位的人;端正自己的行為,規(guī)規(guī)矩矩做事,不求別人,這樣別人便無怨恨之心了。(一個人應(yīng)該)上不怨恨天,下不歸咎人?!?/p>
1【第63句】:子曰:“君子之道,辟如行遠必自邇,辟如登高必自卑?!保ā抖Y記·中庸》)
【譯文】孔子說:“求取君子之道的辦法,好比走遠路那樣,必須從近處開始;好比登高山那樣,必須從低處開始。”
1【第64句】:子曰:“為政在人,取人以身,修身以道,修道以仁?!?(《禮記·中庸》)
【譯文】孔子說:“治理國家大事,首先要得到人才,選拔人才取決于他自身的品德修養(yǎng),品德修養(yǎng)取決于(這個人)是不是遵循正道,遵循正道又取決于(他有沒有)仁心?!?/p>
1【第65句】:子曰:“好學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恥近乎勇。知斯三者,則知所以修身……”(《禮記·中庸》)
【譯文】孔子說:“喜歡學習的品格接近于智慧,努力行善的品格接近于仁愛,知道羞恥的品格接近于勇敢。一個人懂得這三點,也就懂得如何修養(yǎng)自己的品德了……”
1【第66句】:子曰:“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禮記·中庸》)
【譯文】孔子說:“(世間事物很多)要從多方面學習研究;學習研究遇到疑難,要認真仔細地請教別人;請教之后,自己還要作一番思考;思考之后,還要判斷出是非得失;事事明確后,就切切實實地去做。”
1【第67句】:子曰:“自誠明,謂之性;自明誠,謂之教。誠則明矣,明則誠矣?!保ā抖Y記·中庸》)
【譯文】孔子說:“(真誠是天理賦予的)所以由內(nèi)心真誠而達到明曉事理,這叫做先天的本性;由明曉事理而達到內(nèi)心真誠,這叫做后天的教化。做到內(nèi)心真誠,一定會使人明曉事理;明曉事理,也一定會使人內(nèi)心真誠。”
1【第68句】:子曰:“誠則形,形則著,著則明,明則動,動則變,變則化,唯天下至誠為能化?!保ā抖Y記·中庸》)
【譯文】孔子說:“誠心用形象表現(xiàn)出來,形象表現(xiàn)出來便很顯著,顯著的表現(xiàn)便很明晰,明晰的表現(xiàn)便見諸行動,見諸行動后不斷地變,變了以后便能達到高的境界(出神入化)。只有天下最大的誠心能達到這種出神入化的高境界?!?/p>
1【第69句】:子曰:“君子尊德性而道問學,致廣大而盡精微,極高明而道中庸?!保ā抖Y記·中庸》)
【譯文】孔子說:“君子尊崇天賦予的道德本性,又通過求教和學習,使自己的道德既進入寬廣博大的境界,又深入到精微細妙之處;既有極端高明的修養(yǎng),又能遵循不偏不倚的中庸之道。”
1【第70句】:子曰:“居上不驕,為下不倍?!保ā抖Y記·中庸》)
【譯文】孔子說:“身居高位的人不驕傲跋扈,下面的人便不會背離他。”
1【第71句】:萬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小德川流,大德敦化,此天地之所以為大也。(《禮記·中庸》)
【譯文】世間的萬物一起生長而不相互傷害,各種規(guī)律共同存在而不矛盾。小的道德很多,都在分別推行著,大的道德卻在一直支配著人們,從這里就可表現(xiàn)出天地之大(無所不容)了。
1【第72句】:君子之道,淡而不厭,簡而文,溫而理,知遠之近,知風之自,知微之顯,可與入德矣。(《禮記·中庸》)
【譯文】一個君子的主張和作為,看來平淡但不令人厭煩,雖然簡約但卻文雅,溫和中顯出道理來。能知道由遠及近的道理,風向來自何處,從一點小事上能看到大事。這就可以說進入道德之門了。
1【第73句】:子曰:“君子不失足于人,不失色于人,不失口于人。” (《禮記·表記》)
【譯文】孔子說:“君子對人的舉動沒有不得體的地方,對人的表情沒有不合適的地方,對人的言語也沒有失禮的地方?!?/p>
1【第74句】:子言之:“仁者天下之表也,義者天下之制也?!保ā抖Y記·表記》)
【譯文】孔子說:“施行仁的人是天下人的表率,講求義的人為天下定下規(guī)制?!?/p>
1【第75句】:子曰:“君以民存,亦以民亡?!保ā抖Y記·緇衣》)
【譯文】孔子說:“君主因為有民眾而存在,(如果不行正的話)也因為人民的叛離而滅亡?!?/p>
1【第76句】:子曰:“言有物而行有格也,是以生則不可奪志,死則不可奪名?!保ā抖Y記·緇衣》)
【譯文】孔子說:“說話實實在在,行為循規(guī)蹈矩,所以活著的時候志向堅定不移,死了以后也不會影響他的好名聲。”
1【第77句】:(子曰:)“言必先信,行必中正?!保ā抖Y記·儒行》)
【譯文】(孔子說:)“說話必須首先體現(xiàn)信,行為一定要持中端正。”
1【第78句】:(子曰:)“不寶金玉,而忠信以為寶?!保ā抖Y記·儒行》)
【譯文】(孔子說:)“不以金玉為寶物,而是以忠信為寶物?!?/p>
1【第79句】:(子曰:)“身可危也,而志不可奪也?!保ā抖Y記·儒行》)
【譯文】(孔子說:)“(一個人的)身體可能出現(xiàn)危險,但他的意志卻不可改變?!?/p>
1【第80句】:(子曰:)“內(nèi)稱不辟親,外舉不辟怨?!保ā抖Y記·儒行》)
【譯文】(孔子說:)“推舉人才時對內(nèi)不避自己的親屬,對外不避曾經(jīng)怨恨過自己的人。”
1【第81句】: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禮記·大學》)
【譯文】大學的原理,在于使人發(fā)揚光明的德性,在于親近百姓,在于使人達到完善的境界。
1【第82句】:物有本末,事有始終。知所先后,則近道矣。(《禮記·大學》)
【譯文】事物有根本有枝葉,辦事有開始有結(jié)束。知道事情的前因后果,這就能接近道(自然規(guī)律)了。
1【第83句】: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誠,意誠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齊,家齊而后國治,國治而后天下平。(《禮記·大學》)
【譯文】只有推究事物的原理后,才能獲得知識;獲得知識后,意志才能真誠;意志真誠后,心思才能端正;心思端正后,才能修善品性;品性修善后,才能管理好家庭和家族;管理好家庭和家族后,才能治理好國家;治理好國家以后,才能使天下太平。
1【第84句】:富潤屋,德潤身,心廣體胖,故君子必誠其意。(《禮記·大學》)
【譯文】財富能裝飾房屋,道德能修養(yǎng)品性。胸襟寬廣,體態(tài)自然安詳,所以君子一定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誠。
1【第85句】:君子賢其賢而親其親,小人樂其樂而利其利。(《禮記·大學》)
【譯文】君子尊重賢明的人,親愛他的族人;小人以得到利為快樂,整日為得利奔走。
1【第86句】:茍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禮記·大學》)
【譯文】如果能夠一天新,就應(yīng)做到每天都新,新了還要再新。
1【第87句】: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惡惡之,此之謂民之父母。(《禮記·大學》)
【譯文】(一個當政者)應(yīng)該喜歡民眾所喜歡的,應(yīng)該憎惡民眾所憎惡的,這就叫做百姓的父母(官)。
1【第88句】:德者,本也;財者,末也。(《禮記·大學》)
【譯文】道德是根本,財富只是枝節(jié)。
1【第89句】:生財有大道。生之者眾,食之者寡,為之者疾,用之者舒,則財恒足矣。(《禮記·大學》)
【譯文】發(fā)財致富有一定的道理。生財?shù)娜艘啵呢數(shù)娜艘?,謀財?shù)娜艘趭^,用財?shù)娜艘?jié)儉。這樣,國家的財富就會經(jīng)常保持充裕了。
1【第90句】: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周易·乾卦》)
【譯文】像天體那樣不斷剛健地運行一樣,君子一直奮發(fā)圖強,永不休止。
1【第91句】:知進而不知退,知存而不知亡,知得而不知喪,其唯圣人乎?知進退存亡而不失其正者,其唯圣人乎?(《周易·乾卦》)
【譯文】知道進卻不知道退,知道存卻不知道亡,知道得到而不知道喪失,(一心打如意算盤的人)能稱得上圣人嗎?(這種人不能稱為圣人)知道前進和后退、生存和滅亡而又不失掉正確原則的人,能稱得上圣人嗎?(這種人可稱作圣人)
1【第92句】: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周易·乾卦》)
【譯文】像大地敞開廣闊的胸懷一樣,君子把一切可以接納、包容的東西都吸收進來。
1【第93句】:積善之家,必有馀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馀殃。(《周易·乾卦》)
【譯文】積累善行的人家,一定會有很多善的報應(yīng);積累不善(惡行)的人家,一定會有許多惡的報應(yīng)。
1【第94句】:君子以見善則遷,有過則改。(《周易·乾卦》)
【譯文】君子看見好事馬上跟過去學習,發(fā)現(xiàn)錯誤急速改正。
1【第95句】:易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周易·系辭下傳》)
【譯文】《易》這門學問,走到盡頭就要變化,變化以后就能通達,通達以后便能(使你的事業(yè))長久。
1【第96句】:善不積,不足以成名;惡不積,不足以滅身。(《周易·系辭下傳》)
【譯文】如果不積累下善事,便不會落下好名聲;如果不積累下惡事,便不致于喪失生命。
1【第97句】: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亂,是以身安而國家可保也。(《周易·系辭下傳》)
【譯文】君子安定的時候不忘記可能出現(xiàn)的危險,生存的時候不忘記可能滅亡,國家大治的時候不忘記可能出現(xiàn)的禍亂。所以,就能使本人身體安寧,國家也得以保全了。
1【第98句】:德薄而位尊,知小而謀大,力小而任重,鮮不及矣。(《周易·系辭下傳》)
【譯文】(如果一個人)德行很差但地位很高,智慧很少卻謀慮很大,力量很小卻擔負很重的任務(wù),那就很少能辦成事情了。
1【第99句】:君子上交不諂,下交不瀆。(《周易·系辭下傳》)
【譯文】君子對上級交往時不獻媚討好,對下級交往時不驕橫誤事。
200.青,取之于藍,而勝于藍;冰,水為之,而寒于水。(《荀子·勸學》)
【譯文】青色是從藍草中提取出來的,可是它比藍草精美得多;冰是由水結(jié)成的,可是它比水寒冷得多。
20【第1句】:積土成山,風雨興焉;積水成淵,蛟龍生焉;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備焉。(《荀子·勸學》)
【譯文】聚集起土來成為高山,風雨就在這里發(fā)作起來;聚集起水來成為深水潭,蛟龍就在這里生長起來;聚集起善行來成為品德,精神和智慧就得到發(fā)展,圣人的思想就具備了。
20【第2句】:鍥而不舍,朽木不折;鍥而不舍,金石可鏤。(《荀子·勸學》)
【譯文】雕刻如果半途而廢,連朽了的木頭也弄不斷;(如果堅持下去)雕刻起來沒個完,金屬和石頭也能刻得動。
20【第3句】:見善,修然必以自存也;見不善,愀然必以自省也。 (《荀子·修身》)
【譯文】見到善良的行為,必定端端正正地反問自己;見到不善良的行為,必定引起憂懼,認真地檢討自己。
20【第4句】:以修身自名,則配堯舜。(《荀子·修身》)
【譯文】用善行來潔身自好,就可以比擬堯舜。
20【第5句】:人無禮,則不生;事無禮,則不成;國家無禮,則不寧。(《荀子·修身》)
【譯文】做人不講禮,就不能生存;做事不講禮,就沒有成就;國家不講禮,就不得安寧。
20【第6句】:道雖邇,不行,不至。事雖小,不為,不成。其為人也多暇日者,其出人不遠矣。(《荀子·修身》)
【譯文】道路雖然近,如果不去走,就走不到;事情雖然小,如果不去做,就做不成。那種天天空閑無事的人,是不可能超過別人的。
20【第7句】:君子崇人之德,揚人之美,非諂諛也;正義直指,舉人之過,非毀疵也。(《荀子·不茍》)
【譯文】君子尊崇別人的德行,贊揚別人的優(yōu)點,并不是出于獻媚;依照正義的標準,直接舉出別人的過失,也不是誹謗別人。
20【第8句】:先義而后利者榮,先利而后義者辱。榮者常通,辱者常窮。 (《荀子·榮辱》)
【譯文】正義在先私利在后的,光榮;私利在先正義在后的,恥辱。光榮的,經(jīng)常通達;恥辱的,經(jīng)常窮困。
20【第9句】:公道達而私門塞矣,公義明而私事息矣。(《荀子·君道》)
【譯文】公道通暢,那種只顧小個體或私人利益的事就杜塞了。公義倡明,那種只顧小個體或私人利益的事就熄滅了。
2【第10句】:天道有常,不為堯存,不為桀亡。應(yīng)之以治,則吉;應(yīng)之以亂,則兇。(《荀子·天論》)
【譯文】天道(自然規(guī)律)是持久不變的,它并不因為堯(那樣仁德的君主)而存在,也不因為桀(那樣殘暴的君主)而消失。符合治理它的規(guī)律來適應(yīng)它,就獲得吉祥;用紊亂來適應(yīng)它,就遭到兇災(zāi)。
2【第11句】:疆本而節(jié)用,則天不能貧;養(yǎng)備而動時,則天不能??;循道而不貳,則天不能禍。(《荀子·天論》)
【譯文】加強農(nóng)業(yè),厲行節(jié)約,天(大自然)就不會使人貧窮;給養(yǎng)充備,動作得時,天就不會使人困頓;遵循道治國,不出偏差,天就不會使人受禍。
2【第12句】:大天而思之,孰與物畜而裁之?從天而頌之,孰與制天命而用之?(《荀子·天論》)
【譯文】尊崇天而思念它,哪如把它當作物質(zhì)收養(yǎng)起來而制裁它呢?順從天而歌頌它,哪如控制天命而利用它呢?
2【第13句】:枸木必將待檃栝烝矯然后直,鈍金必將待礱厲然后利。今人之性惡,必將待師法然后正,得禮義然后治。(《荀子·性惡》)
【譯文】彎曲的木材,必定要通過正木器的蒸烤、矯揉,才能挺直;鈍的金屬,必定要通過石頭的磨礪,才能夠銳利。人本性惡,必定要通過師法的教誨,才能夠糾正;得到禮義的薰陶,然后才能平治。
2【第14句】:德高莫高于博愛人,為政莫高于博利人。(賈誼《新書·修正語上》)
【譯文】道德高的沒有高過對人普遍施愛,當政者最高的治理方式莫過于對廣大人民有利。
2【第15句】:仁之法在愛人,不在愛我;義之法在正我,不在正人。(董仲舒《春秋繁露·仁義法》)
【譯文】仁的法則在于愛別人,而不是愛自己;義的法則在于端正自己,而不是端正別人。
2【第16句】:人之超然萬物之上,而最為天下貴也。(《春秋繁露·天地陰陽》)
【譯文】人超過世界上一切物體之上,在天下是最寶貴的。
2【第17句】: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輕于鴻毛。(司馬遷《報任安書》)
【譯文】人固然要死去,(但死的價值卻不同)有些人的死比泰山還要重,有些人的死比鴻毛還要輕。
2【第18句】:居之一歲,種之以谷;十歲,樹之以木;百歲,來之以德。德者,人物之謂也。(《史記·貨殖列傳》)
【譯文】在某地要住上一年,就種植谷物;住上十年,就要種植樹木;住上百年,就要積德行善,招徠遠方之人。所謂德,就是能招致別處的人和物來到身邊。
2【第19句】:學以治之,思以精之,朋友以廣之,名譽以崇之,不倦以終之,可謂好學也已矣。(楊雄《法言·學行》)
【譯文】通過學習來得到學問,通過思考來提取學問中的精華,通過朋友之間交往來加以推廣,通過一些宣傳途徑把它推崇,再不怕疲倦地找出它的究竟來,這正是一種好學的正確態(tài)度。
2【第20句】:或問:“何以治國?”曰:“立政?!痹唬骸昂我粤⒄??”曰:“政之本,身立則政立矣?!保ā斗ㄑ浴は戎罚?/p>
【譯文】有人問:“怎樣治國呢?”回答是:“要確立政令?!庇謫枺骸霸鯓哟_立政令呢?”回答是:“確立政令的根本在于每個人(加強自己的修養(yǎng)后)立正自己的身子,這樣國家的政令自然能確立了?!?/p>
2【第21句】:教者何謂也?教者,效也。上為之,下效之。(班固《白虎通義·三教》)
【譯文】什么叫做教呢?教就是效法(學習)。上面怎樣做,下面就跟著效法(學習)。
2【第22句】:智者,知也,獨見前聞,不惑于事,見微知著也。(《白虎通義·性情》)
【譯文】什么叫智呢?智就是知識。你自己見到的,聽到的(事情多了,知識面廣了)便不致為一些事所迷惑,還能夠從一些小事上推知大事。
2【第23句】:天無私,四時行;地無私,萬物生;人無私,人享貞。(《忠經(jīng)·天地神明章》)
【譯文】天(自然界)公正無私,春夏秋冬四時在不斷變化;地公正無私,各種各樣生物不斷生長;人公正無私,人人能享受到安寧幸福。
2【第24句】:茍利社稷,則不顧其身。(《忠經(jīng)·天地神明章》)
【譯文】只要有利于國家社會的事,做起來可以不顧自身。
2【第25句】: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yǎng)德。非澹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諸葛亮集·誡子書》)
【譯文】一個君子的行為,應(yīng)安靜地修養(yǎng)自己,用儉約來培植德行。如果不澹泊(追求功名利祿),便無法表明自己的志向;不安靜地修養(yǎng)自己,便不能夠達到遙遠的目標。
2【第26句】:與善人居,如入芝蘭之室,久而自芳也;與惡人居,如入鮑魚之肆,久而自臭也。(《顏氏家訓·慕賢》)
【譯文】與好人在一起,好像進入擺滿芝蘭的屋子,日久天長,自己也變香了。與壞人在一起,好像進入盛放爛魚的市場,日久天長,自己也變臭了。
2【第27句】:見人讀數(shù)十卷書,便自高大,凌忽長者,輕慢同列……不如無學也。(《顏氏家訓·勉學》)
【譯文】我看有一些人只讀過幾十卷書,便自高自大起來,對長輩很不禮貌,對同輩更輕視傲慢……(這些人)還不如沒有學問。
2【第28句】:夫?qū)W者猶種樹也,春玩其華,秋登其實。講論文章,春花也;修身利行,秋實也。(《顏氏家訓·勉學》)
【譯文】學習就像種樹,春天可以觀賞花朵,秋天可以收獲果實。談?wù)撐恼拢由铙w會,如同春花;修身養(yǎng)性為人謀利益,如同秋實。
2【第29句】:幼而學者,如日出之光;老而學者,如秉燭夜行,猶賢乎瞑目而無見者也。(《顏氏家訓·勉學》)
【譯文】幼年時學習的,好像太陽剛出來,光芒四射;老年人學習的,好像手持蠟燭夜里行走,這比閉著眼什么也看不見的人要好得多。
2【第30句】:夫食為民天,民非食不生矣。三日不粒,父子不能相存。(《顏氏家訓·涉務(wù)》)
【譯文】吃飯對百姓來說,是天大的事,百姓不吃飯便不能生存。假如三天不吃飯,父子之間都也不能生存了。
2【第31句】:不信之言,不誠之令,君子弗為也。臣言自古皆有死,人無信不立。(《新唐書·魏徵傳》)
【譯文】對于那些不算數(shù)的話,不誠實的命令,君子是不去做的。我認為(以下引用當年孔子的話)自古以來人人都不可避免死去,但是人如果不講信用,便不能在社會上立身。
2【第32句】:夫能遺其身,然后能無私。無私,然后能至公。至公,然后以天下為心矣,道可行矣。(王通《中說·魏相》)
【譯文】(一個人)能夠豁上自己的身體不顧,然后才能表現(xiàn)出無私心來。(一個人)無私心,便能把公事放到最高處,然后才能一心治理天下,(這樣的話,那種高超的)道便可推行了。
2【第33句】:師者,所以傳道、受業(yè)、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無惑?惑而不從師,其為惑也終不解矣。生乎吾前,其聞道也固先乎吾,吾從而師之;生乎吾后,其聞道也亦先乎吾,吾從而師之。(《昌黎先生集·師說》)
【譯文】老師,是請他來傳授古圣先賢之道,講授治世的學問,解答弟子們的疑難問題的。一個人不是生下來就知道道理,誰能沒有疑惑呢?有了疑惑不去請教老師,他的疑惑就永遠不會解開。年齡長于我的,他懂得的道理本來早于我,我應(yīng)拜他為師。即使年齡小于我的,他懂得的道理也早于我,我也應(yīng)該虛心地拜他為師。
2【第34句】:業(yè)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毀于隨。(《昌黎先生集·進學解》)
【譯文】事業(yè)、業(yè)務(wù)精良的原因是勤學,事業(yè)、業(yè)務(wù)荒廢的原因是只知游玩嬉戲。行為是通過認真思考后形成的,毀壞于隨心所欲,不認真對待。
2【第35句】:夫圣人之為心也,必有道而已矣,非于神也,蓋于人也。(《柳宗元集》卷一六)
【譯文】圣明的人心里所想的,必定按照一定的道理而來,并不是神靈賦予他們的,是人思考、研究出來的。
2【第36句】:烈士所以異于恒人,以其仗節(jié)以死誼。(《劉夢得文集》卷一○)
【譯文】(做出顯要事功的)英烈之士和平常人不一樣的原因,在于他們堅持自己的節(jié)操,為正義而犧牲自己的生命。
2【第37句】:天之道在生植,其用在強弱;人之道在法制,其用在是非。(《劉夢得文集·天論上》)
【譯文】天的道理(自然界的規(guī)律)在于使一些生物不斷生育生長,它的表現(xiàn)作用是有強有弱。人世間的道(規(guī)律)是法制,它的表現(xiàn)作用在于辨明孰是孰非。
2【第38句】: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范文正公集·岳陽樓記》)
【譯文】(一個人應(yīng)該)在天下人憂之前先憂,在天下人樂之后才樂。
2【第39句】: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成天下之才者在教化,職教化之任者在師儒,宏教化而致之民者在郡邑之任,而教化之所本者在學校。(《宋史·胡瑗傳》)
【譯文】使天下得到治理的在于人才,成就天下人才的在于教化,擔任教化任務(wù)的在于(學習儒家學說的)教師,弘揚教化的任務(wù)使百姓受到教育的是各郡邑的官吏,施行教化的基地是各地的學校。
2【第40句】:所守者道義,所行者忠信,所惜者名節(jié)。(《歐陽文忠公文集·朋黨論》)
【譯文】(一個人)所恪守的應(yīng)該是道義,所履行的應(yīng)該是忠信,所珍惜的應(yīng)該是名節(jié)。
2【第41句】:圣人因時制宜,文王之時與周公異,故文王以其時而方,周公以其時而變也。(《李覯集》)
【譯文】一個圣明的人依據(jù)現(xiàn)實情況在制定合適的政策。(例如)周文王時與周公時不一樣,所以文王因當時的形勢制定政策和策略,而到了周公時,形勢有了發(fā)展,做法便會跟著變化。
2【第42句】: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周濂溪集·愛蓮說》)
【譯文】我特別喜歡蓮花從污泥中出來,卻沾不上污泥,經(jīng)過潔凈的水洗滌,美觀動人而不妖艷。它中間是空的,外面是直的,不蔓生,不生杈,香味遠揚,可以遠遠地對它觀賞,但不應(yīng)把它隨意玩弄。
2【第43句】:仁、義、禮、智四者,動、靜、言、貌、視、聽無違之謂純。心純則賢才輔,賢才輔則天下治。(周敦頤《通書·治》)
【譯文】仁、義、禮、智四項品德,動、靜、言、貌、視、聽幾方面,都不違背規(guī)定的做法叫做純。只有心靈純潔,賢才才能輔佐你;只有賢才輔佐,才能天下大治。
2【第44句】:夫信者,人之大寶也。國保于民,民保于信。非信無以使民。(《資治通鑒》卷二)
【譯文】信(這個道德概念)是人中最大的寶物。一個國家重點應(yīng)保住民,對民則要保住信。如果不講信,便無法使喚民。
2【第45句】: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 (張載《張子全書》卷一四)
【譯文】(一個有作為的人的行為,應(yīng)該)在天地之間樹立正氣,自己做事,應(yīng)利于廣大百姓的性命,使過去的圣賢救國救民的學說得以延續(xù),為天下千秋萬代開太平之基。
2【第46句】:民,吾同胞;物,吾與也……尊高年所以長其長,慈孤弱所以幼其幼。(張載《正蒙·乾稱》)
【譯文】(天下的)人民,都是我的同胞;(天下的)萬物,都與我關(guān)系密切……對于老年人應(yīng)該盡量尊重,以天下的長輩為我的長輩。對孤獨、幼小、纖弱的人應(yīng)該加以愛護,以天下的晚輩為我的晚輩。
2【第47句】:至當之謂德,百順之謂福。德者福之基,福者德之致。(《正蒙·乾稱》)
【譯文】事情做得恰如其分就是德,一切事情順順當當就是福。德行是福氣的基礎(chǔ),福氣是德行發(fā)展的必然結(jié)果。
2【第48句】:君子自知自信,了然不惑。(張載《橫渠易說·系辭上》)
【譯文】一個君子對自己的主張自己清楚,又有信心,不會為一些外力所干擾,所迷惑。
2【第49句】:為政之道,以順民心為本,以厚民生為本,以安而不擾民為本。(《二程文集》卷五)
【譯文】當政的道理,以順民心為根本,以使百姓生活寬裕為根本,以安民而不擾民為根本。
2【第50句】:天下之治,由得賢也;天下不治,由失賢也。(《二程文集》卷五)
【譯文】天下大治,是因為得到賢才;天下混亂,是因為失去賢才。
2【第51句】:君子之學必日新。日新者,日進也。不日新者必日退,未有不進而不退者。(《二程語錄》)
【譯文】一個君子學習時一定要天天新。能天天新,就能天天進步。不天天進步必然天天后退,從來沒有既不進又不退的事情。
2【第52句】:誠者,天之道;敬者,人事之本。敬則誠。(《明道語錄》卷一)
【譯文】誠(這個道德概念)是符合天道(自然規(guī)律)的;敬(這個道德概念)是人際之間的根本。能夠做到敬,便能做到誠。
2【第53句】:人皆可以為圣人,而君子之學必至圣人而后已。不至圣人而已者,皆自棄也。(《二程集·河南程氏粹言》)
【譯文】人人都可以成為圣人,一個君子學習的最高目標應(yīng)該達到圣人的標準。如果達不到圣人的標準,都是自己放棄自己。
2【第54句】:人須先立志,志立則有根本。譬如樹木,須先有個根本,然后培養(yǎng),能成合抱之木。(謝良佐《上蔡語錄》)
【譯文】一個人必須先立定志向,立定志向才有根本。比方樹木,就須先有根本,然后不斷培養(yǎng),后來成為一棵成材的大樹。
2【第55句】:接四方之賢士,察四方之事情,覽山川之形勢,觀古今興亡滅亂之道,這道理方見得周密。(《朱子語類》)
【譯文】接待四方的賢能之士,觀察四方的事事物物,瀏覽各地山川的形勢,考察古今興亡滅亂的道理,如此來做,便可把你的學說和道理說得周密。
2【第56句】:將天下正大底道理去處置事,便公;以自家私意去處之,便私。(《朱子語類》卷一三)
【譯文】用天下光明正大的道理去處理事物,便是為公;用利于自己的心意去處理事情,便是為私。
2【第57句】:須是表里皆實,無毫虛偽,然后有以為進德之地,德方日新矣。(《朱子語類》卷六九)
【譯文】(一個人)必須里面(心中)和外面(形象)都實實在在,沒有絲毫虛偽,然后才能有不斷培養(yǎng)自己良好道德的基礎(chǔ),自己的道德水平才能天天提高。
2【第58句】:官無大小,凡事只是一個公。若公時,做得來也精彩。便若小官,人也望風畏服。若不公,便是宰相,做來做去,也只得沒個下梢。(《朱子語類》卷一一二)
【譯文】做官沒有大小,凡事就只是一個公字。如果一切為公,做起事來便精彩。即使是個小官,人家聽說后也敬畏、折服。假若不公,即使是宰相那樣的大官,做來做去,最終也是沒有好下場。
2【第59句】:凡人所以立身行正,應(yīng)事接物,莫大乎誠敬。誠者何?不自欺、不妄之謂也。敬者何?不怠慢、不放蕩之謂也。(《朱子語類》卷一一九)
【譯文】凡是一個人在社會上立身做事,對待各種事物(待人待物),沒有比誠和敬更重要的事了。什么叫誠呢?不自己欺騙自己,不做不該做的事情的意思。什么是敬呢?不對人怠慢,不縱情放蕩自己的意思。
2【第60句】:生民之本,足食為先。是以國家務(wù)重實,使凡州縣守倅,皆以勸農(nóng)為職。(《朱子大全》)
【譯文】使百姓維持生活的根本,吃飽飯應(yīng)是第一。所以說國家一定要重視給百姓辦實事,使各州縣官員都以鼓勵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為主要職責。
2【第61句】:為學之實,固在踐履。茍徒知而不行,誠與不學無異。然欲行而未明于理,則所踐履者,又未知其果何事也。(《朱子大全·答曹元可》)
【譯文】治學的實在說法,應(yīng)該是實踐。如果只知道不去行,那與不學沒有什么不同。如果只是行卻不明白其中的道理,那么雖然實行了,又不知道它何以如此結(jié)果。
2【第62句】:處事之要:正其誼不謀其利,明其道不計其功。(《朱子大全.白鹿洞書院提示》)
【譯文】處理事情的要點是:端正正確的主張,不謀私利;闡明其中的道理,而不要多想什么功勛。
2【第63句】:修身之要:言忠信,行篤敬,懲忿窒欲,遷善改過。(《朱子大全·白鹿洞書院提示》)
【譯文】修身的要點包括:說話要忠誠、信實,行為要實際、恭敬,懲戒忿恨,消除貪欲,向好處去做,把過錯改掉。
2【第64句】:學者自強不息,則積少成多。中道而止,則前功則棄。其止其往,皆在我不在人也。(朱熹《四書集注·論語集注》)
【譯文】一個有學問的人應(yīng)自強不息,學問才能積少成多。如果學了一半便停止,那就前功盡棄了。是止步還是繼續(xù)努力,都在于我自己而不是別人。
2【第65句】:聞道有蚤莫,行道有難易。然能自強不息,則其至一也。(《四書集注·中庸章句》)
【譯文】知道道理有早有晚,執(zhí)行道時有難有易。(當你知道道以后)能夠自強不息,努力去干,這便是達到道的目的是一致的。
2【第66句】:人惟患無志,有志無有不成者。(《陸九淵集》卷三五)
【譯文】一個人只有愁沒有志向,有了志向沒有辦不成事的。
2【第67句】:不可自暴、自棄、自屈。(《陸九淵集》卷三五)
【譯文】(一個人)不應(yīng)該自己看不起自己,自己放棄自己,自己委屈自己。
2【第68句】:展布四體,通其有無,官民農(nóng)商,各安其所而樂其生。(《陳亮集》卷一一)
【譯文】(國家、社會好比一個人)展開它的四肢,各地之間互通有無,不論是官吏、百姓、農(nóng)夫、商人,應(yīng)該各自安居樂業(yè)(享受和平、平等之福)。
2【第69句】:書有剛?cè)岜扰?,樂有聲器,禮有威信,物有規(guī)矩,事有度數(shù),而性命、道德未有超然遺物而獨立者也。(葉適《水心別集》卷七)
【譯文】書的內(nèi)容有剛強的、柔弱的、比偶的,音樂有聲樂、器樂,禮有威儀、信義,物有規(guī)和矩,事情有一定的度數(shù),而一個人的性命、道德也沒有超出社會而獨立存在的。
2【第70句】: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清。(《文山先生全集.過零丁洋》)
【譯文】自古以來誰也不能免于一死,(同樣是死)應(yīng)該(為正義而死)留著自己這一顆紅心照耀歷史。
2【第71句】:日日而省之,日日而改之,是之謂日新又日新。(吳澄《草廬學案》)
【譯文】天天反省自己,天天改正過錯,這就叫做天天新、永遠新。
2【第72句】:賢者小學以明,不賢者廢學為昏。(方孝孺《遜志齋集》卷一)
【譯文】賢能的人稍微學學就明白,不賢明的人廢棄學習變得昏暗。
2【第73句】:自古未有不遵民心而得天下者。(薛瑄《讀書錄》卷三)
【譯文】自古以來沒有不遵照民心、順從民意而得到天下的。
2【第74句】: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閑。粉身碎骨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于忠肅集·石灰吟》)
【譯文】(我好像一塊石灰石)經(jīng)過千錘萬鑿之后走出深山,經(jīng)受著烈火的焚燒也泰然處之,甚至將我粉身碎骨也不害怕,為了留得清白(石灰與人一語雙關(guān))在人間。
2【第75句】:志不立,如無柁之舟,無銜之馬,漂蕩奔逸,終亦何所底乎! (《王陽明全集》卷二六)
【譯文】(一個人)立不下志向,好像沒有舵的船,沒有銜口的馬。小船任意飄蕩,野馬放肆奔跑,最終要到哪處去呢?
2【第76句】:古先圣人許多好處,也只是無我而已。無我只能謙。謙者,眾善之基;傲者,眾惡之魁。(《陽明大全·傳習錄下》)
【譯文】古代圣明之人有很多優(yōu)點,(歸根結(jié)底)也只是不考慮自己而已。不考慮自己便能謙虛。謙虛是各種善事的基礎(chǔ),而驕傲正是各種惡事的根源。
2【第77句】:講得一事即行一事,行得一事就知一事,所謂真知矣。徒講而不行,則遇事終有暗惑。(王廷相《與薛君采二》)
【譯文】講出一件事便做一個事,做了一件事就熟知一個事,這就是真知。光講不去做,那樣遇到事最終還是不清楚。
2【第78句】:安身以安家而家齊,安身以安國而國治,安身以安天下而天下平。(王艮《王心齋先生遺集》卷一)
【譯文】用安定自身的辦法來安定家庭,可以把愛管理好;用安定自身的辦法來安定國家,可以把國家治理好;用安定自身的辦法來安定天下,可以使天下太平。
2【第79句】:精神爽奮,則廢俱興;精神怠弛,則百興俱廢。(呂坤《呻吟語·治道》)
【譯文】(一個人、一個單位)如果精神振奮昂揚,各種事情都能辦好;如果精神萎靡不振,各種事情都要辦壞。
2【第80句】:自昔孔門相傳之法,一則曰慎獨,再則曰慎獨。(劉宗周《劉子全書·人譜續(xù)》)
【譯文】當年孔子及其門人相傳(修養(yǎng)自己)的主要方法,一是在無人監(jiān)督之下控制自己修德避惡的慎獨,再一個還是慎獨。
2【第81句】:誠之則是人,偽則是禽獸。(黃宗羲《孟子師說》卷七)
【譯文】(一個人)有真誠之心便是人,(如果只有)虛偽便是禽獸。
2【第82句】:保天下者,匹夫之賤,與有責焉耳矣?。簡⒊爬椤疤煜屡d亡,匹夫有責”。)(顧炎武《日知錄》卷一三)
【譯文】保住天下的事,即使一個普通人,也有責任?。。ㄌ煜碌呐d盛與滅亡,每一個普通人都有責任。)
2【第83句】:以道言之,選賢任能以匡扶社稷者,天下之公也。(王夫之《讀通鑒論》卷五)
【譯文】拿道來說,選擇賢人、推舉能人來輔佐和治理國家的人,這就是把天下看作公的人??!
2【第84句】:先驗身過,次驗心過,悔其前非,斷其后續(xù),亦期至于無一念之不純,無一息之稍懈而后已。(李顒《二曲集》卷一)
【譯文】首先檢查自己犯了什么過錯,再從思想上檢查自己錯的原因。后悔以前的錯誤,截斷再犯錯誤的根源。力求達到?jīng)]有一個念頭不純,沒有一點時間稍微松懈的程度才算罷休。
2【第85句】:吾人遷善改過,無論大小,皆須以全副力量赴之。(顏元《顏習齋先生言行錄·理欲》
【譯文】我們這些人向好處學習,改掉過錯的行為,無論大小,都要把全部力量拿出來。
2【第86句】: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趨避之。(林則徐集·赴戍登程門口示家人))
【譯文】倘若有利于國家民族,應(yīng)該不顧什么生和死,哪能因為有福就前往,有禍卻去躲避呢?
2【第87句】:九州生氣恃風雷,萬馬齊喑究可哀。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才。(《龔自珍全集·已亥雜詩》)
【譯文】中華大地正需依靠一場大變革來煥發(fā)起蓬勃的生機,而當今(在清王朝統(tǒng)治下)到處黑暗,很令人悲哀。我希望老天爺重新振作起精神來,打破一切條框、界限,降下眾多的治國人才。
2【第88句】:鴉片煙則食妖也,與人病魂魄,逆晝夜,其食者宜繯首誅。 (《龔自珍全集·送欽差大臣侯官林公序》)
【譯文】(人們吸食)鴉片煙就是吞噬妖物啊,(吸食以后)使人的魂魄處于病態(tài),白天黑夜分不清,吸食鴉片的人應(yīng)當去上吊自殺。
2【第89句】:是書何以作?曰:為以夷攻夷而作,為師夷之長技以制夷而作。(《魏源集·海國圖志序》)
【譯文】我這本書為什么作呢?我告訴你:為了利用洋人來攻打洋人而作,為了學習洋人的本領(lǐng)來制服洋人而作。
2【第90句】:彼株守一隅,自畫封域,而不知墻外之有天,身外之有地,適如井蛙、蝸國之識見,自小西部而已。(魏源《海國圖志》卷七六)
【譯文】他們(指清統(tǒng)治者)狹隘地守住一塊小地方,自己圈成圍墻,卻不知墻外還有天,身外還有地,好像是井中之蛙、蝸牛在殼中一樣地看待西方一些國家。
2【第91句】:立德、立功、立言、立節(jié),謂之四不朽。(《魏源集·默觚上》)
【譯文】(一個人一生中應(yīng)該)樹立德行,立下功勞,說出名言,做出高潔的節(jié)操。這就叫做四項不朽的事。
2【第92句】:人之氣質(zhì),由于天生,本難改變,唯讀書則可變化氣質(zhì)。(《曾國藩教子書》)
【譯文】一個人的氣質(zhì),是生下來就有的,本來難以改變,只有讀書明理才能變化人的氣質(zhì)。
2【第93句】:三代以來至秦一變……漢唐以來至今而又一變……歐亞諸國之為治,亦由漸而變……孔子處于今日,必不得不一變。 (王韜《弢園文錄外編·變法上》)
【譯文】自夏、商、周三代以來到秦朝,是一次大變革……漢朝、唐朝以來到今天又是一次大變革……歐洲、亞洲一些國家的治國方式,也是一步一步變來的……假如孔子處于今天,也必然隨著形勢來改變。
2【第94句】:生民之大要者三,而強弱存亡莫不視此:一曰血氣體力之強,二曰聰明智慮之強,三曰德性仁義之強。是以西洋觀化言治之家,莫不以民力、民智、民德三者斷民種之高下。未有三者不備而生民不憂,亦未有三者備而國威不振也。(嚴復(fù)《原強》)
【譯文】天下的百姓主要有三件事,是強是弱是存是亡沒有不依這幾點的:一是血氣體力是否強健,二是是否聰明智慧,三是是否有道德仁義。所以說西方研究思想、研究社會的專家們,無不是以民力、民智、民德三個方面斷定這個民族、種族水平的高低。沒有三者都不具備人民不為此憂愁的,也沒有三者都具備而國威不振的。
2【第95句】:國尚農(nóng),則守舊日愚;國尚工,則日新日智。(康有為《請勵工藝獎創(chuàng)新折》)
【譯文】一個國家只崇尚農(nóng)業(yè)(囿于小農(nóng)經(jīng)濟)就必然守舊、不開化;如果一個國家提倡工業(yè)(重視現(xiàn)代化科學技術(shù)),就會天天創(chuàng)新,天天增加智慧。
2【第96句】:觀萬國之勢,能變則全,不變則亡。全變則強,小變?nèi)酝?。(康有為《上清帝第六書》?/p>
【譯文】看看世界各國的形勢,能變革的就安全,不變革的就滅亡。全部大變的就強盛,微小變化的仍不免滅亡。
2【第97句】:天下往歸謂之王,天下不往歸,民皆散而去之,謂之匹夫。(康有為《孔子改制考》)
【譯文】天下的人都到你那里去,擁護你,你就是王。天下人不到你那里去,不擁護你,已經(jīng)聚起來的人也散了,這種人就是一個光桿的人。
2【第98句】:君末也,民本也。君也者,為民辦事者也;臣也者,助辦民事者也。賦稅之取于民,所以辦民事之資也。如此而事猶不辦,事不辦而易其人,亦天下之通義也。(《譚嗣同全集》三三九頁)
【譯文】國君是枝葉,人民是根本。國君是給人民辦事的人,大臣是幫助國君給人民辦事的人。國家的賦稅取之于民,這些東西正是給人民辦事的基礎(chǔ)。如果收取了賦稅卻不給人民辦事,那就該將不辦事的人換掉,這正是天下共通的道理??!
2【第99句】:方今中國所短者,不在智謀而在貞信,不在權(quán)術(shù)而在公廉……則惟有道德者可以獲勝。(章炳麟《革命之道德》)
【譯文】當今中國所短缺的,不在于人們?nèi)鄙僦腔壑\略,而在于不講求節(jié)操、信義;不在于缺少手段、本領(lǐng),而在于缺少為公、廉潔的品德……(而這一切缺少的部分)只有提高道德素質(zhì)才能夠做到。
300.中國數(shù)千年之腐敗,其禍及于今日,推其大原,皆必自奴隸性來。不除此性,中國萬不能立于世界萬國之間。(梁啟超《與夫子大人書》)
【譯文】中國幾千年的腐敗,禍害到了今天,推論其中的重大原因,都是從一些人的奴隸性而來。如果不除去這種奴隸性,中國萬萬不能立于世界萬國之間。
酒文化有什么經(jīng)典語錄
過年聚會有三友,火鍋、麻將和喝酒。
贏了的請客吃飯,輸了的請客喝酒。
在酒面前,是非成敗、勝負輸贏,頃刻間就輕松了許多。
舉起酒杯,情懷無需言說,悲喜無需表達,推杯換盞時,杯杯美酒懂我們的英雄氣、兒女情。
這年頭,人在江湖走,哪能不喝酒。
親戚喝了酒,紅紅和火火,好事年年有。
朋友喝了酒,哥們五魁首,互相扶著走。
同學喝了酒,推心又置腹,一嘮準半宿。
同事喝了酒,搭白就算數(shù),跟著感覺走。
客戶喝了酒,豬油蒙了心,訂單上了手。
醉人不外花共酒,花是麗人酒是愁。
酒逢知己千杯少,話不投機大口喝。
萬水千山總是情,少喝一杯行不行?
一喝就倒,官位難保;長喝嫌少,人才難找。
革命的小酒天天醉,喝壞了作風喝壞了胃;喝麻了腦袋喝軟了腿,喝得記憶大減退。
下面再來幾首打油詩,助助酒興:
喝酒吃肉充好漢,啤酒能喝一瓶半。別人笑我酒量淺,我笑別人喝得慢。——南千尋《好漢》
該出手時就出手,早日告別單身狗。要想女友跟你走,先陪丈人喝好酒?!锨ぁ抖肪啤?/p>
白酒能壯慫人膽,瞇眼不服老婆管。 一盆涼水酒醒后,低頭乖乖跪搓板。——南千尋《壯膽》
一腔熱血千鈞重,喝起酒來不受控。 寧可胃上爛個洞,不叫感情裂條縫?!锨ぁ犊裢健?/p>
酒量不高怕丟丑,自我約束不喝酒。別人喝酒我吃菜,一桌人中無敵手?!锨ぁ稛o敵》
年底了,又到了喝酒的季節(jié)。
為了遠離酒局,我提前簽了一份“2024年春節(jié)退出酒場告知書”,作為自己的禁酒令,望朋友們知悉。
親朋好友歡聚時光, 應(yīng)量力而酌身體為重。 文明飲酒,你好我也好。
以上段子及語錄皆由南宮尋歡原創(chuàng)或改編出品,希望能給廣大酒友們帶來一絲樂趣。
南千尋,字尋歡,人稱南宮尋歡。
愿我的故事細水長流,敬你的孤獨擇日而終。
擇天記經(jīng)典語錄
擇天記是2024年最受期待的電視劇,電視劇擇天記中有什么經(jīng)典的臺詞值得我們一看呢?本文是學習啦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擇天記經(jīng)典臺詞,歡迎閱讀!
擇天記經(jīng)典臺詞【最新推薦】
【第1句】: 對于不喝酒的人來說,喝酒的唯一理由就是與他一起喝酒的人是誰。
【第2句】: 人啊,就和樹一樣,最茁壯的時候就該拼命地在春風里招搖,活的年頭太久還拼死拼活的活著,身軀蒼老變成朽木,直到最后被雷電劈成焦灰,這有什么意思?
【第3句】: 相看兩厭,那便不見。
【第4句】: 沒有誰說自己真的能懂,我也不能。
【第5句】: 既相見兩厭,那不如不見。
【第6句】: 無論是人性還是人心,都是不能考驗的,因為當你想辦法去考驗它的時候,說明你已經(jīng)開始懷疑。而懷疑,是一切不幸的根源!
【第7句】: 哪有人間正道,哪有是滄桑?
【第8句】: 可惜小人物不曾見過滄海,如何懂得什么是壯闊?不曾摘下星辰,如何懂得什么是浩瀚?你終究是不懂冰雪為何物的夏蟲罷了。
【第9句】: 沉默地讀書修行,不顯山不露水,只在溪里做只無人聞津的游魚,只待某朝風雨大動,那只魚兒躍過龍門,變成真正的巨龍,俯瞰著整個大陸,名聲顯于天地之間。
【第10句】: 任何事實,都要發(fā)生之后,才能確定為事實。
擇天記經(jīng)典臺詞【經(jīng)典推薦】
【第1句】: 沒有人比他更怕死,以及更不怕死。
【第2句】: 活著最重要的事情不是活著,而是清醒地活著或者死去。
【第3句】: 可總比這些寂清的、蕭瑟的、沒有熱乎勁兒的世界要來得溫暖吧?
【第4句】: 如果人類可以相信,我們才應(yīng)該是世界的統(tǒng)治者。
【第5句】: 吵架靠的是文字功法和肺活量以及不要臉的程度。
【第6句】: 果不其然,聽到不怕丟臉四字,唐三十六非但沒有任何猶豫,眼睛卻亮了起來,說道:“臉是什么?
【第7句】: 朋友之間最容易互相看不順眼。
【第8句】: 命運,果然都不公平。
【第9句】: 命運兩個字,對我真的沒有什么說服力。
【第10句】: 山窮水盡處,水落而石出。
【第11句】: 懲罰丑惡,便是歌頌美好。
【第12句】: 少年就是少年。他們看春風不喜,看夏蟬不煩,看秋風不悲,看冬雪不嘆。
【第13句】: 在銅錢眼里看人,看的最準。
【第14句】: 父親以前總說,天塌了會有高個子替你頂著,這句話讓她很不高興,因為她覺得這是父親嘲弄自己長的太矮,但這時候她卻忽然很慶幸自己長的很嬌小。那少年長的其實不是很高,但比她高。所以當天塌的時候,他替自己擋著了。
【第15句】: 位置是相對的,我視君為君,我便是臣,我眼中無君,我便不是臣。
【第16句】: 閉上眼便是天黑,不看世界,世界就不存在。
【第17句】: 他對這個世界的看法,依然還堅持走在名為天真的道路上。
【第18句】: 她叫落落,她很大方。
【第19句】: 我總是覺得,心中有些道理,口中是說不出來的,但說不出來,并非就絕無道理,可見道理大過言語了。
【第20句】: 他說不需要記得。因為不曾忘記過。
擇天記經(jīng)典臺詞【精選推薦】
【第1句】: 每個男人在面對自己女婿的時候都會變成自己當年討厭的岳父。
【第2句】: 你要明白,我們想成為什么樣的人,那么我們的世界就會變成什么樣。
【第3句】: 師兄比以前的你努力一萬倍,你現(xiàn)在開始勤奮之后,師兄也要比你了不起一百倍。
【第4句】: 只要活著的,都將死去。
【第5句】: 我走后,如果離山有事,你幫我照顧一下,至于為什么會有事?等你活個幾百年,發(fā)現(xiàn)有人等了你幾百年,或者就明白了。
【第6句】: 龍升蒼穹星微渺,煙花盛景不夜天。
【第7句】: 對天才來說,最缺少的往往不是朋友,而是能夠明白自己意思的說話對象。
【第8句】: 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只是有人只需要十天,有人卻需要半年,對于這種比較確實無話可說。
【第9句】: 是的,我做的所有事情,我給自己設(shè)定的所有規(guī)矩,都是為了活著,活著最重要的事情是活著,我愿意為此付出一切代價,我拼了命地在活著。
【第10句】: 大道三千,他只修順心意。
【第11句】: 京都居其實很容易,因為在這里想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這里生活的人都有舊,都很念舊。
【第12句】: "既然要戰(zhàn),首先在罵人方面就不能輸。”“也有道理,只是這方面我確實不太擅長?!薄澳阆雽W,我教你啊。
【第13句】: 如你所言看重的是態(tài)度,那么只要我們不停努力,不到人生最后時刻,誰也不能說我們沒有完美的可能,既然勝負未分,為何要提前羞愧。
【第14句】: 我的眼中只有你,你的眼中卻只有別人,這本來就是人世間最令人憤怒的事情。
【第15句】: 敢于去想,在夢想實現(xiàn)之前,永遠不給自己提前設(shè)限,不給自己尋找任何退縮的借口、失敗的理由,只有這樣,我們才有可能把看似遙遠的夢想,變成真正的現(xiàn)實。
【第16句】: 原來,醫(yī)人的藥就是殺人的毒。最毒不過人心。
【第17句】: 你若不低下頭,又有誰能為你戴上桂冠。
【第18句】: 或許,每個人,哪怕是再卑賤的人,心中也有一份自己的堅持吧。
【第19句】: 我從來不認為天才有多么了不起,最了不起的是那些對自己最狠的人。
【第20句】: 兩點之間,直線最近。所以最正道正道,本身就是最快的途徑。
狐妖小紅娘,中的經(jīng)典語錄
天下非妖之天下,非人之天下,乃是眾生之天下!
如果能活著出去,帶你看遍大漠青山
。如果我們能活著出去的話,千山萬水,你愿意陪我一起看嗎?
傲來霧,花果香,定海一棒萬妖朝。 東海外,水簾中,齊天比高仙折腰
。最可怕之物,非鬼怪妖魔 而是絕境中…… 戀人的背棄之笑。
“只要你能幸福,我是誰,又有什么關(guān)系?記不記得住,又有什么關(guān)系啊!”
真沒用啊……二貨道士……就這么死掉的話一點也不像你啊……你這個把一生都搭在我身上的人……為了我,離開涂山……為了我,揚名立萬……為了我,全力阻止人妖間的廝殺……就為了當年心中,容不下你的我……
苦情巨樹啊,你聽見了嗎,如果我也已經(jīng)愛上了他,我愿意用我們相識的一點一滴以及我的全副妖力來起誓,讓我們來生相見吧
!如果可以,愿來生你不要忘記我,我也不要忘記你那熟悉的溫柔。
涂山,我罩的,懂?
貳貨道士,雖然我們中了計,但并沒有一敗涂地。只不過,到了下輩子,你還能認得出我嗎?
雁過留毛,獸過留皮
不,你錯了,那個不是我。也不是這個小家伙。而是曾經(jīng)的,妖盟之主,涂山之王——那個不得不活得如此偉岸的涂山紅紅。偉岸到又一次把自己的希望,親手放走。
好不容易見個面,居然是被蠱蟲附身的狀態(tài)......看來不管轉(zhuǎn)多少世,你也只是個......二貨道士。 雅兒現(xiàn)在好強啊......我好開心。不過你沒有記住姐姐的話......“紅色”不適合你啊。
并不是好事。但若身陷絕境、沒有退路,也只能冒死一賭。這一步的賭注,讓我贏回了性命。而這一步……賭下的卻是一輩子。若不成功,也只能成為笑話了。
千山萬水 因你不過毫厘
古往傳奇多少別離 我 只是不經(jīng)意 遇到了你
卷袖 一拳讓水倒流 卻完敗 給你的眉頭 把酒 舉杯讓青山抖 卻 昏醉在你卷簾窗口
你連說個謊哄哄我都不愿意嗎?
自古人妖生死戀,千載孽緣一線牽!
寧愿受千萬劍所傷,不遠委屈懷中人。 萬箭穿心終不悔,相視一笑輕王權(quán)。
雪山,大漠,青山,秀水,不能跟著你一起看了。
其實有些時候 費力去爭辯真相本身 已經(jīng)不重要了 身為男人 只需要 堅決而霸氣地大喊一聲
“對不起,下次不敢了” 這句話 是口吃的西西域第一高手 梵云飛 唯一能快速流利 說出來的話 千錘百煉
!所有為你而行的空幻夢想 都不及最后與你許的愿望
古人有云,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原來己之所欲,亦不能施與愛人。
你們都錯了,所有人都覺得,他應(yīng)該死了,但是在他心里,一定感覺,從未像現(xiàn)在一般活著
。溝渠之水 豈可與冰洋爭輝
狐妖之力,源于至情。情之所至,力之所生。只是...... 只是,因情ai生的力量,又怎么會不讓自己為情所傷呢? 這便是紅線的宿命,涂山狐妖的宿命。
我愿意呀,五十年前就愿意了。
非親非故,你為何要救我? ——王權(quán)富貴 非親非故,你又為何放過黃沙外的那只妖? ——東方月初 我不明白他們?yōu)槭裁幢仨毸溃?——王權(quán)富貴 所以我也不明白你為什么必須死? ——東方月初
大佬的經(jīng)典語錄
做人不能飄。
gta五中經(jīng)典語錄
《GTA5》這款游戲設(shè)定了3個主角和無數(shù)配角,無論是我們在玩劇情的時候,還是不經(jīng)意間玩到的人物彩蛋,都會發(fā)現(xiàn)很多經(jīng)典語錄,下面,GG君就帶大家來看看吧!滄桑的老麥:“年輕人別老想著打打殺殺,當黑幫老大,要上大學,這樣才能榨干人油水,還有工資拿,這就是資本主義?!边@樣的老麥,你愛不愛呢?老崔心痛語錄:“不知道為什么,每個我愛的人,都會背叛我?!笨吹竭@里,突然感覺老崔也很可憐。電臺有一首歌唱到:要想獲得尊重,首先要獲得權(quán)力。當時想,這個社會黑哲學,說的還是很對的。崔氏生意經(jīng):老崔在走私中說過:“要把百分之十的精力放在生意上,把剩余的百分之九十精力放在把別人從這項生意上趕走,這就是資本主義。”不明覺厲的感覺。計生辦的崔主任:老崔殺了幾個幫派的人之后,幫派老大打電話來:“你為什么殺我的人?”“你幫人太多,我?guī)湍憧刂埔幌氯丝凇!蓖浒詺獾母杏X。
希望能幫到你,如果可以的請到我的頭條看看,謝謝!
有什么經(jīng)典語錄出自B站
【第1句】:電腦配件————加了某種藥物的液體 超電磁炮
【第2句】:夾擊妹抖————風紀委員 超電磁炮
【第3句】:德國骨科————某人與妹妹不可描述,被父親打斷了腿,后來在德國骨科治療
【第4句】:今天的風兒甚是喧囂————作為和女生談話不知道怎樣開頭時用的開頭 男子高中生的日常
【第5句】:秘籍—左右橫跳——沒有一點luan用的秘籍 在下坂本有何貴干
【第6句】:前方高能——前方出現(xiàn)特別劇情
【第7句】:暫停成功——視頻一瞬間出現(xiàn)的福利,然后暫停欣賞
【第8句】:野生字幕君——b站高級會員能發(fā)底部彈幕,外文大佬可以翻譯出無中文字幕的視頻
后面還很多不打了
說說你們覺得的經(jīng)典語錄
我想認識王爾德的人越來越少了吧。我也是最近知道的。1900年的今天,愛爾蘭詩人、劇作家奧斯卡·王爾德去世。王爾德說過很多經(jīng)典句子。句句戳心,針針見血。
愛,始于自我欺騙,終于欺騙他人。這就是所謂的浪漫。
浪漫的精髓就在于它充滿種種可能。
逢場作戲和終身不渝之間的區(qū)別只在于逢場作戲稍微長一些。
人是理性動物,但當他被要求按照理性的要求行動時,可又要發(fā)脾氣了。沒有人富有到可以贖回自己的過去。
真相很少純粹,也絕不簡單。
一生的浪漫,從自戀開始。
我們都生活在陰溝里,但仍有人仰望星空。
大多數(shù)人發(fā)現(xiàn)他們從未后悔的事情只是他們的錯誤,但發(fā)現(xiàn)時已經(jīng)太晚。
什么是離婚的主要原因?結(jié)果。
當愛情走到盡頭,軟弱者哭個不停,有效率的馬上去尋找下一個目標,而聰明的人早就預(yù)備了下一個。
偉大的藝術(shù)家所看到的,從來不是世界的本來面目。一旦他看透了。他就不再是藝術(shù)家。我給你們講述的是你們沒勇氣去犯的罪孽。
宗教一旦被證明是正確時就會消亡??茖W便是已消亡宗教的記錄。
擺脫誘惑的唯一方式是臣服于誘惑……我能抗拒一個,除了誘惑……格言是智慧耐用的替代品。
只有淺薄的人才了解自己。。。
心是用來碎的。
一個人總是可以善待他毫不在意的人。
生活是世上最罕見的事情,大多數(shù)人只是存在,僅此而已。
我喜歡自言自語,因為這樣節(jié)約時間,而且不會有人和我爭論。
不滿是個人或者民族邁向成功的第一步。
現(xiàn)實中發(fā)生的任何事情都不是無關(guān)緊要的。
一個人要么一件成為藝術(shù)品,要么擁有一件藝術(shù)品。
唯有表面的特征能夠長存。人內(nèi)心的東西很快就會被發(fā)現(xiàn)。
第一:我永遠是對的;第二:如果我錯了,請參見第一條。
男人經(jīng)常希望自己是女人初戀的對象,女人則希望成為男人最后的羅曼史。節(jié)制是不幸的,適量就像頓普通的飯菜那么糟糕,過度才像一席盛宴那么盡興。
如今是這樣的時代,看得太多而沒有時間欣賞,寫得太多而沒有時間思想。
一個自己的靈魂還有他朋友們的感情,這是生活中最有魅力的東西。
所有女人都會變得像她們的母親一樣,這是女人的悲劇。但沒有男人變得像他們的父親,這是男人的悲劇。
一個人在選擇他的敵人時,再小心也不為過。
男人的面孔是他的自傳,女人的面容是她的幻想作品。
不夠真誠是危險的,太過真誠則絕對是致命的。
如果一個女人不能讓她犯的錯誤變得迷人,她就只是一個雌性動物。
心靈捕手經(jīng)典語錄
“我每天到你家接你,我們出去喝酒笑鬧,那很棒。但我一天中最棒的時刻只有十秒,從停車到你家門口。每次我敲門,都希望你不在了,不說再見,什么都沒有,我懂得不多,但我很清楚?!?/p>
最后一次,當查克敲門威爾終于不在家了的時候,那幾秒里查克的笑,感動了我,是真正想你好,真正的好朋友才會有的那種欣慰,因為威爾終于有他自己的事情做了,威爾終于找到了自己的人生目標。
“所以問你藝術(shù),你可能會藝術(shù)書籍中的粗淺論調(diào),但你不知道西斯汀教堂的氣味,因為你從來沒站在那兒觀賞美麗的天花板;問戰(zhàn)爭,你會說莎士比亞的話'共赴戰(zhàn)場,親愛的朋友',但你從沒接近戰(zhàn)爭,從沒把好朋友的頭抱在膝蓋上,看著他吐出最后一口氣;問愛情,你會引述十四行詩,但你從沒看過女人的脆弱,她能以雙眼擊倒你,感覺上帝讓天使為你下凡,她能從地獄將你拯救出來 ... ”
“你可能上過幾次床,但你說不出在女人身邊醒來那種幸福的滋味”
“你不了解真正的失去,唯有愛別人勝于愛自己才能體會?!?/p>
“你并不完美。你認識的女生也不完美,問題是你們是否完美地合適,親密關(guān)系就是這么回事?!?/p>
“It's not your fault. ”
教授一直重復(fù)對威爾的這句話。終于讓威爾找到了一個感情的出口,這么多年來所有的委屈,所有的傷痛在遇到一個懂你的人之后終于可以卸下。一直與這個世界對抗的你,終于可以與世界和解,放下一切,考慮自己的夢想,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It's not your fault .”